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對於台灣低薪問題的原因之解釋,值得參考.
《星期專論》台大國發所辛炳隆副教授︰產業外移導致低薪嚴重 公務員調薪 加重相對剝奪感
2015-03-16 06:00
自由時報 記者鄭琪芳/專訪
近來加薪議題再起,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台灣低薪問題特別嚴重,肇因於產業外移、附加價值低、分配不均及過度資本化等;加上物價漲很快,工作低薪容易變成工作貧窮。他建議,要改善低薪問題,應將低薪的服務業就業人口引導到製造業,同時重建技職教育;此外,可要求上市櫃公司揭露薪資資訊,公布基層員工人數及薪酬占比,並加強勞工參與及團體協商等。
對於國民黨提出「加薪四法」及「公務員加薪」,辛炳隆認為,執政黨開始焦慮了,但用的方法不好,加薪四法沒有規範加薪對象,基層員工可能還是無法加薪;至於公務員加薪,早已無法帶動民間企業加薪,即使加薪也不會是基層員工,反而擴大薪資差距,相對剝奪感會更重。
問:你去年底曾提出報告探討台灣低薪問題,可否說明研究結果?
答:一九九○年代中期以前,台灣勞動生產力跟薪資基本上是同步成長,但之後勞動生產力成長速度遠超過薪資增加幅度,且差距愈來愈大;原因之一就是製造業外移,開始進入「台灣接單、海外生產」,勞動生產力是產值除以勞動力,海外生產創造的附加價值算在國內,雖然勞動生產力提升,但可能主要生產活動在國外。而且,製造業外移後,很多原本在製造業的中高齡就業人口慢慢轉向服務業,服務業從業人口大幅增加,但增加的都是薪資比較低的服務業,也拉低了薪資。
另外,台灣製造業有過度資本化現象,從GDP分配面來看,勞動報酬占比下降,企業盈餘有增加,但增加較多的是固定資本消耗。資本投入有兩個效果,包括產值增加的正向效果及折舊攤提增加的負向效果,但製造業投入資本後,產值增加幅度遠低於折舊攤提,代表資本投入太多,邊際效益遞減。
批發零售業雖沒有過度資本化,但在九○年代中期以後,勞動報酬占比下降,企業盈餘愈來愈高,這是分配不均的問題,賺的錢都被企業拿走了。住宿餐飲業雖沒有分配的問題,但薪資很低,因為餅沒有做大,附加價值太低了。
問: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低薪問題是否特別嚴重?
中國磁吸效應 台灣工作貧窮嚴重
答:確實特別嚴重,跟產業外移有很大關係,中國對台灣的磁吸效應比其他國家嚴重。有人說用PPP(購買力平價)計算,台灣薪資不算低,這跟民眾感覺落差很大,我們勞動報酬占GDP比重較其他國家低,整體CPI雖低,但民生必需品漲很快,工作低薪容易變成工作貧窮。而且,台灣低薪族群很大一部分是青年,人一生的薪資成長曲線從起點開始,起薪低,一生薪資就會低。
若從吉尼係數或大島指數來看,台灣分配不均問題可能沒有其他國家嚴重,但各國都有工具在解決問題,一般都用稅制,我們租稅效果幾乎是零,過去幾年還大減富人稅,因此民眾會覺得貧富差距惡化;加上這幾年房價飆漲,住宅成本增加了,租金成本提升,末端消費商品的價格愈來愈高,民眾的貧窮感更加強烈,相對剝奪感非常重。
引導低薪服務業人口 轉往製造業
問:如何改善低薪與分配不均的問題?
答:應該將低薪的服務業就業人口引導到製造業,年輕人不要再走向低薪服務業,想辦法到製造業,技術可以訓練,問題是吸引年輕人去。首先是要改善製造業的工作環境,德國的工廠非常乾淨,台灣卻很髒,這是可以改進的,例如台灣有一些二代接班的傳統產業,工廠變得很明亮、沒什麼味道;其次是職業形象的形塑,餐飲業可以變得那麼熱門,製造業為何不能?
製造業過度資本化的問題也要解決,一定要走向高附加價值,服務業也要高質化。服務業轉型要靠創新,但現在卻複製製造業的模式,除了自動化降低成本,國際化方式也一樣,就是到海外投資,公司可能賺錢,但台灣就業市場不會有好處;真正的國際化是讓外國人來消費,把服務活動放在國內,才有辦法創造就業。
過去製造業失敗的經驗,服務業為何還要複製?為何不能走新加坡、香港經驗,將觀光客拉過來並吸引投資。服務業到海外投資,不僅沒辦法創造國內就業,還將高消費能力的人帶出去,跟當初製造業外移一樣。此外,台灣觀光低價到不行,中國觀光客來台,台灣沒有賺到什麼錢,都是削價競爭,觀光業有資源耗盡的問題。台灣以中客為主導的觀光業只會一味衝量,都走低毛利、低薪資,為何台灣觀光業只能這樣?
另外,建議採取薪資資訊揭露方式,先鎖定上市櫃公司,大企業基層員工低薪也很嚴重,應要求揭露基層員工薪資,可以不揭露絕對金額,但揭露基層員工人數及薪酬占比,以了解分配是否合乎正義。此外,上市櫃公司都有薪酬委員,原本是為了打肥貓,可以擴大至管理整個公司的薪資分配是否合理,並讓勞工參與及團體協商,要讓工會更有力量,有更多工會成立。
再來就是教育的問題,大學不退場不行的,供給已經遠超過需求,要讓一些人去念技職學校,但技職學校很花錢,建議把「五年五百億」拿過來給技職學校,這個政策除了讓台大全球排名前進,對社會有什麼貢獻?未來教育重點應該放在技職,普通大學不要再補助了。
問:執政黨提出「加薪四法」及「公務員加薪」,能否達到加薪效果?
答:這反映執政黨開始焦慮了,明年就是總統大選,之前九合一選舉結果跟青年低薪絕對有很大關係。不過,執政黨用的方法不好。民國七、八○年代之前,公務人員加薪確實會帶動民間薪資成長,因為那時沒有績效管理的概念,通常都是全面調薪,加上公務員久久才調一次,所以民間會跟著調;後來公務員調薪愈來愈頻繁,加上民間改採績效管理,公務員調薪無法帶動民間薪資,最近一次是一○○年公務員加薪三% ,幾乎沒有效果。
加薪四法幫不到基層 低薪無解
至於加薪四法,沒有講到給誰加薪、分紅給誰,很多企業加薪都只加管理階層及專業人員,基層員工沒加到,就算加薪四法有效果,基層人員可能還是加不到。我也不認為透過一年的減稅會讓企業願意加薪,因為加薪是永久性支出;況且,執政黨拋出這樣的訊息,本來要加薪的企業就會延後加薪。
政府如果無法解決低薪問題,大家一定會要求提高基本工資,以達到強制分配的目的,像民進黨就要拋出基本工資提高到二萬五千元的主張。提高基本工資有好有壞,好的話是薪資可以上來,壞的話可能變成薪資上限,現在基本工資二萬零八元約占平均薪資七、八成,當基本工資愈來愈朝向市場薪資,會讓市場薪資向基本工資看齊,就跟二十二K一樣。
而且,目前基本工資的遵循率僅五成,時薪八、九十元或月薪一萬五、一萬六所在多有,基本工資調高到某個水準以後,除非配套做好,否則基本工資愈高、遵循率愈低,不僅無法改善低薪問題,還會造成不公平現象,合法的廠商倒楣。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86328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