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言之癮-封面+書腰-300dpi.jpg

導讀

男言之癮:女性已經得到言論自由了嗎?

 

文/林芳玫(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教授)

 

女性得到了言論自由嗎?這問題似乎屬於威權國家才會出現的問題,如是是在美國,或是在台灣,這怎麼會是個值得提出的問題?這兩個國家不都是民主國家嗎?

 

蕾貝嘉‧索尼特(Rebecca Solnit,1961 —)所寫的評論集《男言之癮:那些對女人說教的男人》,這本書的文筆詼諧幽默,題材則相當沉重,從性騷擾與性侵害,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債務問題與糧食問題,我們可藉此深思 : 言論自由並非講話不會被當成政治犯送到監牢裡,這樣就有言論自由。

 

如果女性的發言不具有可信度,男性總是自以為是,認為他們可以主宰與界定女人對自己、對日常生活周遭環境、對世界的認知,抹除其發言的正當性,那麼女性即使有說話,也等於沒說話。她們闡述自己遭受性騷擾與性侵害的經驗,卻被視為是妄想、誇大、神經質、想要勒索金錢。

 

性騷擾與性侵害不只是身體自主權遭受侵犯,更是女性的訴說、女性對自身經驗的詮釋,整個被否認,這種被漠視的經驗,許多女性都感受過。即使妳沒有被性騷擾過,妳一定也碰過男性以指導者身分,對妳滔滔不絕提出建議,絲毫沒想到妳自己可能就是這方面的專家。妳知道的比他還多,他卻把妳當幼稚小孩,可以對妳說教。

 

作者蕾貝嘉‧索尼特是作家與歷史學家,並參與各種社會運動。此書的開頭,也是此書的寫作動機,非常生動有趣。作者描述自己去參加一個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研討會。散會之後一位年長男性主動找作者攀談,得知她出版過某些書,建議她一定要參考某人著作,然後自己滔滔不絕,不讓蕾貝嘉有任何回應機會,她只能沉默地聽訓。男人喜歡自以為是的對女性說教、滔滔不絕,形成所謂「男言之癮」。

 

那麼這與性騷擾及性侵害有甚麼關係?作者認為性騷擾與性侵害並非特殊個案,而是一個文化結構,在這個結構裡,不承認女性述說自己經驗的正當性與可信度。雖然只是討論特定案例,但許多男性聽到這些發言卻極不舒服,為了讓男性不要覺得不舒服,這個需要蓋過女性的發言與認知。針對那些覺得受到侵犯的女性——不管是性侵害還是日常生活中被說教,都會出現「慈悲」的男性,出來指導女性不要自卑 : 妳有難受的感覺,那是妳自己主觀選擇的,妳可以選擇不要這樣感受。舉著「正向思考」的大旗,女人訴說被誤解、被歧視的經驗失去正當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能沾沾自喜的覺得民主體制的國家,人民就自動享有言論自由嗎?

 

作者對性別權力關係的觀察,擴及各項國際重要議題。比如曾轟動一時的案件,而後又被媒體大眾迅速忘記的,是國際貨幣基金(IMF)法國籍主席在2011年於紐約高級旅館的套房強暴非洲來的女性清潔人員,她勇敢公開此事,司法單位也大動作介入調查,最後卻以該女性說詞反覆、說謊等理由判決無罪。女方律師提出民事訴訟,最後男方律師同意以高額價錢解決此案。刑事案與民事訴訟兩種不同的結果,顯示受侵害女性在司法體系中的無奈。

 

作者所欲探討的,不只是一件醜聞,不只是一個性騷擾事件,而是國際貨幣基金這個組織本身存在的目的與結果。該組織借貸給第三世界窮國,讓他們購買買美國等農業大國的農產品,並以貸款來發展工業。但實際的結果卻是窮國原本擁有的農業遭受打擊而崩盤,國家背負債務,而工業也未能發展。這樣的國際組織,其實展現了國際秩序下的貧富差距,也如同性別關係中的失衡與不平等關係,讓弱勢的一方沒有發言權、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

 

國內女性主義書籍已是汗牛充棟,為何還要出版此書?這本書不只是談性別權力關係,還擴及國際關係與全球視野,讓女性主義不只是關切女性的地位,而是與各種弱勢者的發聲努力結合,展望一個充滿困難、挑戰與希望的未來。

 

經濟新潮社-男言之癮-立體書+書腰-300dpi.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oTrend 的頭像
    EcoTrend

    經濟新潮社EcoTrend官方部落格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