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提問的設計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改變,從問對問題開始

活用引導學(Facilitation)設計提問,

問「對的問題」,就能激發個人潛力、促成團隊改變,

從商品開發、組織改革,到教育現場、地方創生都用得到!

 

引導學從1980年代從美國開始發展,是一種橫跨溝通對話、啟動思考和帶人領導的專業能力,廣泛使用於會議、工作坊(Workshop)和建立團隊(Team Building)等等情境。其中的控場者稱為引導者(Facilitator),能夠激發個人潛力、形成團隊共識,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促成改變。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問的設計:運用引導學,找出對的課題,開啟有意義的對話》推薦序】對話,從提問開始: 開啟團隊智慧、促進正向改變的關鍵

文/吳咨杏(Jorie Wu, IAF-CPF/M)

提到引導學(facilitation),不曉得各位讀者想到什麼?

我首次接觸引導學,是在1999年10月底,當時文化事業學會(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ICA)台灣分會舉辦為期三天的引導工作坊,邀請國際引導者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acilitators,IAF)副會長Dr. Gilbert Brenson-Lazan 來台,我受人推薦擔任全程英文翻譯。

三天的工作坊有大約80位參加者,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與行業,我目睹引導師(facilitator,另譯為引導者)帶動團隊的智慧與能量,覺得引導真是太神奇了。之後開始有系統地在文化事業學會學習引導,記得我的ICA導師們(mentors)一開始就說:「引導是一門專業、一種科學與藝術,更是一種領導與生活的態度。」

引導,就是開啟對話的過程

究竟什麼是引導?翻開辭典,Facilitation的字根facil,是「讓事情變得更容易」的意思。引導師的任務是協助團隊更容易思考、找到更好的答案,並且協助團隊有能力合作,產生正向的改變。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以創造式對話的提問,開展思考的新視野

文/王少玲(Leslie Wang)

在學習的領域,我們經常彼此提醒:「當答案出現,學習就停止。」這句話意味著,當我們持續透過提問探索,新的可能與新的視野有機會不停綻放,孕育創新可行的點子。

每個階段的答案是鋪陳下一個階段提問的踏腳石,太早停下提問腳步,轉身採取行動,將容易導致受限與陳舊的做法。如何開啟乒乓球模式,互有往來的對話式提問?這是一項有趣且值得一再嘗試的方法。

我從事組織發展工作多年,經常以引導者(facilitator)的身分,在企業或組織內部帶領工作坊(workshop)。在這個俗稱「團隊共識營」的場域,成員多半是企業主管或組織領導者,他們都是績效常勝軍或表現優秀而受到重用的人才。

所謂「要贏不要輸」以及「我是對的」的內建假設,經常阻礙他們從其他視角看待問題。然而,創造式對話的提問有機會破解此模式。唯有每一位成員「開誠布公並誠心提問」,才能充分的分享並深度對話,共同找出有承諾的解決方法。

另外,「提問」二字在刻板印象中,意味著「不知道」、「缺乏經驗」或「不夠專業」,這些判斷和負面標籤也和「提問」劃上等號。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