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可說是這系列專題中最抽象、但十分重要的一個主題。談的是社會能否進步的「軟實力」。

訪談之後,錢永祥先生所提的四大倫理條件尤其重要,這幾點是關於我們自身的心態,以及尊重他人的程度,這些都是我們能否想像未來的關鍵。

  • 2010-09-26
  • 中國時報
  • 【何榮幸/專訪】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713x112010092600310,00.html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錢永祥指出,當前從國會到談話性節目都只是在宣傳、鬥爭,沒有人願意透過說理、辯論來說服別人或改變自己的意見;政治人物也只想透過選舉時的族群動員來操控選民,導致大、小族群都失去平等對話的機會。因此,當務之急是改變選舉文化、建立「說理文化」,以真正的寬容與尊重進行「平等對話」,台灣才有條件邁向未來。

         以下是錢永祥訪問記要:

         問:您認為台灣社會已經做好準備邁向未來?

         答:台灣的教育、文化等資源分配仍然不平等,使得有一部分人能夠想像未來,另一部分人則沒有條件想像未來;不過,台灣今日的壓迫、不平等已經沒有過去那麼強烈,社會已經富裕、有些改變正在發生,因此我對未來並不悲觀。

         但我必須強調,放眼世界各國,邁向未來這件事其實是奢侈的,台灣應該更加珍惜。大陸至今言論自由、集會結社都還有很大限制,孟加拉、非洲等貧窮國家對於未來則幾乎絕望,台灣太容易只看到自己,而忘了自己已經非常幸運了。

         問:您對台灣社會的是非對錯價值標準有什麼看法?

         答:我認為很多人已經沒有信念,不太敢堅持什麼,也不敢做出是非對錯的判斷,有所堅持的人反而會被說成霸道,導致很多人對於左右路線、對於什麼是公平、什麼是好的社會已經失去了信念。

         這種虛無主義、相對主義美其名是寬容、多元,其實就是懦弱。事實上,「堅持而不霸道」是有可能的,但很多人卻放棄了辯論、溝通與說服的機會,也形成了不敢做判斷的社會文化。

         問:既然如此,台灣社會應該如何掙脫這種困境?

         答:其實台灣社會並不相信「真理愈辯愈明」,所以從國會到談話性節目等公共領域,全都淪為宣傳、鬥爭,每個人都只說自己的意見,不準備說服別人,更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意見。

         我認為台灣社會應該建立「說理文化」,通過教育等最根本的方式,讓人民學習說理、辯論能力。辯論的過程必須試著接受別人的觀點,辯論的結果不是你或我改變意見,就是彼此都改變意見,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沒有人願意改變自己的意見。

         問:還有什麼是台灣社會的當務之急?

         答:我認為進行「平等對話」也非常重要。台灣連年選舉,但政治人物總是在選舉時進行族群動員,藉此操縱選民,談話性節目的名嘴也只是在操縱聽眾,這種選舉文化、媒體文化是不可能達到平等對話的。

         真正的寬容、尊重,必須從各族群的平等對話做起。但台灣社會原本的大族群在政治人物操縱下,至今仍難以進行平等對話;而新住民的聲音也出不來,他們是最沒有能力參與公共領域的小族群,因此處境、待遇也最不利。

         台灣社會要邁向未來,就必須改變這種選舉文化,從各族群真正的平等對話做起。

     

    以四大倫理條件 改變現在眺望未來

    【文/錢永祥(中研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員)】

      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713x112010092600311,00.html 

       你希望二十年之後的台灣乃至於世界是甚麼面貌?──這個問題不容易作答。對未來有所期望,不僅需要想像的能力,更預設了一些倫理條件。在此,我不擬抒發自己對二十年後的人與事有甚麼期待。但是,藉著哲學的分析與反思,從倫理層面對於「希望」所需的條件更有自覺,有助於我們的願望更具有倫理性格,同時藉著對未來作準備,也可望更瞭悉今天的世界還有甚麼不足。

         首先值得強調,對未來有所期望,預設了我們能夠擺脫現狀的侷限與羈絆,超越現狀,一則對於現狀有所檢討與批評,二來對於生活方式的改變有所憧憬。可是要維持這樣一種與現狀以及未來的相對距離,一方面需要批判以及想像的資源,另一方面則需要一種對於未來的積極嚮往。你如果陶醉、耽溺在現狀之中,完全「活在當下」,即不可能期望未來;你如果遭環境中各樣的貧困、剝奪、壓迫、歧視所淹沒、窒息,熄滅了一切自信與希望的火苗,便也沒有可能再去關心未來、懷抱期望。所以如果環境不夠開放自由,物質與精神的資源也十分匱乏,還有人遭到剝奪與壓制,奢談未來便不啻是一種特權,很容易流為一種對未來的霸佔。

         其次,對未來提出期望,意思當然隱含了所期望的狀態要比現狀「好」,也就是說,期望的背後必然帶有評價的成分。期望涵蘊著評價,並且通常認為來日將勝於今日。

         可是這種評價與比較,牽涉到了兩個問題。第一,既然帶著評價的成分,期望就不同於「趨勢」。趨勢指客觀存在的潮流,也許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但是你不能直接說趨勢就是好的、對的。你一定要另外擁有一套獨立於趨勢的評價標準,才能判斷趨勢的對錯與價值。喜歡談趨勢、務求掌握趨勢的人,好比是有眼光的機會主義者,誠然高瞻遠矚,卻並沒有負起對趨勢作價值判斷、甚至於批判趨勢、扭轉趨勢的倫理責任。相比之下,抱持期望的人才是理想主義者,敢於以主體的身分對趨勢有所評價,拒絕衝浪弄潮。

     

    打破虛無求進步 走出封閉敢挑戰

         第二,既然要作評價,當然需要一套在價值之間作評價與取捨的尺度、標準。可是在今天,這類標準日益難求,原因在於虛無主義與相對主義。虛無主義否認價值有客觀性可言,否認價值的真實與可信,何從比較呢?相對主義雖然承認價值在主觀的意義上仍然是真實的,但只反映著當事人的偏好與欲望,隨著主體的差異而僅有相對的身分,更無從比較取捨。可是,如果在各項價值之間沒有比較的可能,我們對於未來,豈有可能期望「更好」?而如果未來無所謂更好,朝向未來之路豈有可能代表進步?如果連進步這個概念都得拋棄,未來不過是時間軸線上延伸出去的另一個點,我們又何必關心未來呢?

         不能不指出,虛無主義乃是一種作態,而相對主義則出自懦弱。虛無主義者不僅無法決定該做甚麼事,甚至於無法確定為甚麼自己要以這種方式過日子。事實上,虛無主義者缺乏統一的人格,因為他根本無法確定自己是甚麼樣的一個人。但是沒有人能如此存在,所以虛無主義只是作態,假裝沒有所謂一套恆常價值,做為一己人格之所寄。

         至於相對主義,則是一種自我封閉的狀態。畢竟,在價值之間作評比,需要有膽量面對不同的價值,有本事在其間作評比選擇,有勇氣挑戰他人,也有魄力修改、放棄、或者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敢或者無力面對這些挑戰的人,正好躲進相對主義所提供的五彩氣泡裡,禮貌而冷漠地遙望其他氣泡裡的「他者」,享受小樓自成一統的

         所以,要想對未來有期望,不能不先肯定有「進步」這回事;而要給進步提供內容,就得先勘破虛無主義與相對主義蠱惑。這是前瞻未來時必須滿足的第二種倫理條件。

     

    我喜歡不算理由 如何看待他人才重要

         價值判斷既然不能逃避,那麼價值判斷是如何成立的?關鍵所在是,任何價值判斷都需要理由,並且是其他人可望理解和接受的理由。「我喜歡」不算理由,我所喜歡的對象不一定有價值。「我喜歡」只是陳述私人的感受,既沒有涉及有待判斷的對象,也無足以顯示我的感受比別人的感受來得高明。用他人的理解與認可來過濾理由,不啻將他人的利害與觀點納入考量,取得一種超越自我、較為普遍的視角,從而可以排除荒唐的、不成為理由的藉口,保證理由以及它們所支持的期望符合起碼的道德標準與理性標準,也不至於把他人當作工具或者代價。這種對於理由之「普遍性」的要求,乃是對於未來有所期望時必須滿足的第三種倫理條件。

         這裡強調了理由要經過他人的過濾,凸顯了「他人」正是前瞻未來時的一項重要的約束:如何看待他人,構成了期望未來的第四種倫理條件。不難看出,「期望」並不只涉及我個人或者「我們」;期望未來,具有一種公共性格,因為未來的社會面貌,不僅會影響到我之外的許多人,其實現也仰仗人們的合作。這種公共性格,要求我們承認他人與自己的地位平等、承認他人與自己的利害一樣重要、承認他人的願望跟自己一樣要列入考慮。在今天,人人會說寬容與尊重。可是寬容與尊重很容易變成一種有禮貌的冷漠,坐視身分、性別、階級、種族等等氣泡漫天飄盪,道德世界遭「巴爾幹化」,他人與我群分裂隔絕,也許互不相擾,但獨缺對他人的興趣跟關懷,更難找到利害與共的公共性。這種情況之下所設想的未來,只是一種我族中心的私願,缺乏對他人的尊重,也就缺乏道德的正當性。

         綜合以上所談到的四項倫理條件可以看出,對未來作期望,同時即是對現在進行倫理的檢討與重建。一個社會要關心未來、展望未來,首先得問問自己有沒有條件奢談未來。一個社會如果(一)極端不平等、不自由,或者天災人禍為患、民生塗炭,或者(二)虛無主義與相對主義成風,或者(三)缺乏說理的資源和說理的文化,或者(四)無法與社會內外的其他人平等對話、缺少關懷與尊重,便很難發展出對於未來的想像與期望。因此,當我們認真眺望二十年後的未來之時,同時便要自問:自己身處的社會,在這幾方面,是不是已經有了足夠的自覺與共識,在相當程度上滿足了它們的要求?如果還有不足,是不是在此刻著手,改造此刻這個社會才是當務之急?

         為了未來,我們此刻必須變得更好;此刻沒有改善,我們便沒有資格眺望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oTrend 的頭像
      EcoTrend

      經濟新潮社EcoTrend官方部落格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