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1113  

小主管出頭天:30歲起一定要學會的無情決斷力

結果を出すリ-ダ-はみな非情である― 30代から鍛える意思決定力

 

壞主管只當好人,

好主管善用權謀,達成目標

要在職場上生存,你更需要

無情的領導力!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新潮社 小主管要出頭-暢銷書展
單書79折 2書75折
時間:3/1~3/31


http://www.kingstone.com.tw/Event/exhibition/a02/periodical_more.asp?actno=A1402264&lid=common-index-bignewbn&actid=homepage

 

 小主管出頭天書展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陳孟姝(文字工作者)】

兩岸交流頻繁,前往中國就職的人口比例日升。本刊邀請曾在台灣擔任版權工作多年,目前在大陸出版業任職的陳孟姝,就兩岸出版社背景結構、出版流程及編輯工作內容等角度,對比兩岸出版文化的異同。

在全世界不景氣之際,唯有經濟逆向長紅的中國,成了全球工作者眼中的香餑餑。地緣、文化相近的台灣人,更是在兩岸直航之後,前仆後繼登「陸」西進。但在365行陸續找門路挺進中國的同時,媒體出版業卻是入門難度頗高,至今仍然處於摸索階段。

中國的出版業目前仍受到國家管控監製,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出版社(可在版權頁寫上press, publishing company者)都是國營單位。中國新聞出版總署(中國出版社的中央最高級別管轄單位)大約批准了580至600家出版社登記立案,許多編輯(尤其是高階職位者)基本上擁有公務員身分。這600家出版社手上握有了全中國每年16到20萬本的新書書號(ISBN)。

根據統計,2013年台灣約有5,117家出版社,出版新書種類約4萬種。相較之下,中國出版被認為是寡頭行業,理由一目瞭然。以下簡單從中國的出版社背景結構,以及與台灣編輯流程不同的書籍審批、書號申請流程切入,並從編輯工作內容,看兩岸編輯的同與異。

社會結構影響出版社結構

中國出版歸國家管轄,自然就有些中國官方系統的縮影。國營出版社以省為單位,不僅各大學、中央政府機關有直屬出版社,管理化工、石油、銀行等的政府單位也有所屬出版社,連情治、外交部門也下轄出版社。很多省單位出版社喜歡「京中有人」(好跟出版總署、媒體打交道),又紛紛在北京設立了出版集團內直轄的圖書公司,這些公司使用的都是各省出版社原有的書號資源,不能獨立擁有書號。再加上實力強大的民營出版社、近來被併入各集團就地合法化的中小型民營書商,讓人眼花撩亂。要搞清楚相互之間的從屬關係,就夠新入行的編輯琢磨好半年。民營書商跟國營出版社之間那些說不清的關係,更讓人頭大,到底是書號買賣合作還是納入國有企業經營,外行人還真是一眼看不出來。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隔了好一陣子才貼出這篇, 因為花時間讀過了他的小說《那麼熱,那麼冷》。很高興有建築業經歷的作者, 能寫出如此的作品.

他小說的特色是能描述這社會中比較真實的中年男性, 他們的工作與情感, 瑕疵與悔恨. 光這一點就值得了.

中國時報    /台北報導    2014年01月08日 04:09    

2014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公布,過去曾封筆20年的建築商王定國以《那麼熱,那麼冷》拿下小說類大獎,這本書以精煉優美的文字,描寫中年男子在人性冷熱、光榮與挫敗之間的心境,從發表以來就成為文壇熱切討論的作品。

難得出現在公開場合的王定國說:「因為這本書,我這陣子得到很多肯定,很多人理解我的表達;我還有一個獲得:我會繼續寫下去。」

投身建築封筆20年

現年59歲的王定國歲,17歲開始創作後獲獎連連,後來他投身建築產業,曾因工作封筆長達20年,一直到2004年出版《沙戲》、2013年出版《那麼熱,那麼冷》。王定國重返文壇後,筆力依舊,他以世故冷靜且纏綿著帶暖光的文字,將人性冷熱描繪得剔透清晰。加上他建築商身份與低調作風,常讓人抱有好奇。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這篇文章, 想要找idea的人或可參考.

 

日本這個國家教我的事 @ 不良少年日記

http://badguydiary.pixnet.net/blog/post/6802915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讀統計學,把它當作數學的一支,是學得還不錯。但課堂上學的是理論,到底統計如何應用?總是一個疑問。

 

《如何衡量萬事萬物》當中,這個問題會有一些答案。

 

在這本書中,除了談論商業上的衡量(估計)、風險、不確定性之外,有一個很有趣的概念,叫做「校準」(calibration),一般這個詞是用在例如儀器的校準等等,然而,人的評估能力也是可以校準的(也就是可以越估越準,並且知道你估對的機率大致如何)。

 

我們通常都會猜一些事情,例如現在幾點幾分,或是某商品三個月的銷量會是多少,等等。有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在工作上常常需要「猜」,或者說「預測」,或者說「評估」或「量化」,端看你掌握這件事到什麼程度,對於這件事物知道多少(大致的範圍、發生的機率)。這種估計的能力,如何校準?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文網址: 專家評析:笑與我們的時代─柯文哲的笑話-風傳媒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8d8b0db4-99ce-11e3-b63a-ef2804cba5a1/?uuid=8d8b0db4-99ce-11e3-b63a-ef2804cba5a1#ixzz2tuAPbsOZ
Power By StormMediaGroup.com

紀蔚然 2014年02月20日 09:30

2014-2-25  外省第二代、台籍牽手 談「秀逗」與「爺們」 ◎ 嚴子琳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4/new/feb/25/today-o1.htm?Slots=All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父母老了,我也老了:悉心看顧、適度喘息,關懷爸媽的全方位照護指南》改版自《父母老了,我也老了:如何陪父母好好度過人生下半場 》(原書名:Aging Parents, Aging Children: How to Stay Sane and Survive)

 父母老了,我也老了-封面-300dpi.jpg

《商業周刊》1368期《父母老了,我也老了》書摘:老後住一起,為難爸媽也為難你?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08964

父母老了,我也老了

作者:米利安‧阿蘭森(Miriam K. Aronson)與瑪賽拉‧巴克‧維納(Marcella Bakur Weiner

譯者:吳書榆

出版社: 經濟新潮社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關新聞|

根據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明仁與二位研究人員陳冠銘、項振緯的「影響女性勞動力退出職場原因分析—以長照負擔為例」研究發現,家庭長輩的長照重擔常落在女性身上,女性結束照護後,能重返職場的比率比男性少18%。

為照顧父母離職台大研究證實長照拖垮女性勞參率

照顧父母 女性勞動參與率低主因

長照女兒難返職場 婦團籲優化彈性工時、兼職環境

父母老了,我也老了-封面-300dpi.jpg

 

《商業周刊》1368 書摘推薦!

台灣高齡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銀色風暴」來襲,如何照顧好父母、也照顧好自己,這是你我切身的課題。

當我們揮霍青春時,沒有注意到皺紋已經悄悄爬上父母的臉龐。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4-01-23 10:48:52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40123/KIT3CG8AFSKIA.shtml

 

一個跨學科團隊今年完成了一項對資源稀缺狀況下人的思維方式的研究,結論是: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占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這項研究是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政策研究學者協作的典范。

這個研究源於穆來納森對自己拖延症的憎恨。他7歲從印度移民美國,很快就如魚得水,哈佛畢業后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經濟學,獲“麥克阿瑟天才獎”后被返聘為哈佛終身教授。而立之年就幾乎擁有一切,他覺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時間,腦袋里總有不同的計劃,想把自己分成幾份去“多任務”執行,結果卻常常陷入過分承諾、無法兌現的泥潭。

穆來納森把正在做的國際扶貧研究和自己的問題聯系起來,竟發現他和窮人的焦慮驚人地類似。窮人們缺少金錢,他缺少時間,兩者內在的一致性在於,即便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症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很好地利用。在長期資源(錢、時間、有效資訊)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這些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於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慮和資源管理困難。也就是說,當你特別窮或特別沒時間的時候,你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導致進一步失敗。

研究進一步解釋,長期的資源稀缺培養出了“稀缺頭腦模式”,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穆來納森稱之為“帶寬”(bandwidth)。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帶寬”來考慮投資和發展事宜;一個過度忙碌的人,為了趕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拖累,而沒有“帶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展。即便他們擺脫了這種稀缺狀態,也會被這種“稀缺頭腦模式”糾纏很久。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章 無形事物及其帶來的挑戰

Intangibles      無形事物

universal approach  通用法

 

2章 直覺衡量的習慣

Eratosthenes   埃拉托色尼

Enrico Fermi    恩里科.費米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志成為衡量萬事萬物的高手似乎是很有企圖心的事,然而,在過程中我們仍需要一些激勵人心的案例以維持動力。我們需要的是一些衡量「英雄」─那些憑直覺看到衡量解答的人,他們常常以令人訝異的簡單方法解答了困難的衡量問題。幸運的是,有許多人─有靈感同時也帶給別人靈感─可以展現給我們看,這樣的技能是什麼樣子。然而,許多最佳範例似乎都不是來自企業界。事實上,這本書將大量援引外界的案例,來揭露可以應用在企業上的衡量方法。 

  • 一位古希臘人,藉由觀察正午時分在不同城市的日影長度差異,以及應用簡單的幾何學,估算出地球的圓周。

      • 一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以如何估計芝加哥市內鋼琴調音師人數為例,教導學生如何做估計。

  • 一名九歲的女孩,她設計一項實驗,推翻了新興的治療法「觸摸療法」(therapeutic touch,一種能量療法),並在兩年之後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上,成為該期刊歷來最年輕的發表人。 

  你可能聽過這三位,或其中的一或二人。這三位都未曾見過彼此(他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是每一位都有能力評估衡量問題。他們能夠利用簡單的觀察,以迅速估計未知的事物。將他們的方法與你在企業裡常見的方法做對照比較,是很重要的。上述例子裡的人物,是真實存在過或仍然存在的人,他們的名字是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恩里科(Enrico),以及艾蜜莉(Emily)。

 

古希臘人如何衡量地球大小

  我們第一位衡量界的前輩做了一件那個時代許多人可能會認為是不可能的事。一位名為埃拉托色尼(大約公元前276194年)的古希臘人,為地球的圓周做了首次有紀錄的衡量。若你對他並不陌生,可能是因為許多高中三角和幾何教科書中皆曾提及這號人物。

  埃拉托色尼沒有使用精確的量測裝備,而且他肯定沒有雷射或衛星。他甚至沒有進行具危險性或是可能要花上一輩子的努力去環繞地球航行。反而是,他在亞歷山卓圖書館閱讀時,讀到了在埃及南部的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年本書第一版出版之後,發生了許多事。首先是,我的出版商和我發現,《如何衡量萬事萬物》(How to Measure Anything)這樣的書名顯然引起廣大興趣。三年來,該書一直是亞馬遜網路書店商業數學類的最佳暢銷書。讀者的興趣非但沒有減弱的跡象,還橫跨許多行業和國家。

  在這第二版當中,我所要傳遞的基本訊息是,糾正一個瀰漫在今日許多組織中的昂貴迷思:有些事物無法進行衡量。這個被眾人緊緊擁護的信念,造成了經濟、公共福利、環境、甚至國防上的重大漏洞。「無形事物」諸如品質、員工士氣的價值、甚至是潔淨水的經濟影響等,常常是重大商業決策或政府政策決定的一部分。一項重要的決策常常需要對所謂的無形事物有更好的了解,然而當一位主管相信某事物是不可衡量的,便不會考慮對它做衡量。

  結果,決策時所擁有的資訊少於應該有的,因此提高錯誤的機會。如此一來造成資源錯置,拒絕好的想法,卻採用壞的想法,於是白白浪費金錢。在一些例子中,則是生命和健康都面臨危害。相信有些事物(甚至是非常重要的事物)是不可能衡量的,是整個經濟齒輪中的砂石,阻礙了經濟的運行。

  所有重要的決策人士,若能知道他們真正需要了解的事物都是可以衡量的,對他們將有很大的助益。然而,在民主社會和自由企業的經濟中,選民和消費者就是這些「重要的決策人士」。若能仔細經過衡量,你生活中的一些決定或是在職業責任上的決策,將有機會大幅改善。實際上可以確定的是,你的生活已經因為其他人的決策缺乏衡量,而受到(負面的)影響。

  我的職業生涯是藉由衡量許多人認為無法衡量的事物起家的。1988年在我剛拿到MBA學位、擔任永道會計師事務所(Coopers & Lybrand)管理顧問工作後不久,我開始注意到大家需要有更好的衡量。我常感到驚訝,客戶總以完全無法衡量為由,因而拒絕一個關鍵的數量─而那是會影響到一項重大新投資或政策的。在某些案例中,當有人說某件事物是「無法衡量的」,我會想起那些確實被衡量的特定例子。我開始懷疑,所有宣稱無法衡量的,可能都言之過早,因此我會進行研究,用以確認或反駁這類宣稱。一次又一次,我不斷發現,那些被宣稱為不可衡量的事物,已有學術上或其他產業的專業人士做過衡量了。

  值此同時,我還注意到,討論數量方法的書籍,並沒有強調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衡量的,也沒有聚焦在讓真正需要的人可以取得資料。這些書籍傾向於假設讀者的目標是要求衡量的精確程度,是足以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精確程度─而不只是用非統計學家也能懂的方法來降低重大決策的不確定性。

  觀察幾年之後,1995 年我認定,為經理人提供更佳的衡量,是有市場的。我結合許多領域的方法,創造了一套解決對策。不僅能對每一個宣稱不可衡量的事物進行衡量,連最棘手的「無形事物」也常能以令人驚訝的簡單方法做衡量。人們根深蒂固地相信,重要的數量是無法衡量的。挑戰這個信念的時候到了。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期《商業周刊》的「商場自慢塾」專欄,三枝匡的著作《V型復甦的經營》

我沒錯,都是別人的錯

QB1111C  

|延伸閱讀|企業改革三部曲

企業改革三部曲.jpg

《放膽做決策:一個經理人1000天的策略物語》

《V型復甦的經營:只用二年,徹底改造一家公司!》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封面  

如何衡量萬事萬物:大數據時代,做好量化決策、分析的有效方法》(HOW TO MEASRUE ANYTHING: Finding the value of “intangibles” in business

  • 作者:道格拉斯‧哈伯德(Douglas W. Hubbard
  • 譯者:高翠霜
  • 出版日期:2014/01/16

「社長的筆記本」推薦《如何衡量萬事萬物》:人人都應學會「規則五」 連結:https://reurl.cc/X667Z0

麻省理工學院指定教材,長踞亞馬遜網站商業類暢榜,一生受用的衡量技術!

商業、科學、生活上所有問題的解答

任何需要做分析、決策的人必讀之書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