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二】U型理論,一場探索自我與大我的喚醒之旅

文/李珮玉(Jayce Lee)

  身處巨變時代,我們都被各種新科技與新趨勢追著跑,不得不使出全身力氣去追,如果不這麼做,似乎就會落伍。然而無論是內在或外在、個人或組織(企業),向過去學習、用既有的經驗或思維來面對,已經無法讓我們面對挑戰跨越關卡。

  正因為我們處在一個混沌複雜多變與不確定的時代,更需要沉著以待和慢下來的勇氣,我們必須回歸內心,才能向湧現的未來學習,這就是本書的主旨。

  「向湧現的未來學習」這句話,乍看之下並不容易懂,因為一般來說,我們都向過去學習。但是,我們身處的世界變化實在太快,過去的經驗已不足以因應,因此我們要學會打開自己、願意聆聽與對話,才能跨出舒適圈,創造更多可能性,這就是「向湧現的未來學習」的真諦。

聚焦在「自己能做的事情」,轉移掙扎與糾結的情緒

  以我為例,我與U型理論的最初的相遇是在二○一二年,透過我的視覺老師凱葳.博德(Kelvy Bird;本書封面與內頁插圖繪者)引薦,參與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以及佳通集團(Giti Group)UID公益基金會(United in Diversity)所共同協辦的跨界領導力行動學習專案,因而與本書作者奧圖.夏默教授結緣,以視覺化、圖像化的方式,在不同場合擔任作者奧圖的中英文視覺記錄工作。

  二○一五年,U型理論透過線上學習平台u.lab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慕課),與全球來自一百八十五個國家與超過十萬名的創變者、實踐者連結,經歷了U型理論的普及和許多跨界人士有合作的機會。這是過去面對空白畫布的我,所沒有的體驗。

  從面對空白畫布到連結人群,從關注個人到關注組織與社會世界福祉,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翻轉的過程,也可以說這是我人生的轉捩點。

  原本我的專業是視覺藝術,從一個面對空白畫布的視覺工作者,轉身成為面對人群,透過大量深度聆聽與對話,和人連結的「Hold場者」。

  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有很多掙扎,但骨子裡與大系統連結的渴望,也推動我自己跨出舒適圈去嘗試、去挑戰,我不把關注力放在掙扎或糾結上,而是選擇放在自己能為他人,為這個世界貢獻什麼?而當我離開人生的那一刻,留下了什麼足跡能幫助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現在回首來處,我並不是因為做這件事情對我有什麼好處而做,而是在那個當下,我聚焦在「自己所渴望能做的事情」,就投入了,漸漸地,一點一點連結起來成為線與面,把我帶到U型理論的世界裏。

  回頭來看,其實每件生命中遇到的人事物都會連結起來,U型理論對我的影響,是從關注自我到大我,從me到WE。深度聆聽與真實的同理對話往往是當今世代非常稀缺的能力,只要帶著自我覺察,即使是很個人的關係或點對點的接觸,也會影響整個系統。

因緣際會之下,找到一生想做的事

  作者奧圖在書中提到,他的生命中有幾個覺察時刻,一個是童年時家中大火,他感到自己好像站在一個比自己更高的位置,客觀地審視這一切,包括那個看著自己的家遭到烈焰吞噬的自己,這就是奧圖自我覺察的起點。

  另一個觸動他自我覺察的關鍵事件,是他就讀大學時,一位教授對他說:「我對你有很深的期許。」當時他想,我找到這一生該做的事情了,這就是書中提到的事工(WORK天命)。

  這讓我想到,過去我從事的視覺設計創意工作,大多是站在自己(EGO)的視角,當我遇見作者奧圖與U型理論,並與這些年在視覺設計領域所累積的經驗與養分交融,「生活、工作即道場」打開感知,跨界學習連結,關注更大的生態(ECO)系統複雜性,愈來愈清晰視覺能夠成為與人連結的橋梁,凡連結必有創造,而「連結」就是我這一生該做的事情。

  我覺得這本書更像是一張尋寶圖,在不同的故事情境裡,描繪未來的場景,值得我們挖寶。可以說是我們心靈、意志和思維的導航系統,讓每位讀者在尋寶的過程中有路標可循。

放下頭腦用心探索的內在覺察之旅

  我想,當你拿起這本書,對這本書好奇時,這就是開啟自我覺察的開端,也許就是生命的轉捩點,如同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二○○五年對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畢業生演講中提到,很多事情回頭看,才知道為什麼,當年那些點點滴滴累積成為現在的我,把我帶到這裡,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這也是與U型理論有共鳴的地方。

  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在於打開自己愈多、自我覺察就會愈深,對於「我是誰?這一生我要做什麼?」愈有感受。本書第五章有許多應用案例和實作,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重要的是,讓我知道如何從宏觀的視角面對未來的挑戰。

  書中提到很多案例、工具和實作,協助我們進入U型理論的世界。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大企業的經營者閱讀,當一個組織或一家企業愈來愈龐大,很多的數字都達到了,但是,我們經常忽略從人心的角度而不是從數字的角度,以不同以往的方式來面對挑戰。這本書提醒我們,組織或企業成長速度愈快愈大,面臨的系統複雜程度也愈高,對於人的關注更要愈精微。

  讀者當中,有人可能參加過共識營,我觀察到的是,許多共識營沒有足夠的時間破冰暫懸主觀意識,只是急忙地想要建立共識、交出成果。我從這本書體會到,你必須先打造一個說故事的場域與環境(容器),讓人覺得有充分的安全感與允許敞開自己心靈,發揮感知力,不是只用頭腦與人對話,而是用心聆聽。創造一個安心讓人願意打開思維、心靈與意志,進而傾聽彼此的容器。

  允許自己願意慢下來,打開感知的天線,在VUCA(Volatility[多變]、Uncertainty[不確定]、Complexity[複雜]、Ambiguity[模糊]的縮寫)中安住的過程中,內心要夠強大,容許一開始的混沌和不確定,不因模糊而放棄停止前行的腳步,慢慢地對焦,才能因應巨變。

【推薦序作者簡介】李珮玉(Jayce Lee)

本文作者視覺紀錄引導師(Visual Facilitator)、自然流現研究院(Presencing Institute)核心成員。透過視覺老師凱葳.博德(Kelvy Bird)引薦,在全球不同場合為本書作者奧圖.夏默(C. Otto Scharmer)教授擔任中英文視覺紀錄;紐西蘭坎特布里大學藝術系學士。Jayce致力於透過視覺及群體紀錄的新探索,來顯化及結晶場域中不可見的深數據為共享的價值,進而支持群體的共同看見。

 

U 型理論精要 : 從「我」到「我們」的系統思考,個人修練、組織轉型的學習之旅》(The Essentials of Theory U : Cor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奧圖.夏默(C. Otto Scharmer)|著

U型理論精要-封面-300dpi.jpg

U 型理論精要 簡介|

一本書,帶領我們認識U型理論,

發現盲點、解決人與組織的複雜問題,

踏上從「我」到「我們」的學習之旅。

面對轉型與變革,

我們需要的不是「向過去的經驗」學習,

而是「向湧現的未來」學習。

 我們身處變革的時代,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

 影響所及,過去的經驗幾乎已經不管用了,甚至會成為阻礙。

 然而,究竟我們要如何找到盲點、提升自己、啟動團隊?

 本書作者奧圖‧夏默(C. Otto Scharmer)認為,即使我們無法「向過去的經驗」學習,但我們可以「向正在生成中的未來」學習,這就是U型理論的核心精神。

 源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U型理論以「做中學」為基礎,是《第五項修練‧心靈篇》的核心思想,以人類意識為觀點,融合系統思考、創新與變革,幫助我們看出盲點所在、提升領導力、推動組織變革,在全球已推動二十多年。

 U型理論的實踐是以矩陣來運作,而不是線性流程,藉由共同感知和共同塑造「正在生成中的未來」,有利於提升個人、啟動團隊與組織的轉型變革。

 本書第一篇探討U型理論的架構和主要觀念(第一至四章),告訴我們該如何找出「盲點」。

 第二篇是在描述U型理論的流程、原則與做法(第五章),示範變革的方法和工具。

 第三篇是在介紹深度演進式社會變革的新敘事(第六至七章),把U型理論的核心概念應用到轉型變革上。

 U型理論的三步驟流程,可以幫助我們發掘自己的內在狀態,包括:

 •觀察、觀察、再觀察:連結到潛能最大的地方。

 •退省與反思:讓內在領悟湧現。

 •建構原型:依據當下所湧現的事物來行動

 事實上,U型理論整合了兩種不同的時間觀:「U」的形狀是效法東方思想的循環觀,U的右上方箭頭則是取自西方的線性發展觀,把這些視角結合起來,呈現U型理論的核心流程,以及注意和共同塑造世界的七種方式。無論是誰走過這七道流程,都會體驗到認知社會場域如下的微妙轉變:

 1.下載:只要是依據下載(過去的經驗)來操作,世界就會被舊有的心智習慣和過去的經驗凍結住;沒有新事物會進入我們的心智,造成仰賴舊有模式的習慣。

 2.看見:我們慣性批判給「懸掛」起來,就會帶著嶄新的眼光醒來。我們會對新事物加以留意,並把世界視為一組在我們觀察者外部的物體。

 3.感知:我們一把注意力從物體轉向源頭,知覺就會變廣和深化。

 4.自然流現:進入靜止時刻後,我們就會放下舊事物,並連結到未來潛能的環繞區塊。

 5.結晶化:我們接納並結晶化了願景和意向後,觀察者和觀察對象的關係,就會開始翻轉。

 6.建構原型:我們展現了原型後,就會從做中去探索未來。觀察者和觀察對象的關係,就會繼續翻轉。

 7.運行:我們靠演進做法和基礎設施來體現新事物後,觀察者和觀察對象的關係,就會完成翻轉。也就是從「我」到「我們」,從「小我」到「大我」。

 這本書,幫助你我探索內心,自我覺察「我是誰?」「我這一生要做什麼?」以及「我們是誰?」「我們現在做的事情能否對社會發揮正面的影響力?」唯有如此,才能驅動我們「向湧現的未來」學習,進而發現自己的盲點,也能啟動團隊與組織的變革,這種深層學習循環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受用。

|各界讚譽|

你是否曾經自問:「我是誰?」「我這一生要做什麼?」如果你是組織或企業的領導者,可能也曾自問:「我們是誰?」「我們現在做的事情能否對社會發揮正面的影響力?」本書作者奧圖.夏默(C. Otto Scharmer)提供我們許多關於U型理論的框架、案例工具與實作,幫助我們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吳咨杏(Jorie Wu),朝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我們處在一個混沌、複雜、多變與不確定的年代,更需要沉著以待和慢下來的勇氣。我們必須回歸內心,才能向湧現的未來學習,這就是本書的主旨。一般來說,我們都向過去學習,但是,變化實在太快,過去的經驗已經不足以因應。我們要學習打開自己、深度聆聽與對話,才能跨出舒適圈,創造更多可能,這就是向湧現的未來學習。允許自己願意慢下來,打開感知的天線,容許一開始的混沌和不確定,不因模糊而放棄前行的腳步,慢慢地對焦,才能因應巨變。

──李珮玉(Jayce Lee),視覺紀錄引導師(Visual Facilitator)

U型理論問世以來,重承諾的變革領導者在多元的環境中已運用了工具,受觀念所指引,並提升了理論。在解釋這趟大規模的學習之旅和為它注入生命上,奧圖.夏默都表現得很出色。

──彼得.聖吉(Peter Senge),麻省理工資深講師暨系統變革學院(Academy for Systems Change)共同創辦人

本書提供了新的用語,並教導了我們新方法來把正念心理學的見解整合上團體的社會學與政經體系的力道。它是不可思議的精彩之作。

──艾德.夏恩(Edgar H. Schein/Ed Schein),麻省理工史隆管理學院榮譽教授,《MIT最打動人心的溝通課》(Humble Inquiry)作者

對於奧圖的轉型工作,我親身體驗過它的深度影響力,包括對我們整個公司、團隊和個別員工。現在對於世界上的系統變革,我們全都能更從容地去參與它的可能性。

──艾琳.費雪(Eileen Fisher),艾琳費雪公司(Eileen Fisher Inc.)創辦人暨董事長

|作者簡介|

奧圖.夏默(C. Otto Scharmer

 麻省理工學院的資深講師暨自然流現研究院的共同創辦人。在他的暢銷著作《U型理論》(Theory U)和《修練的軌跡》(Presence,與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等人合著),夏默引介了「自然流現」的概念,也就是向湧現中的未來學習。

 2015年,他共同創辦了麻省理工x(MITx)與u.lab,以大型的開放式線上課程來帶領深度變革,自此便激發出社會與個人再造的全球生態系統,在185國有超過10萬個使用者。他和同事推展了創新實驗室,以橫跨文化來改造商業、金融、教育、醫衛和政府。

 他曾獲頒麻省理工傑米森傑出教學獎(Jamieson Prize for Excellence in Teaching)(2015年),以及歐洲李奧納多企業學習獎(European Leonardo Corporate Learning Award)(2016年)。他的願景是要創立全球行動研究大學,以整合科學、意識與社會變革來從事社會轉型。

 著有《U型理論精要》(The Essentials of Theory U)、《U型變革》(暫譯,Leading from the Emerging Future)等書;網站:www.ottoscharmer.com

|譯者簡介|

戴至中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現為職業譯者。近期譯作有《New TOEIC新多益全真測驗》、《麻省理工MIT黃金創業實踐攻略》等。譯文賜教:taibenny@yahoo.com.tw

|審稿者簡介|

吳咨杏(Jorie Wu   

朝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國際認證引導師暨評審(IAF-CPF/Assessor)、文化事業學會認證引導師/培訓師暨評審(ICA-ToP Facilitator/Trainer/Assessor);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語言病理學碩士。Jorie 致力於運用對話及團隊引導的方法與精神,協助組織及社群正向變革。她所帶領的朝邦文教基金會獲得2016年全球引導影響力金牌獎。

李珮玉(Jayce Lee

視覺紀錄引導師(Visual Facilitator)、自然流現研究院(Presencing Institute)與u.lab核心成員。透過視覺老師凱葳‧博德(Kelvy Bird)引薦,在全球不同場合為本書作者奧圖‧夏默(C. Otto Scharmer)教授擔任中英文視覺紀錄;紐西蘭坎特布里大學藝術系學士。Jayce致力於透過視覺及群體紀錄的新探索,來顯化及結晶場域中不可見的深數據為共享的價值,進而支持群體的共同看見。

|目錄|

推薦序一   U型理論,一場心、意、念的對話生成未來的旅程 文/吳咨杏(Jorie Wu, CPF) 5

推薦序二   U型理論,一場探索自我與大我的喚醒之旅 文/李珮玉(Jayce Lee) 13

前言  25

第一篇 以架構來看待場域

第一章  盲點 41

              三大鴻溝 43

              盲點 45

              在空白畫布前 47

              抵達麻省理工學院  48

              向湧現的未來學習 49

               面對火災  51

              建造容器 53

              社會場域 55

第二章  U型理論:形式會跟著意識走 57

              使系統看見自己 58

              看見的時刻 61

              流程:三場運動 62

              標繪較深入的地帶 65

              內在領悟的三種手段 69

               以聆聽為例 69

              往U型左側下行時的三個敵人 72

              往U型上方移動時的兩道障礙 73

              自然流現與故步自封 74

第三章  社會演進矩陣 79

              社會場域的語法 80

              注意 88

              交談 90

              組織 97

              協調與治理 101

              場域一到場域四:翻轉之旅 105

              使系統感知並看見自己 107

第四章  針眼 111

              「我對你有很深的期許」 113

              物質與心智重新整合 114

              系統思考的根本 115

              穿過針眼 117

              翻轉系統─自我關係 118

              從反應到再生 128

第二篇 意識型系統變革的方法

第五章  一道流程,五場運動:從未來創新 133

              共同啟動:發掘共有意圖 134

               共同啟動的成果 136

               原則 137

               做法 139

               在暴雪中誕生 141

              共同感知:從系統的邊緣來看待現實 142

               共同感知的成果 146

               原則 147

               做法 152

              自然流現:連結到未來最高的潛能 158

               自然流現靜修會 159

               原則 163

               做法 168

               轉化柏林的陰影 171

              共同創造:結晶化並建構新原型 177

               共同創造的成果 180

               原則 180

               做法 185

              共同塑造:擴展創新生態系統 188

               納米比亞和MITx u.lab的案例 190

               共同塑造的成果 192

               原則 192

 

第三篇 演進式社會變革的敘事

第六章  把社會的操作系統升級 199

              經濟四.○ 200

               根源課題:商品虛構 201

               解決之道:更新經濟操作系統 202

               經濟轉型矩陣:七個穴位 202

               從本位轉變到生態的路線圖 209

              民主四.○ 209

              跨界四.○ 211

               醫療衛生:從罹病本源到健康本源 214

               教育:從以學生為中心到激發學習的較深層
                源頭 215

               糧食:從有機到活生態系統的流現 215

               金融:從攫取式到生成式資本 216

               治理:從競爭到覺知型集體行動(ABC) 218

              四.○實驗室 218

第七章  追本溯源 221

              向東德的蓋世太保致意 222

              一本初衷 223

              「我非做不可」 224

              u.lab 226

              身體力行 230

各界讚譽 233

         艾德.夏恩(Ed Schein)/彼得.聖吉(Peter Senge)/艾琳.費雪(Eileen Fisher)

作者簡介 235

自然流現研究院簡介 237

譯名對照 239

圖表索引 255

經濟新潮社-U型理論精要-立體書.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oTrend 的頭像
    EcoTrend

    經濟新潮社EcoTrend官方部落格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