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1051  

經濟學家和父親的角色


我九歲的女兒凱莉,是她老爸的掌上明珠。脫離襁褓的她,讓我注意到幾個應用經濟學原理。最早注意到的,就是物質享受的重要性。自此,凱莉和我就開始相互切磋經濟學。

我也在大學裡教經濟學。好的老師就像好的父母一樣,不僅傳道授業,同時也繼續學習,更棒的是眼見學生青出於藍而更勝於藍。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作者, 要來台灣了!

博恩.崔西(Brian Tracy), 全球頂尖的成功學大師, 也是《成功人生的焦點法則》(Focal Point)作者,

此次隨富爸爸集團來台, 5月16日開講.  活動訊息如下:

 

2012關鍵賺錢時刻 - 富爸爸集團與博恩崔西聯手出擊

http://mts.com.tw/rd2012_4/ 

 

相關報導: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文林苑的都更問題, 本篇文章十分值得參考.

尤其可以留意文中所提到的私有產權的界限問題, 以及對於意識形態的分析.

  • 2012-04-06 01:22
  • 中國時報
  • 【華昌宜】  
  •      有同學曾來請我為文支援他們去文林苑案反拆遷行動。以下是我的意見,但含義恐怕和他們的願望剛好相反。

         我一向支援年輕學子走出課堂為社會經濟弱勢人民爭取權益。但這次看不出文林苑中王家是社經弱勢人家。他們現已擁有所值不菲的房宅在都更中權利轉換為新宅後可獲得更高價值。王家所申訴的不是他們在乎房產增值,而是根本不願在已居住多代的房宅被強制拆除後換回新居所,這當然值得同情。但此案衝突的本質是一家的價值阻擋了其他卅六家權益以及外部效益實現的問題。或者被很多人士簡化為建商利益,這在目前反建商情緒高漲下於是成了社會參與援助抗爭的動力之一。而行使強制拆遷的警察力自然予人粗暴印象,使學生判定王家是權力下的弱勢者。因此引發了對「居住正義」和「居住人權」的呼籲,使得輿論幾乎一面倒。

         「居住正義」在台灣本是一些社運人士提出的口號,在馬英九總統撿起來宣布後,一時成了最流行的名詞。但它究竟含義是什麼?如果上網檢索一下就知道它有了各種各樣的引用,可說是各取所需。同樣曖昧的是「居住人權」。聯合國的普世人權宣言之後有二主要約定(Covenant),我們台灣都已簽署。第一個有關民權及政治權,第二個有關社會經濟文化權;後者第十一條明列「人民應有權居住適當的住所」。其內文若應用到台灣應是針對那些無住處或住處陋爛的社經弱勢人民,這才是我們應去關心以及要向政府抗議爭取改善的。此條文中亦「反對不經法律保障下的強制拆遷」,但這似乎也不適用於這次耗時兩年已走完法律程序的王宅拆遷案例。

         王家爭取的是我國憲法中的財產權保障。關於這點應請大法官出來解釋應保障的程度。而就王家以及支援者所認定的是絕對財產權,據此認為可以否決外界一切干預。但若當事人對因受迫參加權利轉換都認為不合「正義」,那如果面對更無分回房宅的強制土地徵收必將自認有權抵擋更不在話下。但就我所知,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保護私有房地產權利到排除在公益需要下的徵收。問題在於對公益的界定,而不是強制與否或是多少人贊同的比例。如對私產權被保障的極限此一核心課題不求得社會共識,則我們不必寄望於三個月後一個修正後都更條例會解決問題。都更抗爭必將繼續,其它台灣的公共建設興建也將受到影響。

         就對保障私有產權而言,多少含有一些社區主義的歐洲各國遠不及美國之強烈。但美國又不及台灣。在美國為興建道路及其它公共設施時政府多僅以被徵房地的公平市價(fair market value)來補償地主。在台灣則為配合地主利益發明了地利共享的「區段徵收」以及「權利轉換」並要求更多數人同意在先。此外,美國最高法院又於二○○五年判決康州新倫敦鎮也可為發展地方經濟(超越傳統興建公共設施之目的)而強制徵收私有房地產。此擴大了解釋公益案例之影響正為規劃界密切注視中。相較下,這次文林苑案的學生行動和輿論卻呈現了台灣有成為世界上為維護私產權最堅強堡壘的趨勢。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C1051    

    公平賽局:經濟學家與女兒互談經濟學、價值,以及人生意義》(Fair Play: what your child can teach you about economics, values,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作者:史帝文‧藍思博(Steven E. Landsburg

    譯者:劉復苓

    定價:320

    出版:2012年4月5日

    [內容簡介]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2-03-14 01:14
    • 中國時報
    • 【葉家興】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副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31400523.html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放你的潛能

    所有偉大的真理都非常簡單。「焦點法則」的力量在於︰這是一套橫跨不同世代的高效且快樂的人們所發現的恆久不變的真理。
    關於你和你的世界,你將學會一套新的思考方法,並能回答這個問題︰「我這一生到底希望做些什麼?」

    要改善生活與工作的品質,你只有四件事可以做︰
    1.多做某些事。做更多對自己比較有價值的事,進而帶來較高的報酬和滿意度。
    2.少做某些事。你可以決定減少或不再做某些活動或行為,因為它們不像其他活動和行為一樣對你有幫助,或實際上會傷害你、阻礙你達成目標。
    3.你可以馬上開始做一些完全沒做過的事。你可做出新的選擇、學習新技能,或完全改變你工作或個人生活的焦點。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B1088.jpg  

    成功人生的焦點法則:抓對重點,你就能贏回工作和人生!

    Focal Point: A Proven System to Simplify Your Life, Double Your Productivity, and Achieve All Your Goals

    布萊恩‧崔西(Brian Tracy)

    李靈芝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1日

    【內容簡介】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2-02-09 01:07
  • 中國時報
  • 【盧郁佳】
  •  插圖/YUSHA  插圖/YUSHA

         女星友人毆打運將重傷案,連日在媒體引導聚眾復仇的大方向下,似乎越是懲罰眾女星,株連越廣,越能補償運將一家的痛苦。運將一家人是否這麼想呢?或是有可能,為免在群眾怒火上添油,家屬反而被迫勉強壓抑自己的悲痛。丈夫/父親生死未卜,恐慌煎熬,還逼著去面對鏡頭交代「我原諒了」。這份苦,讓人心痛,我們為什麼把人逼到這種境地?原來逼迫罪人,並不是援助家屬,過度時反而也逼迫了家屬。

         家屬的原諒與否,甚至罪人懺悔與否,都是個人漫長艱辛的私密平復過程,群眾無權剝奪代行。演變至此,已經不是我們替受苦的家屬出頭,而是逼迫家屬替我們自己出頭洩忿。

         譴責「表演政治」癱瘓政治時,也要問「表演公審」示範了什麼公民責任觀念。次次如此,網路公審欲食其肉寢其皮、逼罪人公開道歉,但誰有權道歉/原諒?如果罪人道歉不能不公開,家屬原諒只是收容罪人緊急避難,那都只是為了滿足舉國脅迫貪看的一場戲。不是罪人在道歉,也不是家屬在原諒,而是媒體操辦偶戲以娛觀眾。

         在「眾人皆曰可殺」生存威脅高壓下,人只會恐懼、自衛,逼罪人道歉一句太容易,但是人人心知肚明,那只是媒體正義的自我滿足、遠多於當事人生命深刻的自我蛻變。此案已起訴,若我們繼續獵殺,就會錯過問題所在,下次仍需要周期性獵殺罪人發洩。司法會懲罰罪犯,如果我們覺得我們的時間也該花在懲罰上,表示有其他該做的事沒人做。盤點社會真正需求,至少有這三方面:

         首先,案件背後隱藏的是,大眾疑慮執法不公:底層小人物平白遭人痛毆,若非意外證人舉證、加害者有名人而鬧大,可能就此冤屈忍悲,陷入絕境。故事印證了公眾潛在恐懼「這個社會無公平啦」、「政府只保障有錢有勢」、「吃到瘦肉精,各人顧性命」,因此,攻擊女星都是在為「也可能受害的自己」訴冤抱不平。這種情緒,都應該重視,問題只在它不可被仇恨白白耗盡,應該是行動起點。

         再說得正確一點,無論在多小的事上,動搖獨善其身的想法,察覺用抱怨取代行動的習慣,將時間投資於自己的公民參與,才能踏出靠近公平的一步。

         其次,民族情緒。當我們大排長龍買日本平價服飾,哈日的同時,就已醞釀東京影展台灣團被逼退場時,遇勢必發的仇日聲浪。一名日本人確實在台灣闖了滔天大禍,但痛恨卻出於台灣哈日、哈韓、哈陸背後的委屈心結。文化自尊,與產業改革,如同左右腳,只能互相支持而前進,需要每個人努力。媒體不思改革,還轉載仇韓日人妄指嫌犯「是偽裝成日本人的韓國人吧」,來證明日本網民替台灣撐腰、同仇敵愾,其實這些人還想收復台灣呢。以日本之強勢,文化被韓流閹割的屈辱感都不在話下;所以台灣自卑並非可恥,是進步動力,但若也想排外來代替進步,那就沒救了。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康永先生在蘋果日報選十本書過節,其中提到我們家的《關懷的力量》!
    他下的文案是: 把空泛關懷落實到生活的建言書. 適合想得到正面能量的族群.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980366/IssueID/20120124

    蔡康永另類選書陪過節 開卷豁達看人生

    2012年 01月24日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B1089.jpg  

    做生意,要快狠準:讓你秒殺成交的完美提案

    The Irresistible Offer: How to Sell Your Product or Service in 3 Seconds or Less

    作者:馬克‧喬那(Mark Joyner)

    譯者:吳幸玲

    出版日期:2012年1月8日

    內容簡介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懷的力量 立體300dpi.jpg

    《關懷的力量》(On Caring)

    米爾頓.梅洛夫(Milton Mayeroff) 

     

    1      前言

     

    關懷一個人,就其最重要的意義來說,就是幫助他人成長並且實現自我。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懷的力量》方志華推薦序】懂得.關懷.安身立命

    文/方志華|台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教授

    這本小書雖然年代有點久遠,但書中處處充滿了歷久彌新的智慧箴語,有如空谷之跫音,讀完在心中留下一個關懷自己的迴廊空間、祕密花園,空氣中還留有咖啡香,可以不時深深地吸一下、靜靜地品味其芳香。

    「關懷」這個主題看來如此嚴肅甚至有些說教,在作者米爾頓.梅洛夫(Milton Mayeroff)筆下卻像是一種內在的自剖揭露,作者既深入人性的核心,也出入於人心與人心間的真情實意。梅洛夫娓娓說出了我們真實的願望、需求、心理狀態、人性現象、矛盾掙扎,洞察了以關懷為生命核心,既呈現出「活著的過程便已足夠」的安身立命,也直指關懷會表現「無我」的生命本質。這既有如中庸所言「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人間白話版,也像是老子「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的現代西方詮釋版。這特別要感謝本書中譯者在字斟句酌中、出入於文化的用心領會,才能讓我們讀來有融於東西文化的高度感。

    我們常常會聽到一些「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勵志口號。這其中潛藏著的,往往是競逐外求後的失去自我。我們也常常感受到生存競爭的壓力,而覺得自己都關懷不好了,哪裏有閒情去關懷別人。學者林火旺教授以「道德是幸福的條件」為題,論證人要幸福,就要以德行於世,條件是交換的,清楚明白。本書作者則以深入情感為依歸,提出以別人或自己的成長為目的,而去關懷別人和關懷自己。不論是何者,最後是相通的,關懷自己和別人不只帶來自己和別人的喜悅和成就,更重要的是在這交流、接納的過程中,生命互相得到滋養,過程本身就豐足,結果也有回饋意義,現代人常有的疏離無力感開始消退於無形。

    但這樣的關懷學習,是個漸進的歷程,因為不只關懷的對象不可以操控,包括自己在內,也不可以預測。作者善於以東方禪式的吊詭語言,來表述活生生的存在狀態,正需要我們也以活生生的生命狀態與之迎面相對。

    如在第十六章「關懷時產生的罪惡感」如此寫道: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來幫助小女孩米娜闖關,即可獲得神祕小禮物喔!!


    公佈答案囉~~~

    有一扇門可通往宮殿,另一座門將通向毒蛇蠍出沒的沙漠。

    往前已沒有其他道路可尋。而你只能詢問守門人一個問題。

    守門人只會以「對(是的)」或「錯(不是)」回答一次。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余德慧老師2012年9月7日晚上過世了。

    http://tpa.hss.nthu.edu.tw/news/news/2834

    回想去年12月,第一次跟余老師聯繫,請他為這本書寫序,他慨然應允,交來這篇渾然天成,且能與我們今日的社會現實相互關照的美文。 

    實話說,一般的推薦序很少能及得上原書的思想或文字水平,這篇令人意外的可以和原著等量齊觀,相互輝映。

    老師,只能說感謝!感謝!

    ****** ******

    【《關懷的力量》余德慧推薦序】幫助他人成長?愛說笑!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難得有一本書
    教我們如何真正關懷他人
    並且,找到人生的意義 

    QB1084.jpg  

    關懷的力量 On Caring

     

    王浩威 作家、心理醫師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