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盧郁佳解說《向編輯學思考》】
醞釀想像力的猛烈撞擊
文 / 盧郁佳 | 基隆人。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長篇小說《愛比死更冷》;圖文書《帽田雪人》;散文《吃喝玩樂最善良》,亦參與《字母會 I 無人稱》小說創作
創意來自無意識的攪拌:將乍看毫不相關的事攪在一起,卻讓人因此看出驚異的真相。
出於防衛,人們會對明顯事實視而不見,受意識所蒙蔽。
好比讀大學的姐妹淘上網傾訴:在交友軟體上結識好男人,彼此有心從交朋友做起,一個月來每晚熱聊好幾個小時。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覺得滿不錯的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讀者太太/英國職場放大鏡 2021/12/06 換日線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間的形狀——相對論史話 ( 增訂版)
The Shape of Time: Legends of Relativity
汪詰 著
2022年4月9日出版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懂了!專案管理(暢銷紀念版)
Fundamentals of Project Management, Fifth Edition
約瑟夫‧希格尼(Joseph Heagney) 著
何霖 譯
2022年3月31日出版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兩篇台灣網路使用行為的相關報告,蠻值得參考的:
2022/03/03凱絡媒體週報
2022台灣最新網路使用報告出爐!8 大數據亮點一次看
作者:TenMax騰學廣告 更新時間:2022-03-09 10:59 動腦新聞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2章 西方管理方式轉型的原則:管理十四要點
本章目的
西方的管理方式必須有所改變,以遏阻西方工業日趨衰落,並進而力爭上游。本章和第3章目的,都在闡明為了進行這種轉型所需採取的措施。面對危機、立即覺醒進而行動,這些都是管理者的職責。
本章和第3章也提供一些衡量管理者績效的準則。使公司裡每個人都有回答以下問題的依據:「我們的管理者做得如何?」工會領導者或許會有同樣的問題,也可以用同樣的準則來評斷。
這種轉型只能由人達成,而不是硬體(電腦、儀器、自動化與新機器),公司不能把品質買進來。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基競爭:快商務如何重塑全球市場》(Competing Against Time: How Time-Based Competition is Reshaping Global Markets)
作者: 喬治.史托克(George Stalk, Jr.), 湯瑪斯.郝特(Thomas M. Hout)
暢銷30年的策略經典,首度出版繁體中文版
蘋果(Apple)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推薦員工必讀的一本書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基競爭:快商務如何重塑全球市場》(Competing Against Time: How Time-Based Competition is Reshaping Global Markets)
作者: 喬治‧史托克(George Stalk, Jr.), 湯瑪斯.郝特(Thomas M. Hout)
譯者: 李田樹

【導讀】快商務時代,速度比規模更重要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過去50年經營管理的反思——如何轉危為安?
品管大師戴明的傳世經典
經營管理的百科全書
變革必須從領導者做起,由上往下帶動,才有可能成功。

【戴明管理經典】轉危為安:管理十四要點的實踐(修訂版)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俗話說:人生無處不銷售。銷售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職業,你的工作名義上不是在賣東西,實質上也是在製造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給別人,否則你的薪水從哪裡來?
這本書的作者哈利‧佛里曼,是國際知名的銷售大師,「全球有超過50萬家零售商,採用他獨創的銷售培訓系統」,看起來很誇張,但這本《銷售洗腦》確實將他的功力展露無疑,不但適合初出茅廬的菜鳥,即使是資深業務或賣場老將,也能從中看到厲害之處。
先了解顧客在想什麼——不用懷疑,顧客會進來你的店裡,就是對你店裡的商品感興趣。
所以,即使他們說「謝了,我只是看看」、「我只是來逛逛」,或者更糟的,他們不說話,你一靠近,他們就閃開。這些都是顧客對銷售員抱持戒心的典型反應。顧客最常用的5種藉口如下: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統計和機率、貝氏定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林澤民教授部落格的幾篇文章,相互參照一下,會對於一些來龍去脈有更深的了解。
林澤民教授目前在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政府系任教。
詳細解釋貝氏定理、例子,以及最後有Monty Hall問題的解釋。
回溯推論法、貝氏定理、及推理小說 2021/11/29 05:46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剛考完的學測,聽說數A的考題爆難,其中第5題是考條件機率,因此來設法動筆算一算。還好,想了一下,可以解。
學測數A/考採檢快篩陰性陽性機率 考生:難寫到爆

這題我們可以用期望頻率(expected frequency)的方式來解。這是一種暴力解法,但是很清晰。
首先要解的是,單次檢驗中,陰性者其實為陽性(染病者)的機率。
假設有1000個人,已知有30%感染,因此其中有300人染病,700人未染病。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大學經濟系退休教授張清溪教授逝世
張清溪教授追思文
經濟學者張清溪教授於1月13日驟逝,享壽74歲。張教授1947年生,彰化高商、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畢業之後,取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曾任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1993至1998年擔任該系系主任,主要研究興趣是中國經濟。
張教授與吳聰敏、許嘉棟、劉鶯釧(1951-2009)老師合著的《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下二冊 ,有「經濟學的入門聖經」之稱。這套書於1987年9月發行初版,35年以來,即使不是主修經濟的學生或大眾,也能藉由閱讀這套書初步了解經濟學。
謝謝張教授,啟蒙我們對於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的認識。
** ** **
張清溪教授曾為我們出版的《一課經濟學(50週年紀念版)》(Economics in One Lesson)寫序,如下:(再次感謝與懷念)
【推薦文】一課必修的經濟學
文/張清溪(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改變,從問對問題開始。
活用引導學(Facilitation)設計提問,
問「對的問題」,就能激發個人潛力、促成團隊改變,
從商品開發、組織改革,到教育現場、地方創生都用得到!
引導學從1980年代從美國開始發展,是一種橫跨溝通對話、啟動思考和帶人領導的專業能力,廣泛使用於會議、工作坊(Workshop)和建立團隊(Team Building)等等情境。其中的控場者稱為引導者(Facilitator),能夠激發個人潛力、形成團隊共識,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促成改變。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問的設計:運用引導學,找出對的課題,開啟有意義的對話》推薦序】對話,從提問開始: 開啟團隊智慧、促進正向改變的關鍵
文/吳咨杏(Jorie Wu, IAF-CPF/M)
提到引導學(facilitation),不曉得各位讀者想到什麼?
我首次接觸引導學,是在1999年10月底,當時文化事業學會(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ICA)台灣分會舉辦為期三天的引導工作坊,邀請國際引導者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acilitators,IAF)副會長Dr. Gilbert Brenson-Lazan 來台,我受人推薦擔任全程英文翻譯。
三天的工作坊有大約80位參加者,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與行業,我目睹引導師(facilitator,另譯為引導者)帶動團隊的智慧與能量,覺得引導真是太神奇了。之後開始有系統地在文化事業學會學習引導,記得我的ICA導師們(mentors)一開始就說:「引導是一門專業、一種科學與藝術,更是一種領導與生活的態度。」
引導,就是開啟對話的過程
究竟什麼是引導?翻開辭典,Facilitation的字根facil,是「讓事情變得更容易」的意思。引導師的任務是協助團隊更容易思考、找到更好的答案,並且協助團隊有能力合作,產生正向的改變。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