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台灣保護主義太強 不利發展
台灣對十一月十六日英國《經濟學人》的關注,不應該是馬英九的猶豫或笨拙,而應該是封面故事「歐洲中心的定時炸彈」;其所批評法國競爭力持續下降,乃因為歐蘭德及執政黨不改故步自封與敵視資本主義的一貫本質,施行多項加稅政策並推翻社會既有的延長退休年齡的共識,完全得不到企業界的信任,更使年輕一代企業家陡興出國創業風潮,因此認為除非歐蘭德能夠立即改弦易轍,否則投資人與德國對法國信心一旦喪失,必然嚴重威脅整個歐元區的健康與穩定。
《經濟學人》對法國發出的警訊與批評,幾乎完全可以適用於當前台灣政經處境。今天台灣經濟的低盪沉溺,對外吸引力與競爭力節節墜落,對內社會不滿情緒高升,基本上種因於馬英九賡續陳水扁政策,且以僵直的「公平正義」意識型態,深度惡化了「社會的仇富反商民粹」與「政府力挺的對內保護主義」效應所致。
今天政府所力挺的對內保護主義,尤更是台灣政經社會國際化或全球化發展的最大反動,也是歐美社會對於台灣之意欲融入國際社會與國際真實接軌,以至於在區域整合大運動中,與相應國家締訂FTA,或者是加入RCEP、TPP之類經貿策略結盟架構,都遭遇到莫大為難或阻礙的關鍵變數。美國之所以遲延邀請台灣加入TPP,甚至延啟TIFA談判的公開理由,正是台灣的過度保護主義使然;尤其是台灣跟其他國家一樣具有「對外保護主義」之外,更有他國鮮有的「對內保護主義」。
至少在四個層面,可以清晰映現這種台灣式保護主義的活躍與積極:第一是在要素競爭力方面的勞動保護主義,對於外勞及國際人才,無論是其數量、價格與職能標準,都設置了全面性的僵直框限。第二是在產業經濟上無限上綱「根留台灣」的意識型態,以至迴護保障老舊固陋,而斷喪產業更新升級轉型進步的機會與可能性,尤其是服務業之無法現代化與國際化問題,最為嚴重。第三是民生消費上極力保障弱勢與落伍,使台灣的SOL(生活水準)與QOL(生活素質)都無法國際同步與接軌,越發損傷國民福祉。第四則是資本資金的運用,以勤儉為尚,寧願窖藏而不事效用,使國家經濟發展,祇見減法(該用不用)而不見加法(省所當省,但大用當用,如改善加值率與生產力等),以致整個國家經濟越形頹敗。
馬英九首任總統之初,高舉「鬆綁與重建」,曾經意欲帶領台灣跳脫鎖國陷阱,重返國際社會,向世界市場競爭開放的大變革宣言。但是五年執政結果,卻是讓台灣政經態勢,更加惡劣地陷進積極「框束與管制」,越發倒向社會主義甚至是共產主義經濟體制,而否棄自由市場經濟的效率與競爭力。恰似本期《經濟學人》警告歐蘭德之說,如果馬英九不能及時展現變革決心與能力,則在所剩三年多任期內,台灣政經情勢,必將加惡化沉淪,投資人信心、企業界信心乃至整個社會信心的更加全面流失,國家競爭力亦更加低落衰頹,是絕無可免的。(作者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112200549.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