幾個月前,鳳凰網介紹《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影片。

《大到不能倒》:揭露驚人的金融風暴內幕

http://v.ifeng.com/f/201001/d16dd95d-a424-47c9-906d-5a4c89a69fdc.shtml

 

大到不能倒.jpg  

作者

安德魯.羅斯.索爾金(Andrew Ross Sorkin)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可說是這系列專題中最抽象、但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談的是社會能否進步的「軟實力」。

訪談之後,錢永祥先生所提的四大倫理條件尤其重要,這幾點是關於我們自身的心態,以及尊重他人的程度,這些都是我們能否想像未來的關鍵。

  • 2010-09-26
  • 中國時報
  • 【何榮幸/專訪】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713x112010092600310,00.html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錢永祥指出,當前從國會到談話性節目都只是在宣傳、鬥爭,沒有人願意透過說理、辯論來說服別人或改變自己的意見;政治人物也只想透過選舉時的族群動員來操控選民,導致大、小族群都失去平等對話的機會。因此,當務之急是改變選舉文化、建立「說理文化」,以真正的寬容與尊重進行「平等對話」,台灣才有條件邁向未來。

         以下是錢永祥訪問記要:

         問:您認為台灣社會已經做好準備邁向未來?

         答:台灣的教育、文化等資源分配仍然不平等,使得有一部分人能夠想像未來,另一部分人則沒有條件想像未來;不過,台灣今日的壓迫、不平等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強烈,社會已經富裕、有些改變正在發生,因此我對未來並不悲觀。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國遷移管道的有條件開放,促使貧窮國家的勞動力快速商品化,以勞力輸出為國家賺取外匯、解決失業問題;另一方面,接收國則政策性壓低移工工資以挽留資本外移的腳步,同時填補社會福利的千瘡百孔。(夠犀利!一段話就把跨國勞動結構講個清楚! 顧玉玲這篇文章請大家一定要看)

  • 2010-09-30
  • 中國時報
  • 【何榮幸/專訪】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756x112010093000458,00.html

         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外籍勞工,常被視為社會進步的重要指標。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理事長顧玉玲指出,政府的五項當務之急是「自由轉換雇主、家務工適用勞基法、取消居留年限、廢除私人仲介制度、逃跑外勞除罪化」。已投入台灣勞工運動二十多年的顧玉玲並強調,外勞的勞動條件提升,本地勞工的權益也會跟著提升,未來應合作共同改善勞工處境。

         以下是顧玉玲訪談記要:

         問:高捷事件後,台灣社會開始重視外勞基本人權,妳認為政府當務之急為何?

         答:馬總統已簽署兩項國際人權公約,外勞也適用於公約保障。TIWA認為,《就業服務法》中外勞不得自由轉換雇主的規定,長期綁死了勞雇雙方。問題是老外可以從台大轉到芝麻街教英文,為什麼外勞就不可以?近年勞委會雖已出現微調,但仍須勞雇雙方都同意才能轉換雇主,遭到雇主欺壓、虐待的外勞最後只好選擇逃跑。因此我們主張修法讓外勞可以自由轉換雇主,再以此為前提進行必要的控管。

         第二項當務之急是家務工適用勞基法,或另定《家事服務法》。根據統計,家務工已占三十七萬外勞的一半(約十七萬人),代表家庭已是另一個職場,但全年無休的家務工竟然將近十萬人,所以「法律必須進入家門」。未來家務工若適用勞基法,雇主可能就得發加班費,這會增加中下階層負擔,但可以透過內政部釋放社會福利資源來解決。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746x112010092900123,00.html

  • 2010-09-29
  • 中國時報
  • 【文/紀惠容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      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人口老化速度卻又快又猛!這將為台灣女人帶來甚麼樣的命運?

         根據內政部統計,目前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二四四萬,占總人口一○.六%,平均每七個青壯年扶養一位老年人,又經建會推估,至一一五年老年人口將提升至廿%,成為超高齡社會,屆時將變成每三.三個青壯年扶養一位老人,很快地,到一四○年將快速提升為卅七%,超前北歐福利國高齡人口率的廿%,甚至是鄰國的日本,變成嚴重老化的國家。

         人口結構孩子越來越少,老人卻越來越多,這意味著台灣未來的社會生產、消費動能將快速萎縮,社會力也將跟著削減,而失能人口的長照、醫療的需求負擔卻又變得無比巨大,唯一有生產力的青壯年能否揹得起這沉重未來?

         我們可預測,政府若不大刀闊斧建立起平價、公共化的照護系統,在仍充滿性別不平等的台灣,這沉重的未來將更直接壓在婦女身上,而且迫使女人進入照護的惡性循環中。

         根據統計,台灣家庭老老少少的照護、家事勞動等責任,八成是落在所謂的『母親』、『太太』、『媳婦』、『女兒』等角色的身上。家庭照顧者協會指出,目前台灣五成以上的家庭照顧者是超過五十歲的女性,平均照顧時間長達十年,其中,四六%缺乏親友協助,它很容易形成女性照顧者的『代間循環』,在年長女性照顧者倒下之後,年輕女性即接手照顧。台灣女人如此多胼的傳統宿命,是否將隨著台灣的老化變得更悲慘?

         也許有人會說,台灣的女性地位不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嗎?台灣有五成的女性是職業婦女啊,但請看看事實,女性的薪資卻只有男性的八成,而且已婚女性有三成因為家庭須離開職場,能夠成功重回職場的,只有四成。為何在職場上女性承受比男性低兩成的薪水,這就是婦女團體不斷說的『家庭風險折價(discount)』,因為女性可能要照顧家中的老幼病殘,而無法專心工作、請假,甚至離職,有些企業甚至就把這樣的用人成本算在女性身上,不願意付與男性同樣的薪資,畢竟男性可以為公司打拼,比較沒有所謂的『家庭風險』。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書摘館9/18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5840203.shtml

     

    商周閱讀:1190期書摘 http://iread.businessweekly.com.tw/file.php?fid=866

     

    中時開卷9/19 開卷有書香書評 文/王怡修(世新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高潮迭起的華爾街悲劇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11051303x112010091900085,00.html

     

    中央通訊社 每週好書讀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0-09-25
  • 中國時報
  • 【文/黃武雄(前台大數學系教授,教改運動領袖)】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696x112010092500424,00.html

       【編按】為了完整表達台灣教育發展願景,本專題以三個最核心的問題請教黃武雄教授,請其以問答方式闡述二○三○時「理想的台灣學校」、「教育的功能和目的」、「台灣社會是否準備好了」,提供讀者深思台灣教育環境的困境與出路。

         問:廿年後,您理想中的台灣學校是什麼樣子?

         答:二○三○年,我希望台灣一般的學校,能真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再是管理者。學生學東西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與人競爭、為了以後升學,而是為了興趣。大人們願意用比較開明的態度瞭解並尊重孩子,看到每一個孩子的潛能,與孩子做朋友,與孩子討論問題,而不是隨時準備說教。教師在學校不用花很多時間心力在考試、評分、比賽、獎懲、維持秩序、寫報告寫計畫,只為了向上級交代。他們可以用全副精神帶引學生學習、打開視野、討論與思辨。教育資源直接用在學生與教學上。

         換句話說,那時台灣學校與今天歐美一般公立學校相當,教育正常化,學生的心智也得到充分釋放。今日台灣的中小學教育,從中央到地方,從地方到學校現場,大部分教育人員的時間精力,都耗在人力規畫、人的分類分等分級,耗在如何透過考試壓力使學生學習、如何透過管理使學生的人格行為受到規範;可是教育工作者的本份,原本是在協助學生打開經驗世界,發展學生獨立思辨的能力,以促發其心智成熟。這是兩種不同的教育觀。我希望廿年後,我們的社會能夠捨棄前者,認真經營後者。

         前者的教育觀是「人與人爭」、是競爭、是評比,透過競爭評比去壓迫孩子學習。後者則為「人與事爭」,讓孩子的心力直接投入事情本身,「想把事情做好」是他學習的動力,他不必隨時被評比,被要求把別人比下去。人與人爭的地方,不只是學生,教師也一樣,人會陷入痛苦和扭曲。人與事爭,學生可以把心力投入文明的創造活動,自由的發展他自己,教師的努力也才有真正的喜悅與成就感。這才是正常的教育。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0-09-24
  • 中國時報
  • 【文/謝英俊(知名建築師)】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687x112010092400135,00.html

         「永續」將成為未來人類維持生存的核心作為,在此前提之下,我們來思考台灣實質的人居環境。

         執政者常把國土計畫法掛在嘴邊,但國土計畫的擬訂與通過得曠日廢時,因此當政者政策無法落實時,國土計畫未擬訂,就成了推託的藉口。事實上,只要有企圖、有構想,修改既有的台灣區國土綜合發展計畫和各個區域計畫就可執行,尤其是跨行政區的流域整治、防洪計畫、水資源利用計畫是最迫切的,還有重大投資開發計畫的評估。

         台灣地形地貌與颱風、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息息相關,大部分平原是由中央山脈的土石沖刷堆積而成,土石流、淹水、河流改道是正常,不需硬擋。但政府進行規畫時,卻往往無視於此。

         許多都市計畫、區域計畫必須大幅度調整,例如林邊以及沿海的低窪洪氾區,是否要無止盡的加高堤防、增加洪氾的風險?還是讓土石流自然地填平,將其墊高,就如台江內海的形成一般?這需要有眼光、有魄力的政府才能做得到,而不是現在羸弱短視的政客能做到的。

         整個西部或其他平原生產用地要嚴格確保。現在建房的方式會造成土地無法回復,因此要將所有聚落靠向山邊、水涯,保護農業生產用地。

         過去科學園區因為保稅的緣故而集中在一起,但現在這因素與條件已降低。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應對工業區、科學園區土地的區位、使用效率做全盤的檢討、調整,避免無謂的擴張,造成社會與自然環境保護的矛盾與衝突。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tech.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687x112010092400437,00.html

  • 2010-09-24
  • 中國時報
  • 【文/柳中明(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前主任)】
  •     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曾於民國九十七年底,參考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的二○○七年第四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提出對於二十一世紀內,臺灣地區未來氣候變遷的預估。

         主要結論方面包括:未來氣溫上升乃是必然的,而其幅度會因未來全球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狀況不同而不同,到世紀末約增溫達一.五~二.五℃間。降雨則將呈現西岸少雨,東岸多雨的形勢。主要特徵是:冬季東北季風減弱,北部地區降雨減少,其他地區則受南方暖濕空氣影響,降雨量增加。夏季長江梅雨鋒面因西南季風加強而加強,其前後方之反氣旋加深,所以華南與台灣地區降雨減少。受地形影響與季風變動,各地降雨變化不一。

         在極端氣候變遷分析方面,夏季日最高溫與冬季日最低溫的平均值都將上升,而極端高溫或低溫也確實可能發生,並會不斷打破過去紀錄,但是其能被成功預報的機率並不高。同時,無雨的旱日出現日數將增加,特別是中南部在旱季期間;而大雨日數似乎不會顯著增加,但是破記錄的降雨卻會不斷出現,且被成功預報掌握的機率也不高。

         在有關世紀末海水位上升預估方面,建議參考荷蘭策略,取未來將上升一公尺為相關因應之考量基礎。

         由現在起,人類仍有九十年的時間去改變與因應前述的可能預估狀況。譬如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若能讓世界各國取得共識,以在二○二○年時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達到一九九○年的八十%,到二○五○年時減少到一九九○年的五十%,則世紀末全球增溫可能小於攝氏二度。如此,氣候變化的特徵,可能仍如前述,但是氣候變化的幅度,將會較趨於平緩。由於人類在這個世紀內的努力,將決定二十二世紀人類的未來。如此可見:二○一○~二○五○年間,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工程,是多麼重要!

         二○三○年的台灣,最可能擔憂的問題,不應該是經濟發展是否會因為溫室氣體減量的國際壓力,而受到衝擊。真正嚴重的問題是:還有多少國民願意將世代子孫,永續地保留在台灣?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0-09-23
  • 中國時報
  • 【文/朱敬一】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 【中時編輯部啟事】 一甲子的時光匆匆而過,中國時報已經成立六十年了。過去一甲子,中時與台灣社會共同成長打拚,對台灣民主化與社會進步貢獻心力;十月二日中時六十周年社慶之際,我們希望與台灣社會一起前瞻未來,因此推出「台灣二○三○─讓未來決定現在」系列專題,希望各界珍惜台灣能夠做出選擇、創造未來的機會。 即日起連續十天,我們邀請各界意見領袖,從經濟發展、環境生態、國土規劃、教育改革、社會倫理、兩岸關係、科技發展、婦幼社福、外籍勞工、社會文化、電影文創等領域,分別撰寫專文描繪二十年後的台灣社會發展願景。 此外,本報記者也對上述意見領袖進行深度專訪,請他們提出未來十年台灣社會/政府最應優先執行的事項,藉此監督政府施政方向,並提供讀者進一步深思,為台灣永續發展而共同努力。本專題並特別感謝「二○三○台灣環保基金會」發起人鄭麗文對於專題發想、邀稿之協助。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675x112010092300371,00.html

         要描繪台灣二○三○或二○二○的景象相當困難,因為這「景象」二字涵括了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多重面向,而這諸多面向之間又盤根錯節。這篇文章試圖從兩個角度切入簡化問題,進而釐清、刻劃出影響二○三○年台灣部分景象的關鍵因素。

         馬克思在其經濟史論著中指出,經濟結構等「下層建築」,是決定政治社會等上層結構的關鍵。雖然這樣的史觀外界有相當的批評,但我認為他刻劃了相當的事實,也是我預測台灣未來所採用的角度之一。例如,兩岸關係當然會影響台灣的發展,但是那一方面的政治均衡相當程度決定於雙方的經濟實力與經貿互動。簡言之,台灣若沒有經濟實力,就難以在兩岸關係上維持政治自主。而要推估台灣未來廿年後的政治框架,其關鍵就在於掌握台灣未來的經濟前景。

         預測未來還有一些變項是極為關鍵的,例如台灣社會的人口結構、或是全球暖化的氣候趨勢。我處理這兩個面向的角度,是將他們當作「其他重要問題」,視為「下層建築」的描繪註腳。以人口結構而言,未來台灣的人口會明顯老化,六十五歲以上的待扶養人口比例,廿年後將高達百分之廿四點三。不只台灣如此,鄰近的中國大陸也會有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屆時的年輕工作群環顧四周,將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銀髮社會。再以氣候變遷而言,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廿年內還不容易立刻減少,故其所引發的全球暖化問題在二○三○左右將更惡化。全球暖化所產生的惡劣氣候環境將使台灣的暴雨機率增加、颱風強度加劇、土石流與缺水的災變頻率上升,迫使政府每年要花大量的預算處理善後。而人口老化所需之健康社福保險支出,數額也必然驚人。如果國家財政情況不好,則這些災變善後的巨額經費需求,將會嚴重擠壓國家建設的正常經費,進而影響台灣的經濟發展。

         我打算把人口結構與環境變遷這兩個中長期趨勢視為註腳,把政治社會等上層建築視為經濟結構的延伸發展,而將注意力集中在經濟面。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而切實的簡化方法論,希望在下文中由此切入分析。

     

    報酬遞減  產業發展終將趨於飽和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到不能倒.jpg

    最驚人的內幕、最徹底的剖析、最嚴厲的人性考驗!
    財經史上必須了解的一堂課,讓你看懂商業運作的真實面!

    “It’s a very good book.”——巴菲特  

    “‘Too Big to Fail’ is Too Good to Put Down——《經濟學人》

      本書榮獲《經濟學人》2009商業與經濟好書、800-CEO-READ 2009年商業書大獎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本主義是愛情騙子嗎?

    www.chinatimes.com/cn/amp/newspapers/20100912000637-260115
    2010-09-12

    新聞速報

    【朱全斌】

     

    capitalism, a love story.jpg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2010-09-11
  • 中國時報
  • 【吳惠林】
  •  

         為了防止少子女化、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持續深化,內政部規畫「第三胎」補助,每月三仟元,以刺激國人生育第三個小孩。消息一出卻普遍被看衰,咸認會是「空包彈」。姑且不說財源哪裡來,就以金錢補貼生育言,是否對症了呢?讓我們從生育行為談起。

         生兒育女可用個體經濟理論來解說,這是一九九二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貝克(G.S.Becker)教授所揭示的。假設個人在偏好固定下,追求效用極大,而效用的獲得係由消費「財貨」而來。所謂的財貨,我們可以簡單地歸為兩類,一為小孩(當成一種特殊的耐久性消費財),一為其他的商品。此處,將小孩物品化,理由是小孩提供給父母或家庭成員的滿足(或效用),與其他的物品無異。

         這裡並不真的把小孩與電冰箱等耐久性消費財同等對待,而是藉由小孩和財貨給人的感受相同作為比擬而已。何況這種分析係屬「事前」的概念,亦即行為者在實現其行為前,先由客觀環境的判斷作為選擇行為的基礎。要不要生小孩及生多少個小孩,是在事前就已作適當的決定了,而不是在小孩生下之後才決定如何處置。

         假設其他情況不變,如果小孩的價格逐漸高於其他物品,則對小孩需求就會減少,這就是所謂「替代效果」。那麼,小孩的價格(或成本)指的是什麼呢?一為有形成本,即食衣住行等養育成本,及提升品質的教育費用等;另一為無形成本或隱含成本,此即由於生、養小孩而不能工作所損失的當期工作報酬。

         小孩為一種「正常財」,亦即當所得提升時,對小孩的需求愈多,所以,所得愈高,小孩會生得愈多,此即「所得效果」。不過,我們也不要忘了,除了對小孩的數量有所需求外,小孩的品質更是被強烈的需求。我們也知道,所得提升、教育程度愈高,對小孩的品質要求也增高,小孩的成本也愈形上漲。替代效果大過所得效果,因此,對小孩的需求很自然的不得不減少。這應該就是我們社會的寫照。

         必須再強調的是,上文的分析法只是將小孩比擬為耐久性消費財,小孩本身直接對消費者(父母及家庭成員)產生效用,這是適用於進步國家或社會的說法。在落後的國家裡,卻往往將小孩當成投資財或生產財,對於小孩的需求,主要是作為未來財務安全的來源,亦即中國人「養兒防老」觀念,但這似乎已不是現時台灣的情況。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紀元9月2日報導】(中央社 華盛頓2日法新電)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今天說,從金融危機學到的最重要教訓是,銀行不應容許「大到不能倒」(too-big-to-fail)。

    柏南奇強調銀行儲備更多現金與面臨更嚴苛規範的必要性,他也向一個調查金融危機原因的小組說,中央銀行的政策並未加速倒閉。

    他在預先準備的證詞中說:「從金融危機學到一個教訓是,大到不能倒的問題必須解決。」

    美國金融體系瀕臨崩潰的問題,被廣泛歸咎於若干非常龐大的銀行所面臨的困難,這些銀行的觸角遍及整個華爾街與其他地方。

    http://epochtimes.com/b5/10/9/2/n3014187.htm      (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大到不能倒.jpg TBTF.jpg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C1044-200.jpg

    你的錢,為什麼變薄了?:通貨膨脹的真相

    What Has Government Done to our Money?
    作者:莫瑞‧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譯者:陳正芬、高翠霜
    定價:300元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言 你相信命運嗎?

      你會拿起這本書絕非偶然。也許一開始你並非主動選擇業務這份工作做為專業,而是它選擇了你,我們很多人都是如此,這就是為什麼本書的英文書名The Accidental Salesperson(《意外的業務員》)會引起你的共鳴。你是否正是那種「後來……我就意外地做起業務來」的人,從來沒有想過這份職業的生涯規劃?但是現在,你的成功取決於你推銷點子、概念、流程、產品給其他人的能力,而且是有目的、刻意地銷售,即使你是在偶然間「不小心」變成業務員。

      你會用人生的經驗來比對這本書。在銷售方面,我相信你已經累積了許多智慧,了解怎麼做行得通、怎麼做會死得很難看,而這本書將會強化你已經做對的每一件事情,也會在你偏離常軌時,適時糾正你的做事方式。

      你可以迅速地「內化」這些有預設目的的原則,這是一種承諾,你的價值觀不用妥協、也不需要改變你的個性。你將會獲得嶄新的觀點去思索自己所做的事情,這會給你強大的能量,勝過那些還在擁抱某些銷售哲學的「新手業務員」。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