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聽說教

  有一段時期我和兒子之間關係很緊張,於是把他叫到房裡來。
  「嗯……」
  「幹嘛?」
  「最近你的態度呀。」
  「要跟我說教嗎?」
  「你覺得我像要說教嗎?」
  「沒錯。」
  「不想聽說教,是嗎?」
  「當然不想聽說教囉。」
  「那麼,不要說算了。」
  「這樣比較好。」

  其實我的想法只是,很想和兒子好好地溝通,不希望引起雙方的對立,然後能夠把許多無法以言語表達的想法傳達給他就好。但是往往事與願違,無法貼切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情形不單只發生在與兒子溝通上,就連和公司裡的同事們,以及和內人與父母親溝通時,也一樣會發生。

當對方也有意願的時候

  不過偶爾也會很順利地就將意思傳達給對方。

  原因之一是,剛好對方也很想聽,所以就「很認真地聆聽」。但是要對方認真聆聽我說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讓對方對我的想法感興趣,才會想認真聽我說些什麼。   另外一種狀況就是,當我的要求與期待剛好符合當時的狀況時。

  例如, 平常都是……

  「一定要做功課喔。」

  「不要!」
  「為什麼?」
  「用不著你說,我自己會做。」
  「喔……」
  但是,有時情況變成……
  「現在趕快去把功課做完吧。」
  「嗯,好啊!」
  「真的嗎……」

  其實,有些時候不用別人提醒也會自動自發去做,並不是因為被我說了才去做,或許比較正確的說法是,因為說話的時機恰當,所以讓對方很快地接受了我的建議。

  總之,雖然讀者可能一時無法完全了解上面所說的,但是對於可以使對方有所行動,以及讓對方的行動有所改變的前提究竟是什麼,應該開始有些體會了。

所謂天生教練

  醫師建議我要多運動,當我問他該作些什麼運動比較好時,他給我的指示是,一星期作三、四次約四十分鐘的散步。雖然這樣的建議不算太嚴格,但是卻很難持之以恆去做。

  等到下一次作身體檢查時,又被醫師這樣要求,於是我去加入健身俱樂部,希望可以督促自己確實執行,但還是沒辦法貫徹始終。因此我想:「不如找今年剛滿十歲的兒子一同去散步吧。」沒想到他很輕鬆地答應了。

  真的非常不可思議,和兒子一同去散步,居然可以持續進行呢。雖然大部分都是我邀他,不過偶爾他也會跑來問我「明天要不要去散步」,我因為很難拒絕,所以通常回答:「好啊,一起去散步。」

  四十分鐘左右的散步,只能在四谷河堤附近走一走,但是一趟散步下來,不只是為了身體的健康而已,更重要的是整個心情也得以紓緩。在散步當中,兒子會問我許多問題,雖然他還只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但有時他也會問一些完全不相干的問題,像是:「所謂日圓走貶,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就算是綠燈,我也都很小心喔。」

  我想他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吧。

  「我覺得我比較會和年齡比我大的孩子溝通。」

  「為什麼?」

  「因為我比較成熟啊。」
  「喔,這樣啊。」

  在這些不著邊際的話題中,不知不覺完成了四十分鐘的散步。因為一面調整自己的步伐配合兒子,一面聽他講話,便可以專心散步,如此一來,不但可以暫時將工作的事,以及令人煩惱的人際關係全部拋到腦後,更可以充分享受散步的樂趣,真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

  單獨一個人散步,絕對體會不到這種感覺,也很難有這樣的樂趣。雖然一開始我並沒有意識到兒子是我的散步教練,但是有時候,他的確可以說是我的「教練」,他自己可能從未發覺,其實在散步方面,他可是一個「天生教練」呢。

天生教練所應具備的四個訓練技巧

  能夠遇到好老師或優秀的指導者,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因為他們可說已經具備了教練的資質。如果管理者與領導者具有教練資質的話,便可以將連部屬自己都不知道的潛在才華與能力引導出來,並且盡情地發揮。

  本身具有培育人才、並且可以引導出人才所潛藏的才華與能力的人,稱為「天生教練」。    

      這些天生教練所擁有的能力與技巧,同時也可以供他人運用的「訓練技巧」如下:1.聆聽對方說話,並聽清楚對方說話的內容2.適當地發問3.確實要求4.接受與認同,約略可以歸納成這四點。當你接受訓練課程時,若能遇到具有天生教練資質的人,可說是相當幸運,但是往往很多時候,得不到幸運之神的眷顧,根本碰不到擁有訓練技巧的教練。

  反過來說,如果你自己就是個缺乏訓練技巧的教練的話,也可能造成他人的損失。所以,無論你是正在接受訓練,或是對他人施予訓練也好,你要時時留意對話內容不能跳脫上述四項要領,才能達到良好的溝通。

  具有天生教練資質的人,聆聽與理解對方說話內容的能力很強,而且可以適時提出足以引導出對方智慧的問題,同時還能接受與認同對方。另一方面,為了促使對方有所行動,你說話絕不會拐彎抹角,一定會直接、確實地要求對方,因此,整個對話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由上述四個技巧領域所構成。   

    在一些專業領域裡,也許教練必須教授實際的技巧,可是基本上說來,「引導出才華與能力」,才是身為教練最重要的任務所在。我想當前學校裡的老師們、企業界的管理者們、以及醫療從業人員們被要求應該具備的能力之一,恐怕就是要有自己獨特的「訓練方法」吧。

 
企業家也和運動選手一樣

  一般人提到教練(coach),總是想到運動選手,事實上,教練的定義並不侷限於此,就連美國總統也有演講的教練,而且企業的經營者多半有協商或諮詢顧問。從一九九○年代後半期開始,企業的經營者與管理者們都積極地開始雇用教練。

  理由有好幾個,其中之一是,不論管理者或領導者都和運動選手一樣,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交出漂亮的成績單。因此,自然需要嚴密的計畫,也要處理大量的資訊,才能使績效達到最高。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他們和運動選手的目標其實是一樣的,因此雇用教練的理由也一樣。

從「指示命令型的管理系統」,轉型成「培育人才的訓練系統」

  另外,企業雇用教練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當前的企業希望招募到擁有「可以自己思考、自己行動、也能自己評估結果」的創造型人才,因為以往的指示命令型管理系統下,很難培育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為了培育出可以「自己思考」、而且可以「自己行動」的人才,企業面臨一個刻不容緩的挑戰,即是管理者的做法與舊有管理系統的變更。

  也就是說要將舊有的系統,逐漸轉變成培育人才的訓練系統,創造出「雙向進行」的對話,以取代過去「單向進行」的指示命令,作為引導出部屬創造性與自發性能力的具體方法。

  因此,不再是指示型的管理,而是培育型的訓練,同時也不再是命令型的管理,而是雙向型的訓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