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御立尚資 

許多人渴望學習策略理論,當今各個產業都因為面臨全球化競爭與法令解禁,渴求與眾不同的致勝策略,可說是理所當然之事。

而我身為波士頓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合夥人(Partner;現為
Senior Advisor),除了以替客戶企業制定管理策略為職,也曾深入參與傳承「制定策略的訣竅」給那些BCG後進的年輕顧問群。

由這些經驗中,我強烈感受到的一件事是,「光唸策略理論,並無法制定『出奇制勝的策略』。」說得更詳細一點,為了研擬「致勝的策略」,除了修讀學院派的傳統理論之外,「訓練並學會某種『頭腦的運作方式』」,深切感受這是不可或缺的知識。

我並無意否定策略理論的意義。以麥可.波特(Michael E. Porter)為代表的學院派策略理論,是將企業的致勝模式,以個體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定量分析,彙整為某種模式而提出的理論。

因此,將該模式做為「既成理論」學習,既像是嬰兒學習爬行的階段,也像是圍棋或將棋的初學者,普遍先由棋譜上的定式、定跡(譯注:指圍棋或將棋裡,經由歷代棋手們在漫長歷史中累積的對戰經驗所歸納出「最佳的制式棋步」)開始學起的基礎階段一樣。

 然而,只學會棋譜上最佳的制式棋步,無法就這樣成為職業棋士。

在職業棋士彼此對奕的棋局裡,也不可能只靠棋譜上最佳的制式棋步取勝。在管理策略這個領域,狀況可說是和對奕的棋局完全相同。


其實,絕大部分的學院派策略理論,原本便是立足於過去成功企業的致勝模式。由於它是「以後見之明的角度,將過去的成功案例模式化,以能具有舉一反三的效果」。因此,並不表示只要複製這個理論,就可以「自動導出」能在未來致勝的策略。

比方說,當有人發現某個成功的模式之後,很快的,便會有許多其他企業開始爭相模仿。結果,單純複製該策略,並無法與競爭對手產生區隔化,變成同業之間彼此模仿複製大同小異的「策略」。如此一來,又會有另一位某人想出另一種獨特的策略出奇制勝。

管理策略的特徵,就像圍棋或將棋的棋譜一樣,也是一個不斷發現、創新、模仿、陳腐,然後出現再次革新的循環;而「超越既成理論、現有框架的策略革新」,才能稱得上是策略的本質。

在職業棋士彼此對奕的棋局裡,研究過去致勝的棋譜,是任何棋手都必須做的基本功課。然而,真正能夠大幅影響最後勝負的關鍵,取決於是否具有跳脫制式棋譜,進而開發新棋步、新戰法的能力。

管理的世界裡,也是一樣。在所有好手們使盡全力競爭的自由市場中,能夠勝出的人,是那些除了理解既成的策略理論,而且擁有「超越既成理論與現有框架的能力」,進而建構嶄新戰法的人,才有辦法將自己與對手形成區隔,立於競爭優勢的地位。

在BCG裡,我們把這個「超越既成理論、現有框架的能力」,稱為「Insight」(洞見、洞察力,本書保留英文原文)。

Insight這個字,一般譯為中文是「洞見」「洞察力」「直覺」或「洞悉」的意思,但是,這與管理顧問界對於這個字的定義有些微不同。如果一定要我把「Insight」直譯的話,我想,「BCG式Insight」指的應是「為了制定致勝的策略所必須具備的『用腦方式』,以及以此發想的『獨特觀點』」。

大家發現了嗎?從難以將「Insight」這個字直譯的這件事,我們就可以嗅出在「Insight」之中,包含著一種「即使想要解釋,也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講明白」的內隱層面。

因此,到目前為止,論及策略理論的著作裡,幾乎一概隻字未提「Insight」。結果,使得大部分研讀策略理論的人,學到的僅僅是策略理論的慣性思維。我想,應該有許多人在埋頭苦讀策略理論之後,卻還是無法發想讓自己滿意的「致勝策略」。結果,從此變得「再也不相信策略理論」?

本書內容的特殊之處,是我斗膽把那些難以用言語說清楚、講明白的「Insight」,做為本書的核心主題。本書的第一個目的,便是儘可能把那「想說明也很難講清楚」的部分化為文字,將它轉變為比較容易理解的形態,讓讀者理解,究竟什麼是超越既成理論、現有框架的能力──「Insight」?

制定管理策略那些專家們所在的世界,與日本的「能劇」或「歌舞伎」等古典傳統表演藝術的世界,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有志成為傳統表演藝術世界裡的頂尖人物,修行方式始於就近觀察師父或前輩「高水準的藝」(技巧)。然後,藉由模仿他們的表演而不斷累積「體驗」,將「藝」(技巧)逐漸內化成為自己的能力。如同必須藉由靠著自己的「體驗」,逐漸提升發想策略的能力一樣。


本書的第二個目的,是儘可能讓讀者們模擬體驗「產生Insight的用腦方式」。書中除了對構成「Insight」的各種要素進行解說之外,還介紹頭腦運作方式的訣竅,更附上練習題,讓讀者們也能親自動腦模擬演練,獲得實際的體悟。

藉由對「Insight」的理解與體悟,提高並鍛鍊各位制定策略的能力──這便是本書標題「鍛鍊你的策略腦」的步驟。我深深相信,只要大家以本書為起點,持續鍛鍊策略腦,那麼,你能發想到致勝策略的機率,一定能夠大幅度提升!


其實,所謂「策略」,就是相對於競爭對手,如何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

我所任職的波士頓顧問公司,1963年由布魯斯•韓德森(Bruce Henderson)以「策略的專家」為志,創設於美國波士頓以來,到2003年已設立40年。在日本設立辦公室也已達37年。BCG創立以來,持續協助企業客戶「建立出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

我們的服務涵蓋範圍,從一開始的全公司策略,漸漸擴大到R&D(研究開發)策略、生產策略、人事策略、IT策略、企業重建策略等,除了協助客戶「制定」策略之外,甚至後來也開始協助客戶將策略落實執行。但是,即便服務範圍有了這些改變,我們身為「制定策略與競爭優勢的專家集團」這個事實,仍舊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本書的其中一個角度,是把我們BCG最核心的能力,首度公開在外人面前。如果說這可能導致我們BCG的存在價值因此降低,大概也不為過。

然而,我們的服務方式是由好幾位顧問與客戶共同成立專案小組,藉由彼此之間直言不諱的方式進行討論,再三建立假說與驗證假說。接著,則是為了付諸執行,而不斷激發身處於客戶端組織裡的「人」。所以,如果客戶端的小組成員能夠學會超越既成理論與現有框架的Insight,那麼,身為管理顧問的顧問力也將更為提升。

而且,我們對自己很有自信。請容許我用比較自豪的說法——我們BCG在「擁有『Insight』的顧問人數」與「培養內部人才提升Insight,進而倍增產能的能力」這兩件事情上,有把握不會輸給任何人。

如果我們的競爭對手在參考了本書之後,讓他們的制定策略能力因此有了某種程度的提升,那麼以遠遠凌駕他們的速度,更加提升我們的能力,才真正是我們BCG的生存之道。

許多日本企業複製過去成功模式,大同小異的策略已經完全失效。現在面對激烈的競爭局勢,因應之道是「發想前所未見的嶄新策略」。我由衷地希望伸手拿起這本書的各位讀者,能夠徹底培養「Insight」,這是未來得以生存的重要能力,進而承擔強化企業競爭力的重責大任。

2003年11月
波士頓顧問公司 御立尚資

  

 

◎《鍛鍊你的策略腦》作者御立尚資簡介(Takashi MITACHI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Th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資深合夥人、董事總經理兼日本代表,BCG全球執行委員會(Worldwide Executive Committee)核心成員。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部,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MBA。曾任職日本航空(JAL),而至現職。參與BCG多項事業策略、集團營運策略、併購等策略規畫與執行,以及培育管理人才、提升組織能力等專案。

◎《鍛鍊你的策略腦》編審暨導讀者徐瑞廷(JT Hsu)簡介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臺北辦公室董事經理(Principal)。臺灣大學電機工程系學士,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電機工程碩士及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MBA。歷年參與許多高科技與電信產業相關中長期策略、商業模式與全球化策略之規畫與執行專案,為BCG全球競爭優勢小組(BCG Global Advantage)核心成員,曾任職於BCG香港、上海、名古屋辦公室。

◎《鍛鍊你的策略腦》譯者梁世英簡介

專職日文譯者,日本一橋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曾任職大型投資銀行與跨國會計師事務所,專長財務金融。譯作包括《這樣圖解就對了!》(經濟新潮社出版)等。

◎《鍛鍊你的策略腦》專文推薦

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司徒達賢

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 楊千

城邦媒體集團首席執行長、暢銷書《自慢》作者 何飛鵬

BCG臺北辦公室負責人、合夥人兼董事總經理 郭曉濤

◎《鍛鍊你的策略腦》專文導讀

BCG董事經理 徐瑞廷

 

(更多內容請詳見經濟新潮社出版的《BCG思維方式經典叢書》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