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一切從設定問題開始

進入正題之前,首先想請讀者回答一個經典的謎題,讓各位暖身一下。

【問題】A和B二人的面前有一個蛋糕,想把蛋糕分成彼此都能接受的二等分,應該怎麼分才好?

  不知道你怎麼看待這個謎題?被視為「問題」的是什麼?

  也許你認為這個謎題問的是:「怎麼做才能平均分成二等分」於是,為了平均切成二等分,你用尺量以決定從哪裡下刀,或是正在考量蛋糕上面草莓的數目、大小、鮮奶油的多寡,或正在苦思怎麼做才能切得平均又漂亮……。要把蛋糕分成二等分,還真是件煞費苦心的事。看來,想要正確均分還頗為困難。

  然而,這個謎題的問題,並非「精確地平分為二等分」。其實,重要的部分在於「讓二人都可以接受」這一點,沒有精確平分為二等分也無妨。「怎麼做才能讓雙方都接受」,才是問題。

  不知道你剛剛是否有正確掌握到問題的核心?

  因此,正確答案應是──A應儘可能地把蛋糕平均切成二等分,然後再由B先選取喜歡的一塊。

  因為蛋糕是A自己切的,所以不管B選哪一塊,A都可以接受。而B選擇覺得對自己有利的一塊,所以當然也能接受。如果認為問題是「怎麼做才能正確均分成二等分?」則解決時便會煞費苦心,但是,如果把問題放在「怎麼做才能讓二人接受?」則執行解決方案就會非常簡單。

  而與此謎題極為類似的情形,莫過於繼承遺產。遺產繼承因為常引起糾紛,所以有時候不是「繼承」而是「爭承」。而這也和前述謎題一樣,如果把「怎麼做才能平分遺產?」當成問題核心,就會變得難以解決。即使委請第三人鑑價,算出資產總額,再將金額均分,當事人還是不會服氣。於是就會因為諸如「為什麼弟弟分到傳家的祖厝,我是長子,卻分到度假的別墅?」「為什麼一直都是我負責看護父母,分到的財產卻和不曾來探病的弟弟一樣多?」等,通常引起紛爭的原因並非物質層面的利害得失,而是計較情感層面的付出。

  其實,遺產繼承的真正問題並不在於「如何均分」,而是在於「如何讓繼承人都心悅臣服」。

最嚴重的錯誤,就是針對錯誤的問題作答

  解決問題乃是亟欲在商務領域上獲得成果時,一項非常重要的因素。而這時,認定正在解決「正確的問題」,則是不成文的前提。

  然而,試想你目前正在解決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真的是正確的嗎?這些問題是否有被正確的設定呢?

  很遺憾的,其並不一定每次都正確。而一旦問題設定錯誤,則即便解決了該問題,也還是成效不彰。

  彼得.杜拉克曾在《人、思想與社會》(MenIdeas and Politics)一書中提到:「最危險的事情,並非提出錯誤的答案,而是提出錯誤的問題。」

  此外,杜拉克也在《成效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中提到:「重要的不是追求分析技術的完美,而是釐清與意見對立或判斷有關的問題。需要的不是正確的答案,而是提出正確的問題。」

  杜拉克所說的話可謂一針見血,察覺真正的問題,正是現今職場工作者必備的能力。若將直到問題解決為止的整個過程做個解析,則將如下所示:

 問題設定→擬定、提出解決方案→實行→問題解決

  如果最上游的「問題設定」階段出錯,即使其後拚命破解問題、實行解決方案,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且也得不到成果,只會造成大量時間和能量的損耗。

  人們一直重複強調問題解決的重要性,而解說問題解決所需各種手法的書籍,也並排在書店裡。如果以「解決問題」為關鍵字,在日本亞馬遜書店(Amazon.co.jp)搜尋,將會出現一千本以上的日文書籍,由此可見大家對於解決問題的需求之高。

  然而,事實上,在此之前還有重要的事──也就是說,在開始著手破解問題之前,從看似問題的事物當中,發現真正的問題、決定應解決的問題。

  這個「真正的問題」「應解決的問題」,即稱為「論點」。而「設定論點」這個位於解決問題最上游的步驟,就是「論點思考」。

「要打什麼樣的廣告?」是應該作答的問題嗎?

  為了讓超商陳列銷售自家公司的商品,食品製造商A公司目前正在研擬相關的廣告策略。主管給市場行銷人員的課題是──應該主打什麼廣告,才能讓超商願意銷售我們公司的商品?

  據稱,該公司之所以開始思考「要打什麼樣的廣告?」是因為該公司業務向超商採購人員問到,為什麼不銷售自家公司商品時,對方回答:「因為你們的商品並沒有在電視上打廣告。」

  然而,問題並不那麼單純。也許縱使在電視上打廣告,商品也未必上得了超商的貨架。即使上得了超商的貨架,也未必就會暢銷。A公司有將近一百種的商品希望鋪貨到超商,不可能每一樣商品都打廣告。因為這將會耗費龐大的行銷費用。

  另一方面,如果前往超商看看貨架上陳列的商品,將會發現有不少商品並未打電視廣告。

  那是超商主動想要上架銷售的商品──即使電視沒有打廣告,只要消費者有需求,超商就會上架銷售。

  其中,哈根達斯(Häagen-Dazs)、奇巧巧克力(Kit Kat)應該也是。這些商品有其獨特性,其他廠商無法模仿。可見只要商品本身有其獨特性,超商就會主動上架銷售。

  相對於此,當有多家廠商推出類似商品時,則為提高認知度而有播映電視廣告的商品,就會比較暢銷。

  許多出貨給超商的製造廠商,都以為商品不打電視廣告就上不了超商的貨架,但是,其實這是成見。換句話說,「應該打何種廣告,超商才會銷售我們的商品?」並非論點,「究竟該怎麼做,才能不打廣告也讓超商銷售我們的商品?」或「該怎麼做才能形成產品差異化?」才是論點。萬一這兩個論點都無法解決問題時,「該打什麼樣的廣告?」才會成為論點。

論點與假說的關係

  論點思考指的是「設定應該破解問題」的過程,位於解決問題的最上游,假說思考則是以「暫定的答案」為基礎進行思考的切入法。二者既非對立的概念,也不是處於上下關係的概念,更不是何者為先、何者在後的流程。相信看過【圖表6-3】之後,大家就能一目了然,雙方的關係呈現「如果論點思考是橫線,假說思考就是縱線。」

  換句話說,如果把工作上的問題解決過程分為①發現問題↓②解決問題↓③實行等三個過程,論點思考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最能發揮作用。

  發現問題的過程,就是論點思考,可分為設定論點和確定論點、整理論點等步驟。能夠在前半的「設定論點」中發揮功用的就是假說思考。另外,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思考解決方案的假說時,假說思考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是理所當然的觀念。

  不過,在現實中,相關作業很少會像這樣子單純地由左進展到右,而是也常會發生諸如以下的狀況,比方說,建立的論點的假說錯誤,進入討論解決方案時,又重新回到「發現問題」的過程;在驗證解決方案的過程中,也因為只要對某個問題點,亦即論點做出定論,就可決定解決方案。換句話說,即使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會出現論點。

解決問題的過程,其實需要再三來回

  另外,誠如本書所述的,論點會和時間一起進化,因此有時也會發生把【圖表6-3】的過程重做一次的情況。另外,為了闡明大論點,所以會分解成中論點或小論點,而有時也可能發生決定中論點或小論點之後,才發現大論點未必是妥當的問題等情況。

  此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很容易發生以下情況──以為這是答案,但經過驗證之後,發現解決方案的假說錯誤,造成必須重新建立解決方案的假說。關於這點,筆者在《假說思考》一書中已經反覆說明。

  因此,論點思考絕非由上游朝著下游,只朝單一方向前進的切入方式。其真實面貌是,必須隨時一邊自問「應該破解的問題(大論點)為何?」或「若要解決這個大論點,必須針對什麼樣的中(小)論點提出解答才合適呢?」等再三來回進行修正與調整。希望各位讀者能了解其現實面貌,靈活運用論點思考。

getImageCA9T688Z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論點思考 假說思考 BCG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coTrend 的頭像
    EcoTrend

    經濟新潮社EcoTrend官方部落格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