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ote一下阿德勒的名言:

 

「任何人都能有任何成就。」

 

「所謂的優越情結,不過是一個落在人生無用空虛面向上的目標,導致人們因虛假的成就感而沾沾自喜。」

 

 

 

「很少有人能在步入家庭之前做好適當準備……那是因為人們一直沒有學會用另一半的眼睛去看、用另一半的耳朵去聽,以及用另一半的心去感受。」

 

 

 

「兩人都想被寵,卻沒有人要扮演寵愛對方的角色。這就好比他們站在彼此面前,期待對方『給予』,但兩人都給不起。兩人都覺得對方不了解自己。」

 

 

推薦序

 

被佛洛伊德討厭的勇氣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最近心理學大師阿德勒(Alfred Adler)的思想,在台灣這一年來受到相當熱烈的矚目。這現象實在讓我覺得有趣,特別是因為阿德勒本人的人格相當吸引我,是我個人在心理學方面的偶像。

 

他在一九一一年提出與佛洛伊德不同的見解,強調社會因素在心理病理上的重要影響,不完全認同佛洛伊德所推崇的性心理發展的早期決定論。這讓阿德勒與佛洛伊德的關係陷入決裂,並自立門戶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幼年體弱多病,多次與死神拔河,求學時曾因為學校表現不佳,被老師評為最多只能成為鞋匠。但阿德勒活出了他自己的理論,甚至在他的理論形成之前,他不斷努力,最後進入維也納大學主修醫學,對心理病理有相當大的興趣。

 

阿德勒非常關心社會人群,也在心理學史上,首次用現場示範的方式,讓所有觀眾學習如何把專業知識應用在處理親子問題上。他創立超過三十所兒童輔導診療所,持續訓練許多教育與醫療專業人員,馬不停蹄地四處演講,行程滿檔。最後因為沒有接受朋友的建議減少工作量、多休息,在一九三七年趕赴演講途中,心臟衰竭病逝。

 

這麼重視助人的心理學大師,他活出了自己的超越。他在兒童與家族治療方面的貢獻,讓我們有志於兒童與家庭的臨床工作者,有清楚的楷模與標竿可以依循。

 

他的理論創見,也被認為帶動社區心理衛生發展,許多心理學大師都受到阿德勒的影響。心理動力、存在人本、認知行為、女性主義治療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跟個體心理學相關的連結。

 

也由於阿德勒致力於教導大眾使用心理學改善自己的生活,或許讓他無暇建構出定義嚴謹與系統分明的完整理論。所以其理論有時被認為較為鬆散與簡單,理論中的許多概念也需要重新經過實徵研究的檢視。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這本書是了解阿德勒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不過,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得要提醒自己,原文書於一九二七年左右出版,距今已有八十多年之久。少部分內容因為社會時代變遷,以及醫療與心理學的進步,已經需要修正,然而瑕不掩瑜,讀到內容中的金句,依然為之震撼。我想,這是他的思想能歷久彌新的原因。

 

 

 「任何人都能有任何成就。」

 

「所謂的優越情結,不過是一個落在人生無用空虛面向上的目標,導致人們因虛假的成就感而沾沾自喜。」

 

「很少有人能在步入家庭之前做好適當準備……那是因為人們一直沒有學會用另一半的眼睛去看、用另一半的耳朵去聽,以及用另一半的心去感受。」

 

「兩人都想被寵,卻沒有人要扮演寵愛對方的角色。這就好比他們站在彼此面前,期待對方『給予』,但兩人都給不起。兩人都覺得對方不了解自己。」

 

 阿德勒取向的應用範圍很廣,討論的議題非常生活化,也給予實務工作者很大的自由度。他的思想超越他那個時代,希望幫助當事人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找到自己失去的勇氣,充分融入社會。

 

作為一位理論家、實務者,以及作為一個人,阿德勒並沒有限制自己,要依照誰的期待而活,包括對他影響深遠的佛洛伊德。他活得如此精采與自由,儘管他被人討厭,也無畏無懼。

 

如此人物,如此寓意深遠的思想,值得我們藉著這本書,多親近與了解。然後,我們便可能實現阿德勒的初衷,用他的思想來裨益我們的生活。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oTrend 的頭像
    EcoTrend

    經濟新潮社EcoTrend官方部落格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