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正在理解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什麼我們的總統連網路都不懂?

戴季全

  美國人說,歐巴馬是一位網路總統。

  他們說:「Obama is truly the Internet President.」呼應甘迺迪是一位電視總統(Kennedy was the television President.)的說法。他們知道歐巴馬這個總統誕生於網路、深刻理解網路。但越來越多美國人擔心,歐巴馬可能「懂不了」奠基於網路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發源於網路的分散式合作思維,但殺手級社會應用,看來會座落於分散式能源的落實,而分散式能源和傳統的集中式能源,有著革命性的根本差異。

  美國中西部與西南各州正在興建巨型、集中的風力和太陽能電廠,並要建立一個超級高壓電網。大型能源公司用華盛頓最強大的遊說力量,推動集中生產、統一分配的能源政策,導致歐巴馬目前「還不懂」第三次工業革命中智慧電網的戰略意義。但美國11個州的州長聯合起來反對集中式的國家輸電政策,《紐約時報》更直接點明這個爭論是第三次工業革命未來的關鍵之戰,正如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揭櫫的論戰核心: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我們的未來

文 / 劉奕成    |    臺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CFA Society Taiwan)榮譽理事

  仰躺在IKEA的沙發上,我放縱雙腳晾在冷鐵冷玻璃鑄成的茶几上,茶几上散布著這本書的英文原稿、手機、iPadPadfone,筆記型電腦Laptop在我的肚皮上努力找尋平衡,成了毛毯型電腦Belly Top

  我用雙肘硬撐著書稿,但是書稿就是愈來愈接近我的臉龐,我的思緒卻隨著書名「第三次工業革命」飄得愈來越遠,想像著:我周圍的這一切舒適慵懶,在三百多年前「工業革命」發生之前都不存在,連公認最具想像力、創造力的達文西,也想像不到。

  「因為我們改變的世界,將是他們的未來」的鬧鈴聲,驀然把我從睡夢中驚醒。這首有點年紀的歌曲,曾經在年輕的時候,激勵我們朝著夢想前進,夢想碎裂了,歌聲還在。這數十年間,世界整個改變了。

  改變或有形或無形,但碩大無朋。中國人總是津津樂道自己的「四大發明」,不但源遠流長,而且歷經工業革命仍穩如泰山。但這些年來四大發明,還不都面目全非了?「紙」已經不再僅只是紙,各式顯示器漸漸取而代之;「羅盤」則被衛星導航GPS指引到歷史博物館安享晚年;「火藥」我不想多談;連原本被公認鐵板一塊的「印刷術」,也搖身一變,以令人歎為觀止的「3D印刷術」出現在最新的舞台上。

  三百多年前「工業革命」的誕生,顯然不是生產技術進步,從而提供市井小民便利生活這麼簡單,隨之而來的資源重分配,更是資本主義以及許多政治、社會革命的濫觴。從此之後,壟斷資源的資本家,往往比皇親貴族更具影響力;弱勢者的哀鳴,即使經過了數百年此起彼落的運動依然微弱不堪。再經過大多數人未曾聽聞、聽過的人也未必認同,主要是以電力、電訊以及內燃機等改善實體及虛擬交通為內涵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現在居然已不知不覺來到了第三次。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C1054C  

第三次工業革命

世界經濟即將被顛覆,新能源與商務、政治、教育的全面革命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How Lateral Power Is Transforming Energy, the Economy, and the World

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著

張體偉、孫豫寧譯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3-04-08 01:40
  • 中國時報
  • 【趙家麟】

     這幾天,新北市江翠國中的保護老樹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方是激情熱血的護樹志工,抱樹超過一四○小時;另一方是期待新建設施的使用者;夾在中間的是必須依法行政,進退兩難的公部門人員。台灣的城市建設,在面對老樹,從以往完全無視其存在,到逐漸被動正視,嚴格講,仍然一直處在敷衍閃避的心態。我試著從三個層面來探討。

     第一個層面是觀念。首先必須先確認老樹是環境中的「常數」,而非「變數」。老樹從小苗、成長到庇蔭一方,早已與她所生長的土地緊密契合,往往一棵老樹形成一個小生態系,是眾多生物棲息、覓食、築巢與停留的處所。無奈台灣在以往都市建設的命題中,始終將老樹當成變數,而非常數;於是,拓寬馬路、開闢學校、開發住宅都是讓老樹成排、成群移除的原因;諷刺的是,往往移除了老樹後,又新植入了成排、成群的小樹。我們始終落在「砍老樹,種小樹」的循環裡。

     若有人以「移植」做為保護老樹的替代方案,那也很不幸;因為就空間地理而言,移植與砍除相當,就是將樹「移走」了,對整體環境與生態系而言,是徹底改變了,對居民長年的生活與記憶而言,也是永遠改變了。對老樹而言,這個「移」,必須得要斷手斷腳(節枝斷根),就算在他鄉活得下來,也活得難看,晚景淒涼;更何況我們一再看見許多大樹移植後,成批死亡的案例。

     筆者在英國的時候,每次經過倫敦市中心的荷蘭公園大道,都會看見成排的行道樹高聳參天,這些站立在市中心的大樹,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周遭許多建築在轟炸中倒塌,早就不在了,老樹還在。這個城市留下了她們,見證了城市歷史的深度。

     第二個層面是專業。今天不論是建築師、景觀師、交通工程師,多少都有將大樹視為環境「常數」的基本觀念;然而,許多還欠缺在必須保住老樹的前提下做設計的專業執著,往往一個疏忽,成批老樹就面臨必須移走的窘境。

     筆者曾擔任地方政府都市設計審議委員十餘年,在審查過的許多開發建設案中,監督保護老樹一直是我的職責;有些案子是因為規畫設計者對老樹的態度少一點堅持,老樹就多了一分威脅。有的是配置轉個方向,退一段距離,或建蔽率調低一點,就可以保住整排的老樹;有的是起初就沒有詳細調查,準確定位出大樹的位置、數量、種類和大小,到施工放樣的時候才發現許多老樹坐落在車道、建築上,要變更設計太麻煩,成本增加又延宕進度。通常工務單位最簡單的解套方式,就是請老樹「走路」,台灣因為這種規畫疏忽而移走的大樹不知有多少。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田宗一郎4   

 圖說:本田汽車(HONDA Motor)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圖片提供:台灣本田股份有限公司  © HONDA Motor Co., Ltd.)

《本田宗一郎自傳前言 

  本田宗一郎(HONDA Soichiro,1906—1991),汽車技術人員。HONDA(本田技研工業)創辦人。出生於日本靜岡縣。他自日本尋常高等小學(相當於國民小學)畢業後進入東京本鄉一家汽車維修廠從學徒做起。其後,在濱松(靜岡縣)從事汽車維修,雖然當時生意興隆,他卻立志成為製造廠,因此開始研究引擎與活塞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他獨自設立本田技術研究所,在腳踏車上加裝小型引擎,推出俗稱的「小翅膀(啪搭啪搭)」機型。

  一九四八年創立本田技研工業。之後陸續研發並推出「夢想D型」(Dream)、「超級小狼(Super Cub)」等輕型機車,成為國際間二輪車製造廠龍頭。

  其後,本田跨足四輪車市場,成為最早在歐美立足的汽車廠。研發複合渦流混合燃燒引擎(Compound Vortex Controlled Combustion,以下簡稱CVCC,這是世界第一具通過美國馬思基〔Muskie〕低廢氣排放法案規範的環保引擎)。一九七三年辭任董事長。

  一般人認得汽車或摩托車上的「HONDA」標誌,但是,對於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卻一無所知,因此,容我簡單地介紹本田宗一郎的生平。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NDA汽車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唯一親筆自傳!
他被喻為「日本經營之神」,
也是第一位進入「美國汽車名人堂」的亞洲人。
 


 他創立HONDA汽車,並且行銷全球,
背後的精神就是:追求技術完美,毫不妥協!
獨特的個性,但是又很會用人,被視為天才型的創業家。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文化智商CQ:為全球化人生與職場加分 

文/蔡惠卿(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首先,我是以非常感激與感恩的心情來為《CQ文化智商》(Cultural Intelligence)中文版寫推薦序,因為這是我期待已久的好書。

  第一次閱讀本書英文版,是我二○○六年前往美國研讀組織心理學時的必讀課本,也就是教授指定的教材之一;當時覺得如獲至寶,就很急切地想要與公司幹部分享。惟考量每個人對英文內容的理解程度不一,因此在因緣際會下,我主動向經濟新潮社大力推薦這本書,請專家翻譯成中文並出版以饗更多讀者。

  由於人類未來生活全球化程度愈來愈高,而台灣中小企業在全球商業活動中的機會更是愈來愈多,國際企業間的購併也是必然趨勢,新一代經理人將有更多機會在全球化的社會裡工作與競爭,在法律、財務、政治、經濟等面向,皆可透過專家的觀察分析而了解;惟獨文化不同,它的面向是隱性的,必須透過自身的用心體驗學習,才能累積成智慧與技能。

  就以我所服務的上銀科技公司為例,自一九八九年創立以來,上銀即以自有品牌HIWIN和研發創新為主軸,是一個典型的全球化公司。在那個年代,台灣產業以「代工」為主要經營思維,既有MIT的國家形象包袱,又缺乏「全球化佈局」的台灣企業可當學習典範,上銀的全球佈局可說是「笨鳥先飛」。

  在卓永財董事長與經營團隊辛勤耕耘二十四年來,上銀已由德國、日本等工業先進國家的追隨者,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線性傳動產品的領導品牌;對海外市場的耕耘,我們始終很努力又有耐心地進行溝通與教育訓練,不論是從決策面、管理面、財務面、業務面……等等,我們隨時有一群人與海外子公司、孫公司、研發中心、代理商、供應商、客戶等六十多個國家的成員互動交流。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Q文化智商》導讀

無緣之慈、同體之悲:開啟跨文化之旅的異地關懷       

文/鄭伯壎

  一九○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詩人吉卜林(Joseph R. Kiplin)說:「除了在天上,東西方永不相逢」——吉卜林的作品充滿著豐富的想像力、東方的異國情調,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些以印度為背景的故事,經他的生花妙筆信手拈來,既傳神又逸趣橫生。

  可是,連他這種生活在他鄉、熟悉異國文化的老練旅人,都有這種異文化之間不相逢的喟嘆,就更不用說那些素未謀面的地球村成員,想要跨越不同文明與國家之間的文化鴻溝,是如何的不容易了。

  更悲觀的是,雖然文化鴻溝的填平不易,可是,誤會的滋長卻是如影隨形,因而,導致族群衝突的悲劇也就在所難免。

  美國政治學大家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在一九九三年發表的〈文明的衝突?〉一文中,就大膽預示國際政治最危險的潛在衝突,乃存在於不同文明群體之間的裂縫當中。換言之,消弭文化鴻溝不但不容易,反而有擴大的可能,並演變為重大的政治衝突事件,且導致人類的浩劫。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解他人、包容異己、認同多元文化,

永遠是商業成功的關鍵! 

身處全球化的時代,不論你願不願意,

整個世界向你走來,多元文化也不請自來。

 

這時候,你需要的是文化智商(CQCultural Intelligence),

一種能和異文化的人們有效互動的能力。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地種電 看到日頭就進帳

2013-03-24 01:52

中國時報

【林和生/屏東報導】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03/06 苦勞報導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天(3/6)上午發表《核四真實成本與能源方案報告》,針對行政院長江宜樺在宣佈核四公投時,將核四停建等同於「承受高電價與限電危機、犧牲經濟成長並放棄對於低碳家園的追求」,以及前經濟部長施顏祥在更早之前的「不建核四電價漲4成」之發言,提出具體數據,反駁這類將核四興建與經濟、電價、電力缺口甚至環保進行扣連以恫嚇民眾的說法。報告並指出:與其再投入至少新台幣1.2兆元進入「工程」、「時程」、「安全」皆無解的核四計畫,政府應以「用電需求零成長」為原則,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再生能源。

報告中指出,除了到目前為止已經投入的2,838億元興建預算外,假設核四運轉40年,後續的核燃料、運轉維護、除役及核廢料處理成本,至少仍須花費1兆1,256億元,還將伴隨2,430噸的高階核廢料,以及24萬桶的低階核廢料。而這1.1兆多的花費,並不包括除役後土地復原的成本,而且還是以「安全運轉」為前提,一旦發生核災,損失將更加難以估算。

上述數字外,綠盟理事趙家緯說,續建核四也意味著需要承擔核災風險的機會成本。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估計,福島核災的復原成本將上看2千5百億美元,另外法國核能研究所估算,如果福島核災發生在法國,經濟損失將達5千8百億美元,這分別約佔了台灣總GDP的60%以及一整年的GDP。

根據台電說帖,在大林與林口火力發電廠陸續除役,以及每年電力需求持續增加的情況下,如果核四沒有商轉,全國電力備用容量從去年(2012)的22.7%,將在2015年降到7.4%,台電便已此宣稱核四不商轉將有缺電危機。趙家緯指出,台電的假設是未來3年的尖峰負載每年成長3.5%,2015年就較2010年增加了13%,而這個數字是核四淨尖峰能力的1.5倍,換句話說「即便核四商轉,限電危機還是存在。」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3-03-05 02:04
  • 中國時報
  • 【陳建志】

     看了今年奧斯卡拿影帝的《林肯》,我很感動。雖然沒有很多感情對手戲,但卻深入當時多面向的史實。但我最大的感想是:美國政治人物的「演說家」傳統實在壯盛美好。不只林肯,片中其他每個政治人物也都能侃侃而談、流利鏗鏘、音韻盎然,即使生氣也出之以流利的口才,而不是像我們台灣政治人物的亂罵、三字經、片段、不講文法。

     蔣經國時代以降的台灣政治人物,都是以惡質演說出名,面對群眾不是支支吾吾、死氣沉沉的看稿照念,就是扭扭捏捏,說話片斷、不合文法,受訪時又如一隻悶葫蘆,吐出一兩個沒人知道的詞,戛然而止,叫雙方都尷尬。大多時候,他們講的話沒有內容,也沒有意義,彷彿是一種明哲保身的官場之道。那體態多半是縮著、被儒家捆綁的身體,沒有什麼身體語言、手勢,遑論眼神的接觸。

     歐美不同。在媒體上我們看到他們的政治人物在演講、媒體受訪時講的都是很漂亮的英語,態度大方,又講究文法,喜歡引用詩句。這是來自兩千年前的希臘傳統,他們的貴族讓小孩從小就接受「演說者(orator)」的課程,被訓練要上台演講,表達自己。孔子的禮樂射御書數,就沒有演講訓練。

     古羅馬的西塞羅寫了《雄辯家論》,是提升演說修辭的代表人物。他是個雄辯家,也是個傑出的政治家。他終生致力於整合希臘、羅馬的演說精華,提高演說修辭的水準,把演說和政治活動結合為一,也讓演說成為一種藝術。在西方,演說的傳統一再發揚光大,成為「沉默的東方人」無法優秀為之的一種技藝、一種思想。

     我們英文系很重視這個演說傳統,所以每年都舉辦林肯〈蓋茨堡演講詞〉朗誦比賽,既鼓勵學生學習這個「演說家」的傳統,也讓他們體驗經典名文的辭章之美。《林肯》裏的蓋茨堡演講詞,是兩三個小兵輪流背給林肯聽,可見當時人人皆能朗誦,亦知道南北戰爭為何而戰。其內容千錘百鍊,以詩的品質寫成的一篇名文,字字珠璣,氣勢一波湧過一波,如河海江流。講到為國捐驅的先行者,更令人淚下。

     我長年擔任這個比賽評審,眼看著每一年的大學生參賽者,肢體一年比一年開放,越來越有演說家的氣勢,心中欣慰─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是能自由表達,進而文明的說話的新世代。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核電,我們不想要,石化能源發電,碳太多又太髒。不只是台灣,全球每個國家都困在這樣的困境裡。如何維繫人類的文明社會?必須本著人性和理性,來思考。

因此本文所提,德國的再生能源發展,具有相當關鍵的意義。

我正在閱讀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所著的《第三次工業革命》(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書,書中正提到了德國在再生能源方面的諸多進展,以及,當再生能源進一步普及,配上「智慧型電網」(smart grid)的發展,能源、運輸成本都將會改變,因而經濟模式將會轉變(每一棟建築物都是一個微型發電廠、所有車輛都轉型為燃料電池車、利用氫能來儲存電力、能源可透過智慧型電網輸送到不同地區、不同國家),全世界將可能從現今的提滯經濟中脫困,邁入歷史的下一階段。

德國能源轉型啟示錄

  • 2013-02-24 01:16
  • 中國時報
  • 【華健】

     過去談起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議題,人們總寧可信其無,甚至質疑如此危言聳聽的動機。直到一場接著一場氣候浩劫的證實之後,我們也曾一度相信核電可做為解決氣候變遷的主要方案,至於其安全顧慮也可以靠技術與工程升級免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13-02-23 01:25
  • 新聞速報
  • 【2月策展人/傅月庵(作家)】

     教養難說。你問我,多讀書是否就是有教養?不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嗎?我笑了笑,不敢說什麼。這事,也對也不對。有時候,還得看讀的是什麼?或者該這麼說吧。有些書,是必讀的,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乃至一個華人,最好都能翻翻讀讀。這,或者就跟教養有關了。 這些書,多半已成經典,譬如《史記》、譬如四大奇書;有些不好說它必是,但也幾乎就是了,譬如《唐詩三百首》、譬如《古文觀止》。前一類,那是「天」,是想像的空間,無限寬廣,漫無涯際,讀都讀不完;後一類如「地」,是立足的根本,雖也廣袤,終有盡頭。

     原為童蒙教材與科考必讀

     那就說說《古文觀止》吧。

     這書,是清初康熙時代,浙江紹興吳楚才、吳調侯叔侄所編選、註解的一本古文選集,收錄了從東周到明代的220篇文章。這些文章,有策論有書信有序跋有遊記有歷史……,包羅多端,加上剪裁得當,書出之後,廣獲好評,很快成為重要的「童蒙」讀本,也就是兒童基本教材,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種。

     大體而言,明清時代的兒童教育,多從「三百千」開始,也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著手。識字到一定程度後,便教讀「四書五經」,不但讀,還要背,且需背得滾瓜爛熟。原因是科舉考試最主要的項目八股文,不出「四書」範圍,且格式、文體甚至書法都有嚴格限制,想「代聖人立言」,一舉成名天下知,非對此下功夫不可。要說「考試引導教學」,其實古今不分。

     但因科舉考試最後一關,也就是決定名次的殿試,還要考一道「時務策問」,雖僅聊備一格,有志青年還是不能、不敢疏忽,或因如此,也才有了《古文觀止》生存空間。學習古文這條道路,《古文觀止》僅是開端(另一本也常被當作啟蒙用的,叫《文章軌範》),若還想更進一步研究揣摩,則有類如《古文辭類纂》、《經史百家雜鈔》的進階書籍,當然,搜羅精讀各家,譬如唐宋八大家文集,那是博而後約,真正登堂入室了。

     鼎公傳授閱讀的釣魚方法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文推薦! 本篇從"國家存在的理由"切入來談法律, 人民財產, 公務員薪津等問題. Fundamental!

  • 2013-02-19 01:11
  • 中國時報
  • 【呂丁旺】

     為使退休軍公教人員年年過好年,數十年來未曾中輟的年終慰問金,隨著國庫的拮据而大打折扣,也引致了退休軍公教人員的怨懟。其實,退休軍公教人員的爭與不爭,必須考慮到公務人員與國家間的關係,也涉及人民財產與國家的位序。

     人民財產與國家的位序為何?觀諸原始蒙昧之人,基於他們的直觀,常將當下的、塵世的生活視為最終的目的,個人的生存立於首位,安全與舒適的生活成為最高目標;財富是保持安逸生活的有效手段,人民因而勤奮工作、廣聚私有財產,為了防止自己的財產被他人掠奪,乃依契約建立了國家。以是,個人生存、私有財產與國家的關係,國家恆居於第三位序,古來論王政者亦倡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即此之謂。

     顯然,財產所有者與非有產者先於國家而存在,財產所有者在經濟上支撐著國家,他們提供大量的資金僱請服務於國家的人員以維持國內秩序,也資助國家組織軍隊抵禦外侮,使國家機器得以運轉,國家是有產者的僕人。惟國家一旦形成,實際上則變成凌駕於其主人之上的力量,國家保護有產者,也向被保護者要索高額的報酬,被保護者反而無力與保護者討價還價。迨立憲主義興起,始藉憲法限制國家權力,限權政府於焉出場。

     限權政府所表彰的國家權力,率以公務人員為發動機關,一般人常接觸的交通警察對違規者開具罰單,即為國家權力機關意思表示的著例。因此,公務人員與國家間,在行使權力的意義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除了法定權利(right)如薪俸、退休金等外,其餘恩給權利(privilege)如退休人員之年終慰問金、十八趴(指軍公教退休人員以民國八十四年以前的服務年資計算,將退休金及公保給付存放臺灣銀行所能享受的特別優惠利息待遇)等皆屬國家恩給,即有請求,除主張信賴保護外恐於法無據。從而,人民生存、私有財產與公務員的關係,公務員亦居於第三位序。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