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的個人……實際上既沒有增進公共利益的打算,也不知道他的行為增進了多少公共利益……他只著眼於個人利益,在這一過程和其他許多過程中,都是由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並最終增進了社會的利益,雖然這並非出自其個人的意願。

——亞當.斯密(Adam Smith),《國富論》(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一個經濟學家好或是壞,差別只有一個:壞的經濟學家只關心看得到的效應;而好的經濟學家會考慮看得到的效應,以及那些必須被預見的效應。

——費得萊.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經濟效應

 

你必須有一顆誠摯的心。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者序〕

愛上經濟——體會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愛上經濟》這本書從初版至今,竟然已快要二十年了,由於獲得許多讀者和年輕朋友的喜愛,站在編輯的立場,是既歡喜又感激。

  這是一本以愛情故事為包裝,來探討經濟學的書。作者羅素‧羅伯茲(Russell Roberts)創造了一個簡單有力的架構:男主角山姆是個經濟學老師,崇尚自由經濟;女主角羅拉是教英國文學,她認為企業應該負起道德責任,政府更有責任保護勞工、消費者的權益;由於兩人觀點的不同,爭辯當中不時擦出智慧的火花。書中提到了好幾個令人回味無窮的主題。

  一開頭,兩人爭論著開車是否應該強制繫安全帶或安裝安全氣囊(雖然此點在各國已有定論,也都強制實施,但讀者不妨參考一下書中的說法,畢竟安全帶、安全氣囊是自由/強制論爭的經典案例),還有山姆提到,他父親對於政府強制規定房屋的陽台要加裝欄杆,憤而抗議,因為加裝欄杆雖然可以防止小孩子不慎墜落受傷,但這其實剝奪了父母教育小孩自己注意危險的機會,剝奪了讓小孩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機會——他認為四呎高的陽台,對於教育小孩審慎面對危險,可說是恰到好處。然而政府的強制規定,則是把所有的成人都當作小孩子。這樣的觀點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同意,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起點。正如書中所說:「你愈限制人們的選擇,就愈剝奪了他們的責任感,儘管你只是想幫他們而已。」

  書中另一個主題是關於自由貿易,也就是企業外移到其他國家設廠的問題。羅拉質疑這樣的企業不負責任,不應該關閉工廠。然而,如同書中所說的,如果我們不光只看因關廠而失業的勞工,也想想他們子女的可能發展,或許我們不必那麼悲觀——許多新的企業、新的商業模式將可能出現;硬是把這些企業留在國內,很可能就把他們逼死了;如果一味保護企業,這些企業的競爭力將會越來越弱。當然,某些產業會受到更激烈的競爭,或許他們會變得更強,也許他們會退出市場,但是這樣一來就會釋放出勞動力,新的產業也可能誕生,他們的下一代可能有新的生活樣態。羅素‧羅伯茲的另一本書《貿易戰爭:誰獲利?誰受害?解開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難解之謎》(The Choice,經濟新潮社出版),就深度探討了產業發展、貿易、關稅、就業機會等問題,對於想了解國際貿易的讀者,是很棒的入門書。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基礎到商機、從感測器到系統,

幫助你了解物聯網,迎接數位轉型的挑戰!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並不是一個新名詞,許多企業經營者想導入物聯網推動轉型,卻沒有找到明確的目的和方法,甚至不知道物聯網到底該怎麼做、要做些什麼。有許多人誤以為物聯網只是運用新科技,讓現有的系統業務和商業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對於從事系統開發的工程師而言,即使擁有會計、人事和銷售管理經驗,對於物聯網系統還是不知如何著手,嵌入式設備開發的系統工程師也不知所措。

物聯網系統的開發重點,不在於設備內部的封閉式系統開發,而是如何將數據傳送到雲端、如何提供雲端與設備端之間的數據處理、分擔作業。

本書介紹與說明物聯網領域中各種的相關技術,無論是與這些領域相關的工程師還是一般讀者,都能藉由本書了解物聯網的系統、商機和獲利模式。尤其是物聯網系統建置時所需的基本架構和技術、目前進展的方向等都能有一個整體的概念與深入的了解。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C1071立體書封.jpg

 

愛上經濟:一個談經濟學的愛情故事(暢銷紀念版)

The Invisible Heart: An Economic Romance

作者:羅素˙羅伯茲(Russell Roberts)

譯者:李靈芝

2021年6月3日出版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時報》暢銷書、

美國亞馬遜網站最佳文法參考書之一,

超過1700位讀者4.7顆星好評推薦!

 

繼《英文寫作風格的要素》(The Elements of Style)之後,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至高無上的樂趣!英文寫作與賞析套書

英文寫作的魅力》、《英文的奧妙》、《清晰簡明的英文寫作指南
 

【《清晰簡明的英文寫作指南》(Dreyer's Englis

|延伸觀賞|

蘇正隆老師談「讀出英語力」  (來源:國家圖書館與趙麗蓮教授文教基金會合辦「新時代英語學習與應用」系列演講)

蘇正隆老師談「我如何學英文?How I Learned English?」(來源:國家圖書館與趙麗蓮教授文教基金會合辦「英語學習之路」系列演講)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至高無上的樂趣!英文寫作與賞析套書

英文寫作的魅力》、《英文的奧妙》、《清晰簡明的英文寫作指南
 

image

 【《清晰簡明的英文寫作指南》(Dreyer's English)譯者序】從文字編輯的角度看世界(延伸閱讀:OKAPI譯界人生專訪林步昇

文/林步昇自由譯者暨英文教師,近期譯有《清晰簡明的英文寫作指南》(Dreyer’s English)、《英文的奧妙》(Between You & Me)(以上皆由經濟新潮社出版),以及《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合譯)和《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合譯)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文,至高無上的樂趣!英文寫作與賞析套書

英文寫作的魅力》、《英文的奧妙》、《清晰簡明的英文寫作指南
 

image

清晰簡明的英文寫作指南:從正確用詞到刪除贅字,藍燈書屋文稿總監幫助你提升寫作力》(Dreyer’s English: An Utterly Correct Guide to Clarity and Style) 詳細目次

【推薦序】默默守護文字的人 文/蘇正隆書林出版公司董事長 3

【譯者序】用文字編輯的角度看世界 文/林步昇|本書譯者 7

前言:聊以為序 15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  風險管理是成年人的專案管理

 

風險:暫時性定義

 

  我們對軟體專案的風險概念,主要是來自於對許多失敗專案所做的觀察。在我們當顧問的日子裡,常常都要打官司,打官司都是專案徹底失敗的後果,這份工作有助於我們大規模蒐集失敗的資料。回顧這些失敗專案,可知造成意外結果的因素就是它們的風險。所以,對未來的專案也一樣:可能會造成意外結果的事物就是風險。據此,我們暫時定義風險為:

 

風險  n 1:一個有可能在未來造成意外結果的事件 2:意外結果本身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序言

信仰的道德
 

倫敦,1876年4月11日晚間將近10點:走在格洛斯維諾廣場(Grosvenor Square)的人行道上,四周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儒雅紳士,頭戴高頂禮帽,身著晚禮服,朝向富麗堂皇的格洛斯維諾大飯店前進,我們跟隨大家的腳步進入飯店,聽從引導上樓,來到一間雅室,倫敦菁英玄學協會(London’s elite Metaphysical Society)每個月的例會就在這裡舉行。

 
 協會成員包括Alfred Tennyson、William Gladstone、Thomas Huxley、Cardinal Manning、Arthur James Balfour……總之,都是倫敦知識份子的菁英。跟以往一樣,當晚討論的主題就是哲學。會前,大夥兒都會三五成群,聊聊上次的議題,當我們徘徊其中的時候,聽到了本體論(ontology)、同義反覆(tautology)、認識論(epistemology)這些字眼,有些討論挺熱烈的。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才發生太魯閣號意外出軌事故,而台灣不重視工程管理與倫理(畢竟已經是AI世界了,不是嗎 !?),哪還有可能重視風險管理?

但就讓我們來驗證這一切吧,作者之一Tom DeMarco在本書的中文版序,談到風險管理可能受到的社會文化的限制:

「任何著作能夠突破文化差異的限制,就是一項奇蹟,對《與熊共舞》來說尤其如此,因為這本書講的是風險,而風險認知在本質上就深受文化的影響。受到不同文化的薰陶,面對同一件事情,看待的方式就有千百種。就風險管理而言,其中一個與文化汲汲相關的問題,就是人們有多少意願去面對有可能衝擊本業的不利因素。......」

若您有興趣,請務必看看本書的作者序言:信仰的道德

立體書封.jpg

與熊共舞:軟體專案的風險管理(經典紀念版)

Waltzing with Bears: Managing Risk on Software Projects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所事事」,為什麼很重要?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鳥兒、花朵、樹木、河流?

你的思考已經斷裂多久了?

我們的自我在哪裡、是誰?

如何開始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緒論

倖存之用  Surviving Usefulness

 

  沒什麼比無所事事更難的了。在這個我們具有多少價值,是由我們的生產力決定的世界,很多人發現我們的分分秒秒都被我們日常使用的科技,當成財務資源牢牢地掌控、最佳化或占用了。我們把自己的空閒時間交給數值計算、以各種被演算過的版本與他人互動,並建立及維繫個人品牌。對某些人來說,在我們完整生活體驗的流線化與網絡化之中,可能有種工程師般的滿足感。但某種緊張的感覺,某種被過度刺激、無法維持思緒的感覺,揮之不去。雖然它可能來不及被意會到就消失於令人分心的螢幕之前,但這種感覺其實十分迫切。我們還是覺得,賦予人生意義的事物大多來自於意外、中斷、機緣巧合的相遇,也就是經驗的機械式觀點企圖消除的「停機時間」(off time)。

  早在1877年,羅勃.路易斯.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Stevenson)就說忙碌是「活力不足的症狀,」並觀察到「處處都有那種行屍走肉,除了在進行某些傳統事務時,幾乎意識不到生命。」畢竟,我們只能活一次。塞內卡(Seneca)在〈論生命之短促〉(On the Shortness of Life)中描述了驀然回首,赫然發現生命已從指縫中溜走的恐懼。聽起來頗像某個沉溺於Facebook恍恍惚惚一小時的人倏然驚醒的心聲:

 

回顧過去,想想……當你渾然不覺自己正失去什麼時,有多少事情掠奪了你的生命,有多少生命耗費在無益的悲傷、愚蠢的喜悅、貪婪的欲望、社會的誘惑之中,只留下寥寥無幾的自己;你會察覺,屬於你的季節還沒到來,你就已經快死了!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技部走入歷史!增設的「數位發展部」一年內上路,掌管電信、資安等5大領域

2021.3.25  數位時代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所事事+書腰立體書封.jpg

如何「無所事事」:一種對注意力經濟的抵抗

How to Do Nothing: Resisting the Attention Economy

珍妮‧奧德爾(Jenny Odell) 著

洪世民 譯

2021年4月3日出版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