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人類歷史上,總是在失敗當中求進步。雖然諷刺的是,上次的重大失敗不過是去年七, 八月的事----澎湖空難、高雄氣爆。

 

雖然如此,工程師、設計師、管理者(風險管理者)都要謹記教訓,不能因為行業不同(不是飛航業)而掉以輕心。

 

工程設計者往往連覺都睡不好,會在半夜驚醒,懷疑自己的設計是否已預想到所有會導致結構失效的因素。這是一種負責的態度,因為工程、建築、機械結構等等,就是在「與天為敵」,他們會領會成功的喜悅,但也應該暗暗計算著結構年限,並希望在結構年限到來之前能夠平安除役。

 

管理者(風險管理者)則應該負責在現有的工程結構之上,綜合外界物理環境、使用狀況、維修保養狀況,做出最適當的安全措施。

 

唉,幾個月前,才說到每次這本書被重新提起,必定又有災難、事件發生。RIP。願所有工程設計者和管理者,都能僅記教訓。當管理者遇上經濟、財務壓力,又應該怎麼辦?

 

Henry Petroski所著的這本書《工程、設計與人性》(To Engineer Is Human,第16章〈專家的苦惱〉提到了為各種失效的原因做分類的困難,以及如何看待人為管理不善這個因素。

 

裂縫問題,可參考這本書的第10章「當裂縫造成突破」及第11章「公車骨架與刀身」;飛機的結構失效問題,可參考第14章的「鑑識工程與工程小說」。

  

幾篇舊文:

 

台南工程事故, 與安全係數....never ending story

http://ecocite.pixnet.net/blog/post/30298091

 

氣爆、空難,管線與裂縫

http://ecocite.pixnet.net/blog/post/30248468

 

空難之後, 工程與設計的難題, 以及編後記

http://ecocite.pixnet.net/blog/post/30232823

 

QB1115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