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第三次工業革命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Google推再生能源憑證 選台灣首發

2016-04-09 03:08 聯合報 記者高詩琴/台北報導

udn.com/news/story/7240/1617791

1.透過第三方驗證確認是再生能源。

2.在國外有時會作為再生能源配額制度的配套。若發展成REC交易機制,提供義務人短時間無法完成法定義務量的解套方式,但價格會隨著供需雙方而變動。

3.REC實施促使美國企業再生能源購買量的提升,從2012年100百萬瓦增加至去年的3000百萬瓦。 (高詩琴)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頭條, 報導準總統蔡英文的必讀書單:    蔡看的書都與其施政有關。《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思考經濟路線選擇;《帖木兒之後》牽涉國家的定位視野;《21世紀資本論》有關公平正義的心證;《第三次工業革命》、《物聯網革命》和其綠能、建構物聯網宣示有關。

準總統書單 小英猛K《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科技報橘"的文章, 訪談《第三次工業革命》《物聯網革命》的作者Jeremy Rifkin.
對台灣來說, 為了解決能源問題, 減碳問題, 實應該思考盡快投入資源於再生能源,加上物聯網的力量。

若不想缺席第三次工業革命,台灣請思考物聯網+綠色能源

 

 

1973 年,美國社會學家 Daniel Bell 出版了《後工業社會的來臨》(The Coming of the Post Industrial Society),書中預測先進的社會將會從製造本位轉型成工人本位。這個預測後來的確成真,­而且因為資訊科技與網路發展的快速崛起,再加上手機普及等等因素,社會的轉型比前人所預測還更巨大。

全文 http://buzzorange.com/techorange/2015/04/16/jeremy-rifkin-on-the-internet-of-things-and-the-next-industrial-revolution/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迎接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未來

蔡惠卿

  「第三次工業革命」雖然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但本書作者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很有結構性地闡述其理念與思維;包括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軌跡,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構想、發展趨勢、理論到實踐,以及人類如何透過教育來實踐其未來發展的可能性與永續性。

   本書內容的鋪陳方式可讓讀者有「鑑往知來」的理解能力,譬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始於18世紀末,人類使用煤及發明蒸汽機,以機器代替手工,帶動紡織業的機械化。此次革命造就了無數的城市核心區與拔地而起的工廠。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石油與化石燃料為基礎而發展起來,創造了汽車工業(新交通工具)、電力的廣泛應用、並以新通訊方式(電話、廣播和電視)為指標,開啟了20世紀的大量生產時代,這個時代催生了城市周邊的大批房地產業及工業區的繁榮。

   第三次工業革命(21世紀)則是將網路技術和再生能源結合起來,把每一棟建築物變成微型發電廠,每個建築物就地生產出少量的能源,多餘的部分可以賣回給能源網路。傳統的集中式生產活動,將逐漸轉型為分散式經營方式,階層式的經濟和政治權力將轉變為扁平化權力(lateral power),這些都將大幅改變人們做生意的方式、教育方式,社會也將轉型為分散式的資本主義(distributed capitalism)。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邁向能源自主、產業轉型的路徑圖

王雲怡

 實際上,問題可以精簡為「20年後政府和產業想發展成何種狀態,是固守已經衰落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夕陽能源、技術和基礎設施,還是選擇蓬勃發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朝陽能源、技術與基礎設施」。

  這是我讀未來學大師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書中最吸引我的一段話。我個人深信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然而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政府、企業乃至於個人將如何面對這樣的變局與把握新的機會,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很好的啟發。

  第一次工業革命肇因於煤的發現及蒸汽機的發明,當時英國掌握了燒煤的蒸汽機及火車和鐵路的技術,開啟了英國強大的帝國命運。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石油的發現以及汽車的發明,以及公路技術的進步,讓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的霸主。這兩個經驗讓我們深刻理解,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掌握並確認能源及運輸的發展方向,以及其相應所帶來的包括政治、經濟、教育、城鄉風貌……的改變。

  也許有人質疑,根本沒有第三次工業革命,但是現實世界的發展,已經讓人無法否認這個事實:化石燃料即將枯竭;石油價格居高不下;追求極大化及效率極佳化的商業模式大幅提高生產量及擴大消費,最終卻帶來了經濟的崩潰及高失業率;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氣候急遽變遷而帶來許多歷史天災。「綠色經濟」或「綠色新政」於是應運而生,被許多人認為是解決這樣全球難題的良方。而「綠色經濟」及「綠色新政」提出,恰巧就證明了傑瑞米.里夫金「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的來臨。

  傑瑞米.里夫金認為,再生能源的應用以及與網際網路的結合,將從根本上重構人類社會所有的運作模式與關係,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內涵。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積極迎接下一個工業革命

徐瑞廷

 

 

 

  相對於一般坊間相關論述側重於地球資源有限或環境變遷,本書提出了許多有趣的洞察,而不僅在於提出一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新詞彙。

  首先,作者里夫金深信,通訊技術與新能源的結合將為人類帶來重大的經濟轉型。印刷技術與煤炭引發了十八世紀末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二十世紀的電信與油、天然氣帶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二十一世紀的網際網路與再生能源即將引爆第三次工業革命。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我們的工業文明正處在十字路口。曾經支撐起工業化生活方式的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正日漸枯竭,那些靠化石燃料(fossil fuels)驅動的技術已陳舊落後,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整個產業結構也運轉乏力。隨之而來的是,全球性的失業問題已到了危險的地步。政府、企業、消費者都陷入了債務泥沼,各地生活水準驟然下降。多達10億人口──相當於世界總人口的近七分之一──面臨饑餓,這是史無前例的。

  更糟糕的是,以化石燃料為能源開展的工業活動導致的氣候變遷日漸明顯。科學家們提醒說,地球溫度和化學性質可能發生災難性的變化,這會破壞整個生態系統的穩定。他們擔心在本世紀末可能會有大量的動植物滅絕,這將危及人類的生存。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必須採用一種新的經濟模式,才能確保一個更公正、更可永續的未來。

  1980年代時,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化石燃料驅動的工業革命達到了頂峰,人為因素造成的氣候變遷正醞釀著一場巨大的全球危機。過去30年裏,我一直在尋求一種使人類進入「後碳」時代的新模式。經過反覆探索,我發現,歷史上幾次重大的經濟革命,都是在新的通訊技術和新的能源系統結合之際發生的。新的能源系統會加深各種經濟活動之間的互相依賴性,促進經濟交流,有利於發展更豐富、更包容的社會關係。伴隨而來的資訊通訊革命也成為組織和管理新能源系統的途徑。

  1990年代中期,我忽然明白,資訊通訊和能源的新的結合方式即將出現。網際網路技術和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將結合起來,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創造強大的基礎,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會改變世界。在新時代,幾十億的人們將在自己家裏、辦公室裏、工廠裏生產出自己的綠色能源,並在「能源網路」上與大家分享,就像現在我們在網上發布、分享訊息一樣。能源民主化將從根本上重塑人際關係,它將影響我們如何做生意、如何管理社會、如何教育子女、如何生活。

  過去16年來,我在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擔任資深講座教授,授課內容包含科學、技術、經濟以及社會的新趨勢。在高階管理課程中我介紹過第三次工業革命。為期5週的高階管理課程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執行長和企業主管意識到了他們在21世紀即將面臨的新問題和挑戰。「第三次工業革命」這個概念很快傳播到了各個管理層,也成了歐盟各國領袖口中的重要政治議題。

  從2000年起,歐盟開始積極推行大幅減少碳足跡的政策,以加速向永續發展經濟時代的轉型。歐洲各國制定了目標和基準,重新部署了研發的重點,並且為了適應新型的經濟發展制定了法規條例,公布了新標準。與歐洲各國相反,美國人正沉迷於追捧矽谷最新研發的電子產品和熱門應用程式。擁有住房的美國人都為了不斷上漲的房地產市場而興奮不已,渾然不知這種繁榮只是次貸催生的假象。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巴馬正在理解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什麼我們的總統連網路都不懂?

戴季全

  美國人說,歐巴馬是一位網路總統。

  他們說:「Obama is truly the Internet President.」呼應甘迺迪是一位電視總統(Kennedy was the television President.)的說法。他們知道歐巴馬這個總統誕生於網路、深刻理解網路。但越來越多美國人擔心,歐巴馬可能「懂不了」奠基於網路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發源於網路的分散式合作思維,但殺手級社會應用,看來會座落於分散式能源的落實,而分散式能源和傳統的集中式能源,有著革命性的根本差異。

  美國中西部與西南各州正在興建巨型、集中的風力和太陽能電廠,並要建立一個超級高壓電網。大型能源公司用華盛頓最強大的遊說力量,推動集中生產、統一分配的能源政策,導致歐巴馬目前「還不懂」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智慧電網的戰略意義。但美國11個州的州長聯合起來反對集中式的國家輸電政策,《紐約時報》更直接點明這個爭論是第三次工業革命未來的關鍵之戰,正如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揭櫫的論戰核心: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我們的未來

文 / 劉奕成    |    臺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CFA Society Taiwan)榮譽理事

  仰躺在IKEA的沙發上,我放縱雙腳晾在冷鐵冷玻璃鑄成的茶几上,茶几上散布著這本書的英文原稿、手機、iPadPadfone,筆記型電腦Laptop在我的肚皮上努力找尋平衡,成了毛毯型電腦Belly Top

  我用雙肘硬撐著書稿,但是書稿就是愈來愈接近我的臉龐,我的思緒卻隨著書名「第三次工業革命」飄得愈來越遠,想像著:我周圍的這一切舒適慵懶,在三百多年前「工業革命」發生之前都不存在,連公認最具想像力、創造力的達文西,也想像不到。

  「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他們的未來」的鬧鈴聲,驀然把我從睡夢中驚醒。這首有點年紀的歌曲,曾經在年輕的時候,激勵我們朝著夢想前進,夢想碎裂了,歌聲還在。這數十年間,世界整個改變了。

  改變或有形或無形,但碩大無朋。中國人總是津津樂道自己的「四大發明」,不但源遠流長,而且歷經工業革命仍穩如泰山。但這些年來四大發明,還不都面目全非了?「紙」已經不再僅只是紙,各式顯示器漸漸取而代之;「羅盤」則被衛星導航GPS指引到歷史博物館安享晚年;「火藥」我不想多談;連原本被公認鐵板一塊的「印刷術」,也搖身一變,以令人歎為觀止的「3D印刷術」出現在最新的舞台上。

  三百多年前「工業革命」的誕生,顯然不是生產技術進步,從而提供市井小民便利生活這麼簡單,隨之而來的資源重分配,更是資本主義以及許多政治、社會革命的濫觴。從此之後,壟斷資源的資本家,往往比皇親貴族更具影響力;弱勢者的哀鳴,即使經過了數百年此起彼落的運動依然微弱不堪。再經過大多數人未曾聽聞、聽過的人也未必認同,主要是以電力、電訊以及內燃機等改善實體及虛擬交通為內涵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現在居然已不知不覺來到了第三次。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C1054C  

第三次工業革命

世界經濟即將被顛覆,新能源與商務、政治、教育的全面革命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How Lateral Power Is Transforming Energy, the Economy, and the World

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著

張體偉、孫豫寧譯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03/06 苦勞報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天(3/6)上午發表《核四真實成本與能源方案報告》,針對行政院長江宜樺在宣佈核四公投時,將核四停建等同於「承受高電價與限電危機、犧牲經濟成長並放棄對於低碳家園的追求」,以及前經濟部長施顏祥在更早之前的「不建核四電價漲4成」之發言,提出具體數據,反駁這類將核四興建與經濟、電價、電力缺口甚至環保進行扣連以恫嚇民眾的說法。報告並指出:與其再投入至少新台幣1.2兆元進入「工程」、「時程」、「安全」皆無解的核四計畫,政府應以「用電需求零成長」為原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再生能源。

報告中指出,除了到目前為止已經投入的2,838億元興建預算外,假設核四運轉40年,後續的核燃料、運轉維護、除役及核廢料處理成本,至少仍須花費1兆1,256億元,還將伴隨2,430噸的高階核廢料,以及24萬桶的低階核廢料。而這1.1兆多的花費,並不包括除役後土地復原的成本,而且還是以「安全運轉」為前提,一旦發生核災,損失將更加難以估算。

上述數字外,綠盟理事趙家緯說,續建核四也意味著需要承擔核災風險的機會成本。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估計,福島核災的復原成本將上看2千5百億美元,另外法國核能研究所估算,如果福島核災發生在法國,經濟損失將達5千8百億美元,這分別約佔了台灣總GDP的60%以及一整年的GDP。

根據台電說帖,在大林與林口火力發電廠陸續除役,以及每年電力需求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如果核四沒有商轉,全國電力備用容量從去年(2012)的22.7%,將在2015年降到7.4%,台電便已此宣稱核四不商轉將有缺電危機。趙家緯指出,台電的假設是未來3年的尖峰負載每年成長3.5%,2015年就較2010年增加了13%,而這個數字是核四淨尖峰能力的1.5倍,換句話說「即便核四商轉,限電危機還是存在。」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電,我們不想要,石化能源發電,碳太多又太髒。不只是台灣,全球每個國家都困在這樣的困境裡。如何維繫人類的文明社會?必須本著人性和理性,來思考。

因此本文所提,德國的再生能源發展,具有相當關鍵的意義。

我正在閱讀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所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書,書中正提到了德國在再生能源方面的諸多進展,以及,當再生能源進一步普及,配上「智慧型電網」(smart grid)的發展,能源、運輸成本都將會改變,因而經濟模式將會轉變(每一棟建築物都是一個微型發電廠、所有車輛都轉型為燃料電池車、利用氫能來儲存電力、能源可透過智慧型電網輸送到不同地區、不同國家),全世界將可能從現今的提滯經濟中脫困,邁入歷史的下一階段。

德國能源轉型啟示錄

  • 2013-02-24 01:16
  • 中國時報
  • 【華健】

     過去談起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議題,人們總寧可信其無,甚至質疑如此危言聳聽的動機。直到一場接著一場氣候浩劫的證實之後,我們也曾一度相信核電可做為解決氣候變遷的主要方案,至於其安全顧慮也可以靠技術與工程升級免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