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看到兩起中國企業購併歐美企業的新聞, 當然最近幾年這類例子屢見不鮮, 許多中企也有國營資本在裡面. 僅此記錄.

樂視20億美元併VIZIO 變全球第三大電視品牌

2016-07-28  自由時報

歐司朗照明業務 141億賣給中資

2016-07-28 自由時報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是「相互依存的效用函數」

 

佩吉再次埋首於桃樂絲‧賽兒絲(Dorothy Sayers)的著作,她已經快要看完這本書了;她的老公史匹曼坐在對面,全副心思都被劍橋等著他的任務所佔據。為自己買房子是一回事,但是為其他人做出如此重大的採購決定,又是另外一回事。基金會第一次和史匹曼聯絡的時候,他拒絕了這項任務,希望基金會能夠找到對這類事務更有經驗的人代替他去;但是後來基金會又再次找上門,原來是他推薦的人選沃克教授,起初同意接受,後來卻生病了。基金會對史匹曼的二度懇求成功了。

        一則也是因為,史匹曼夫婦同時受到邀請,而佩吉對這趟旅程感到興致勃勃,直問道:「為什麼不接受呢?我們從來沒有一起去過劍橋,可以去看看國王禮拜堂、嘆息橋,應該會很好玩。而你也可以見到你的老朋友,賈德‧麥當勞。我們還可以去看倫敦的邊沁展覽,你知道你一直說想要去的。反正,我們可以趁此機會,好好地度個假。」

        如果沒有佩吉的隨行,亨利對於是否能夠談成這筆交易,會更沒有把握。佩吉對房地產獨具慧眼,能夠看出一棟房屋的真實樣貌,也能夠看出這棟房屋的可能性,而且她很會看人;至少亨利不得不承認,佩吉的直覺要比他來得靈敏。

        佩吉這方面的才能,在選購二手商品時格外管用。賣方對於要拍賣的物品,從裡到外再熟悉不過,但是,準備購買的買主卻並非如此。身為經濟學家,亨利‧史匹曼相當清楚,這是市場經濟的問題之一。買方所擁有的資訊通常比賣方來得少,結果是品質較佳的商品,往往沒有機會進入市場。因為保養良好的商品(例如狀況良好的二手車或割草機),物主更有動機在朋友當中搜尋買主,而不是把物品放到市場上去叫賣,讓其他不知道內情的人,把東西評定為和其他同類的低品質商品具有同樣價值。佩吉的存在,可以抵消亨利與屋主相較之下,所呈現的資訊不對稱。

        火車不斷往前行駛,亨利仔細端詳佩吉看書的模樣,想著自己能夠娶到她是多麼幸運;在亨利眼中,佩吉看起來幾乎和十五年前他們結婚時一模一樣:同樣的栗色頭髮、同樣的白晰膚色,還有那雙溫柔的棕色眼睛,多少年前吸引了他——如今還是同樣吸引他。只有眼角的細紋,還有堅定的下巴,透露出她的成熟。佩吉比他高——在他們約會的日子裡,她父親從來沒有忘記指出這一點;但就算這一點對她真有影響,她也從未表現出來。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關心的朋友都看過了, 但此篇踢爆央行政策之不容評論, 值得一記.

文章的後半段評論到央行匯率政策"阻升不阻貶"的做法, 其分析是根據貨幣, 匯率, 國際貿易的基本原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讀.

央行大動作回應 卻說不清楚的真相

撰文 / 今周刊整理
出處 / 今周刊   1021期   2016/07/14
 
7月13日下午,最新一期《今周刊》雜誌還沒上架,台灣中央銀行已經發出33頁的新聞稿,全力「回應」才剛印出來的雜誌。新聞稿還不夠,央行還特地發函給台灣各大公營行庫,以「端正視聽」。 面對民意監督,央行擺出來的姿態,央行厚厚的澄清說明中,對《今周刊》許多質疑卻依然交待不清。
“目前台灣央行的理事會成員都是兼任,真正專任的,只有總裁和副總裁。理事會每1季最後1個星期四才開一次會,這3個月,我們就靠央行經研處寄給理事的資料,了解國內外經濟情勢。我個人認為這些資料有幫助,但如果理事是兼任的話,他平常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我猜也很難仔細看資料。”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連續有關於資訊系統出問題的事件, 值得記錄下來.

fMRI是腦科學研究的最仰賴方式之一, 有讀過《人工智慧的未來》的朋友會知道, fMRI的結果也是人工智慧研究的基礎....當然更別提研究人類各項能力的學問了/

另外, 2016年7月9日至10日發生的一銀ATM被盜領8000萬元事件, 也極有可能是嫌犯從遠端入侵系統, 或植入惡意程式, 啟動吐鈔模式.

該型ATM的廠商Wincor(德利多富)為全球前三大ATM製造商..... 總之是銀行資訊系統的大漏洞.. 謹轉貼一些文章供參考.

統計程式出bug,15年來的大腦研究作廢?  端傳媒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種神經影像學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磁力共振造影來測量神經元活動所引發的腦部血液流動的細微變化。fMRI 得到的掃描數據會被輸入統計軟件中進行分析,以獲知大腦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

由於這種方法具有非侵入性、無輻射暴露問題等優點,它從1990年代初開始就在腦部功能定位研究領域被廣泛應用。比如,科學家曾利用 fMRI 研究人類在思考某一具體名詞,或接到某一指令時,大腦在哪些區域產生相應的活動,以揭示外部信息影響人腦工作的機制。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目中提到了目前國中教育上實際發生的問題..

教育廣播電臺「愛的加油站」
06/25(六) 早上8:00~9:00
秦夢群VS. 李政憲老師 (新北市林口國中數學老師)、葉振福老師(新北市中平國中數學老師)
主題:《好老師的課堂上會發生什麼事》

訪談錄音檔: http://eradio.ner.gov.tw/player.php

QD1010.jpg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歐公投引發的思考

(引自內文)
我的同事、FT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曾經被中國經濟學家於永定稱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媒體人’或‘媒體人–經濟學家’”,他至少應該是當今世界上對英國退歐公投可能的結果最擔心、甚至最焦慮的人之一,我簡單統計了一下,在公投舉行前的兩個月,這位經濟學家就英國不應退歐這個話題寫了不下10篇文章,幾乎每周一篇。

他比薩默斯更進一步,直接質疑舉行退歐公投的決定。

⋯⋯

馬丁在《英國退歐公投是自殘》一文快收筆時寫下的這句話,讓我非常吃驚:“可以說,此次公投是我有生之年見過的英國政府最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於認為不進行公投就意味著拒絕民主的反對觀點,我們可以回答,英國在開始進行此類公投很久前便已是成功的民主國家。”

怎麽,全民公投不是被譽為最民主的政治治理方式嗎?“當今世界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媒體人’”居然質疑直接民主?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文章十分推薦, 提到台灣目前法規 (勞動三法), 如何罷工, 歐美日的規定等等, 值得參考.

張烽益/工會運動新出路──華航罷工的弦外之音

2016.6.22  報導者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在與華航公司,針對該公司所屬空服員的勞動條件進行集體協商不成之後,於日前發動罷工投票,在經過長達14天,由工會在台北、桃園、高雄三地設置投開票所,進行無記名投票,最後於昨天(6月21日)開票,工會有2千6百多名華航空服員會員,共有2,548名領票,2,535名華航空服員投下贊成票,遠遠超過法定的過半數門檻,工會預告將在暑期舉行罷工。

罷工新模式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如何能發動華航企業內的空服員進行罷工?「企業外產/職業工會」代表某「企業內」勞工進行集體協商不成後,可進行罷工,這種罷工途徑是2011年「勞動三法」(《工會法》、《勞資爭議處理法》與《團體協約法》)修正施行之後,才有的新模式。

這種罷工新模式的第一次使用,是在去年4月,由絕大多數華航機師所組成的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也是循相同途徑成功地完成罷工投票。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趁著重新出版這套「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而把《邊際謀殺》《奪命曲線》又重讀過一次,再次確認了它們的形式風格與內涵。

雖然網路上對這三本書已有許多討論和評論, 但還是值得藉此機會來談一談。

這三本推理小說,寫作風格主要是古典推理,有點類似遠流的謀殺專門店系列的風格。(就兩位作者的說法,是「傳統的英國式知性偵探小說」,這在《邊際謀殺》一書的〈後記〉裡有提到。)

綜合起來看,像是兼具有「推理小說」和「學院小說」的特色:哈佛大學的經濟系教授亨利‧史匹曼(Henry Spearman),在書中遇到兇殺案,而他以古典推理不急不徐的方式,有時評論生活中的經濟學,又巧妙地解開謎底。解謎的線索,很貼切地運用經濟學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需求法則、機會成本、利潤極大化、邊際的(Marginal)概念等等。可以說,這三本小說的精華,就是示範經濟學如何能跟現實世界融合,如何解釋人類的行為,或者如何教授經濟學這門有點憂鬱的學問。

1978年的第一本《邊際謀殺》,是以加勒比海的度假勝地為舞台,而該書的發想正是兩位作者前往該地區度假時得到的靈感。在度假勝地,會有不同的價格現象、也有不同的階級現象。

1985年的《致命的均衡》,主要發生在哈佛大學,作者使用他們最熟悉的環境和文化,也談到學術圈的重研究升等的「弊病」,這點跟台灣的情況也有點類似。

1995年的《奪命曲線》,大概是三本書中最具古典味道的,因為主角夫婦到英國劍橋大學度假,並執行一項任務——協助購買劍橋偉大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的舊居。環繞著古色古香的劍橋風情,「度假」和「學術」兩個因素又加疊在一起,而且設法端出不同於前兩本的經濟學觀念。這本書特別帶出一些劍橋大學的典故, 還有經濟學史上的一些故事與軼事。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行政院長陳沖, 對於「全民基本所得」(Universal Basic Income,UBI)解釋得蠻清楚的一篇文章.

名家縱論/全民基本所得豈是無理取鬧

2016-06-19 02:59 聯合報 陳冲(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一如原先預期,瑞士公投是否提供公民每月二千五百瑞郎(約台幣八萬元)的全民基本所得(UBI),因七成八票數的反對並未通過。這個新聞有兩層意義:前者為全世界最酷愛公投的瑞士,又再出手,也又再表現超乎想像的理性。後者則為全民基本所得的觀念,乍聽之下,所有公民,不論有無工作,國家每月發給台幣八萬?會不會造成全民怠於工作、遊手好閒?有媒體甚至認係無理取鬧,其實這問題並不似表面單純。

首先是貧窮陷阱(poverty trap)問題。在國際社會中,國家有所謂「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現象,尤其許多低度開發國家,因無力投資於基本建設,改善經濟,故陷入「貧窮陷阱」,不得翻身。而人類社會中,民眾也有貧者愈貧的貧窮陷阱,原因不外是貧窮家庭生存已不易,根本無餘力追求良好教育,或進行任何脫貧的努力。

長期以來,為解決特定階層可能的「貧窮陷阱」,特別是經濟快速成長時,整體GDP成長與基層勞工收入間,所出現的嚴重缺口,經濟學家開始思考各種不同方式。尤其在近代,包括台灣在內,許多國家都存有一種抱怨,即經濟成長卻薪資停滯,換言之,經濟成長果實,眾人無法雨露均霑,雖然這是勞力密集產業轉向資本密集或技術密集的自然結果,但各界仍期待對國家的成長,能分派「國家紅利」。

四十四年前美國總統大選,當時民主黨候選人麥高文,在政見中提出「人口津貼」,每人發給一千元美金,不過這不是隨興喊出的口號,背後操刀人是重量級經濟學家托賓(James Tobin)。麥高文雖然慘敗,但所提出消減貧窮動力仍在,一九七五年美國國會通過著名的EITC(勤勞所得租稅減免)法律,不少國家仿效,馬英九二○○八年競選政見也曾納入,俗稱「負所得稅」,也就是對工作所得不高的就業家庭,予以補助。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塚的經營美學》推薦序

張開羽翼的銀馬車

文/吳洛纓(知名編劇、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

  她們畫著大濃妝,男主角(男役,由女生反串)一定平胸長腿,女主角(娘役)的睫毛翹到可以在上面放枝鉛筆。高聳的墊肩、華麗閃亮的戲服,加上必不可少的翅膀羽根),那是她們最重要的符號,象徵著演員的角色輕重以及年資階級,愈是資深重要的演員,那雙翅翼愈大愈顯眼。

  當她們緩緩地從舞台上的階梯走下來,配上舞蹈、歌曲和誇張到無法挑剔的肢體表演,就在那一刻,你知道什麼叫做「明星」。她們必定閃亮到你無法移開視線,又用上所有劇場美學上的種種元素,告訴你:「我們不是你,我們是不一樣的。」

  但在某個慈悲的時刻,有幾個會走上「銀橋」(在樂池與觀眾席之間的突出幕前式舞台),距離你更近一些,同時又告訴你:「我們這幾個走上銀橋的某某(她們的藝名,不是本名也不是角色名),是閃亮中的最閃亮,我們是璀璨的明星。來,愛我吧!」

  這就是日本寶塚歌劇團百年來的表演方程式。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塚的經營美學》推薦序

全在掌握之中:從寶塚到AKB48

文/劉奕成 |臺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CFA Society Taiwan)榮譽理事

  人們大多喜歡湊熱鬧,我也毫不例外。不但在見到有趣的事物時,總愛跟著湊熱鬧;即使宅在家中沉醉於電玩,還要不甘寂寞,動輒呼朋引伴組織團隊。如果孫悟空騎上筋斗雲,卻進了哆啦A夢(Doraemon)的時光機來到現代,從距離地面的高度幾公里向下望,細小如砂的人們,在離開家中之後總是不知不覺的,與識或不識的人們,聚成一個一個團體。

   原本熟識的人當然不在話下,為什麼人們與不熟識的人,會聚在一起,做同一件事?而這件事不過是張望而已。

  依稀記得:當時年紀小,人們見到車禍、火災等災難事件,酷愛群聚觀賞。當然,這些屬於偶發事件,不受人為操控。不過還有:學校的朝會或音樂會,學生們恪遵師長的命令,面朝同一方向,用心或假意,全神貫注聆聽著聲音,這屬於交辦任務,算是不得不屈服。

   但到底是什麼,能讓人們自願離開家的懷抱,共聚一堂,朝著同一方向目不轉睛,然後還要艱難地趕上回家的班車。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於1914年就成立的寶塚歌劇團

以「素人神格化」創造出表演藝術的巨大成就。

 

營造「歌唱‧舞蹈‧戲劇」的浪漫,

撥動「製作‧行銷‧販售」的算盤,

是寶塚在競爭激烈的娛樂界屹立超越百年的成功關鍵。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致命的均衡》

均衡若不傾斜,豈會致命?        劉瑞華

  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劇本《推銷員之死》(The Death of a Salesman)裡,垂老的推銷員面對著充滿疏離感的一生,絕望地走向生命的盡頭,表現了對資本主義市場文明的控訴。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可能會對一個推銷員的死亡顯得無動於衷,不過如果死的是一個經濟學家,而且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會引起什麼樣的省思呢?

  今日學術圈裡的競爭與壓力到了讓人「拼命」的地步,已經成為不少小說或劇本的題材。口服避孕藥發明人翟若適(Carl Djerassi)寫過幾本這方面題材的小說,在台灣有中譯本,喜歡閱讀的人應該不陌生。《致命的均衡》裡學術界的鬥爭竟然成了謀殺的背景,而死者們都是哈佛大學的學者,其中包括一位經濟學系的年輕同事。本書的作者Marshall Jevons是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的筆名,他們至今合寫了三本懸疑小說,主人翁都是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亨利‧史匹曼(Henry Spearman)。經濟學家寫的懸疑小說當然會在情節裡安排一些經濟學的知識,而且史匹曼教授照舊會運用經濟學的推理破案,然而這本小說最特別之處是隱含了對學術界的控訴。

  尋找兇手的懸疑小說裡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殺人的動機,被害人經常有各種讓人想殺他的理由,愛情、仇恨、名譽,甚至學術偏見都是可能的動機,這本小說安排得面面俱到。像錢財這種庸俗的動機老練的懸疑小說家通常是不屑一顧的,經濟學家會不會特別著墨一番呢?這讓讀者自己去發掘。不過,史匹曼教授破案所根據的經濟學推理可不是簡單拼湊的理論,而是蠻深奧的見解,這是Marshall Jevons所寫小說的精華,也是為何他們的幾本小說會被一些經濟學課程列為參考讀物的原因。就算你看完最後一頁知道兇手是誰了,可能還會翻回前文,看看史匹曼教授在書裡面說了些什麼。

  看完本書,闔上書本,讓人深思的是為何學術圈會發生這樣的罪惡。研究計畫、出版論文、升等審查,這些外人難以理解的要求把知識工作變成了業績數字,「出版或毀滅」(publish or perish)的壓力讓學者不得不跟著學術殿堂裡的階梯往上爬,「升等委員會」可以把一個助教授的小命捏在手裡,有人自殺或者謀殺似乎並不奇怪。願意花時間來寫小說的學者即使願意妥協,而且能夠在美國的知名大學裡任教,卻並不認同學術界裡扭曲人性價值的現象,本書的書名顯然是對學術圈制度的指控。聰明的史匹曼教授可以找出兇手,卻無法打破「致命的均衡」。

  「均衡」是經濟學從物理學借來的詞彙,指的是各種影響的力量互相抵銷所呈現的狀態。即使一種制度發展成足以「致命」的罪惡,只要各方的作用力相當,還是會存在,甚至可以持久穩定,而且還會成為模範。台灣的學術界不斷在模仿美國的制度,是好是壞,當然見仁見智。當模仿成功之後,必然有人出版,也有人毀滅,也許還有人會因出版而毀滅。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C1020X.jpg

奪命曲線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

A Deadly Indifference: a Henry Spearman Mystery 

作者:馬歇爾‧傑逢斯(Marshall Jevons

譯者:葛窈君

2016年6月9日出版

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致命的均衡》《邊際謀殺》《奪命曲線》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C1019X.jpg

邊際謀殺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

Murder at the Margin: a Henry Spearman Mystery

作者:馬歇爾‧傑逢斯(Marshall Jevons

譯者:江麗美

2016年6月9日出版

哈佛經濟學家推理系列——《致命的均衡》《邊際謀殺》《奪命曲線》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