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私理集文摘】7/15 課程花絮

【競爭系列】生存遊戲-自卑與超越課程花絮出爐囉!

時間:2015/07/15

地點:政大公企中心

主講:蘇絢慧心理師

 

阿德勒說:「當你不能證明自己夠好的時候,你心裡那種『不夠好』的聲音就被不斷放大。」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信阿德勒,再也沒有做不到的事
文/經濟新潮社編輯林昀彤

  法國作家兼記者麥雷(Phillipe Mairet)對阿德勒學說知之甚深,他曾如此評論,只要世界能善用阿德勒的貢獻,而且不走火入魔的話,我們將樂見阿德勒成為「西方的孔夫子」。⋯⋯

  而小編在編輯《阿德勒心理學講義》的過程中,也頻頻喚起對「子曰……」的記憶,重拾《論語》捧誦之後,對於兩千年前的孔子與二十世紀的阿德勒,竟有如此相似的人生智慧與生活之道,讚嘆不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子曰是:「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翻成白話是:「只要我們願意走在人生的正途上,沒有做不到的事。」這跟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任務與核心宗旨著實不謀而合:

「引導人們回歸有益的生活,培養關懷他人的社會興趣。」
「人,沒有做不到的事。」

  而阿德勒本人也跟孔子一樣,都以「人」為出發點,用一生觀察並剖析「何而為人」。雖說是八十多年前的書了,部分觀念與現代的認知有所落差,但阿德勒對自卑感的解讀,他的不完美哲學與人性省思,看似簡單卻底蘊深厚,值得我們慢讀咀嚼……而本書的內文頁面也特別設計「阿德勒語錄」穿插其中,讓讀者能有暫停尋思的機會。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私理集(http://www.syzygy.tw/)舉辦的導讀活動,我們贊助,

蘇絢慧老師會導讀《阿德勒心理學講義》這本書, 以及分享阿德勒心理學的內涵, 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參加~~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講座活動訊息

蘇絢慧心理師將於7月15日(三)晚上7:00政大公企中心將進行一場《超越自卑的勇氣~導讀阿德勒心理學講義》,有興趣者請洽主辦單位—[私理集]。

生存無止「競」,⋯⋯
我們該如何接招?
知名《同哀傷》心理師,帶您閱讀阿德勒,找到超越競爭的勇氣。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uote一下阿德勒的名言:

 

「任何人都能有任何成就。」

 

「所謂的優越情結,不過是一個落在人生無用空虛面向上的目標,導致人們因虛假的成就感而沾沾自喜。」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德勒心理學,幫我們拿回創造人生的鑰匙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在心理學的理論研讀中,崇尚人類深度心理探索如我們,對於人們童年記憶的了解總有一種渴望,我們知道年幼經驗對於人格塑造的重要性,但在從事助人工作或自我療癒的過程中,卻又免不了被一股聲音所惑:理解人、理解自己的黑暗與過去後,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對我而言,這正是阿德勒心理學讓人感到最受滋養的地方:他從不避諱談論人性中最為不堪的部分,他總是正面迎接所有天生的缺陷與成長的挫敗,他把這些「不美好」當成人生的資產,告訴我們「面對脆弱的自己」是為了迎向在生命路上勇敢前行的希望與力量。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阿德勒,獲得改變的勇氣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靈叢書作家)

阿德勒的學說,近日在台灣出版非常多相關的著作,其中有許多是由後代哲學家或是心理學家所詮釋出的阿德勒學派心理學。阿德勒的學說,又名「個體心理學」,著重在探討一個人早年生活的原型,如何影響他後續生命的走向及發展。如果要閱讀阿德勒,進而研究阿德勒學說,本書就顯得相當重要,這不僅是出自阿德勒的心理學講義,更是所有後代詮釋者的觀點來源。

阿德勒學說有非常多精闢且適合現代人瞭解的觀點。其中最受人知曉的,是對「超越自卑」的論述。然而,阿德勒認為,超越自卑並非是過度誇張追求優越感,這樣的追求,易成為愛炫耀,而愛炫耀的人的原因,正是覺得自卑。他們覺得自己不夠強大,無法在生命有益的面向上和他人一較高下。因為這個理由,他們只能一直停留在無用的面向上。(本書第18頁)這種虛偽的成就感彌補了他無法承受的自卑。

幾乎所有人,都有想超越自卑的驅力,不斷努力往優越情結目標邁進的傾向。人們之所以努力追求優越,是因為每個人都有想成功的企圖心。只要一切努力是為了追求有用(有功能)的事物,我們的價值觀就不會偏差。阿德勒認為人在克服自卑過程中,在乎自己之餘如果也能關心他人,終能圓滿解決生命中的問題。而生命的問題之無法順利解決,在阿德勒的認為,是由於社會興趣不足,也就是關懷社會的情懷過少,停留在自己的注意力過多,而無法形成同屬一體感(也就是失去社群連結)。如此情況下,個體的心理及生活都會停留在無益面向。他們發難及訴苦的目的並非真實克服問題,而是要別人拉他們一把好生存下去。他們讓自己異於常人地利用自身的弱點(其實是持弱而強),以控制他人滿足自身的需求。所以,若不好好探究自己的自卑情結,也就無法好好洞察自己的優越情結。而其實一個穩健的人,他不需要追求優越,也不需要優越感,不需透過這些追求,彌補自己內心的自慚形穢。他仍能夠好好穩穩的成為自己,這才是健康的生命。

而自卑情結或優越情結,都必須從一個人的人格原型及人生風格探究。阿德勒因此強調早期記憶探索的重要。因為早期記憶(特別是四、五歲之時)是個體形成人格的原型,也形成了人生風格。人生風格會形成了一個人認識世界、知覺他人,及知覺自己的視框,然後個體會活出符合「人生風格」的生命版本。如果沒有探索早年記憶,就無法瞭解到個體的生活何以是如此展現。而探索早期記憶,必定與家庭經驗有關,所以阿德勒學說對於瞭解家庭的問題、家庭動力、家庭排行,對孩子的影響等方面的理論,也十分紮實、豐厚。

這本《阿德勒心理學講義》絕對是想要瞭解阿德勒理論學說的人,必讀的經典。當你想要認識一個心理學大師,有什麼比直接讀他的著作,更讓人瞭解他的思維觀點、視野角度,及論述脈絡呢?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出人生意義所需的常識

曾端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

  阿德勒(一八三○~一九三七)創始個體心理學,是影響後世甚鉅的心理學家、心理治療大師,及兒童教育家。個體心理學立足於關懷人類福祉,目標在於促進人們的社會適應。阿德勒主張社會情懷是心理健康的指標,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與合作。尤其在他的時代便呼籲兩性平等,是第一位重視女性主義的心理學家,可見其學説的前瞻性,無怪乎至今阿德勒的論述歷久彌新。

  阿德勒致力於倡導和人生直接相關的心理學,也就是生活的心理學,正如本譯作的原著書名The Science of Living(最早於一九三○年出版)所揭櫫的意涵。他教導我們生活「常識」,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標,並活出生命的意義。有一次在他的心理學演説之後,被問道:「你所說的只不過是一些常識而已。」阿德勒回應說:「常識有什麼不好?」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創始人,與佛洛伊德、榮格齊名,為二十世紀精神分析學派的三巨頭之一。

本書是他的重要著作。首度初版是1930年

QD1006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作者:阿德勒(Alfred Adler)

    譯者:吳書榆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