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了解這段歷史,因為人類的愚昧會不斷重演:大到不能倒》+《1929年大崩盤

1929_大到不能倒.tif

  在我父親解說的結尾,他知道預測未來是否會再崩盤別人並不會嚴肅以對,所以他顯得有些不情願這樣做。他認為崩盤可能不會再現參雜了許多原因,其中包括人們對過去的記憶,以及隨後會出現新的規定等等,但是他又提到:

 

  「沒有人會懷疑,美國人仍然很容易受到投機心理的影響,堅信企業能夠享有無限的報酬,身為個人理應可以參與分享。上漲的市場仍可帶來確實的財富,於是就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政府的預防措施和控制手段都要準備就緒。如果行事果決的政府掌握這些措施和手段,就不用懷疑它們的效能。然而,政府仍然有各種理由決定不使用這些措施和手段。」

 

  1929年的大崩盤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相似之處就在此。政府在當時都知道該如何因應,但同時都拒絕這樣做。如果在1929年夏天,政府高層發出嚴厲的警示、提高重貼現率、針對層出不窮的詐欺案件進行調查,那麼在華爾街的崩盤摧毀整個經濟之前,他們花俏的金融操作早就會土崩瓦解。2004年,聯邦調查局曾經公開警示會爆發「貸款詐騙潮」。但是政府竟然毫無反應,更糟糕的是,反而提供低廉的利率、解除管制並且表明不會強制執行法律。這麼做簡直就是火上澆油。根據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路線,他們認為經濟的泡沫化是不可避免的現象,政府的工作僅在於善後。葛林斯潘的做法就是不斷創造一個又一個的經濟泡沫,直到最後一個泡沫大到摧毀整個經濟體系。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月(七月)有兩本新出版的書堪稱為經典,首次出版都是在1950年代。而且,很湊巧地都是在金融風暴之後、經濟不景氣的2009年來到台灣。

 

一本是1955年出版的1929年大崩盤》(經濟新潮社出版),是知名經濟學家 高伯瑞John K. Galbraith, 1908-2006回顧分析三0年代大蕭條的經典作品。三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大家耳熟能詳,然而這是怎麼發生的?

1929年的9-10月發生了史上最嚴重的股市大崩盤,也被稱為「屠殺百萬富翁的日子」;其後續的經濟蕭條持續超過十年。有多嚴重?1933年時的GNP比1929年下降近30%;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每四個勞工就有一人失業。到了1938年仍然有五分之一的人失業。

 1929年發生了什麼事?或者該問,1929年之前發生了什麼事?之後呢?為什麼美國在二○年代瀰漫著「夢幻、無窮的希望與樂觀主義 」(Vision and Boundless Hope and Optimism)?高伯瑞機智幽默而警世的這本書,以極佳的文筆,演繹這個經濟/金融史上的最重要主題。暌違五十多年,這本書終於來到了台灣。

 正封300dpi.jpg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康永在此處的策略,用我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讓它大量出現。

當你想要推動一種看法,你會怎麼做才有用?你不會遮掩它,而是不加修飾地提到它、談論它、一直不斷地。

康永始終勇敢,我再次想起他早期的一篇文章,《法斯賓達的世界》(遠流)一書的序文〈法斯賓達永不歸還之租界〉,從概念到文字,都令人懾服。

-------

2009-07-17

文 / 蔡康永

《康熙來了》節目的主持人,也就是徐熙娣和我,因為使用「娘娘腔」這個形容詞,最近引起一些討論。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09-07-16
  • 中國時報
  • 【黃武雄】

     近日十二年國教大遊行,如能引發公共論述,集思廣益討論如何實施,便是一大成就。報載我提菁英學校私營化之議,因未詳敘緣由,會顯得突兀而且冒進。二○○三年我寫〈教改怎麼辦?〉的長文中,其實已明列此議。今將該議的脈絡,再做說明。

     十二年國教重要目的之一,在於釋放學生心智,使國中教育正常化。其方案須堅持「一(學)區一校」。大學區無法紓解升學壓力。但目前公私立高中職,分布不均且素質不一,相關問題雖錯綜複雜,仍須大刀闊斧,逐步解決。我先丟出最素樸、卻最激進的想法,請方家審慎斟酌,進一步擬出可行方案。

     既為十二年國教,各學區應有一個一般水準的公立高中。教育部推動高中優質化的努力,深值肯定。這些公立高中日後都應開設技職課程,供學生選修,增進學生實用生活的能力,並促發手腦並用。現有高職若轉型為高中,其原有技職師資,可至各高中開設技職課程。

     至於私立高中職,則依其意願,或由政府收購、或公辦民營、或公私合營。當然也可維持原來純粹私營,自外於國教系統,完全自由化,政府不得限制其學費上限,亦不涉入其招生,鼓勵它發展本身特色。同時進入純粹私立的高中職學生,政府應發放教育券,數額相當於花在公立學校學生之平均費用。

     實施十二年國教,不能不考慮少數菁英高中的存續。我雖反對菁英主義,但對菁英學校的價值則持肯定,因為這正是多元社會的現象。尤其台灣這幾所菁英學校擁有優良的歷史傳統,不能輕言廢置。但十二年國教要提供給國民的,是學區內的平民學校,若依目前方式保留這幾所菁英學校,改為學區高中,那麼這些學校將繼續維持明星學校的地位,吸引優秀學生越區就讀,結果無助於紓解升學壓力。

     為解決這個矛盾,須回歸公私立學校不同的定位:公立學校提供國民充分的就讀機會,私立學校則發展特色,甚至可以專門培育菁英人才。在實施十二年國教之前,可考慮將目前這幾所菁英學校私營化,鼓勵其校友會出面,組織基金會優先接辦,向政府以便宜價格租用校地。菁英學校私營後,學費不受政府管制,致力於發展學校特色,亦可著力於培育特殊資優人才。我們不能排除它發展成菁英的貴族學校,但政府可設置高額獎學金,供特殊資優但家境不寬裕的學生就讀。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星高中「民營化」,從資源分配的角度來說,應該被多多討論。

例如,讓想要名校光環或名師調教者,可以就讀私校,多付出一點代價,教師薪資也可自由化。教學品質有競爭,教育做為一種服務業可能更進步。

在公立學校方面,因為是公共事業,有政府出經費,給予基本就學保障。

消費者可以有兩種制度選擇:一是比較貴的私立學校,二是比較平價的公立學校。公立學校雖便宜,但是需受到政府管制。相對地,私校應被容許更彈性辦學。

這樣可行嗎?米爾頓‧傅利曼在《選擇的自由》一書第六章「學校出了什麼問題」,就談到如何創造一個有更多選擇、資源分配也更公平的教育制度。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武雄教授的一篇好文

  • 2009-07-12
  • 中國時報
  • 【黃武雄】

     為什麼連紓解升學壓力這樣明白不過的事,都無法在台灣社會的主流菁英中形成共識?推動十二年國教、廣設高中大學,這些釋放學生心智的訴求,十多年來不是一波三折,窒礙難行,便是一實行就半調子。

     原因無他。我們社會的主流菁英,從心底就不相信紓解升學壓力是件好事。反過來,他們相信的是:要有升學壓力,人才會讀書,社會國家才會有競爭力。這是問題的關鍵。

     教育的本質是複製:這一代人設法把他們的思想、願望、價值與經驗複製在孩子的大腦皮質上。如果複製完全成功,結果必然一代不如一代,因為時代在變,以不變無法因應萬變。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降低複製的成功率,讓下一代超越這一代。於是教改便須面對最尷尬的處境,亦即:這一代人,尤其主流菁英,必須先有自覺,願意調整自己習慣的思考模式及價值,因為他們掌握教育的支配權。偏偏這件事最難。

     想想一位主流菁英,如果他早年的經驗是:在外在壓力的催逼下,通過一關關的考試篩選,才躍居今日社會菁英的位置,他如何相信:追求知識的熱情,才是學習的主要動力?縱使他曾靠知識熱情,開啟了自己的世界,但如果他自以為高人一等,認為自己不用逼,別人則要逼,那麼他也會反對紓解升學壓力的訴求。

     事實上,對天地萬物好奇,是每一個人類幼兒天生的稟賦。反而是長大了,人才變得只重實用與名利,不再好奇。小孩一進入學校,我們便用一套難懂的、規範性的抽象語言,以及一連串排比競爭的外在壓力,直接施加在他們的身上,澆熄了他們內心對世界好奇的動力。於是人被迫失去了對知識的熱情,學習變成被動,只靠名利的外在壓力,才能驅策人學習。他們長大了,把這樣經驗內化,也跟著相信:只有外在壓力,人才會讀書,才有學習。於是知識倦怠,變成了這個社會的普遍特徵。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貼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劉孟奇 的一些好文

職場新鮮人,不會寫報告?看看吧

作文vs.報告     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8/197?page=show

讀古文,學專業報告格式(之一)    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8/197?page=show

讀古文,學專業報告格式(之二)    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8/229?page=show&device=desktop

讀古文,學專業報告格式(之三)     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8/4090

讀古文, 學專業報告格式(之四)     https://www.watchinese.com/article/2008/4062?page=2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融市場的新興勢力

金錢的借貸為什麼得牽涉到利息?

  近幾年來,世人開始對「伊斯蘭金融」(Islamic Finance)投以關愛的眼神。對於積極開發「伊斯蘭金融」的國家,也同樣保持高度關心,因為這些國家是繼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與VISTA五國(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之後,日本企業新近搶攻之地區;而從個人投資者的角度來說,亦是他們資金進駐的目標。此外,「伊斯蘭金融」一詞,也受到新聞媒體熱烈捧場,報章雜誌、電視節目以此為題的專訪報導明顯日益增多。

  儘管如此,或許是因為「伊斯蘭金融」近期才剛開始成為焦點的關係吧,直到現在,恐怕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感到納悶:「最近不時聽到『伊斯蘭金融』,這到底是什麼啊?」

      「伊斯蘭金融」是指以遵從回教律法《Shariah》的教義為前提,而從事的金融交易。

  關於《Shariah》的內容,第一章會詳細解說。回教律法禁止穆斯林(伊斯蘭教徒)投資那些買賣豬肉、含酒精飲料,以及從事利息的交易、賭博、情色行業。伊斯蘭金融商品僅限於符合回教律法者。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斯蘭金融大商機 

  • 作者:門倉貴史
  • 原文作者:Kadokura Takashi
  • 譯者:林慧如
  •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 定價:300元
  • 龐大商機——全球伊斯蘭教徒15億人!
    台灣第一本「伊斯蘭金融」專書

    金融風暴之外,伊斯蘭的「賺錢體系」將席捲全世界!

    與歐美資本主義不同調的伊斯蘭商業體系,不容易造成「泡沫經濟」

    許多國家企業已經在搶賺「伊斯蘭財」,先學先贏!!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

    發現你內心的經濟頑童  黃光雄

      泰勒.科文(Tyler Cowen)是美國華府附近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經濟系教授,同時也是「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經濟中心」(James M. Buchanan Center for Political Economy)主任和「莫卡特斯中心」(Mercatus Center)主任。在一九八七年取得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之前,科文曾有一年在德國求學。除了橫跨福利經濟學、貨幣經濟學、倫理學、個體經濟學、文化經濟學等多領域的學術期刊論文之外,他還曾經著有多本有關文化的書籍,例如:

    《創造性毀滅:全球化如何改造世界文化》(Creative Destruction: How Globaliz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s Culture)、

    《好與多:美國如何縮短經濟學和美學的差距》(Good & Plenty: How America Bridges the Gap Between Economics and Aesthetics),

    以及《名譽何價?》(What Price Fame?)。

    而他和同事塔巴羅克(Alex Tabarrok)所主筆的「邊際革命部落格」(marginalrevolution.com)內容包羅萬象,在經濟類的部落格之中總是名列前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很愛美食。記載他對餐廳品評的《ethnic dining guide》頗受歡迎,在二00九年一月份已經出到第二十五版。他也曾受邀在「國際烹飪專業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ulinary Professionals)年會發表「全球化是否改變世界的吃法?」的專題演講。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月兩本新書,很巧地,都是針對金融風暴所可能引發的經濟效應。

    前一本《通膨、美元、貨幣的一課經濟學》是談通貨膨脹;

    這本《貿易的故事》(2019年改書名為貿易戰爭)則是談「貿易保護主義」。

    貿易的故事.jpg

    保護主義問題,一直是各國政策上的爭議點:是該保護國內產業?還是開放市場,自由貿易?(當然,每一個政府想的都是打開別國的市場,保護自家的產業)

    即使開放市場、促進競爭為多數經濟學家的共識,但是完全自由貿易的世界,還是不存在。

    為什麼經濟學家都主張自由貿易比較好?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通膨.jpg

    總體經濟學裡面最重要的2個主題,就是「失業」和「通貨膨脹」。

    失業不難理解,但是「通貨膨脹」是什麼?

    為什麼媒體動不動就說「....有通膨疑慮」?

    又如果看看事後的數據,例如某國公布的通膨率低於2%,甚至是1%,媒體又說「可能引發通縮」?

    這到底怎麼回事?

    事實上,這裡面除了有稱謂上的問題,還有極容易被混淆的觀念,以及尾大不掉的政治問題。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業周刊 1117 期推薦《發現你的經濟天才:如何善用誘因來敲定工作、談戀愛,心想事成》(Discover Your Inner Economist

    「誘因」是經濟學對待這個世界的核心,但小心金錢也可能成為反誘因,就像付錢叫孩子洗碗老是行不通。精確掌握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經濟模式,能讓你獲得更多想要的東西。

    市場簡化你我生活。想吃香蕉?找個市場買去。但是,對人類其他諸多欲望而言,「金錢」在市集上並不怎麼好用,有時甚至根本不管用。正因為並非每樣東西都有市場,善用誘因,用最有效的方式運用市場,遠比出門買香蕉困難多了。 

    傳統的管理分析認為,唯有在可正確衡量成就的情況下才能發放獎金。那些認為老闆利用獎金來鼓勵愛將的人,極力反對濫發獎金,他們認為,獎金不但無法提升職場士氣,反倒助長不公平的勢力。

     給錢,不一定總是有用

     但是,獎金依舊是常見的獎酬方式,我們怎麼知道在某特定狀況下如何達到最好的結果?接下來我將提供三則寓言故事。

     一、髒碗盤的寓言。在自己的孩子當中隨便挑一個,付錢叫她(或他)去洗碗盤。金錢(容我稱為「賄賂孩子」?)通常無法解決問題,實驗結果顯示,髒碗盤多半會越堆越多,或至少和未「賄賂」前一樣多。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現你的經濟天才(正確版)-300.jpg

    發現你的經濟天才:
    如何善用誘因來敲定工作、談戀愛,心想事成

    作者:泰勒‧科文
    定價:330元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現問題的思考術 前言

    你需要有發現問題的智慧

    ◆為什麼那會是問題

      在針對企業的經營課題進行諮詢或解決問題的訓練時,在思考解決方案之前,時常會遇到「對問題的認識太淺」、「對問題的認識有所錯誤」或「即使解決了仍不斷有無法處理的問題產生」之類的狀況。簡而言之,就是「無法確實且具體地發現問題」。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