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信仰的道德
 

倫敦,1876年4月11日晚間將近10點:走在格洛斯維諾廣場(Grosvenor Square)的人行道上,四周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儒雅紳士,頭戴高頂禮帽,身著晚禮服,朝向富麗堂皇的格洛斯維諾大飯店前進,我們跟隨大家的腳步進入飯店,聽從引導上樓,來到一間雅室,倫敦菁英玄學協會(London’s elite Metaphysical Society)每個月的例會就在這裡舉行。

 
 協會成員包括Alfred Tennyson、William Gladstone、Thomas Huxley、Cardinal Manning、Arthur James Balfour……總之,都是倫敦知識份子的菁英。跟以往一樣,當晚討論的主題就是哲學。會前,大夥兒都會三五成群,聊聊上次的議題,當我們徘徊其中的時候,聽到了本體論(ontology)、同義反覆(tautology)、認識論(epistemology)這些字眼,有些討論挺熱烈的。

 

  由於當天主講人較為特殊,也就是新入會的William Kingdon Clifford,因此空氣中瀰漫了一股緊張氣氛。Clifford是倫敦大學的邏輯和數學教授,是公認的無神論者,也是一位堅決反偶像、反迷信的人,一般預料,他的發言將會非常火辣。目前,他也是最年輕的會員。


  按照慣例,新會員都要準備一篇論文,並在第一次與會時發表。但在Clifford發表之前,那篇文章的標題〈信仰的道德〉(The Ethics of Belief)早已口耳相傳,只差沒聽到內容。看樣子,到時候會很精彩。

 

  事實上,Clifford才講到一半,許多人就發出憤怒、抗議的腳踏聲,協會祕書已公開辭職不幹,他本來要負責為會員們準備演講稿,但他拒絕這麼做。其餘會員也都站了起來,有的為Clifford鼓掌叫好,有的叫他閉嘴,周圍的溫度明顯升高,整個場面看起來真是有點不英國。

 

  到底〈信仰的道德〉講些什麼,竟然惹得群情激動?在這篇評論中,Clifford主張,對於你所選擇去相信的事物,都應該接受他人的道德批判。你的信仰可能會讓你背上不道德的罪名,套句Clifford的話,這得看你是否「有權去相信」你所相信的東西。1

 

  他舉例,一艘移民船滿載著旅客正準備出航,但船主知道這艘船當初造得並不理想,現在也很舊了,所以非常擔心是否能順利完成航行。然而,船主還是克服了心中疑慮,說服自己再航行一次應該無妨,畢竟,這艘船經歷過不少大風大浪,每次不也都衝破難關,平安靠港?所以再多跑一次應該不會有事。

 

  於是船就啟航了,結果,沉了,所有乘客都葬身海底。

 

  Clifford問道:「對這位船主,我們能說些什麼呢?」他的答案是:

 

無庸置疑,人都死了,他當然有罪。雖然,大家都知道他衷心期盼船不會出問題,但是,就算這份信念再誠懇,對他卻是一點幫助都沒有,因為,他並沒有任何權利就這麼相信當前的證據。他的信心,並非建立在忠實地進行孜孜屹屹的調查,而是把原本的疑慮抑制下去。就算他最後也許意識到不該這麼想,然而,只要當初存心並欣然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心境,他就必須對這樣的後果負責。

 

  隨後,同樣的故事稍微改變一下,Clifford又問,假如這艘船最後完成航行,大家都平安到達,船主的罪過就會比較小嗎?

 

一點也不,事情一旦做下去,是對是錯就已經確定了,就算結果的好壞會有意外,也無法改變事情對錯。這個人並非無罪,只是還沒遭到報應。是對是錯,得看信仰的出發點,而跟信仰本身一點關係都沒有,信仰是什麼並不重要,重點在於他是怎麼做才得到這份信仰,這也跟信仰最後證明是真是假無關,而要看他是否有權就這麼相信當前的證據。

 

  早在Clifford之前就有一種說法,即信仰永遠無法放在道德的明燈下檢驗,只要我喜歡,任何狗屁倒灶的事都可以相信,甚至相信不可能的事,就像《鏡中奇緣》(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裡的白皇后。當愛麗絲認為人們絕不會輕易相信不可能的事情時,皇后回答:

 

「我敢說,妳沒有多少實際經驗……我在妳這年紀的時候,每天都會有半小時是花在相信不可能的事。呵,有時我在早餐前就會相信六件不可能的事。」

 

  對於在早餐前就會相信六件不可能的事,世上大概沒有任何工作比軟體專案管理更被要求具備這種能力了。對於期限、預算、績效,我們往往被寄予厚望,以致於就算時間終會證明不可能達成,我們也會讓自己陷入相信一切都將順利的心態。

 

  當我們這麼做的時候,跟船主告訴自己要相信自己的船,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甚至你或多或少都曾經這麼做,也可能是在別人慫恿下這麼做。譬如,老闆要你接一個案子,只有三個人,必須趕在耶誕節前完成,於是你表明疑慮,認為時間根本不夠。

 

  「這正是我為什麼要找你的原因。」老闆向你推心置腹。

 

  於是就這樣陷入困境:你接了這份工作、這項挑戰、以及這份尊榮……但同時你也必須相信這個時程,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你把困難都嚥回去,承諾一切包在你身上,隨後,鼓舞自己的信心,的確,耶誕節為什麼辦不到呢?其他專案都還有更快完成的,可不是嗎?也許很快就會覺得充滿信心,或許時間終會證明事情其實是在意料之外,但此時此刻,你幾乎相信可以完成這項工作。

 

  不過,在這種情形下,William Kingdon Clifford的問題應該可以潑你一桶冷水。沒錯,這是你相信的事,但你是否有權就這麼相信呢?就憑這些當前的證據,你是否有權去相信這個時程呢?

 

  唯一可以讓你有權去相信的,叫做風險管理。凡是因不確定性而造成錯綜複雜的事情,都可以應用Clifford這套信仰的道德來當作基本規範,透過這樣的規範,可以戳破以往充斥在工作中那些自欺欺人的謊言,從而引導你把事情(例如,軟體專案)做成功。這將是除了相信「早餐前就會有六件不可能的事」之外的另一個選擇。 

1   請參考附錄A〈信仰的道德〉第1部分(The Ethics of Belief, Part I)。

 

立體書封.jpg

與熊共舞:軟體專案的風險管理(經典紀念版)

Waltzing with Bears: Managing Risk on Software Projects

湯姆‧狄馬克(Tom DeMarco)、提摩西‧李斯特(Timothy Lister) 著

錢一一 譯

2021年4月15日出版

 

【內容簡介】

如果下一個專案一點風險都沒有,那就別做!

風險越大,報酬就越大,對於軟體開發來說尤其如此。

在充滿競爭的環境中,一味逃避風險的公司很快就會發現自己落後了,但如果專案經理對於可能造成失敗的風險視而不見的話,又會使組織「過於冒進」。為了解決軟體開發人員「逃避又怕落後,冒險又怕失敗」的兩難,本書將教您如何辨識風險,並去擁抱「值得冒的風險」。

作者還列出風險管理的好處,包括:

v使積極的冒險變為可行

v防止盲目管理的發生

v花最小的成本做好最起碼的防護措施

v釐清責任歸屬

v隔離子專案的失敗,使它不會衝擊到整個專案

 

讀者可以用本書提供的策略來加強專案的防禦工事,對付軟體專案中最普遍的風險:

v時程延宕 

 v需求膨脹 

 v人員流失 

 v規格崩潰 

 v績效低落

 

本書將幫助您,在風險演變成致命的問題之前,就紓緩風險。風險就在那兒——它們本來就應該在那兒——而你當然辦法管理它們。

 

【專家好評】

本書是軟體專案風險管理方面最具影響力的著作……發人深省的見解、精闢務實的建言。我們終於有了一本實用的風險管理指南。

——Rob Austin,前哈佛商學院教授

 

講得很露骨、很挑釁,但絕對實用……

——Michael Schrage,MIT史隆管理學院研究員,《認真玩創新》作者

 

認真的軟體從業人員和專案經理,一定會把這本書當成必讀聖經。

你專案團隊中每一位成員、每一位經理、以及所有會影響專案的利害關係人,統統買一本送給他們……我已經為我最好的客戶們訂了20本。

書中妙語如珠,例如「事情做錯沒關係,就是不可以不確定」,光憑這些就很值回票價了——對於我們幼稚、不切實際的風險管理文化,那真是當頭棒喝。

——Edward Yourdon,軟體界知名顧問與作者

 

【作者簡介】

authors-waltzing.tiff

湯姆‧狄馬克(Tom DeMarco)和提摩西‧李斯特(Timothy Lister)同為大西洋系統協會(Atlantic Systems Guild, www.systemsguild.com)的主持人,這是一家專攻系統建構複雜程序、特別著重在人性面的顧問公司。他們從1979年開始,便一起從事有關管理、預估、生產力、企業文化方面的授課、寫作和顧問工作,享譽國際。他們建立了網站http://www.systemsguild.com/riskology 上頭有一些風險管理的有用工具,並可配合本書使用。

 

湯姆‧狄馬克的寫作主題,涵蓋了開發方法、組織功能與組織功能失調,至今已是九本書的作者或共同作者,此外,他還出了兩本小說(包括《最後期限》)和一本短篇故事集。他的顧問工作主要專注在擔任專家證人(expert witness),偶爾也接受專案和團隊的諮詢工作。狄馬克現居緬因州坎登,在附近的緬因大學授課,已教了三年他喜歡的道德課。

 

提摩西‧李斯特定居於曼哈頓,全副心力都花在顧問、教學和寫作上。他與湯姆‧狄馬克合著了Peopleware《與熊共舞》,又與另四位大西洋系統協會的主持人合著《Adrenaline Junkies & Template Zombies: Understanding Patterns of Project Behavior》。李斯特是電機電子工程協會(IEEE)、計算機協會(ACM)的會員,也是卡特資訊科技趨勢委員會(Cutter IT Trends Council)的榮譽會員。

 
【譯者簡介】

錢一一

1968年生,中正理工學院電子工程碩士,目前任職於中山科學研究院,從事大型系統的軟體架構設計工作。譯作有《人月神話》、《與熊共舞》、《Peopleware》(以上由經濟新潮社出版)、《設計的設計》(碁峰出版)。

 
【目錄】

中文版序  Tom DeMarco

致謝

作者說明

 

序言  信仰的道德

 

PartⅠ:為什麼要管理風險

  1. 擁抱風險
  2. 風險管理是成年人的專案管理
  3. 丹佛國際機場的省思
  4. 進行風險管理的理由

 

Part II:為什麼不管理風險

  1. 反對風險管理的理由
  2. 不確定性的臭名
  3. 運氣

 

Part III:如何管理風險

  1. 將不確定性量化
  2. 風險管理的技巧
  3. 風險管理的處方
  4. 回到根本
  5. 工具和程序
  6. 軟體專案的核心風險
  7. 風險探索的明確過程
  8. 風險管理的動態追蹤
  9. 漸進式風險紓緩
  10. 終極的風險紓緩策略

 

Part IV:該冒多少風險

     18. 價值的量化

    19. 價值也一樣不確定

    20. 敏感性分析

    21. 值不值得冒險

    22. 改良風險管理的處方

 

Part V:管不管用

    23. 風險管理測驗

 

附錄A  信仰的道德,第1部分

附錄B  風險範本

參考資料

索引

譯後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風險管理 軟體專案 信仰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oTrend 的頭像
    EcoTrend

    經濟新潮社EcoTrend官方部落格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