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達蜜(.me)經濟學?作者提出了這個謎題,等你來探索。

 不說長的,就這十幾年的社會變化來看,會發現一些明顯的趨勢:極簡風格(從服飾到設計)、大主題的沒落(報刊雜誌上,政治社會的大議題退流行,讓位給個人實用的、生活的、素人經驗的微觀題材),好像,社會、國家愈來愈不重要,個人愈來愈重要的感覺。或許這跟網路的普及很有關係,個人如果善用網際網路,就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有的人爆紅,有的人細水長流、漸漸累積出影響力,終於我們看到——一個真正崇尚個性、個人,非關國籍、種族、宗教,這樣的達蜜(.me)時代,來臨了。

 最先觀察到的是,我們在網路上可以follow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藉由FacebookYahooGooglePlurk、豆瓣、aNobii等,不管是主動參與,還是潛水,我們追蹤自己喜歡的主題,樂此不疲。科技的演進,也似乎能滿足我們每個最細微的需求:文化商品愈來愈輕薄短小(po文的字數、MSN訊息、YouTube影片、手機小說、餐巾紙小說,更別提報紙上的文章)、我們愈來愈一心多用(同時聽音樂、上臉書、眼看iPhone、一手握手機、一邊聽電視),作者就是從這些小趨勢中,想研究人的專注力、人們如何感知事物,而且以自閉症(autism)為對照組,以自閉症者通常很厲害的專注力、不尋常的感受事物的能力、常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鑽研很深的能力,來反思我們的網路生活(「宅」在電腦前、追逐特定主題、使用文字而非口語溝通、圖像的大流行)究竟有什麼優勢。

 很令我感動的是,作者認為不要光把自閉症視為一種疾病,而希望更強調他們在認知方面的特殊能力、或成為某方面的專家的潛力(有許多是在理工領域表現很出色)。書裡提到,像是達爾文、孟德爾、愛迪生、特斯拉(Nikola Tesla)、愛因斯坦、牛頓、梵谷、傑佛遜、羅素、斯威夫特、杜林(Alan Turing)、狄拉克(Paul Dirac)、顧爾德、史蒂芬史匹柏和比爾蓋茲等人,全都被認為有可能是自閉症者或亞斯伯格症者。

他們或許沉默,但也可能極有魅力,例如書裡第七章提到史上最重要的小說人物福爾摩斯,他奇特的行為方式、習慣、似乎就像極了一個自閉症者;又例如第八章提到知名小說家大江健三郎的兒子大江光,從小被診斷為自閉症者,然而他非常擅長於作曲,其作品甚至多次登上日本古典樂排行榜,他的音樂帶有一種率真、甜美、自然的風格。

 目前看起來,從科技的創新,到人類行為的變化,似乎都指向一個方向:不論你有多怪,你就是你,可以找到機會,走出自己的路。

 正如Mr.6(劉威麟)所說,這是個怪咖、內向者可以飛黃騰達的時代。我們藉由網路的幫助,愈來愈往自己的內心走,我們的內在也愈來愈豐富(看你能不能找到你的焦點),也有更多的機會創造自己的未來。

 不相信嗎?請看這本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