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遇見敏捷真是好緣分
李境展
遇見敏捷,也就是一個緣分。敏捷二字,到底是指敏捷開發?敏捷思維?敏捷企業?還是敏捷團隊呢?這真敏捷和假敏捷,兩者該如何趨吉避凶,化險為夷呢?我很欣賞作者所言,想把敏捷做對是需要敏捷團隊與敏捷系統兼具,也就是必須成為敏捷企業。把敏捷做對和「找出更好的工作方式」完全有關,讓人們更快樂更有創意,可以建立更好的團隊協作來做這件事。敏捷企業的目的在創造出均衡的系統,可以有效率地根據變動的顧客需求做出調整,為顧客創造更好的成果。
鈦坦科技是一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軟體開發公司,致力於協助企業顧客的線上軟體平台開發與維護,員工來自10多個國家,產品使用者遍布全球,是近年來在亞洲以成功實踐「敏捷管理」而聞名的軟體公司,並且獲獎無數。究其背後的核心企業精神與文化信念,全都是因為「敏捷」。
《打造敏捷企業》這本書中分享了許多企業的敏捷之路,三位作者從過去顧問實施敏捷企業的經驗中,透過紀錄整理出這些在書中的各章節重點,這些企業絕大多數都發展出一套各自的方法。這些帶著勇氣和創意的「不一樣」,讓它們得以在推動敏捷導入的時候,沒有落入許多其他的準敏捷企業曾經踩坑的陷阱,也不是一時的跟風而已。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組織的敏捷轉型之路
楊千(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榮譽退休教授)
為什麼現在的組織更需要敏捷?
因為如今這個時代,從長計議的行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不可行了。再加上,現在的交通工具與視訊會議的平台也容許經營團隊更有效率地做集體決策,以滾動式的調整來重新分配與佈局資源。滾動式的調整,就是一種敏捷行為。
原本賣自行車的萊特兄弟開始實驗飛行器,到今天也才跟中華民國的歲數差不多。而現在的人類不但可以登陸月球、可以建太空站、可以放大量的低軌衛星,甚至可以在火星上放空拍機。科技的進步因累積的知識與工具,使世界產生了大變化,讓今日的人比上一代人的體驗更多更豐富。世界的變化,在規模上比上一個世紀來得大,在變化的速度上也更快了。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業周刊》1830期書摘推薦!
榮獲《富比士》雜誌2020年十大商業類好書、十大科技類好書
敏捷(Agile)方法已廣泛運用於軟體、IT領域,它幫助團隊更快速、靈活且高效;如今,一般行業也開始運用敏捷方法,希望達成更快、更好的創新。
在這個多變、不確定、複雜、模糊(VUCA)的時代,你更需要敏捷!
但有些公司成功運用敏捷,更多是失敗了。為什麼?如何真正用對敏捷?
本書介紹知名公司如Amazon、Spotify、Bosch、Dell、Saab、USAA的實例,說明如何正確導入敏捷手法、如何擴大實施敏捷,最終轉型為敏捷企業!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冠肺炎後遺症(長新冠)的症狀多樣,
以正確的知識面對它,回歸正常生活!
咳嗽、倦怠、頭痛、腦霧、掉髮、微燒、食慾不振、胃食道逆流、嗅覺或味覺異常,許多新冠肺炎染疫者康復之後出現後遺症(簡稱為「長新冠」),為此痛苦不堪。
本書作者平畑光一是日本東京平畑診所院長,從2020年3月起開設「新冠後遺症門診」,已經診療過超過4000名為此所苦的病患。
平畑醫師指出,由於缺乏相關研究,至今仍無法得知染疫康復者隔多久才會出現後遺症,以及症狀會有多嚴重。即使之前曾經驗出新冠肺炎陽性,也可能痊癒之後沒有後遺症。或是明明已經痊癒,卻在某天突然覺得很疲倦,連走都走不動。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網友告知,《人月神話》(The Mythical Man-Month)的作者Frederick P. Brooks, Jr.,已於2022年11月17日過世。願他安息,也感激他留下了《人月神話》這樣的經典之作,給所有從事軟體工作的人一點可貴的指引。


訃聞 FREDERICK BROOKS OBITUARY
Brooks的學生Steven Bellovin的懷念文章(Brooks於1964年在北卡羅萊納大學Chapel Hill分校創建了計算機科學系,Steven Bellovin進入該系的研究所,修過Brooks的課,上課用的講義就是人月神話的手稿)
In Memoriam: Frederick P. Brooks, Jr. – a Personal Recollection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
男言之癮:女性已經得到言論自由了嗎?
文/林芳玫(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女性得到了言論自由嗎?這問題似乎屬於威權國家才會出現的問題,如是是在美國,或是在台灣,這怎麼會是個值得提出的問題?這兩個國家不都是民主國家嗎?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她沒有後退,而且她並非獨自前行」:從「男言之癮」到性別之戰
文/虹風(小小書房店主)
●因為「他們」就是停不下來
在社群平台上,我有時會看到有網友氣憤於那些認為臺灣女權已經「太平等」、甚至「超過了」的言論,並且展開反擊:「什麼叫做『太平等』,講講例子啊」;或是發起hastag「#我來說說臺灣女權一點都沒有『太平等』的實例」的創意推文。臺灣的性別氛圍,的確已經跟一九九〇年末期,我二十幾歲的青春時代很不一樣,不過,這不代表性別平權已經實現。直到現在,對於全球多數女性(包括臺灣)、LGBTQIA來說,性別,依舊是攸關生命的要事。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身為女性、或是非主流性別,都必須耗費無數的時間、精力,以證明自己的存在。雖然索尼特(Rebecca Solnit,1961—)從第二章〈最漫長的戰爭〉開始,砲火全開地從性別議題裡最嚴重的、卻也是最容易被忽視、隱匿的性侵害/性暴力切入,然而,她的暖場篇章,則是多數女性並不陌生的mansplaining場景開始。
什麼是mansplaining?這詞是從網路世界中被激發、創造出來的詞彙,由於經常被誤認為是索尼特所創,她在後記裡大略地講述了該詞出現的歷程——臺灣多半翻譯成「男性說教」、「男言之癮」。相當貼切。因為,「他們」就是停不下來。
我說「他們」,特指有這樣癮頭的男性(很遺憾的,這一邊數量眾多),不是所有的男性(相當令人欣慰的,不在那一邊的男性,開始有增加的趨勢)。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女人不是生來為聽話:索尼特與「反對教訓」
文/張亦絢(作家)
我偶爾會「微服出巡」。很久以前我就知道,當女人以作家或女性主義者身分面世,人們對自己的意見會比較包裝,也會阻礙我了解「世間的真相」。最近一次的「微服出巡」,讓我大開眼界。我將那個過程命名為「迷妹訓練」——與我談話的兩個男人標榜自己能力與地位的程度,使我了解,一些因為崇拜男性而受害的女性,並不是生來就矮人一截,而是存在一套父權語言策略,誘導、煽動並獎勵,女人陷入次等化的圈套中。在插曲的尾聲,兩名男人甚至想要把我帶去向一名男作家要簽名。我決定放他們一馬,因為如果我被認出,他們三人都會非常尷尬。事件的重點,並不在於我「剛好」不在男人預設中,「眼汪汪」地看著男人的女人。因為即使是比我年輕得多、連一行字都沒寫過的女人,也不該被用這種方式對待。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是女權運動的試金石,激勵每一位關心性別議題的人。
當代女權運動領導人物之一的蕾貝嘉‧索尼特(Rebecca Solnit),
對父權文化與男性說教最犀利的觀察。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谷洋 數位時代人力資源日漸短缺,以及長時工作的特性,邁向無人化與自動化的超商似乎也成為時代新趨勢,但你可以想像街角的那間超商即將由機器人全面接管嗎?
Quote:
......早在2018年底,陽明交通大學的超商就已經出現過貨品盤點機器人,它是由萊爾富超商與工研院攜手推出。每天到了設定的時間,機器人就會由櫃台出發,按照固定的路線巡視貨架,並記錄下貨品的銷售情形以及補貨資訊。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都是貨幣過多惹的禍──徹底了解「通貨膨脹」的終南捷徑
吳惠林
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為何會在1949年退守台灣?被共產黨戲耍固然是主因,但當時神州大陸嚴重的「通貨膨脹」(由1美元兌4.25億當地貨幣的事實可知一斑),以致民生凋敝,更是世人共認的要因。當時還對囤積、惜售的業者施以嚴刑峻罰、甚至處以當場槍斃的極刑。可見國民政府也知道事態的嚴重性,也想辦法制止,但終究徒勞無功。國民政府退守台灣之後,對通貨膨脹的禍害牢記在心,而「新台幣」的發行可以為證。那是1949年6月中,「四萬元換1元」的新台幣開始發行,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接管台灣,但國共內戰更殷,台灣物資被強運中國接濟國民黨軍,中國經濟面臨崩潰,更連累台灣。當時的物價指數已是終戰時的七千倍。(見李筱峰,〈週年啟示錄〉,《自由時報》,2009.4.19)
通貨膨脹危害世人罄竹難書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暢銷書《一課經濟學》作者所寫,
「抗通膨」的經典著作!

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
對總體經濟的影響
What You Should Know About Inflation
暢銷書《一課經濟學》作者 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著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幾年前所寫的文章。戴明博士的管理學經典著作《轉危為安》,我們已於2022年出了新版,更新了一些錯誤,提供給讀者思考關於品質、生產力、績效評估、系統觀念等等整合性的問題,並嘗試了解戴明博士的「淵博知識系統」。
【我的財經書架】台灣能否「轉危為安」?——戴明博士的管理思想
一邊讀著這本新書《轉危為安》(經濟新潮社出版),一邊想著近年來台灣產業界的轉型無力,還有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醜聞。一切都被戴明博士料中了——幾乎所有管理問題的解答,都在這本書裡。例如戴明所強調的:「要從董事會做起,品質才能落實。」食安風暴的業者們,有聽到嗎?
戴明(W. Edwards Deming, 1900-1993)是誰?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說:「戴明是世界著名的品質管理大師,他對於日本與美國都具有難以估計的影響力。」他是耶魯大學物理學博士,也是統計學者,曾在美國農業部工作;1950年,他應日本科學技術聯盟(Japanese Union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JUSE)之邀到日本講學,廣泛傳授品質經營的理念和重要性,因此奠定日本品質管理的基礎。日本為了感念他,甚至將品質獎命名為戴明獎(Deming Prize)。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不用數字,數學也可以非常有趣!
洪萬生(臺灣數學史教育學會理事長)
本書作者開宗明義就說:「我們相信數學有趣、真實又有用(而且就是依這個順序)。」這個宣示是本書中數學家三大信仰的第一則,但已指出本書之旨趣!請注意喔:作者將「有趣」面向擺在首要位置,顯然意在強調即使「不用數字」,數學還是(可以說得)非常、非常有趣!
事實上,由於數學教育改革的主張都十分重視數學的「有用」面向,以便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不過,這些有用的知識再怎麼融入「生活情境」,數學知識的獨特抽象性,還是很容易讓學習者卻步,而找不到繼續學習的動力。這或許可以說明何以在108課綱的教學脈絡中,數學遊戲(魔術)與摺紙會如此受到歡迎。這是因為這些「類遊藝」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活動,可以讓教育現場教師分享這些數學的「有趣」面向。
這一類活動所以有趣,還在於它會自然地展現數學知識所蘊含的驚奇(wonder),常常出人意表。作者貝克曼在本書中,以「無字證明」(proof without words)的方式,證明∞.∞=∞,按最簡約易解的圖說一體,給了我們最大的驚奇。此外,他「改寫」數學大師康托爾(Georg Cantor)的「對角線證法」,僅僅使用文字(當然沒有數字!),就證明了「一條線(即使是有限長的線)上的點數一定比無窮更多」。這個定理也「啟示」我們:無窮概念可以區分等級,亦即有「無窮」(譬如1, 2, 3不停地數下去的「第一階」無窮),也有比無窮「更多」的事物(譬如直線等「連續體」〔continuum〕)存在。在這兩個例子中,論證毋須數字,過程簡約易解,然而,所推論得到的真理(truth)─在數學中,我們通稱為定理(theorem)─卻極為深刻,讓吾人感受極大的驚奇。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