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多樣性:認識自己,接納別人,一場社會科學之旅 (8)
- Nov 26 Sun 2017 02:46
(轉貼) 台灣孩子僅15%很喜歡上學 不到國際平均一半
- Sep 30 Sat 2017 01:45
【《多樣性》推薦序】不同的文化,蘊含豐富的人性 文/徐瑞廷|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
ダイバーシティ(豊かな個性は価値創出の泉):生きる力を学ぶ物語
文/徐瑞廷(JT Hsu)|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
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時常有機會和來自各個國家、各種背景的人工作,也常常要和不同行業的高階經理人進行溝通與交流。對於本書以多樣化(Diversity)為主軸,嘗試著以說故事的方式,來帶出社會科學的概念與美日文化的差異,覺得很有啟發性,也感覺這裏面有很多概念具有商業上實務的價值。
- Sep 30 Sat 2017 01:37
《多樣性》作家王乾任推薦序 : 以故事呈現社會科學理論的精采之作
〔推薦序〕以故事呈現社會科學理論的精采之作
王乾任(時事評論家、作家、讀思寫文字溝通表達力的專業講師,長期經營部落格「Zen大的敦南新生活」)
自從接觸社會學以來,不知不覺已超過二十年。讀過的社會學著作不算少,也不乏相當精彩好讀易懂且深刻的入門書,然而,不得不說,比起其他社會科學如經濟學、政治學、法學,乃至哲學,社會學界就是缺乏能以「故事」解說學術理論,吸引完全不了解社會學的普羅大眾注意的社科普著作。
直到我碰到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山口一男教授的《多樣性:認識自己,接納別人,一場社會科學之旅》,說真的,一口氣讀完之後,令我感動莫名。
本書由兩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一則寓言故事,寫作體裁是西方世界熟悉的《為自己出征》(方智),故事以一個主人翁必須經過一連串的關卡考驗,最後獲得自己原本欠缺的特質(在本書則是以:主人翁少了一顆鈕釦來呈現其對所缺乏之特質的追尋),以剷除原本困擾自己(或村莊)的邪惡。
過去這樣的寓言故事多半出現在New Age類的勵志叢書,沒想到山口一男教授卻能巧妙地借用,故事以主人翁從小就缺少一顆鈕釦開始(別人都有七顆,她卻只有六顆),主人翁出發去找大魔法師想要得到自己所缺少的那顆鈕釦。故事主人翁每經歷一個關卡,就能透過與守門人的互動學會一項社會科學理論,諸理論組合起來之後,就能得到那顆遺失的鈕釦。山口一男教授試圖透過這則寓言告訴讀者的是,可以透過哪些社會科學理論來了解「我是誰?」(自我認同),認識自己之餘並接納自己。
- Sep 30 Sat 2017 01:30
《多樣性》曾嬿芬教授推薦序:當社會科學變成當代寓言
【《多樣性》推薦序】當社會科學變成當代寓言
文/曾嬿芬(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如果不仔細看,這本推廣社會科學知識的書可能會被當作故事書(fiction)來歸類。的確,不論就哪一個角度看,這本書以故事鋪陳社會生活的基本情境做為活用實例,並提出不同的思維重點與解決方案,是相當少見的寫作嘗試。
本書作者山口教授目前任教於美國社會學重鎮的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並在過去幾年擔任系主任;他出生成長於日本,自東京大學數學系畢業後到美國取得社會學博士並留在美國發展。他的研究專長是生命歷程以及日本社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近年來在日本持續出版原創性作品,這本以日文書寫的《多樣性》正是山口教授以母語創作期的產物。
這本書是社會科學界較少嘗試而自然科學卻大量運用的第三種文化(The third culture)知識傳播方式。
第三種文化是用文學或藝術來傳遞科學(大部分是自然科學)知識的創作形式,第三種文化是企圖突破物理學者 C. P. Snow 看到科學與人文之間無法對話時所提出的「兩種文化」,而將重要的科學見解普及化的重要努力。
就像自然科學中一批寫作高手想要傳達的知識,多屬於有助於人們了解自己與世界的基本構成與演變之間的關連(比如演化、生物化學、天文物理等),山口教授這本書的主題與人在社會中生活非常重要的基本處境與抉擇過程有關──比如囚犯的困境、共有地的悲劇、自我實現的預言、自我認同、多樣性、道德哲學、規範與自由、事後機率等。
- Sep 25 Mon 2017 01:35
《多樣性:認識自己,接納別人,一場社會科學之旅》內文試閱
某星球上的人們和「我的」衣服
宇宙中有無數顆星球,每一顆星球都有它自己的故事。
這是一則關於某個星球的故事。
在這個星球上,當孩子出生的時候,父母會送他一件很特別的衣服。隨著孩子的成長,那件衣服會跟著增大,而衣服上的特色也會逐漸改變。
那件衣服和別的衣服不同,無法自由穿脫,它就如同幾乎毫無重量的外套,輕柔地罩在你的衣肩上。
不過,也有些人會覺得那件衣服非常沉重。
而且每個人衣服上的紋飾、顏色和質地,都各不相同。有的紋飾濃粗顯眼、或是巧緻細膩;有的顏色對比強烈、或是沉穩柔和的同色系;有的質地柔軟光滑、或是粗糙得刮手。
- Sep 23 Sat 2017 02:11
《多樣性:認識自己,接納別人,一場社會科學之旅》簡介, 目錄, 推薦序 (王乾任, 曾嬿芬, 徐瑞廷, 劉瑞華)
- Dec 19 Wed 2012 23:43
(轉貼) 我兒亞斯柏格 這樣走過來 有感
最近美國康乃迪克州的小學槍擊案,令人震驚與同情。但如果有人因為兇嫌是位亞斯伯格症患者,而對於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 syndrome,AS)患者或自閉症(autism)(Autism)患者投以異樣眼光,那我得說幾句話。
我們出版過一本書《達蜜經濟學》,這本書的作者泰勒‧柯文(Tyler Cowen)今年人氣很旺,他的書《大停滯》在美國和台灣都獲得好評。
他是美國的人氣經濟學家,在《達蜜經濟學》第一章就提到,他具備了許多自閉症者在認知上的長處和弱點,他有屬於自閉症的認知模式,而且許多極有成就的人都是如此。
書裡提到,像是達爾文、孟德爾、愛迪生、特斯拉(Nikola Tesla)、愛因斯坦、牛頓、梵谷、傑佛遜、羅素、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杜林(Alan Turing)、狄拉克(Paul Dirac)、顧爾德、史蒂芬史匹柏和比爾蓋茲等人,全都被認為有可能是自閉症者或亞斯伯格症者。
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的明顯徵狀之一,就是患者往往會用整理、組織、分級、收集、記憶、分類跟列表等技術,將額外的架構加在資訊之上。
自閉症者極度喜愛資訊,以至於他們是最熱愛沉浸在資訊之中的一群人。他們有許多人對於數理有強烈的興趣,往往對音樂有強烈的感情。
作者因此將這種特有的認知模式,連結到現代臉書、推特、簡訊等科技發展,人們開始喜歡編排「小小的資訊」,而且資訊也有「微小化」變成文化小品(small cultural bits)的傾向;作者由此探討這個全球性的宅世代的心智狀態與潛力。
- Jul 18 Sat 2009 02:56
(高興轉貼) 我還是會用「娘」字 蔡康永
康永在此處的策略,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讓它大量出現。
當你想要推動一種看法,你會怎麼做才有用?你不會遮掩它,而是不加修飾地提到它、談論它、一直不斷地。
康永始終勇敢,我再次想起他早期的一篇文章,《法斯賓達的世界》(遠流)一書的序文〈法斯賓達永不歸還之租界〉,從概念到文字,都令人懾服。
-------
2009-07-17
文 / 蔡康永
《康熙來了》節目的主持人,也就是徐熙娣和我,因為使用「娘娘腔」這個形容詞,最近引起一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