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運發生了令人遺憾的事件, 除了震驚, 我想應該承認這件事就是發生了, 如何讓這樣的事不再發生, 是我們每個人可以思考和去做的.
以下摘錄自《關懷的力量》一書, 嘗試沉澱下來.
關懷,是信任對方用自己的步調以及方式成長,認同對方存在的獨立性,換言之對方是「另一個人」。當我關懷一個人,我相信他會犯錯,也相信他會從錯誤中學習。我們信任孩子現在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做決定;當被關懷的對象領悟到「他信任我」,便會以行動證明這樣的信任是正確的,同時相信自己將會成長。當我們試圖理解某些思想時,讓這些思想帶領自己,讓條理從想法中萌生,就是在展現我們的信任。當我們完全領會了這些想法,因而知道自己在做甚麼,而後讓這些想法接受他人的檢視與批判,我們也是在展現信任。信任對方就是放手,其中包括冒險和一頭栽進未知的境地,兩者都需要勇氣。
試圖支配並迫使對方按照既定的模子行事,或要求對方保證會有甚麼樣的結果,甚至是「管太多」,都是缺乏信任的表現。學校的教育或是宗教,是以學說或教義的灌輸為主,不容許人們針對受教的內容提出質疑和反思,就是源於對對方缺乏信任。懼怕並逃避未知的人、總是要確知最後會怎樣的人,無法讓對方以自己的方式成長。而且,他會越來越無法回應對方的需求。
過度關心、過度保護孩子的父親並不信任孩子,無論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抱持甚麼想法,他與其說是回應孩子成長的需求,不如說是在回應自己的需求。他看不到孩子想要獨立自主並且為自己負責。病態的依賴在本質上就與信任不相容,因為只要對方露出獨立的蛛絲馬跡,就會被解讀成威脅。
信任對方會成長並不是不分青紅皂白,信任的基礎是建立在積極促成並護衛所有可達成信任的條件。關心學生的老師相信學生在鑽研自己的研究計畫時將找到自己的方式,而這些老師的信任基礎,在於給予學生協助、鼓勵,讓學生接受相關的且能夠起激勵作用的體驗。唯有信任自己會成長,不去強迫自己成為自認應該成為的樣子,這樣的人才能夠信任他人會成長。
除了信任對方,我也必須信任自己有關懷他人的能力。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力跟從錯誤中學習的能力,換言之,我一定要信任自己的直覺。一位哲學作家,必須信任自己對於何者重要和何者相關的感覺,才能據以判斷見解是否正確,何時應該捨棄。教師必須信任自己有能力營造有利於學習的氛圍,信任自己能夠從學生的反應中了解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父母必須相信自己懂得判斷從而知道何時必須堅守立場,哪些看似不相關的事件實則可能形成持續的習慣性模式。滿腦子總想著自己行為是否正確,表示對自己缺乏信任,一味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也就會對他人的需求無動於衷。
摘自《關懷的力量》第8章 信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