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牛疑似含有過量瘦肉精,該怎麼辦?政府應該介入,建立檢驗機制!來自中國的廉價服飾品質不佳,該怎麼辦?政府應該介入,打擊劣質產品!青年買不起房子,該怎麼辦?政府應該介入、打房之餘再建設社會住宅!另外,小孩在電視上看到色情畫面、青少年越來越肥胖、教育品質低落、巷口麵包店要價過高、本土電視節目落後日韓、薪資多年沒調升、整體物價節節高漲,以上問題,該怎麼辦?政府應該介入,提供解決方案!

  以上單調的陳述,正是目前台灣主流的政治氣候,許多人雖不承認、骨子裏卻期待萬能的政府,對食、衣、住、行、育、樂等所有領域的困境提出解決方案,這樣的期待,可稱之為「大政府」(Big Government)思維,這種思維在包含歐、美、俄、日、韓、中的全球——無論當地居民承認與否——皆為主流,而撇開統獨爭議之外幾乎沒有明確施政原則差異的台灣,也不例外。

  大政府的對立面,是所謂的有限政府(Limited Government),推到極限則有自由意志主義(Libertarianism)、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或無政府主義(Anarchism),用大部分台灣人比較耳熟卻未必真正了解的用語來說,這是「自由市場」(Free Market)思維。

  自由市場的倡議者對政府的立場各異,著有《選擇的自由》(Free to Choose)的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相信政府應提供國防、司法等服務並管理貨幣,是有限政府的代表,然而《你的錢,為什麼變薄了:通貨膨脹的真相》(What Has Government Done to Our Money)的作者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則聲稱政府與竊盜無異,根本不該存在,是無政府主義者的代表之一。

  而即使對政府的立場各異,自由市場的倡議者大體上同意——社會上絕大部分的活動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自由協商、談判與交易獲得圓滿的結果,不應由政府介入。

  以上說法看似理所當然,畢竟絕大部分人在生活中的大小事,本來就是透過自由協商、談判與交易來進行的,然而當碰到爭議的事件、特別是牽涉到政治時,大部分人都會把自由丟到旁邊,然後——要求政府介入。

  以前述的美國牛為例,當瘦肉精疑慮延燒之時,反對黨、消費者保護團體以至於當時的主流民意都要求政府介入,希望由政府阻擋美國牛進口,進而建立更嚴格的檢查機制,不少販賣美國牛的店家也受到波及,不得不將產品下架,然而反對黨、消費者團體與反對美國牛進口的大部分人似乎都忽略了某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如果大多數人都對美國牛有疑慮,為何需要政府介入?

  當大多數人都對美國牛有疑慮的時候,販賣牛肉的店家若非改用其他產地的牛肉,就得證明自家賣的美國牛符合大多數人對安全的期望;任何店家若無法解決消費者的疑慮,其都得承受銷售量降低甚至倒店的風險;任何店家企圖使用未經檢驗的或品質低劣的牛肉,就得接受監督團體的質疑或來自媒體的攻擊;在此同時,如果有人不在乎食用美國牛的潛在風險——就像許多人不在乎吃鹽酥雞會得癌症的風險——由其自由選購美國牛,也沒有礙到別人,以上沒有任何一步需要政府介入,所有人都能藉著自由選擇而獲得所需。

  然而,以上合乎邏輯的思考,卻少見於台灣的主流民意,前面也說了,主流民意是傾向大政府思維的,這樣的思維反對自由市場、懼怕貪婪的商人、擔憂無知的消費者,所以要求政府介入替大家解決問題,卻忘記了一件事——政府的組成份子是人類,貪婪的商人或無知的消費者也是人類,同為人類,政府的道德與智能顯然不會超過貪婪的商人或無知的消費者。

  既然如此,政府憑甚麼制裁貪婪的商人、幫助無知的消費者?

  任何人發現了這個顯而易見、卻時常被忽略的事實後,將逐漸放棄期待政府、會對政府各個政策的道德性與效益提出質疑,最後往自由市場的邏輯靠攏,如同《一課經濟學》(Economics in One Lesson)的作者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所說的:「壞經濟學家只看到觸目所及的事情;好經濟學家卻看得更遠。壞經濟學家只觀察計畫中的行動產生的直接結果;好經濟學家還會著眼於更長遠的間接結果。」

  赫茲利特的《一課經濟學》是1946年出版的,而啟發他的,正是這本比他早了96年出版的《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人人都該知道的經濟真相》,作者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是19世紀的法國經濟學者,其以精妙的筆法闡述自由市場的真諦並戳破政府介入的謊言與迷思,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That Which Is Seen and That Which Is Not Seen)裏,巴斯夏抨擊了當時聲勢浩大的政府介入主張,其以淺顯的例子與因果邏輯證明了政府無法靠擴充軍隊、補助文藝活動、擴大公共建設、限制貿易、進行就業或價格管制來讓全民獲得福祉,而早在19世紀就被證明為謬誤的政策,如今仍在台灣以及全球不斷被重複著。

  本書的另一部分〈論法律〉(The Law)則從更基本的層面切入,就法律出發討論政府應擔任的角色,巴斯夏說明了當政府的角色凌駕了保障財產與人身安全、期待更積極地促進福利時,掠奪與腐敗必然產生,集體與極權也會伴隨而來,這是非常純正的有限政府思想——或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思想——讀者可在本文中清楚地了解到擴權的政府有多麼危險與恐怖。

  這本19世紀的著作乍看之下有點年紀,然而其論證與邏輯可說歷久彌新,其指出的大政府謬誤在逾百年的今日仍然切中要領,值得台灣以及全球的讀者好好閱讀。

  而透過本書,以及其他自由市場的著作,我們期待人們親手戳破大政府的迷思。

 (本文作者目前任職於電信業,同時為「天空,約定的城邦」 http://woosean.pixnet.net/blog 部落客)

 

QC1064 立體書封.jpg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經濟效應:為什麼政府常犯錯、百姓常遭殃?人人都該知道的經濟真相18 n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著

黃煜文、李靈芝 譯

2018年1月30日出版

 

【內容簡介】

經濟學大師熊彼得、海耶克大力推崇的經濟學經典——

這本150年前的經典著作告訴我們:為什麼政府常犯錯、為什麼法律不正義,什麼才是健全的經濟邏輯。

 

本書的作者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 1801-1850)是十九世紀法國的經濟學家、政治家。

 

經濟學大師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稱讚巴斯夏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經濟新聞記者」。

 

海耶克(F.A. Hayek)稱他是「政治經濟評論的天才」。

 

在〈看得見與看不見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這篇文章中,巴斯夏以一個小孩打破了玻璃窗為例,說明一個行為或政策,即使在當下有看得見的結果(通常是某種利益),也可能有看不見的後果(通常是某種傷害)。然而,每當政府推行新政策,往往只看到「看得見」的部分、忽略了「看不見」的部分,或是只看到短期效應、忽略了長期效應,而導致政策失敗、人民受害,造成種種不公。

 

以破窗戶的寓言為開端,所探討的主題包括:課稅、政府補助(產業、藝文活動、教育)、公共建設、公務員、貿易保護主義、就業問題、節儉的矛盾等等。

 

這篇文章寫於1850年,但直到今天,仍持續發揮影響力。作者著書立說,大力宣揚經濟自由、私有產權、人權的理念,以及為何應該採取自由貿易,並且節制政府的權力。在他辭世百年之後,重新又開始被人們討論,知名經濟作家亨利‧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就是受到這篇文章的啟發,而寫出經典之作《一課經濟學》。其中的破窗戶寓言,首次提出「機會成本」的概念,雖然要到五十年後這個名詞才被確定下來。

 

在另一篇名作〈論法律〉(The Law)當中,巴斯夏批評當時盛行的社會主義思想,說明政府施政不是萬靈丹,政府只應該具有「有限的」功能——保護人民的生命、自由、財產安全,它不能什麼都做。作者不斷強調「法律就是正義」。利益團體常常藉由法律,掠奪平民百姓的財產,這就是「合法掠奪」,也就是所謂「五鬼搬運法」。作者說:

 

「法律有時會與掠奪者站在一起,甚至會親自進行掠奪,好讓受惠者免於羞恥、危險與良心不安。」

 

「我們這個時代盛行著一種幻覺,以為透過彼此犧牲一些利益可以造福所有的階級——以法律為幌子,實際上進行的卻是全面掠奪。」

 

「法律會被誤用,主要有兩個原因:不智的自私,和錯誤的博愛。」

 

最後一篇文章〈蠟燭製造商的請願書〉(The Candlemakers' Petition),是一則流傳很廣的諷刺寓言,是說照明廠商集體向國會議員請願,請求立法禁止太陽光進入室內,建築物應該全部拉上窗簾,以確保蠟燭、各種照明生產商的利益。

 

本書精選巴斯夏的經典文章,在當今政府的管制措施橫行、政策作為不彰的時刻,對於經濟、社會政策應該怎麼做、政府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本書都是最佳的借鏡。

 

★★★本書為《看得見與看不見的》增訂改版★★★

 

網路資源:

關於巴斯夏的著作,英譯本最早是由美國的經濟教育基金會(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www.fee.org)所出版。網路上有豐富的資源可供參考。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的網站www.econlib.org有英譯版本:

 

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

http://www.econlib.org/library/Bastiat/basEss1.html

 

The Law

http://www.econlib.org/library/Bastiat/basEss2.html#Chapter%202

 

The Candlemakers' Petition

http://bastiat.org/en/petition.html

 

【專業推薦】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黃春興  清華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巴斯夏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經濟新聞作家。

──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經濟學家、《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作者

 

巴斯夏是政治經濟評論的天才……正如〈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這篇文章的標題,從來沒有人用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就清楚地揭示理性經濟政策的核心困難和,我更願意說是,經濟自由的確切論述。

──海耶克(F.A. Hayek),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到奴役之路》作者

 

巴斯夏無疑是個頭腦清晰、優秀的作者,他睿智的文章和寓言,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針對保護主義以及各種形式的政府補貼與管制之禍害,發人深省。他真是一位不受管制的自由市場提倡者。

──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你的錢,為什麼變薄了》作者

 

雖然是距今150年以前的著作,但是讀來沒有距離,彷彿是為現代的政策爭論而寫的。

──羅素‧羅伯茲(Russell Roberts),喬治梅森大學經濟系教授、《愛上經濟》作者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Frédéric Bastiat, 1801-1850)是法國的經濟學家、政治家與作家,古典自由派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220px-Bastiat.jpg

他的思想源頭是賽伊(Jean-Baptist Say)、亞當‧斯密(Adam Smith)、孔德(Charles Comte)等人的政治經濟學著作。他從1840年開始,在法國鼓吹自由貿易運動,著書立說,參與創立《自由貿易》(Le Libre Échange)週報,並針對社會的重要議題發表了大量文章與演說。他絕大多數的著作於1848年革命前後完成──當時的法國正急速走向社會主義、政府管制政策橫行、高層貪腐,他身為立法議會(Legislative Assembly)的議員,挺身而出為公民自由、私有財產制、自由貿易辯護。18491850年間,他與知名的無政府主義者普魯東(Pierre-Joseph Proudhon)曾經針對利息的正當性,展開一場激烈論戰。

 

巴斯夏在辭世百年之後,聲譽竄起,被視為自由經濟的偉大先驅,影響了後代的海耶克(F.A. Hayek)、赫茲利特(Henry Hazlitt)、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以及許多經濟學家。他的重要著作有《政治經濟學選集》(Selected Essays on Political Economy),其中收錄了他最知名的文章〈看得見與看不見的〉、〈論法律〉;其他著作還有《經濟詭辯》(Economic Sophisms)、《和諧經濟論》(Economic Harmonies)等。

 

【譯者簡介】

黃煜文

臺大歷史學碩士,專職譯者,譯作有《王者之聲》、《氣候變遷政治學》、《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威徹爾先生的猜疑:羅德丘宅謀殺案》、《當世界又老又窮》、《服從權威》等多種。

李靈芝——負責〈蠟燭製造商的請願書〉

臺大外文系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取得翻譯研究碩士學位,曾任職數家廣告公司業務部門約10年,現為專職譯者。曾翻譯的作品包括:《激進的誠實》、《Smart用錢》、《精選世界最短篇》、《愛上經濟》、《價格的祕密》、《焦點法則》、《比賽,從心開始》等等。

 

【目次】

推薦序 大債時代的一帖良藥——呼喊「自由」/吳惠林

推薦序 自由、正義、財產、法律——為巴斯夏序/黃春興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 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

1. 破窗戶

2. 軍隊復員

3. 稅收

4. 劇院與高雅藝術:政府該補助藝文活動嗎?

5. 公共建設

6. 中間商

7. 貿易限制

8. 機器

9. 借貸

10. 阿爾及利亞

11. 節儉與奢侈

12. 就業的權利與保證利潤的權利

 

論法律 The Law

 

蠟燭製造商的請願書  The Candlemakers' Petition

 

編後記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