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就是自由:輕鬆取巧純屬謊言,唯有紀律才是王道。》Discipline Equals Freedom: Field Manual)

https://bit.ly/2ML7reK

|《自律就是自由》簡介|

自律,不是你我的敵人,而是最佳盟友。

獲得自由的唯一方法,就是自律。

 

亂吃一通,睡眠不足,意志力薄弱,做事「拖、懶、慢」。總是放不下一堆蠢事,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事。天啊,我難道就這樣過完一生嗎?

暢銷書《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Extreme Ownership)作者喬可‧威林克(Jocko Willink),在本書指出,紀律(discipline)絕不容許這些事情發生!

提到「紀律」,很多人想到主管訓斥部屬,或是父母管教子女,紀律似乎伴隨著責罵或懲罰之類的負面印象。甚至一般人以為紀律等於要克制自己無法有所選擇,代表不能享受生活或失去自我。很多人把紀律當成敵人,好像遵守紀律等於失去自由。另外有一群人,貪圖當下的滿足,甚至忍不住抄捷徑。

本書作者威林克指出,這正是問題所在,也是天大的謊言。事實上,捷徑根本是假的;輕鬆取巧純屬謊言,唯有紀律才是王道。

威林克在書中提出贏得成功的必備法則,這是他在美國海豹部隊服役20年期間所學習的成功法則,那就是紀律。

自高中畢業後,作者花費人生大部份時間在海豹部隊裡,從小兵一直獲提拔晉升,最後成為特種部隊指揮官,帶領部隊參與伊拉克戰爭。無論從軍或日常生活,他向來堅持自己的原則,那就是加強修練身心,以逹到成就生活中各個層面的自由。

大部份的書籍,教人如何克服障礙和達到目標,卻沒有告訴我們,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在於「守紀律」,也就是自律。本書作者威林克提供完整的藍圖,從制定自律的策略到克服弱點的戰術,指導我們征服「拖、懶、慢」的心魔。

此外,他也特別為初學者、中階和高階者提供健身訓練的指導,甚至教導我們如何培養最好的睡眠習慣,注重飲食、克服甜食的誘惑,達到保持最佳體能、強化心智的目的。

你管不了別人,只管得了自己,你的意志由你掌控。守紀律不但不會失去自由,而且,我們可以因此擺脫「拖、懶、慢」的擺布,避免浪費時間,比以往更強壯、更敏捷,大幅提升健康。

跟隨書中的建議,會發現由內至外的改變,變得更強壯、更機智、更靈活和更健康,最後,你會發現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自由。

|作者簡介|喬可‧威林克(Jocko Willink)

  前線部隊(Echelon Front)管理顧問公司共同創辦人,同時也是領導力講師。

  威林克在美國海豹部隊服役20年,一開始是海豹部隊招募而來的士兵,後來晉升成為軍官。在2006年伊拉克戰爭的拉馬迪戰役(Battle of Ramadi)中,他是海豹三隊「布魯瑟任務小組」(Task Unit Bruiser)的指揮官,負責安排策劃海豹部隊的任務,協助美國陸軍第一裝甲師第一旅平定飽受戰火蹂躪的布魯瑟。「布魯瑟任務小組」成為伊拉克戰爭中,獲得最多表揚的特殊任務單位。

  自伊拉克凱旋後晉升為訓練官,負責訓練美國西海岸所有海豹部隊,並且帶領發展部隊中的領導力訓練,將戰場上成功的經驗,傳授給部隊中未來的領導人才。軍旅生涯中,曾獲頒銀星勳章、銅星勳章等。

  2010年自海軍退伍後,威林克成立「前線部隊」,將他在戰場上學到的自我管理和團隊管理原則傳授客戶,協助他們領導團隊邁向成功。客戶遍布各種產業和領域,包括個人、團隊、公司及組織。

  著作包括《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Extreme Ownership: How U.S. Navy SEALs Lead and Win)(合著)、《寫給孩子的自律之書》(暫譯,原書名Way of the Warrior Kid: From Wimpy to Warrior the Navy Seal Way)等書。

 Jocko Podcasthttps://bit.ly/1JeQ6nT

|譯者簡介|林步昇

  喜歡語言和綠豆湯,正緩慢成為雜食型譯者。譯作包括《永不放棄》、《好老師的課堂上會發生什麼事?》、《英文的奧妙》(以上均為經濟新潮社出版)等書。

  本書不只提供實用健身菜單,更提醒讀者紀律的重要;無論是不是健身狂人,讀了都會備感當頭棒喝。

|專業推薦|

  本書作者威林克引導大家去認識自我、釐清自我的目標,持續付諸行動。過去的創傷、挫敗與痛苦都跟現在的思考與行動都沒有關係,無須受制於過去,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標而行動。如果我們開始實踐書中的建議,你會慢慢發現「紀律」與「自由」這看似對立的兩端將連接在一起,原來精神上的自由源於內在秩序的建構,就像威林克的建議,如果我們能下定決心,不計利益得失,擁抱這股冰冷又無情的力量,精神上就會感到無比的自由。——徐國峰(運動作家)

  太方便的生活不是真的自由,你只會愈來愈弱。找到自我認同與人生哲學,你才能確保自己做的事符合性格、天賦與興趣。如此一來,你做每一件事都是同時在訓練自己與貢獻世界。當你做這些事的時候,你變得更強,世界也變得更好,而你始終樂在其中。這是建立永續紀律的基礎。唯有建立紀律,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蔡志浩(認知心理學家)

  別再放任自己的惰性,因為那不會讓你找到更高的使命。如果你想要成就某些事情,即便只是成就自己,唯一該做的,就是「贏過昨天的自己。」不管你想成就自己還是改變世界,自由與成功的唯一方案就是開發自己、持續進步。說穿了,就是「紀律」二字而已。——詹益鑑(BioHub Taiwan 助理執行長)

QB1150自律就是自由_ 立體書封.jpg

|目次|

【推薦序】

  精神上的自由 文/徐國峰 

  找回人生的主導權,就從建立紀律開始 文/蔡志浩 

  開發自己、持續進步的祕密 文/詹益鑑 

第一部分:思考 

紀律之道|紀律的理由|紀律從何而來?|如何戰勝拖拉的壞習慣|你只管得動自己|心智控制|軟弱|壓力|狂人模式|堅持到底|生活實踐|心存疑問|主動出擊|妥協|保有衝勁|先天與後天|害怕失敗|戰之道|美好的謊言|有害的直覺|不來勁的日子|懊悔|專注力|猶豫|吸引敵火|樂觀|死亡|每一天|停損點|保持動力|跟自己比|保持警覺|恐懼|黑暗|心力交瘁|閒言閒語|堅守陣線|新的開始|交鋒|開懷大笑

第二部分:行動

體能訓練|一體兩面的壓力|時間|入睡|心理優勢|睡眠|強效補眠|健身|打造自家健身房|武術|挑選習武地點|即時應變訓練:因應眼前威脅|身體的燃料:建立飲食習慣|平衡|嗜糖成癮|燃料|禁食|修復與保健:運動傷害的避免與復原|伸展運動|如何面對受傷與生病

附錄:健身指南 154

暖身運動|初階健身計畫(一)|初階健身計畫(二)|初階健身計畫(三)|初階健身計畫(四)|中階健身計畫(一)|中階健身計畫(二)|中階健身計畫(三)|中階健身計畫(四)|高階健身計畫(一)|高階健身計畫(二)|高階健身計畫(三)|高階健身計畫(四)|出差也能健身|精益求精、不斷探索

 結語:身體力行 212

《自律就是自由:輕鬆取巧純屬謊言,唯有紀律才是王道。》

喬可‧威林克(Jocko Willink)|著

林步昇|譯

ISBN 978-986-96244-7-3

推薦序】精神上的自由  文/徐國峰(運動作家)

           

  本書的作者喬可.威林克(Jocko Willink)提出「紀律等於自由」(Discipline Equals Freedom)這樣的結論,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奇怪,「紀律」與「自由」不是兩個相反的概念嗎?為何會相等?

  我們可以從身體與言論的自由思考起。古代的奴隸沒有身體的自由;白色恐怖時代沒有思想與言論的自由;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時代,我們能夠自由決定要去哪要裡,也可以自由發言,但身體、言論與思想上的自由卻不保證「精神上的自由」。事實上,很少人有機會體驗到精神上的自由。

  一般所認為的自由是:只要我喜歡的事都能去做,沒有任何阻礙。所以有錢人能做的事情比較多,他們比窮人還要自由,外在的自由的確是如此,但精神的自由卻超越外在的限制。十八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完全隨心所欲的人,反而無法獲得精神上的自由,他對自由的定義更為嚴格,卻也更為接近威林克對自由的理解。

  康德提出外在的自然現象與動物天生的生理欲求都是無法改變的「他律」(heteronomy)。由他律所驅使的行為都不是真正的自由,只是出於服從,就像早期雪碧的廣告名句:「順從你的渴望」(Obey Your Thirst),便是在說服我們成為渴望的奴隸。在康德的定義下,完全被「他律」擺布的人就像自由落體中的身體一樣,完全受制於他律,是不自由的。

  但不要誤會了,威林克並不是要我們強硬地去對抗欲望,正如他在書中強調睡眠與營養的重要性一樣,我們還是需要滿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就像我們還是需要重力才能移動,移動的效率來自於巧妙地運用重力。我們既需要他律,又不能強硬地與它對抗。因為他律是自然的一部分,道家所謂的順應自然,也並非完全地服從,而是要學會與自然/他律一起行動。

  我們之所以能自由奔跑,是因為雙腳能穩定地支撐在地面上才能運用重力來讓身體前進,如果跑在冰面或沙地上,由於支撐不穩定所以自由度就會下降,最悲慘的情況是不自覺地跑到懸崖邊,踩空之後完全被重力所掌控。失去支撐的結果是:墜落。

  有了支撐點才能運用他律,支撐愈穩固,移動的自由度愈高,若完全失去支撐點就會被他律掌控。康德提出精神上的支撐點來自「純粹理性」建構的「自律」(autonomy)。人有尊嚴與精神上的自由,正是來自這種自律能力。這種能力標示了人與其他動物的差別。這正如威林克在〈紀律從何而來?〉一節中所提到的「紀律來自內心,是內在的力量……;真正的紀律無法外求,外在紀律的力量不強、不會持久,也無法自給自足。」

  在本書中,自給自足的紀律被分成〈思考〉與〈行動〉兩個層面,它們既獨立又互相影響,威林克分別以強而有力的言語提示讀者:我們的目標是從「思考」活動開始就要對自己的腦袋宣布戒嚴,控制自己的心,別讓它反過來控制你。接著採取「行動」,行動的目標純粹只是為了遵循自定的紀律,而非為了外衍的效益。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當跑者只想著獎牌、名次或成績等實質的利益時,人就變成了追求利益的工具,人變成工具就會失去精神上的自由。

  威林克引導大家去認識自我、釐清自我的目標,持續付諸行動。過去的創傷、挫敗與痛苦都跟現在的思考與行動都沒有關係,無須受制於過去,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標而行動。如果我們開始實踐書中的建議,你會慢慢發現「紀律」與「自由」這看似對立的兩端將連接在一起,原來精神上的自由源於內在秩序的建構,就像威林克的建議,如果我們能下定決心,不計利益得失,擁抱這股冰冷又無情的力量,精神上就會感到無比的自由。

 
 

 

 

 

 

 

 

 

******

【推薦序】找回人生的主導權,就從建立紀律開始  文/蔡志浩(認知心理學家)

  沒有人是完美的,世界也不完美。所以,面對這個世界經常讓我們感到挫折與灰心。很多人選擇放棄,讓別人決定自己的人生,怨嘆終身。

  但是,你也可以選擇迎接挑戰,找回人生的主導權,就從建立紀律開始。  

 ►運動

  最關鍵的第一步:運動。你不管做什麼都得訓練自己,而運動是所有訓練的原型。好好運動,好好吃飯,好好睡覺,讓這些事成為強化身心靈與社會連結的正向循環。重新啟動生活,才有能力重新校準人生。

  我今年四十九歲,規律騎公路車、跑步與肌力訓練。BMI 21,體脂 15%。在你讀到這篇推薦序的時候,我已持續運動三年,沒有一週中斷。

  我的「運動契約」很基本,就是眾所皆知的「三三三」:每週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有效運動(以心率為判準),這只是低標。每週我平均做到五次、總計約五至六小時的中高強度運動。最重要的還是再忙再累,甚至意外受傷也絕不中斷。

  最近,我開始晨跑,但我從來不是晨型人。意外的是我很快適應,而且喜歡。就算清晨下大雨不能跑,還是在晨跑時間起床。心理上還是跟要晨跑的日子一樣做準備,這也是給自己的意象訓練。

  這三年伴隨運動而來的飲食紀律則是:必吃早餐,以低熱量高營養密度食物為主;除假日家庭聚餐外,不攝取含添加糖的飲料或食物;飲食均衡,碳水化合物六成,蛋白質與脂肪各兩成;不吃宵夜。

然而你可能無法想像,三年前,我還是個完全不運動的肥宅。再早幾年甚至曾經到 BMI 25 的肥胖等級。挺個肚子,體適能極差,走沒幾步路就喊累。

  ►更好的自己

  運動,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那些把你埋藏起來的脂肪逐漸消失,真實的你逐漸浮現。持續的訓練又讓真實的你成為更好的你。體適能以外,心理素質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連結,都會變得更強。

  漸進超負荷是運動訓練最基本的原則:運動強度必須超出習慣的負荷程度才能讓你變強。既是超負荷,就代表未曾體驗過。你不會知道能否完成。但是只要你盡力去嘗試,不論順不順,都會變強。

  當你懂得透過漸進超負荷強化自己,人生也會跟著改變。在運動中建立的紀律讓你更歡迎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對陌生的體驗從原本的懼怕轉化為期待,更願意嘗試與探索未知。而這正是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這樣的影響十分深遠。你在生活與工作中都不會只是安於現狀,而會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你會用更好的自己帶著自己的家庭與工作團隊迎接挑戰,作出承諾,共同成長,得到更好的成果,共創更高的價值。不只負責,更能當責(accountability,為了交出最終成果擔負完全責任)。

  對三明治世代的中高齡族群來說,藉運動紀律找回自己更是重新奪回自己人生主控權的關鍵,以及活躍老化的基礎。它讓你能持續自我實現與貢獻社會,而不會習得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指一個人面對挑戰情境時的消極心態,即使輕易成功的機會擺在面前,也缺乏嘗試的勇氣),更不會提早失能,長期臥床,抑鬱而終。

 ►無關意志力

  很多人覺得建立紀律要靠意志力。那其實是種錯覺。當你覺得做一件事要靠「意志力」時就表示你不真的懂、不真的喜歡這件事,對自己也沒有信心。小心,你使用什麼詞彙就透露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紀律是來自內心的正向力量。這組力量包括你的自我效能,對更好的自己的想像,以及清楚的訓練意識。你開心地想要把自己訓練成更好的自己,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最重要的是你享受這個過程。

  當你專注維持紀律訓練自己,你會意識到世界變得更單純。你會覺得抱怨大環境或在意別人眼光都是浪費時間。寧可把時間省下來,更積極地訓練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這一點也不難,只要轉換觀點就做得到。

  都是一念之間的事。就像我常說覺得懶得動或太累不想動的時候就是最好的運動時機,因為那表示你有時間。告訴自己覺察到這些感覺就去運動,即使低強度也好。你很快會建立運動習慣。

  記住,盲目的意志力維持不了太久。有智慧的紀律才能永續。

 ►永續

  紀律是一輩子的事。然而很多人只看短期目標,不懂得享受過程。例如,為了考試念書,為了減重運動。最後哪都到不了,什麼都得不到。只想抄捷徑的人必定會走上歧途,心術不正的人總要遇上神棍。

  你應該要思考的是:我是誰?我和世界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每一天結束的時候,我是不是變得更強?這世界的哪些面向因為我變得更強而變得更好?不要跟別人比,而是跟過去的自己比。

  找到自我認同與人生哲學,你才能確保自己做的事符合性格、天賦與興趣。如此,你做每一件事都是同時在訓練自己與貢獻世界。當你做這些事的時候,你變得更強,世界也變得更好。而你始終樂在其中。這是建立永續紀律的基礎。

  當我閱讀《自律就是自由》時,我也看到了自己這些年經歷的一切。這是一本很精采的書。每個人都需要紀律,不論你覺得自己是否需要。太方便的生活不是真的自由,你只會愈來愈弱。唯有建立紀律,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

【推薦序】開發自己、持續進步的祕密  文/詹益鑑( BioHub Taiwan 助理執行長)

  十多年來,我在創業與創投的身分幾番來回,深刻體驗到從創業初期、規模化成長到企業成熟階段,有三件事情是創業者始終要親力親為、以身作則的:那就是持續地開發產品、開發市場,還有開發自己。

  前兩項任務容易理解但不容易一起執行,畢竟多數創業者的背景,往往不是技術就是業務;工程師出身的創業者通常不喜歡面對使用者與客戶,業務出身的創業者往往不願意專注在產品的修正與更新上。於是,前者總是宅在實驗室或電腦螢幕前,美其名是專注產品、親自動手,其實只是把自己放在舒適圈;後者剛好相反,每天往外談生意接訂單、卻不願意靜下心來打磨產品、鑽研核心。

  關於業務與技術的兩難問題,往往可以透過團隊組合來改善,許多優秀的創投除了協助資金挹注,往往也會媒合人才,甚至在初期親自下海,扮演那個團隊所缺乏的另一半。但是,開發自己這件事,就當真沒辦法找其他人來互補了。

  因為執行長的能力與極限,就是公司的「天花板」,隨著公司規模成長,優點會被稀釋、缺點會被放大,一個無法提升自己、持續進步的創業者與經理人,最終就會限制公司的視野與格局。因此,「開發自己」堪稱成功創業者與專業經理人「最重要的一件事」。

  那何謂開發自己?該如何進行?這本書,提供了全面而精要的操作要領。

  紀律兩字,背後就是恆毅力,就是執行力。任何一個成功的投資人、企業家,抑或是創作者、專業工作者、世界級選手,憑藉的除了與生俱來的天賦及特質,全部都是因為日復一日、精益求精的反覆與專注。

  這本書談的就是專家的養成,但是,重點不在於時間的長度,而在於重複的次數、強度以及對於細節的要求與掌握。如果「規律」是每天做一樣的事,那麼「紀律」是在每天做一樣的事之外,還要持續地修正與進步。

  姑且不論在專業工作或特定領域的長期專注與進步有多困難,即便要做到精進生活起居、心理素質與強健的體魄,其實多數人也難以做到。而這就是這本書最值得推薦的地方。

  雖然作者是戰功彪炳的軍人出身,接著從事企業或組織主管的領導與管理顧問工作,但是這本書裡的重點,其實是自我管理與身心靈的精進。

  面對變動愈來愈快的環境,我們唯一能加強的是自己的適應力,無論在身體或心理上的素質都是。即便追求的是小確幸,也需要好好努力,因為世界已經是平的,沒有什麼新鮮事。

  從進化的觀點,惰性讓人類整體進步,但是個體愈來愈弱;若要成為群體中的強者,你需要的就是開發自己的認知與執行力。若要長期專注在一件事情上,身體與心智同樣重要,也同樣需要鍛鍊。

  因此,別再放任自己的惰性,因為那不會讓你找到更高的使命。如果你想要成就某些事情,即便只是成就自己,唯一該做的,就是「贏過昨天的自己。」

  除了創業與運動,另一個我長期關注的主題是實驗教育。而我一直相信蒙特梭利女士(Maria Tecla Artemisia Montessori,1870-1952)所說的:「所有的自由都是建立在紀律之上,當孩子願意遵守紀律時,他的自由就是無限的。」

  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成人,無論你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不管你想成就自己還是改變世界,自由與成功的唯一方案就是開發自己、持續進步。

  說穿了,就是「紀律」二字而已。

|工商服務|城邦讀書花園 博客來 Taaze 金石堂 誠品網路書店 

QB1150自律就是自由_平面書封.jpg

 Jocko Podcasthttps://bit.ly/1JeQ6nT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