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的提問力 Prompt Literacy精準提問、正確下指令,善用AI的最大潛力! 》(AI時代の質問力 プロンプトリテラシー )簡介|
 

一本書,幫助我們「精準提問、正確下指令」,
和AI對話更有效率,工作和生活都用得到!

 

  自從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問世以來,它模仿人類的價值觀、信念和思考,如同人類的分身一樣。
  像是ChatGPT這種生成式AI,許多回答看似言之有物卻不盡合理,甚至是捏造、偏頗的內容,讓人不知如何是好。
  大型語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是生成式AI的核心技術,在進化的學習環境中,大型語言模型透過和人類對話,以及和其他生成式AI與各種應用程式、外部硬體互動,都會提升生成式AI的能力,更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實世界的課題。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奇點已近》出版,要感謝作者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先生願意花時間讓各國出版商進行筆訪,以下是訪談全文:

 

Q1

庫茲威爾先生,您好,很高興能夠訪問您。在您的新書《奇點已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當中提到,基於科技的指數式發展,AI(計算能力)與生物科技、奈米科技的同時進步,在2030年代,人類可以將大腦的皮質層上端與雲端的AI相連,而擴大人類的智能數百萬倍。關於這一點我們很好奇,大腦連上雲端,是什麼感覺呢?就像我們現在搜尋維基百科,對我們來說,維基的頁面是一個外在的文本,我們需要去看、去閱讀、去理解;連上雲端之後的情況是什麼?真的能完全內化嗎?瞬間智能爆炸性的提升嗎?

庫茲威爾: 目前已有像Neuralink(美國神經科技和腦機接口公司)與 Synchron(腦機介面新創公司)這類的腦機介面。Neuralink 已經植入三位癱瘓患者,讓他們能用大腦控制電腦;Synchron 則開發出一款小巧且柔軟的裝置,能像放支架一樣微創植入。隨著計算能力指數式成長,這些技術會愈來愈先進、成本下降,不需要手術就能安裝,並普及到每個人。

到了2030年代晚期,奈米機器人(大小如紅血球般的電子裝置)將透過毛細管非侵入性地進入大腦,無線連接大腦頂層與雲端中額外的數位神經元,就像你手機現在連上雲端一樣。

今天,如果你想查東西,要用裝置打字或語音查詢,但有了大腦連線雲端後,將完全無縫。想像你的大腦內有大型語言模型的能力,有疑問時,答案會直接在腦中浮現,就像對話中有人糾正你一樣,甚至不需要問出口,感覺答案就像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是你智慧的延伸。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penAI創辦人Sam Altman於6月11日左右發表了部落格文章「溫和的奇點」(The Gentle Singularity),社群及網路上已有眾多版本及轉貼(最早應是蕭上農Fox Hsiao),這也是他少數的技術性文章,可以看看他所描述的奇點,將會慢慢、溫和地到來。

 

[中英對照] 溫和的奇點〈The Gentle Singularity〉- OpenAI CEO 山姆·阿特曼 Sam Altman

 

Sam Altman原文:The Gentle Singularity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站在奇點浪潮之巔,洞見AI賦能的未來

文 / 蔡明順(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

 

身為一名長期致力於人工智慧應用研究與推動的工作者,先聲明我並非對於「通用人工智慧」(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全然的樂觀,但我在過去10年親眼見證了AI科技如何快速演進,深刻改變人類的生活、產業與社會發展,也不免目眩神迷、時有興奮。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在2005年所著《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一書中,首次清晰描繪人類科技發展將加速至一個難以想像的轉折點,預測2045年將達到奇點,科技奇點來臨的條件是超級智慧型體的產生,產生方式可能是人工智慧(AI)和智慧型擴增(IA),當時這個觀點被視作極度樂觀,甚至超現實。然而,僅僅二十年後,我們已經看到這些大膽的預言紛紛實現,科技的奇點時刻,概念深入人心,成為產業、學術及社會高度討論的議題。

這次《奇點已近:當人類與AI融合一體》(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出版,作者再次展現了他非凡的洞察力與預測能力,從更貼近現實的視角,探討科技演進的最新趨勢與未來願景。與前作最大的不同是—時間維度與實踐深度的轉變:前作強調未來遠景的抽象預測路徑可能,而此新書則直指正在發生的脈絡,若說《奇點臨近》提供的是對遙遠未來的願景探索,那麼本書《奇點已近》則明確指出,我們已經站在奇點的入口,甚至已踏上奇點的旅程。

書中揭示了四大關鍵訊息,緊密相扣且具啟發性,值得每位讀者深刻理解、推論與內化: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站在指數時代的浪潮之巔——讀《奇點已近》

文/程世嘉(Sega Cheng,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 Ray Kurzweil 要趕快寫下這本書。因為 AI 最近的發展速度,實在是遠超過所有人之前的預估了,包括他在內。生成式 AI 問世之後,我們就像是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之下,突然進入了一個 AI 高速成長的指數型時代,而並非所有人都做好了準備,有些人甚至還渾然不覺即將到來的巨變。

 而且,這還只是剛開始而已,AI 的神速進步,將會帶領人類提早到達 Ray Kurzweil 預期一定會到來的「奇點」,就是「機器智慧」和「人類」徹底結合的那天。當奇點來臨時,每個人都有了超級人工智慧與自己的頭腦結合。人類的文明在越過那個點之後,將會產生全面性的變化:科技發展更加快速,社會和經濟結構徹底瓦解和改寫。還有更多更多我們今天還完全無法想像的新文明風貌。

當我們今天在用各種 AI 用得越來越上手,而把 AI 當成一個生活和工作中的標準配備時,其實我們已經開始進入 Ray Kurzweil 所說的奇點了。現在所有人都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讓幾乎無所不知的人工智慧當作我們的超級助理。這不就是很大程度上把 AI 跟我們的頭腦結合了嗎?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方朔先生(1946-2025)於6月9日過世了。

回想起老師當年曾經為年輕的我們出版社寫過幾篇導讀文章,幫助釐清這些經濟學書籍的歷史脈絡、現實意義等等。

他是上一代的博學大師,除了各種學說理論,在一些文學小說方面也涉略頗多。希望老師一路好走!

 

重貼老師為百辯經濟學》所寫的導讀文章。自由放任主義這個主題,或許正好是老師等一輩知識份子的精神養分吧!

 

〔導讀〕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言

 

在我2005年出版的著作《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中,我提出了以下這個理論:邁向融合的、指數式發展的科技趨勢正在促成一種對人類來說將是天翻地覆的變革。幾個關鍵領域的變化正同時持續加速:計算能力變得越來越便宜、人類生物學日益進步、工程技術發展到遠比以前微細的尺度。隨著人工智慧(AI)能力增長和資料變得比較容易取得,我們正在將這些能力與我們的自然生物智能越來越緊密地結合起來。奈米技術最終將使這些趨勢發展到最高峰,利用雲端多層的虛擬神經元直接擴展我們的大腦。藉由這種方式,我們將與AI融合,以百萬倍於人類自然計算能力的外加計算能力增強自己。這將極大地擴展我們的智能和意識,變化之大將是我們難以理解的。這個事件就是我所說的奇點(Singularity)。

「奇點」一詞借用自數學和物理學(數學中的奇點是指函數中未定義的點,例如除以0的時候;物理學的奇點是指黑洞中心密度無限大的一個點,正常物理定律在此不適用)。但必須記住的是,我使用奇點一詞是作為一種隱喻。我對科技奇點的預測並不意味著變化速度將真的變得無限快,因為指數式成長並不意味著無限,物理奇點也是。黑洞的重力強到足以困住光本身,但量子力學無法解釋真正無限大的質量。我使用奇點這個隱喻,是因為它可以反映這個意思:以我們現在的智力,我們將無法理解如此根本的轉變。但隨著轉變發生,我們的認知能力將迅速提升,使我們能夠適應變化。

正如我在《奇點臨近》一書中詳細說明,從長期趨勢看來,奇點將在2045年左右發生。該書出版時,這個日子是在四十年後的未來,也就是整整兩個世代之後。在這種時間距離下,我可以針對將促成此一轉變的主要力量作出種種預測,但對於多數讀者來說,這個題目在2005年仍與日常現實相距甚遠。而當時許多評論者認為我的時間預測過於樂觀,有些甚至認為我所說的奇點不可能發生。

但此後發生了一些了不起的事。雖然現實中有許多懷疑者,邁向奇點的發展仍持續加速。社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從幾乎不存在,發展到如今成為將世界上多數人連結起來和全天候陪伴他們的東西。演算法創新和大數據的出現使AI比專家所預期的更快出現驚人突破,例如能夠精通《危險邊緣》(Jeopardy!)那種問答遊戲和圍棋,以至能夠駕駛汽車、寫文章、通過律師資格考試和診斷癌症。現在,強大而靈活的大型語言模型如GPT-4Gemini可以將自然語言指令翻譯成電腦程式碼,大幅減少了人類與機器之間的障礙。你看到這一段時,很可能已經有數千萬人親身體驗過這些功能。與此同時,為人類基因組定序的成本已經降低了約99.997%,而類神經網路已經開始以數位方式模擬人類的生物智能,藉此成就重大的醫學發現。我們甚至終於開始有能力將電腦與人類大腦直接連接。

所有這些發展的基礎就在於我所說的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電腦計算之類的資訊技術以指數式的速度變得更便宜,因為每一次的進步都使得設計這種技術下一階段的演化變得更容易。因此,在我寫這篇引言時,固定幣值的一美元所能購買的計算能力,約為《奇點臨近》一書出版時的11,200倍。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紐約時報》暢銷書!

全球知名未來學家、奇點大學創辦人

雷‧庫茲威爾 重磅新作!

延續其經典著作《奇點臨近》,本書探討未來數十年科技將如何改變人類

立體書封.jpg

奇點已近:當人類與AI融合一體

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 When We Merge with AI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算術原來這麼簡單》簡介

算數原來這麼簡單-封面-300dpi.jpg
本書適用:3~6年級的小學生、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老師。

運用7種筆算妙招,成為計算高手!

「數學好難,所以我討厭數學!」
「在小學時最討厭的就是數學課!」
「分數?比例?不懂啦……」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一些網友處得知,根據近期的研究,AI(尤其是GPT-4.5)已通過圖靈測試,也就是參加測試的人面對一台機器和一個真人時,認為那台機器更像一個真人。相關報導有:

圖靈測試 75 年來首次被AI成功突破,GPT-4.5如何辦到的 ?

Fox Hsiao (蕭上農) 2025年4月2日

GPT-4.5 通過圖靈測試了?AI 真的能騙過人類了嗎?

TN科技筆記 2025年4月3日

論文出處:Large Language Models Pass the Turing Test

然而有趣的是,主流媒體未見報導。或許這已經不令人吃驚,或人們認為這是遲早的事了。

 

未來學家雷.庫茲威爾Ray Kurzweil)在其新書《奇點已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er)當中提到: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en you under the influence or oppression of others......

 

服從權威正封_工作區域 1.jpg

服從權威:有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原著出版50週年紀念版)

Obedience to Authority: An Experimental View

史丹利‧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著

黃煜文 譯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5年的《世界幸福報告》由蓋洛普和聯合國合作發布,在全球147個國家或地區之中,台灣從去年的31名上升至27名,取代新加坡成為亞洲最幸福的國家,超越新加坡(第34名)、日本(第55名)、韓國(第58名)、中國(第68名)。

 

根據Gallup新聞稿,牛津大學幸福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世界幸福報告》編輯之一的戴奈維(Jan-Emmanuel De Neve)說:「今年的報告量化了生活中那些難以衡量的人性元素。事實證明,分享餐點和信任他人是幸福感比預期更強的預測指標。這些發現促使我們超越傳統的健康和財富決定因素,鼓勵人們重新聚集在一起。」

 

戴奈維理查.拉雅德(Richard Layard)正是幸福學(Wellbeing)的兩位權威研究者,他們所合著的幸福感最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民之所欲何在?如何創造一個人人更幸福的社會?》(Wellbeing: Science and Policy)這本書,將幸福學如何從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取得養分,漸漸形成一門專業,書中也探討從全球和各國的角度,探索人們最在意的幸福感因素,除了與個人息息相關的身心健康、收入、家庭、教育之外,在社會和國家層次還有社會支持(社會安全網)、個人自由、信任的社會關係、慷慨等因素,會影響到人們的幸福感。

 

以下轉貼 :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出爐:台灣成亞洲最幸福的地方!關鍵原因是「共餐」(數位時代)

2025年「世界幸福報告」台灣登上亞洲最幸福國家,參與調查的學者戴奈維指出,台灣與人一起用餐比例高,居142個國家的第8位。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體書封.jpg

AI人工智慧的未來:揭露人類思維的奧祕

How to Create a Mind: The Secret of Human Thought Revealed

雷‧庫茲Ray Kurzweil)著

陳琇玲 譯

2025年3月27日出版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的實務指南》(The Official Dopamine Nation Workbook: A Practical Guide to Finding Balance in the Age of Indulgence)

安娜‧蘭布克醫師(Dr. Anna Lembke)|著

鄭煥昇|譯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封面-300dpi.jpg

 

防止成癮,從自己做起,我們就能讓這整個世界煥然一新。

2040年,日常的休閒時間在美國會達到7.2小時,工作時數則會僅剩3.8小時。人類生活的更富足、更新奇,需要更強的刺激才有快感。換句話說,就是人們會比現在更容易上癮。

我們活在一個基本生存需求獲得充分滿足的時代,用在食、衣、住、行、育、樂的可支配所得、下班後的休閒時間都是如此。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在縱慾年代找到身心平衡的實務指南》(The Official Dopamine Nation Workbook: A Practical Guide to Finding Balance in the Age of Indulgence)

安娜‧蘭布克醫師(Dr. Anna Lembke)|著

鄭煥昇|譯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封面-300dpi.jpg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推薦序】現代社會的多巴胺平衡指南

文/謝伯讓(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持人)

|摘要|
安娜蘭布克醫師(Dr. Anna Lembke)的新作《多巴胺國度實踐篇》(The Official Dopamine Nation Workbook),是一部極具實用價值的指南,致力於幫助讀者管理現代社會中多巴胺過度刺激的挑戰。這本書是她暢銷前作《多巴胺國度》(Dopamine Nation)的延伸與補充,提供具體的練習與步驟,引導人們理解快樂與痛苦的微妙平衡,並掌握改善生活品質的有效方法。

|本文|
在當今這個時代,多巴胺不僅是一種神經傳遞物質,更像是我們生活的無形驅動力。它控制著我們的渴望、快樂和動力,但也讓我們容易陷入各種成癮行為的陷阱。無論是社交媒體的無間刷屏、過度購物、還是對飲食、健身或其他物質的病態渴望,現代人無一例外地受到多巴胺過量刺激的影響。因此,本書的使命顯得尤為重要。

一本適合現代人的自助手冊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作為一部行動指南,旨在將複雜的神經科學知識轉化為簡單實用的技巧和練習,幫助讀者認識自己的行為模式,並實現真正的改變。如果你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情況,那麼這本書或許正是為你量身打造:

    ■1. 如果你對多巴胺知之甚少
對於許多人來說,「多巴胺」可能只是科學課本上的一個專有名詞,或者僅僅被理解為與快樂相關的化學物質。事實上,多巴胺在我們的行為和決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影響著我們如何尋求快樂、避免痛苦,甚至是建立習慣的方式。本書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多巴胺的作用機制,幫助讀者認識它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2.如果你尚未發現自己的成癮行為
成癮並不總是顯而易見的。除了傳統意義上的物質依賴(如酒精或藥物),現代人的成癮還體現在許多日常行為中,例如長時間使用社交媒體、沉迷電玩、無節制地網購、暴飲暴食、甚至是過度追求金錢、愛情、權力等,其實都是成癮的表現。本書通過各種自我紀錄與練習方法,幫助讀者認識這些隱藏的成癮行為與模式。

    ■3.如果你發現成癮並不能帶來幸福
成癮的本質在於,它會給予人們短暫的快感,但從長遠來看,卻可能導致痛苦的加深和幸福感的下降。作者在書中詳細探討了這種「快樂與痛苦平衡」的科學基礎,讓我們可以認清事實,並以實用的策略來幫助讀者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4.如果你想了解成癮的背後機制
為什麼我們會對某些行為或物質上癮?大腦是如何對快樂和痛苦做出反應的?本書深入解釋了成癮的神經科學根源,讓讀者能夠更有意識地理解自己的行為。

    ■5.如果你已經被多巴胺綁架,卻不知如何戒斷
很多人其實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成癮問題,但卻苦於尋覓有效的戒斷策略。《多巴胺國度實踐篇》提供了一系列易於實行的工具和方法,幫助讀者一步步脫離多巴胺的控制。

    ■6.如果你已成功戒掉成癮,但擔心再度陷入誘惑
改變行為只是第一步,維持改變同樣重要。本書探討了長期維持健康平衡的策略,並教導讀者如何應對可能再度出現的誘惑。

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總結來說,這本書以蘭布克醫師提出的核心理論為基礎,分階段引導讀者進行練習,逐步實現行為的改變。這幾個階段可以被濃縮以下這四大步驟,分別是知、識、行、續:

    ■1.知:多巴胺的基礎知識
書中首先詳細講解了多巴胺的作用機制,從生理角度幫助讀者理解快樂和痛苦的平衡原理。這些知識為後續的練習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 識:識別成癮模式
蘭布克醫師提供了一些自我檢測工具,幫助讀者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可能未意識到的成癮行為。這些練習有助於提高自我覺察,揭示隱藏的行為問題。

    ■3. 行:擺脫多巴胺控制的實用工具
本書提供了循序漸進的技巧,例如「多巴胺齋戒」,幫助讀者重新設定大腦對快樂的敏感度。這些練習不僅科學有效,而且操作簡單,易於融入日常生活。

    ■4. 續:長期策略與支持系統
書中特別強調知識與正念(自我覺察)的重要性,蘭布克醫師提供了建立長期健康習慣的方法,讓成癮戒斷的成果得以在未來的生活中順利延續。

結語:一本改變生活的多巴胺戒斷指南
《多巴胺國度實踐篇》是一本結合科學性與實用性的自助手冊。它不僅深入介紹多巴胺的影響,還提供了具體的練習,幫助人們在現代社會的過度刺激中找到平衡。如果你希望擺脫不健康的成癮習慣,並且更有意識地享受生活,這本書無疑是你的最佳選擇。
 

 

經濟新潮社-多巴胺國度實踐篇-立體書-300dpi (1).jpg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