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人工智慧可與人腦匹敵嗎? 

羅仁權/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暨終身特聘教授

  人類,這個相當聰慧的物種,發揮了他與生俱來的本能:大量的累積知識及經驗,並從中汲取智慧,經由時間一代代的演化與傳承,形成了今日的人類社會。然而,智慧到底是什麼呢?


  在這個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中,人們藉由靈巧的雙手為自己和他人製造了各式各樣的工具,這些種種的工具之中,幫助人們從3D──Difficult(困難)、Dirty(骯髒)和Dangerous(危險)──工作中解脫出來。我們知道,這些工具的出現帶來了快速及大量的發展,帶來了許許多多經濟的繁榮。然而,人類又是如何打造出如此多實用的工具?

  我們都知道,任何成就當中必然有其道理,在這本書《人工智慧的未來》當中,作者就以相當巧妙的方式,帶領讀者一探人類的發展脈絡,從這些脈絡中可以發現,人們藉由接收外界資訊開始,學會以各式各樣的特徵來辨識種種資訊,從簡易的方塊等圖案特徵到複雜的物體辨識,甚至到更高層級的雙關語、幽默及內心嫉妒等心理變化的辨識,其背後的道理看似複雜,但若以本書特有的角度來觀察,又似乎一切都能水落石出。

  在本書作者用心的引領下,從幾個著名的思想實驗帶出觀察的重要性,透過仔細全面的觀察,搭配各式各樣的實驗來探究驗證理論的可信度,就是這樣的精神,才讓人們用物理來描述這個世界,探討物理中極小的原子互動而形成各式化合物,開啟了化學之篇章;再藉由化合物長時間的互動,形成了萬眾矚目的DNA;再藉由DNA長時間的演化,形成了決定人類各種機能的蛋白質;最終合成了能讓人類如此聰慧的大腦本原(神經元)。就是這樣有效及神祕的神經元,在我們人類接收外界各式各樣的的資訊後,產生了非常複雜的神經元激發動作,經由作者的仔細觀察及探討,發現這些激發動作其實是分成許多層次的,大腦藉由每個不同層次的輸入資訊分別配給相應的語句去描述,這就形成了人類的語言。

  人類的大腦新皮質中總共約有300億個神經元。現在,成千上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努力進行人類機器文明史上最為重要的工作,企圖理解人類大腦這個智慧發展的最佳範例。IBM開發的超級電腦華生已經閱讀過幾億網頁,並掌握這些文件中包含的知識。到最後,機器將能掌握網路上的所有知識。就是透過這樣的知識,讓人們得以產生各式各樣的工具,然後再配給每個工具一個名稱,因此而產生多樣化的術語(如網路有VPN工具,就會產生各種關於VPN的對話),也就是產生了更大量的知識,然後利用這些知識來幫助人們理解整個社會,完善了人類在社會中大腦的種種功能,也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心理狀態(如思維及愛情等)。

  人們希望藉由對自己大腦的更深層了解,幫助自己建立更聰明有智慧的機器工具,甚至賦予機器能行動的能力,也就是家喻戶曉的機器人!這樣的機器人,若能整合發展數十年的人工智慧,將能成為人類社會中極其重要的伙伴。藉由本書作者的引領探討,加上生動活潑的描述法,讓人們深刻體會到從不同的角度就能推論出不同的結果,如同大家深感大腦之複雜,作者就針對複雜做了描述,答案要看你用什麼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如此看來,人工智慧也並不是複雜到無法實現,而是需要對我們人類本身有更深刻的知覺與認識,藉由這些認識,幫助人類建立更多工具(如機器人)來節省人們更多時間和降低工作上的危險,還能大大地加深和人們互動的能力(如當今熱門的Pepper Robot),可以為人們帶來歡樂,也可以勝任祕書等種種事項,更能讓機器人學會做各式各樣的瑣事來讓護理師們能大量減輕她們繁雜的工作項目,能幫助她們專心於人性關懷上才是。

  本書非常值得深讀,就讓作者引領我們一探智慧的樣貌,這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的大腦、意識、思想、身體結構、研究工具介紹,能為讀者帶來一番全新的體驗及感受,期盼大家將來都能為這社會發揮自己擅長之處,開發各種更有智慧的工具來幫助這個社會。我想,這才是作者撰寫此書,心中殷切的期盼與傳承。

QB1124 立體書封加腰帶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