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家盧郁佳解說《向編輯學思考》】

醞釀想像力的猛烈撞擊

文 / 盧郁佳 | 基隆人。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人、《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輯、《明日報》主編、《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全職寫作。曾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有長篇小說《愛比死更冷》;圖文書《帽田雪人》;散文《吃喝玩樂最善良》,亦參與《字母會 無人稱》小說創作

 

創意來自無意識的攪拌:將乍看毫不相關的事攪在一起,卻讓人因此看出驚異的真相。

出於防衛,人們會對明顯事實視而不見,受意識所蒙蔽。

好比讀大學的姐妹淘上網傾訴:在交友軟體上結識好男人,彼此有心從交朋友做起,一個月來每晚熱聊好幾個小時。

她交談間自慚不是長髮艷女,他總好心鼓勵她要有自信,不妨給自己半年時間留長頭髮慢慢變成他喜歡的外貌,她感激萬分。

初次約會也相談甚歡,為什麼回家後她就被封鎖。她不明白到底作錯什麼得罪了他。她說,見面時他也不時肢體碰觸,但都是朋友那種友好的接觸,不帶曖昧。

因為他說過一聊不來就會封鎖對方,所以她也開玩笑問他,會不會回去就封鎖她,他笑說怎麼會呢,還說再找她吃飯。這次他還要見其他朋友,時間較短沒空多聊。

而旁觀者都看出,他碰觸就是試探她當晚是否可能上床。

她沒回應,忙著向自己澄清「千萬別自作多情、舉止失態、丟人現眼,他只當我是朋友」,沒空反應。

她問他會不會封鎖她,是因為看出他得不到性回應就興致缺缺,一副想結束的樣子。

她怕被封鎖才問他,又怕自己問得唐突,仍忙著向自己澄清:「我只是開玩笑問問,別當真。」

聽到他否認,就鬆了口氣。

她滿腦子想的都是「怎樣做才不會被他討厭」,忽略旁人一眼看出的事實:男人來找她打炮,看沒機會立刻去找炮友。

因為她渴望像他這樣一個親切熱誠的暖男逐步走進她的生命交往戀愛,因此排除一切不符的人設。

她什麼都看到了,也什麼都沒看到。大腦阻止她把自己描述的細節連起來產生意義。

 

要如何打破障壁?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說:

「小說家最主要的欲望,就是儘可能地無意識。」

「就不會有任何事來打擾或打斷神祕的打探、四處感受、那非常害羞而不實際的精神,也就是想像力的暴衝猛撞及突然的發現。」

「像漁夫坐在很深的湖邊,拿著釣竿,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夢裡。她放任自己的想像橫掃世界每一個角落縫隙,那個世界潛藏在我們無意識存在的深處。」

「她的想像力飛奔而逝,它找尋了最大的魚所蟄伏的池塘、深處和黑暗的地方。然後一個撞擊,一個爆炸。出現了泡沫和混亂。想像力很用力地撞上一個堅硬的東西。女孩從夢裡驚起。她的確處在一種極其激烈難受的痛苦狀態之中。」

她說發現是非常害羞的。即使它曾在見網友時曝現,卻一閃而逝。因為它令她痛苦、幻滅。而旁觀者也各有盲區。

企劃、創意打動人心,絕不是因為開了個可愛的玩笑,而是迂迴道出了無法直視的真相。

本書向編輯學思考作者安藤昭子,師從文化研究者松岡正剛的ISIS編輯學校,本書便是介紹課程理念。

松岡正剛曾任東京大學客座教授、帝塚山學院教授,攝取知識狂暴貪婪,詩、小說、符號學、量子力學、媒體理論、動物哲學、人類學、後現代主義、金融、貨幣、經濟無所不包,寫書都是大跨度文化史:《山水思想:「負」的想像力》討論中國水墨畫傳到日本,日本畫如何從中發展出特色。

《歷史與現實:松岡正剛的思辨課》以近現代史的視野,觀察區域各國勢力消長,找出日本的定位。他網站連載的讀書筆記《千夜千冊》結集成「世界名作選集」系列《故事的盒子》、《方法文學》,以書評寫文學史,仍然是分期文化史。

書中他用主題來分章,從《紅字》、《白鯨記》、《惡之華》、《碧廬冤孽》、《黑暗之心》看到文明背後的黑暗。談存在主義,他說《城堡》、《都柏林人》、《月亮和六便士》、《印度之旅》、《戴樂維夫人》「描繪不在場而不是存在,無意識而不是意識,補償而不是愛,頓悟而不是真實」。在《編輯工學》中,他自創「mimelogia」一詞涵蓋類推、模仿、戲謔,讓學員按照「漱石的草鞋,鷗外的木屐」練習寫出「Toyota的漱石,Mazda的鷗外」等文案。

松岡正剛把《印度之旅》的不在場、《戴樂維夫人》的無意識等主題,加上傳統對蹠點「在場」、「意識」,顯示其相對位置,寫出了「mimelogia」遊戲的文案。安藤昭子分析了松岡正剛敏銳活躍的嗅覺,讓學員複製還原。

松岡正剛像亞斯伯格症者熱愛背誦鐵路站名,他寫書評就是清單:書單、社會事件年表、名人錄,用每個名字織出他所欲表達的文化現象。他打破分類,不加闡述,把異色經典《裸體午餐》與村田沙耶香(MURATA Sayaka)食人小說《生命式》相提並論,令讀者驚訝,回神才發現有跡可循。原來這是資料癖者彙整海量資訊後設法組織出意義,編輯的手法。

向編輯學思考書中,安藤昭子舉出反思自己注意力的濾網、聯想、同義詞、類比、軸、三點思考、原型聯想、換句話說、隱藏與揭曉、英雄之旅等打破既有框架的手法,就是在資訊之海—吳爾芙所說的大魚池塘中,與潛意識協商的工具。

本書若貪快一口氣讀完,就是留糟粕、棄精華。因為它是一套工作坊實作,容不得快馬加鞭。

與無意識對奕,需要遊戲的散漫。

 

向編輯學思考-3D封面.jpg

 

 《向編輯學思考》簡介、目次、前言 

 

網路時代的創新,每一件都與「編輯」的概念有關。

所有需要拆解、重組或整合情報的人,必讀的一本書。

 

你做了編輯,全世界的事你都可以做。

——詹宏志(作家)

 

有了編輯歷練,等同於修得「精準和美學」兩個學分,終身受益。

——蔡惠卿(上銀科技總經理)

 

編輯不只是一種職稱,而是用新角度觀看事物的能力。

面對龐大資訊、複雜情報時,能夠拆解、複製、學習和調整的思考方法,就是編輯。

身處無法預測變化的新常態時代,

正是磨練「編輯力」的最好時機,

讓你我不是等待變化,而是創造變化!

 

提到「編輯」,你想到什麼?

或許你想到的,多半都是和職業有關的技能。

事實上,編輯不是職稱,而是思考方式。

本書所指的編輯,是從新角度、新方法觀看世界和面對資訊與情報,藉此引出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潛能。

 

每天我們都被許多情報圍繞,從「天氣如何?現在幾點?要穿什麼出門?要吃什麼?」這些都是情報,我們一邊編輯繁雜的情報、一邊生活。面對龐大資訊、複雜情報時,自由自在拆解、複製、學習和調整,這就是編輯。

 

本書作者安藤昭子師承日本著名的編輯教父松岡正剛,安藤將松岡傳授的編輯手法,濃縮為10種編輯常用的思考法,以實例、練習和解說,幫助我們找到學習觀看世界的新角度,包括:

 

1.注意力濾網:每個人心中都有篩選資訊的濾網,善用注意力濾網,可以得到好故事的線索

2.聯想:舉一反三的能力

3.同義詞:了解情報的「地」(所在位置)和「圖」(表象),掌握情報的分母(「地」)與分子(「圖」)

4.類比:用相似的例子類推和說明

5.軸:「軸」指的是看世界的角度,換個角度觀看世界,必有新發現。

6.三點思考:

 ●三位一體:並列

 ●三點一線:順序

 ●二點分岐:一分為二

 ●一點合成:二合為一

7.原型聯想:找出切入點或起源的能力

8.換句話說:更為精進比喻的能力

9.隱藏和揭曉:面對情報善於想像的能力

10.英雄之旅:以周遭的人物或公司為主角,用「離別→考驗→榮歸」三個歷程,寫出主角的故事

 

向編輯學思考,就能從新思考、新角度、新方法觀看世界,面對龐大情報,就能勇敢拆解、重組、整合。身處凡事無法預測的新常態時代,正是磨練編輯能力的最佳時機,讓我們不是等待變化,而是創造變化!

 

|專文導讀|

松岡正剛(編集工學研究所創辦人暨所長)

 

|專文解說|

盧郁佳(作家)

 

|一致推薦|

李惠貞(獨角獸計畫經營者)

周筵川(boven雜誌圖書館創辦人)

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陳頤華(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輯)

蔡惠卿(上銀科技總經理)

詹宏志(作家)

 

向編輯學思考-2D封面 .jpg

|目次|

【推薦序】不是編輯也應該習得的編輯學 文/陳夏民(逗點文創結社總編輯)

【推薦序】編輯,果然是門開啟人類想像力的科學 文/陳頤華(日本文化誌《秋刀魚》總編輯)

【導讀】為了修得自由的編輯心法 文/松岡正剛(編輯工學研究所創辦人暨所長)

前言

 

第一章  何謂編輯工學?

 一切從「編輯」開始 30/為什麼要稱「編輯」為「工學」? 32/「編輯」讓「才能」開花結果 35/讓世界與自己靈活地重新連結 37

 

第二章  讓世界與自己重新連結的方法

 【方法1】分則通、通則變  「音段化」讓工作有所進展 40

 為什麼房間亂糟糟? 40/世界將因一個標點符號而改變 42/「音段化」這美妙的能力 44

 【方法2】比較、組合、錯開 創新所需的「洞悉力」 46

組合產生價值 46/盧留斯的結合術與「新世代結合術」 48/找出關連的祕訣,在於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 50/不假思索地畫一條對角線 54

 【方法3】換乘、汰換、換裝 「跳脫」成見的方法 56

察覺思考框架 56/活用「架構/框架」:「搞笑」的編輯力 58/資訊的「換乘、汰換、換裝」 61/輪番執行「聯想與摘要」 63

 【方法4】尋找相似之物  靈活的策略思考:類比思考術 66

思考的沉睡之獅:「類比」 66/以已知類比未知 69/相似→借用→套用  類比手法的構造 72/用於擬定策略的類比思考 76/類比思考需要「你」 78/沉睡的獅子終會醒來 81

 【方法5】「胡亂推測」的建議  突破僵局的「溯因推論」 87

突破僵局的假說思考:溯因推論法 87/第三推論的「溯因推論法」的威力 91/「溯因推論法」的推論形式:第一步是先「感到驚訝」 96/培養富有創造力的「胡亂推測」 99/阻礙溯因推論的因素 103

 【方法6】源自脈絡  拿捏平衡的「生態心理學」 106

「生態心理學」的潛力 106/一切都是大腦的絕技嗎? 108/吉布森的生態心理學(Ecological Psychology) 111/環境界與環境賦使 114/編輯力的核心引擎 121

 【方法7】找到原型 重新審視每個前提的「原位思考」 123

「忘卻所學」這個難題 123/「放空」之後的「反學習」 126/前提是懷疑前提:「原位」思考的心法 129/洞察事物本質的「概要圖原型:3type」 133/原型的逆襲 136/我們從何處來? 139

 【方法8】將注意力放在「本質」 將無形之物轉換成「價值」143

「像○○的樣子」的價值 143/資訊的代碼(code)與模式(mode) 145/為什麼會知道「本質」 146/讓複雜的事物保持複雜:解讀時,利用「述語」而非「主語」 152/透過不斷改變的事物觀察永恆不變的事物 156/述語之國——日本 157

 【方法9】預留伏筆、揭露  激發創意的「留白」管理術 161

借物抒情 161/「生命的本質」藏於想像力之中 163/日式留白創意 166/「於內心填滿留白」的編輯力與機制 178

 【方法10】賦予故事  觸動內心的「敘事法」 182

為什麼人類需要故事? 182/察覺與生俱來的敘事迴路(narrative circuit) 185/故事的五大元素 187/故事得以吸引全世界目光的祕密:故事原型「英雄傳說」 190/故事:處理難以言喻之事的裝置 194/跟著全新的故事,逃出充滿束縛的世界 197

 

第三章  讓才能開花結果的「編輯思考」的十種方法

 【方法1】發現思考的盲點 注意力與過濾器 202

 練習1:注意力與過濾器  喜歡的東西.多餘的東西 204/解說 206/分則通、通則變:「音段化」讓工作有所進展 208

 【方法2】對照資訊的周邊花絮  聯想網路210

 練習2:聯想網路 「我的最愛」的聯想練習 212/解說 214/比較、組合、錯開  創新所需的「洞察力」 216

 【方法3】讓觀點一百八十度轉變  資訊的「地與圖」218

 練習3:資訊的「地與圖」  換句話說的型錄 220/解說 222/換乘、汰換、換裝:「跳脫」成見的方法 224

 【方法4】利用比喻創造突破的類比式溝通 226

 練習4:類比式思考  試著比喻 228/解說 230/尋找相似之物:靈活的策略思考:「類比思考術」 232

 【方法5】利用嶄新的切入點分類 帶入座標軸 234

 練習5:帶入全新的座標軸  分類遊戲 236/解說 238/「胡亂推測」的建議:突破僵局的「溯因推論」 240

 【方法6】透過組合創造意義:三點思考的模型 242

 練習6:三點思考的模型  利用三個一組的重點自我介紹 244/解說 246/模型源自脈絡:拿捏平衡的「生態心理學」 248

 【方法7】從原型發現價值:原型聯想(archetype) 250

 練習7:原型聯想  原位思考 252/解說 254/找到原型:重新審視每個前提的「原位思考」 256

 【方法8】藉用優異的模型:比擬的技巧 258

 練習8:比擬技巧  事物的本質將透過比擬的方式浮現 260/解說 262/將注意力放在「本質」:將無形之物轉換成「價值」 264

 【方法9】觸發好奇心:預留伏筆與揭露 266

 練習9:預留伏筆與揭露  試著撬開「探究型讀書法」的大門 268/解說 270/預留伏筆、揭露:激發創意的「留白」管理術 272

 【方法10】使用故事的模型:英雄旅程 274

 練習10:英雄旅程  描繪自己的「英雄傳說」 276/解說 278/賦予故事:觸動內心的「敘事法」

280

第四章  編輯工學研究所的工作

 【實例1】從已知描繪未來的「根源編輯」專案 286

 尋找「根源」,描繪「理想未來」的「根源編輯」(roots editing) 286/案例:「瑞可利的Uniqueness」專案 287/根源編輯的方法與流程 289/瑞可利的五種觀念 293

 【實例2】透過書籍表現科學的魅力:「科學道100冊」 295

 理化學研究所X編輯工學研究所的合作「科學道100冊」 295/為扛起未來的青少年量身打造的「科學道100冊」叢書 297/專案的後台:理研的100年與科學家的探究型思考流程 299/希望進一步活用書籍這類文化資產 302

 【實例3】學習編輯術的網路學校「ISIS編輯學校」 305

 於2000年誕生的「編輯訓練方法」線上社團 305/為什麼大家對「編輯訓練」如此著迷? 307/打造共同編輯的狀態  題目、回答、指南的拉力賽 308/驅動「教室」這個生命場域的「代理師父」 310/ISIS編輯學校的「守、破、離」 312

 

第五章  世界是彼此串連的

 踏上名為「編輯」的冒險旅程:該如何觀察世界呢? 318/立體透視模型與發球機 322/如此複雜難解的世界 326/Process & Reality:宛如有機體的哲學 330/物件的恰恰舞 333/物件導向X花鳥風月的科學 339/「物體的宇宙」與懷海德的覺醒 342/想像力串連的世界 347

 

結語 351

【解說】醞釀想像力的猛烈撞擊 文/盧郁佳(作家) 359

譯名對照 364

圖表索引 380

 

|作者簡介|安藤昭子(ANDO Akiko)

編輯工學研究所https://www.eel.co.jp/)董事,曾任職於出版社擔任書籍編輯和事業開發等工作。

安藤以松岡正剛(日本著名的編輯教父,致力培育編輯界新血)為師,在學習的過程中,重新認識編輯的意義。

2010年進入編輯工學研究所,負責企業人才開發、理念‧願景設計、教育課程開發、圖書館改革,在眾多領域以編輯工學解決課題和創造價值。

2020年以編輯工學為基礎,開發探索型讀書,在企業和學校推廣「Quest Link」方法;著有《向編輯學思考》(繁體中文版由經濟新潮社出版)。

 

|譯者簡介|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因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刪到只剩二十字》、《解決問題》、《向編輯學思考》(以上均由經濟新潮社出版)。

 

【前言】

文/安藤昭子

世界總是變化無常,進入二○二○年之後,大環境變化之快,像是一波波前所未見的大浪猛然襲來,新冠肺炎也讓整個世界陷入危機,原本需時三年的變化只在三個月內完成,需時十年的變化也在半年之內完成,我們也被迫面臨這樣的時代。除了疫情之外,氣候與國際情勢的變化之快,也總是讓我們始料未及。

我們也被迫重新審視我們學會的方法論與存於心中的世界樣貌。線上課程或線上會議都不是被迫待在家才開始的事情,但在這不知是好是壞的環境變化之中,我們遇到了許多迫使我們緊急煞車,停下腳步思考的問題,例如學校的定義為何?會議又是為誰而開,辦公室又是做什麼事情的地方,現在的我們彷彿來到暑假的最後一天,但桌上卻堆滿了「早該完成的暑假作業」。

後續的變化應該會繼續加速吧,還是其實什麼都不會改變呢?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一切的變化都是所謂的「啐啄同時」。所謂的「啐啄同時」是禪語,「啐」是雛鳥從殼內向外啄的動作,「啄」則是母鳥從殼外嚙殼的動作。只要當「啐」與「啄」這兩個動作互相呼應,雛鳥才能破殼而出、迎接新生,這句禪語則引申為悟道與教學應有的樣貌。

從殼外嚙殼的不一定是由衷盼望雛鳥出生的母鳥,也有可能是沒有絲毫慈悲之心的外界壓力,即使如此,到處都有殼破掉對吧。會讓我們感到緊張或害怕的,有可能是一直以來我們「視而不見的問題」,也有可能是那股對「誕生的期待」。

 

本書的目的在於讓潛藏在每個人身上的「編輯力」覺醒,讓個人或集團(組織)的能力徹底釋放,讓一波波襲來的變化化為己用,自行破殼而出。「編輯工學」(按:工學=工程=engineering)將是各位讀者最強的夥伴,每個步驟都將讓各位徹底釋放自己的能力。

第一章「何謂編輯工學?」是「編輯工學」的概論,幫助大家了解編輯工學的基本思維,也讓大家明白何謂「編輯」,又為什麼要冠上「工學」這個名稱。之後還要闡明本書標題的「編輯工學」與「才能」之間的關係。

第二章的「讓世界與自己重新連結的方法」是相當於本書主幹的章節。這章要透過十種方法為大家分析在這混沌不明的世界生存所需要的能力,也要介紹編輯工學的基本立場與思維,試著以前所未有的角度重新認識眼前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世界,所以本章會依照資訊編輯的流程為大家介紹所需的技巧與世界觀。希望大家能透過無孔不入的「迷你練習」放鬆大腦,閱讀本章的內容。

第三章「讓才能開花結果的十種編輯思考術」,則要帶著大家實踐第二章學會的觀點。每一種編輯思考術都包含「思考術介紹」、「練習」、「練習解說」、「來自第二章的提示」,也會請大家練習這十種編輯思考術。請大家在工作或生活之中使用這些編輯思考術,習以為常的日常景色肯定會有所改變。

第四章「編輯工學研究所的工作」則要透過編輯工學研究所的工作內容介紹一些第二章與第三章的實際案例,讓各位了解編輯工學提供了哪些價值,而這些實際案例都有可能成為事業或專案的靈感。

最後的第五章「世界是彼此連結」則是我試著從個人觀點描繪的編輯工學世界觀。若能讀到本章,想必一定能更具體地想像編輯工學的世界觀,第二章與第三章介紹的實踐知識(practical wisdom)也將會派上用場。

本書的閱讀順序為第一章至第五章,但隨時都會穿插一些相關內容的參考頁面,這感覺就像是本書的內容是由強化編輯工學知識的直線,以及豐富觀點的橫線所交織的一塊大布。

真正重要的是,這塊大布之中穿插著每位讀者心中那名為想像的縫線,而且每位讀者都擁有不同的想像。雖然本書是大量印刷的印刷品,但透過本書編輯的布料肯定不會是相同的花紋。我很期待各位讀者編出哪些花紋,也讓我們從「何謂編輯工學?」這個章節起步吧。各位讀者在讀完本書之後,前所未見的全新世界將會在眼前出現。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