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奇點已近》出版,要感謝作者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先生願意花時間讓各國出版商進行筆訪,以下是訪談全文:
Q1:
庫茲威爾先生,您好,很高興能夠訪問您。在您的新書《奇點已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當中提到,基於科技的指數式發展,AI(計算能力)與生物科技、奈米科技的同時進步,在2030年代,人類可以將大腦的皮質層上端與雲端的AI相連,而擴大人類的智能數百萬倍。關於這一點我們很好奇,大腦連上雲端,是什麼感覺呢?就像我們現在搜尋維基百科,對我們來說,維基的頁面是一個外在的文本,我們需要去看、去閱讀、去理解;連上雲端之後的情況是什麼?真的能完全內化嗎?瞬間智能爆炸性的提升嗎?
庫茲威爾: 目前已有像Neuralink(美國神經科技和腦機接口公司)與 Synchron(腦機介面新創公司)這類的腦機介面。Neuralink 已經植入三位癱瘓患者,讓他們能用大腦控制電腦;Synchron 則開發出一款小巧且柔軟的裝置,能像放支架一樣微創植入。隨著計算能力指數式成長,這些技術會愈來愈先進、成本下降,不需要手術就能安裝,並普及到每個人。
到了2030年代晚期,奈米機器人(大小如紅血球般的電子裝置)將透過毛細管非侵入性地進入大腦,無線連接大腦頂層與雲端中額外的數位神經元,就像你手機現在連上雲端一樣。
今天,如果你想查東西,要用裝置打字或語音查詢,但有了大腦連線雲端後,將完全無縫。想像你的大腦內有大型語言模型的能力,有疑問時,答案會直接在腦中浮現,就像對話中有人糾正你一樣,甚至不需要問出口,感覺答案就像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是你智慧的延伸。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penAI創辦人Sam Altman於6月11日左右發表了部落格文章「溫和的奇點」(The Gentle Singularity),社群及網路上已有眾多版本及轉貼(最早應是蕭上農Fox Hsiao),這也是他少數的技術性文章,可以看看他所描述的奇點,將會慢慢、溫和地到來。
Sam Altman原文:The Gentle Singularity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站在奇點浪潮之巔,洞見AI賦能的未來
文 / 蔡明順(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
身為一名長期致力於人工智慧應用研究與推動的工作者,先聲明我並非對於「通用人工智慧」(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全然的樂觀,但我在過去10年親眼見證了AI科技如何快速演進,深刻改變人類的生活、產業與社會發展,也不免目眩神迷、時有興奮。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在2005年所著《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書中,首次清晰描繪人類科技發展將加速至一個難以想像的轉折點,預測2045年將達到奇點,科技奇點來臨的條件是超級智慧型體的產生,產生方式可能是人工智慧(AI)和智慧型擴增(IA),當時這個觀點被視作極度樂觀,甚至超現實。然而,僅僅二十年後,我們已經看到這些大膽的預言紛紛實現,科技的奇點時刻,概念深入人心,成為產業、學術及社會高度討論的議題。
這次《奇點已近:當人類與AI融合一體》(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出版,作者再次展現了他非凡的洞察力與預測能力,從更貼近現實的視角,探討科技演進的最新趨勢與未來願景。與前作最大的不同是—時間維度與實踐深度的轉變:前作強調未來遠景的抽象預測路徑可能,而此新書則直指正在發生的脈絡,若說《奇點臨近》提供的是對遙遠未來的願景探索,那麼本書《奇點已近》則明確指出,我們已經站在奇點的入口,甚至已踏上奇點的旅程。
書中揭示了四大關鍵訊息,緊密相扣且具啟發性,值得每位讀者深刻理解、推論與內化: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站在指數時代的浪潮之巔——讀《奇點已近》
文/程世嘉(Sega Cheng,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 Ray Kurzweil 要趕快寫下這本書。因為 AI 最近的發展速度,實在是遠超過所有人之前的預估了,包括他在內。生成式 AI 問世之後,我們就像是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之下,突然進入了一個 AI 高速成長的指數型時代,而並非所有人都做好了準備,有些人甚至還渾然不覺即將到來的巨變。
而且,這還只是剛開始而已,AI 的神速進步,將會帶領人類提早到達 Ray Kurzweil 預期一定會到來的「奇點」,就是「機器智慧」和「人類」徹底結合的那天。當奇點來臨時,每個人都有了超級人工智慧與自己的頭腦結合。人類的文明在越過那個點之後,將會產生全面性的變化:科技發展更加快速,社會和經濟結構徹底瓦解和改寫。還有更多更多我們今天還完全無法想像的新文明風貌。
當我們今天在用各種 AI 用得越來越上手,而把 AI 當成一個生活和工作中的標準配備時,其實我們已經開始進入 Ray Kurzweil 所說的奇點了。現在所有人都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讓幾乎無所不知的人工智慧當作我們的超級助理。這不就是很大程度上把 AI 跟我們的頭腦結合了嗎?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言
在我2005年出版的著作《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我提出了以下這個理論:邁向融合的、指數式發展的科技趨勢正在促成一種對人類來說將是天翻地覆的變革。幾個關鍵領域的變化正同時持續加速:計算能力變得越來越便宜、人類生物學日益進步、工程技術發展到遠比以前微細的尺度。隨著人工智慧(AI)能力增長和資料變得比較容易取得,我們正在將這些能力與我們的自然生物智能越來越緊密地結合起來。奈米技術最終將使這些趨勢發展到最高峰,利用雲端多層的虛擬神經元直接擴展我們的大腦。藉由這種方式,我們將與AI融合,以百萬倍於人類自然計算能力的外加計算能力增強自己。這將極大地擴展我們的智能和意識,變化之大將是我們難以理解的。這個事件就是我所說的奇點(Singularity)。
「奇點」一詞借用自數學和物理學(數學中的奇點是指函數中未定義的點,例如除以0的時候;物理學的奇點是指黑洞中心密度無限大的一個點,正常物理定律在此不適用)。但必須記住的是,我使用奇點一詞是作為一種隱喻。我對科技奇點的預測並不意味著變化速度將真的變得無限快,因為指數式成長並不意味著無限,物理奇點也是。黑洞的重力強到足以困住光本身,但量子力學無法解釋真正無限大的質量。我使用奇點這個隱喻,是因為它可以反映這個意思:以我們現在的智力,我們將無法理解如此根本的轉變。但隨著轉變發生,我們的認知能力將迅速提升,使我們能夠適應變化。
正如我在《奇點臨近》一書中詳細說明,從長期趨勢看來,奇點將在2045年左右發生。該書出版時,這個日子是在四十年後的未來,也就是整整兩個世代之後。在這種時間距離下,我可以針對將促成此一轉變的主要力量作出種種預測,但對於多數讀者來說,這個題目在2005年仍與日常現實相距甚遠。而當時許多評論者認為我的時間預測過於樂觀,有些甚至認為我所說的奇點不可能發生。
但此後發生了一些了不起的事。雖然現實中有許多懷疑者,邁向奇點的發展仍持續加速。社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從幾乎不存在,發展到如今成為將世界上多數人連結起來和全天候陪伴他們的東西。演算法創新和大數據的出現使AI比專家所預期的更快出現驚人突破,例如能夠精通《危險邊緣》(Jeopardy!)那種問答遊戲和圍棋,以至能夠駕駛汽車、寫文章、通過律師資格考試和診斷癌症。現在,強大而靈活的大型語言模型如GPT-4和Gemini可以將自然語言指令翻譯成電腦程式碼,大幅減少了人類與機器之間的障礙。你看到這一段時,很可能已經有數千萬人親身體驗過這些功能。與此同時,為人類基因組定序的成本已經降低了約99.997%,而類神經網路已經開始以數位方式模擬人類的生物智能,藉此成就重大的醫學發現。我們甚至終於開始有能力將電腦與人類大腦直接連接。
所有這些發展的基礎就在於我所說的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電腦計算之類的資訊技術以指數式的速度變得更便宜,因為每一次的進步都使得設計這種技術下一階段的演化變得更容易。因此,在我寫這篇引言時,固定幣值的一美元所能購買的計算能力,約為《奇點臨近》一書出版時的11,200倍。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時報》暢銷書!
全球知名未來學家、奇點大學創辦人
雷‧庫茲威爾 重磅新作!
延續其經典著作《奇點臨近》,本書探討未來數十年科技將如何改變人類

奇點已近:當人類與AI融合一體
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 When We Merge with AI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