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來,沒讀過寫得這麼精彩的好書,就像一座知識噴泉,令人大受鼓舞之餘,起而行動。」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幸福感:最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民之所欲何在?如何創造一個人人更幸福的社會?
倫敦政經學院 理查.拉雅德(Richard Layard)、
牛津大學 尚-依曼紐.戴奈維(Jan-Emmanuel De Neve)著
羅耀宗 譯
2024年8月8日出版
專業推薦:
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明璋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謝伯讓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康納曼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保羅.多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
丹尼爾.吉伯特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史蒂芬.平克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與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經濟學教授聯手編著的「幸福感」必修課
幸福感(幸福學):最新而且跨領域的社會科學研究(超越GDP的思維),探討人們對生活感到滿意的最深層因素,以及如何改善這些因素,打造出讓我們,以及下一代感覺幸福的社會。
‧你快樂嗎?你對生活感到滿意嗎?(主觀的幸福感)
‧讓人有幸福感的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符合什麼條件?
‧哪些因素造成了人們感覺幸福或不幸福?幸福感如何衡量?
這三十年來,「幸福感」(wellbeing)逐漸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議題。它也是跨領域的大型社會科學研究,涵蓋了心理學、經濟學、行為科學和社會學。這本書中也包括qu04世界各國的許多調查結果。
本書分為四篇,第一和第二篇是基本概念的說明,介紹「幸福感」的意涵與衡量方式、它在哲學面的歷史、它與經濟及心理的關聯性,以及全球幸福感的分布不均。
第三篇探討人類生活幾乎所有的面向——從基因、家庭、學校、心理和身體健康、失業、工作品質、收入、社區到自然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幸福。
最後一篇探討政治和政府,幸福感的應用很廣,可用來預測人們的壽命和投票行為模式。從政策面來看,本書主張政府開支不應再用傳統的以金錢為單位的成本效益分析,而應該以「幸福感的年數」為基準。
幸福感的重要性無遠弗屆,「民之所欲」何在?不管是政府官員、企業、個人,都應該來了解最新的「幸福感的科學」,它將持續影響我們每個人過生活的方式、也影響整個社會以及政策。
【重點摘要】
‧各國人民的幸福感差異巨大。全世界人口有超過六分之一,幸福為3點或更低(最高10點);另有六分之一的人幸福為8點或以上。以國家來看,平均生活滿意度最高的是北歐國家,依序是芬蘭、丹麥、瑞士、冰島、挪威。
‧幾乎每個國家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幸福都相同,即使各國之間的幸福差距很大。
‧自2008年以來,歐洲除外,大多數國家的幸福不平等升高。目前歐洲的幸福不平等低於其他地區。另外從2006至2008年以來,負向情緒和壓力大幅增加。
‧全世界大多數地區,人們的平均幸福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但在北美和歐洲,中年之後則有所改善。大多數國家的少數族群,平均幸福感低於平均值。
‧(先進國家)一國之內解釋人們幸不幸福的主要因素,依重要性粗略排序為:
心理疾病、
身體疾病、
有工作和工作的品質、
有伴、
家庭收入、
教育。
‧各國之間人民幸福感的差異,主要可由以下因素解釋(依重要性粗略排序):
收入、
健康、
社會支持(社會安全網)、
個人自由、
信任的社會關係、
慷慨。
‧很難預測孩子會不會成為快樂的成人。但是孩子的幸福感比起學業成績,更能預測其成人生活的滿意度。其中以青少年時期的情緒健康最重要。
‧父母的行為方式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溫馨的愛和嚴格的規矩有益於孩子的幸福。然而,許多孩童在嚴重的虐待中生存下來,幸福感卻未能回復。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心理健康,對於孩子的幸福非常重要。
‧學校對孩童幸福的影響比一般想像的要大,個別教師的影響也很大。
‧心理和身體健康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變數。心理疾病和身體疾病密切相關,心理疾病往往會使身體疾病更加惡化。
‧英、美大約20%的成人有可診斷的心理疾病。但在大多數先進國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接受治療。心理疾病也是造成自殺的主要因素。
‧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導致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產生過多、免疫系統過度活躍、體內過度發炎。正念、冥想可以減輕這些影響並延長壽命。
‧失業者的生活滿意度通常比就業者低很多,而且若失業的時間較長,可能產生傷痕效應,即使重新就業後,也會對幸福感產生長遠的負向影響。
‧工作的社會面向,往往比收入更能決定人們的幸福感。這些社會面向包括:正向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和主管的關係)、工作/生活平衡、工作很有趣、工作的目的。高幸福感的員工基本上生產力也會提高。
‧人們對於收入,會有比較的心理。你周遭的人的收入相對增加,會降低你的幸福感。
‧收入不平等並不是一國幸福感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收入不能代表幸福。
‧移民可能造成政治局勢緊張,但它對原有居民的幸福,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是移民的幸福增加很多。
‧接觸大自然(樹木、植物、綠色空間和水)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行為和幸福有明顯的影響。把這件事量化,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都市的設計。
【專業推薦】
《幸福感》這本書是目前討論幸福感議題最全面性、最及時的概說,就增進快樂與主觀福祉的各種可能機制,提供了相當深入的討論。……本書也是福祉研究的科普典範,將主觀福祉的理論與研究發現,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學界的研究者,以及對社會科學(特別是研究方法)有基本了解的大眾讀者。
――蔡明璋,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人類的幸福感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除了經濟之外,也會受到社會、心理和健康等因素的影響。這本由著名經濟學家拉雅德和戴奈維合著的《幸福感》,將帶你從哲學、心理、經濟、社會與統計等諸多面向,全方位深入了解人類幸福感的真諦!
――謝伯讓,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由「幸福沙皇」理查.拉雅德和尚-依曼紐.戴奈維合著的《幸福感》,是將幸福的社會科學證據與政策意涵作一總整理的百科全書。除了經濟學之外,文獻與討論也觸及不少心理學、政治學、行為科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研究。對於公共政策制定者,以及相關科系學生,都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籍。
――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不容質疑,這會是未來十年定義這個領域的一本書。想要研究幸福和制定幸福政策的人,非讀不可。即使你覺得幸福不干你的事,讀了這本書,你的想法會改變,或至少更聰明和更快樂。
――保羅.多蘭(Paul Dolan),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著有《設計幸福》(Happiness by Design)一書
本書清楚、全面和十分周延地調查幸福學的關鍵問題與主要發現,可以且應該用來指引公共政策。任何想要知道『讓世界更美好』真正含意的人,這是必讀之作。
――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學艾德加皮爾斯講座心理學教授,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
《幸福感》一書是這個領域的兩位大師揮動如椽之筆的巨作。他們認真探討幸福指標作為分析和科學工具的潛力與受到的限制,以及它們在政策框架和設計上的許多可能應用。這是這個領域的入門書,文字流暢自然,而且技術部分的定義清楚明白。本書對於推進和理解新興的幸福學,將做出恆久的貢獻。
――卡羅爾.葛雷姆(Carol Graham),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馬里蘭大學教授
經濟學家開始承認,國內生產毛額(GDP)其實只能粗糙地估計真正重要的事情:人的幸福。理查.拉雅德一直以前瞻的眼光,將經濟學重新導向真正重要的事物。在與尚-依曼紐.戴奈維合寫的這本書中,他介紹了這一重要的再思考的現階段成果。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約翰斯頓講座教授,著有《再啟蒙的年代》、《語言本能》等書
本書滿足了一個根本需求。
――羅伯.席勒(Robert Schiller),諾貝爾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斯特林講座教授,著有《故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
【作者簡介】
理查.拉雅德(Richard Layard)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認為社會的目標應該是追求人民的幸福。他的研究專長是心理健康。他的里程碑之作《快樂經濟學》(Happiness: 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中譯本經濟新潮社出版)被翻譯成20國語言,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他創辦了倫敦政經學院的經濟表現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也是「幸福行動」(Action for Happiness)、「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和「世界幸福運動」(World Wellbeing Movement)的共同創辦人。2020年,榮獲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的終身成就獎。
尚-依曼紐.戴奈維(Jan-Emmanuel De Neve)
比利時經濟學家,也是牛津大學的教授,指導該校的幸福研究中心(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他以研究幸福經濟學而聞名,最知名的研究主題是幸福感與收入、生產力、經濟成長和資源不均的關聯性,《哈佛商業評論》也將幸福經濟學選為「最重要的管理觀念」之一。他因為對幸福進行科學研究的貢獻,榮獲維恩霍芬獎(Veenhoven Award)。他是「世界幸福報告」的編輯和「世界幸福運動」的共同創辦人。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所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The Seven Success Lessons from Google)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九十四年度金書獎。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Netpreneurs 2.0)。譯作無數,包括《反脆弱》《一課經濟學》《選擇的自由》《統計的藝術》等。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譯者。〔評 論〕快樂的社會科學:我們所知的與應知的 蔡明璋
導讀與摘要
衡量
關於本書
我們的行為
我們的想法
我們的身體和基因
幸福不平等
家庭和學校教育
心理和身體健康
失業
工作品質
收入
社區
地球的自然環境和氣候
政府
如何選擇好政策
方法
學習目標
第一篇 為什麼要追求幸福?
1 主觀幸福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主觀幸福是人生至善至美之事
我們應該如何衡量幸福?
這些知識有什麼用?
幸福幫助我們實現其他寶貴的目標
小結
2 以幸福為社會目標
淺談歷史
社會福祉的定義
批評
小結
第二篇 人性與幸福
3 我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幸福
個人責任vs.集體行動
人的決策
外部性
小結
4 我們的想法如何影響幸福
實驗方法
正向心理學
冥想與正念
小結
5 我們的身體、基因與幸福
感受與大腦
心靈如何影響身體
身體可以如何影響心靈
我們的基因如何影響幸福
個性與幸福
小結
第三篇 我們的經驗如何影響幸福?
6 幸福不平等的一些基本事實
世界幸福水準與不平等
與時俱變
幸福的享樂性衡量指標
組別差異
孩子們的幸福
預期壽命與WELLBYs
小結
7 解釋幸福的工具
估計變數的影響力
變數的解釋力
實驗
小結
8 解釋幸福:初步探索
幸福和生命週期
成人幸福的個人決定因素
個人幸福的童年預測指標
社會規範和機制的影響
小結
9 家庭、學校教育與社群媒體
父母的影響
學校的影響
我們能教學生幸福嗎?
社群媒體
家庭衝突
小結
10 身心健康與照護
心理疾病有多少?
心理疾病的影響
心理疾病的治療
身體疾病—疼痛和壽命縮短
健康照護政策的制定
小結
11 失業
導讀
工作有多重要?
傷痕
失業為什麼那麼痛苦?
對社群的外溢效應
政策啟示
小結
12 工作品質
導讀
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滿意嗎?
我們工作時快樂嗎?
是什麼因素驅動員工的幸福?
員工幸福對工作績效有幫助嗎?
小結
13 收入
個人之間的差異
國與國的差異
國家的時間序列
收入比較和適應的作用
收入比較的政策啟示
小結
14 社區
社會關係
社區網絡
信任
種族多樣化和移民
文化、運動與宗教
小結
15 自然環境與地球
大自然如何影響我們
人工建造的環境與都市設計
氣候變遷
小結
第四篇 政府與幸福
16 政府如何影響幸福
導讀
政治體制、程序和政治如何形塑幸福?
小結
17 幸福感如何影響投票
導讀
幸福會影響政治行為和選民偏好嗎?
小結
18 成本效益與政策選擇
目標
成本效益分析
制定新政策
有誰在做這件事?
小結
謝辭
線上附錄清單
參考文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