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向能源自主、產業轉型的路徑圖

王雲怡

 實際上,問題可以精簡為「20年後政府和產業想發展成何種狀態,是固守已經衰落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夕陽能源、技術和基礎設施,還是選擇蓬勃發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朝陽能源、技術與基礎設施」。

  這是我讀未來學大師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的《第三次工業革命》書中最吸引我的一段話。我個人深信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來臨。然而面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政府、企業乃至於個人將如何面對這樣的變局與把握新的機會,可以從這本書中得到很好的啟發。

  第一次工業革命肇因於煤的發現及蒸汽機的發明,當時英國掌握了燒煤的蒸汽機及火車和鐵路的技術,開啟了英國強大的帝國命運。第二次工業革命因為石油的發現以及汽車的發明,以及公路技術的進步,讓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的霸主。這兩個經驗讓我們深刻理解,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掌握並確認能源及運輸的發展方向,以及其相應所帶來的包括政治、經濟、教育、城鄉風貌……的改變。

  也許有人質疑,根本沒有第三次工業革命,但是現實世界的發展,已經讓人無法否認這個事實:化石燃料即將枯竭;石油價格居高不下;追求極大化及效率極佳化的商業模式大幅提高生產量及擴大消費,最終卻帶來了經濟的崩潰及高失業率;二氧化碳的排放造成氣候急遽變遷而帶來許多歷史天災。「綠色經濟」或「綠色新政」於是應運而生,被許多人認為是解決這樣全球難題的良方。而「綠色經濟」及「綠色新政」提出,恰巧就證明了傑瑞米.里夫金「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的來臨。

  傑瑞米.里夫金認為,再生能源的應用以及與網際網路的結合,將從根本上重構人類社會所有的運作模式與關係,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內涵。

  過去能源都是集中式的,由上而下的分配,這裏所指的集中與分配不只包括電力,還包括資本、權力的集中與分配(為了強奪、建設及購買能源)。因此傑瑞米.里夫金認為,一旦能源形式改成分散型,各個家庭或工廠可以自行生產能源,並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能源的交換或交易,則原來傳統的、階級式的經濟和政治權力就有可能被打破,並讓位給由社會各小單位組織起來的「扁平化」權力,這個過程稱為「能源民主化」。

  傑瑞米.里夫金的這個見解,讓我想起了台灣前不久由「瘋綠電行動聯盟」所提出的「電力解嚴」訴求。

  台灣是世界上少數仍舊獨占壟斷電力市場的國家。台灣99%以上的能源(指傳統能源)都依賴進口,卻從來沒有真正的「能源政策」。台灣的能源政策基本上都是由台電公司及中油公司規劃決定,台灣能源最高主管機關「能源局」是幾年前才正式法制化,前身「能源委員會」是個黑機關,它的人和錢都來自於台電及中油供給。一直到現在,「能源局」的大部分基礎資料還是必須仰賴台電及中油的提供。因此,台灣一直以來都是由台電及中油決定我們的能源形式及配比,而民眾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這在民主國家並非常態。民眾明明知道許多電力產生的過程中是骯髒或危險的,但卻被迫必須接受這樣的分配與結果。台灣電力消費者還處於「戒嚴」時期,離傑瑞米.里夫金的「能源民主化」還有非常遙遠的距離。

  然而,所有「民主化」的過程都需要「革命」。我始終認為,「再生能源」的普遍化及普及化過程,就是一個「能源革命」的過程。台灣得天獨厚,雖然沒有傳統化石能源,但是天然資源如太陽光、風力、地熱……等卻都很優異。以風力發電為例,台灣西海岸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最佳風場,而台灣西部又是主要用電區域。目前風力發電一度電的成本介於新台幣2.8~3.3元之間,遠低於天然氣發電(一度電約為新台幣4元)。未來風電的價格大概會一直維持在3.3元/度左右,但是燃煤及燃氣電力的價格到2025年預估將上漲到約4.1元/度及5.5元/度。

  2001年,台灣購買進口能源的數值為約4千億台幣左右,約占GDP的4%;2011年的購買數值已上漲到2兆多台幣,占GDP的13%以上。這些都是因為國際燃料價格上漲的結果,而非台灣經濟成長所帶動的能源消耗量提升。台電為我們決定的能源結構,讓我們飽嚐能源越來越貴的苦果。

  台灣長期以來的能源結構一直沒有大幅變化,因為台電壟斷了所有能源的資源與資訊。事實上,台灣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我們估算過,台灣陸上風力發電的潛能有5,000MW,離岸風電至少有6,000MW,如果全部開發出來,發電量可達371億度電,遠高於核四的231億度電。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台灣因核四公投案而開始關注並思考台灣能源問題時,傑瑞米.里夫金的書中勾勒出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後許多面向的改變及細節,可以做為台灣讀者進行選擇的重要參考與依據。

(本文作者為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副總經理)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