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hinatimes.com/focus/0,5243,50106746x112010092900123,00.html

  • 2010-09-29
  • 中國時報
  • 【文/紀惠容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
  •      台灣出生率全球最低,人口老化速度卻又快又猛!這將為台灣女人帶來甚麼樣的命運?

         根據內政部統計,目前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二四四萬,占總人口一○.六%,平均每七個青壯年扶養一位老年人,又經建會推估,至一一五年老年人口將提升至廿%,成為超高齡社會,屆時將變成每三.三個青壯年扶養一位老人,很快地,到一四○年將快速提升為卅七%,超前北歐福利國高齡人口率的廿%,甚至是鄰國的日本,變成嚴重老化的國家。

         人口結構孩子越來越少,老人卻越來越多,這意味著台灣未來的社會生產、消費動能將快速萎縮,社會力也將跟著削減,而失能人口的長照、醫療的需求負擔卻又變得無比巨大,唯一有生產力的青壯年能否揹得起這沉重未來?

         我們可預測,政府若不大刀闊斧建立起平價、公共化的照護系統,在仍充滿性別不平等的台灣,這沉重的未來將更直接壓在婦女身上,而且迫使女人進入照護的惡性循環中。

         根據統計,台灣家庭老老少少的照護、家事勞動等責任,八成是落在所謂的『母親』、『太太』、『媳婦』、『女兒』等角色的身上。家庭照顧者協會指出,目前台灣五成以上的家庭照顧者是超過五十歲的女性,平均照顧時間長達十年,其中,四六%缺乏親友協助,它很容易形成女性照顧者的『代間循環』,在年長女性照顧者倒下之後,年輕女性即接手照顧。台灣女人如此多胼的傳統宿命,是否將隨著台灣的老化變得更悲慘?

         也許有人會說,台灣的女性地位不是亞洲數一數二的嗎?台灣有五成的女性是職業婦女啊,但請看看事實,女性的薪資卻只有男性的八成,而且已婚女性有三成因為家庭須離開職場,能夠成功重回職場的,只有四成。為何在職場上女性承受比男性低兩成的薪水,這就是婦女團體不斷說的『家庭風險折價(discount)』,因為女性可能要照顧家中的老幼病殘,而無法專心工作、請假,甚至離職,有些企業甚至就把這樣的用人成本算在女性身上,不願意付與男性同樣的薪資,畢竟男性可以為公司打拼,比較沒有所謂的『家庭風險』。

         在就業市場相對低薪之下,女性很容易成為家庭選擇照顧者的首要目標,並淪為無給的照顧者,女人的命運就不只是照護的『代間循環』者,還成為市場競爭下的『無薪、低薪循環』者。

         其實,長期照護是一項非常辛苦又專業的工作。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全天廿四小時不眠不休的工作,這樣的照顧工作或許是數個月、數年,甚或長達數十年之久,包括餵食(藥)、洗澡、翻身、拍背、復健、處理疼痛、搬運病人、就醫、情緒發洩與緊急狀況的處理等大量的體力負擔。它需要國家介入,不應該由家庭或女人獨自承擔。

         遺憾的是,政府在長期照顧系統發展上長期缺席,當國家袖手,人民只能痛苦承擔,並被迫在市場上尋找廉價,可負擔的替代服務。人民最常購買的「照顧替代服務商品」,包括未立案安養中心、外籍看護工,甚至是『娶個』外籍配偶回家照顧老小。政府自一九九二年開放外勞以來,台灣依賴外籍看護工的畸形長照系統再也回不了頭,這也成為政府怠惰、不大刀闊斧發展長照系統的最大藉口。

         這些廉價的『照護替代服務』不管是外籍配偶或外籍看護工,不都是女性?難道女人要落入『女人為難女人』的惡性循環中嗎?這也難怪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毫不客氣的批評指出,這個後果就是讓女人繼續與女人為敵,讓老年女性與中生代女性為敵,讓女性雇主與廿四小時服務的女性看護為敵。當照顧工作不斷強調女人的愛心時,其實是政府壓迫女性、要求女性自我犧牲的藉口。

         雖然政府計畫推動長照保險,但是民間社福團體認為,長照保險最重要的不是收費,而是讓人民可以在地老化的照護服務系統。目前國內長照服務環境不管是居家照護服務,或是社區型的日間托老服務都嚴重不足。走出台北市幾乎很難找到合格、平價的服務,當人民繳了保費卻買不到服務,豈不質疑政府?

         除了在地化的老人照護系統,政府還應積極發展社區型、平價的托育照護系統。現代社會,女性也要發展職業生涯,在家庭與工作兩頭燒中,女人需要的不是津貼,而是貼心、平價、高品質的社區托育照護系統。當台灣已嚴重面臨全球最低生育率挑戰,政府若還以津貼鼓勵生育,或說『孩子是傳家寶』的口號,女人的子宮還是會繼續罷工抗議的。

         面對台灣的人口結構劇烈變動,急速的少子化、老年化中,我們需要的是有性別思考的公共化、國家化、平價化、優質化的照護系統,政府若不作為,女人處境或地位將難以翻身,也難逃女人為難女人的惡性循環中。

         另外,在持續少子化、老年化的台灣,還得面臨一個危機,就是社會力、經濟力快速滑落。廿一世紀政府最有效的經濟投資應在哪裡?聯合國、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均指出,廿一世紀投資婦女就業是聰明經濟學:因為婦女就業後,皆會幫助其家人及孩子,效益倍增,在勵馨基金會的服務經驗中也發現,協助弱勢婦女就業,讓弱勢婦女從社會福利依賴、負產值的人口中,成為有生產力、可以養家活口,有尊嚴正產值人口,就是最划算的社福方案。

     

    托育托老 公立機構至少占六成

  • 2010-09-29
  • 中國時報
  • 【何榮幸/專訪】
  •    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指出,未來公立照護機構應佔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才能因應少子化、高齡化的衝擊;各界應尊重外籍配偶背後的多元文化,才能讓「新台灣之子」盡早適應台灣社會。她並強調,政府應積極協助弱勢婦女就業,這才是最有效益、最聰明的經濟學。

         問:少子化、高齡化同時衝擊台灣社會,政府推出的育兒津貼、長期照護制度等措施足以因應?

         答:目前內政部、台北市政府發放的育兒津貼,都只能救急而無法治本;政府規畫的長照體系也只是長照保險,缺乏配套的服務體系。一般家庭還是不敢生孩子,也付不起長照費用,只能依賴便宜的外勞。

         因此,政府應該比照先進國家,廣設公立、便宜、高品質的托育、托老機構,或至少公辦民營委託民間NGO團體,希望未來公立照護機構比例能佔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其他百分之三十才是商業化照護機構。比起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浪費,這部分的支出絕對值得。

         問:政府社福政策、社福福算應如何提升?

         答:持平而論,台灣的社福政策一直在進步,全民健保、國民年金等制度領先很多國家,但問題仍出在服務體系沒有跟上來,偏鄉地區也還是缺乏醫院等重要資源。

         過去藍綠政府總把社福預算與經濟景氣連動,景氣好時才多編社福預算,景氣不好時就降下來,但我認為應該相反,碰到經濟不景氣時更應多編社福預算,才能透過社福措施穩定社會,否則只會產生更多犯罪等社會問題,並且更加拉大貧富差距。

     

    協助就業 讓弱勢婦女經濟獨立

         問:台灣社會應該如何對待外籍配偶、「新台灣之子」等新移民?

         答:台灣社會不夠了解外配的辛苦處境,剛開始也不願了解這些新移民背後的多元文化,事實上,勵馨基金會近年受理的受暴婦女案例中,很多是外配,證明台灣社會必須重視外配受到的不平等對待與歧視。

         我認為,台灣社會應該像沙拉碗一樣,讓所有文化都能多元並存,而不是以「文化融爐」之名,硬要外配抹去自己的文化,更不應該以歧視的態度對待「新台灣之子」。所幸,已經有愈來愈多的服務團體在協助新移民,有助於外配與下一代盡早適應台灣主流社會。

         台灣婦女運動也應致力於此,同為女人,應該努力讓女人更多樣、多元,如果沒辦法平等對待新移民,一定不利於台灣的未來。

         問:弱勢婦女的處境應該如何改善?台灣婦女運動下一階段目標?

         答:政府應該多關注家暴、單親、老年婦女,以及未婚懷孕少女,協助她們在經濟上獨立,是改善弱勢婦女處境的最重要一步。不能因為有些弱勢少女還沒有投票權,就被政府刻意忽略。

         根據勵馨過去的統計,弱勢婦女離開中途之家後,大約有一半會重新回到夫家,其中又有將近半數會再度遭到家暴。這些婦女之所以一再陷入惡性循環,除了放心不下孩子,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經濟無法獨立。

         政府過去只是以殘補式、救濟式的方法協助弱勢婦女,但弱勢婦女更需要的是就業。

         舉例而言,勵馨正在推動的「甜心工坊」(準備就業工作坊)是以半年為期,由勞委會、勵馨共同投資,平均一個婦女投資二十萬到三十萬元,半年後就可以穩定就業。弱勢婦女找到工作後,這項投資大約一年就可以回本,這樣子政府不但可以節省福利投資,這些婦女更將從原本福利依賴人口的「負產值」變成「正產值」,除了養活自己還可養活家庭,所以協助弱勢婦女就業的確是最有效益、最聰明的經濟學。

         至於婦女運動的目標,短期內是協助婦女經濟獨立,長期則要讓婦女在意識到集體處境後「為自己發聲」。當台灣婦女不必再透過別人代言,而能夠集體為自己發聲,才算是達到婦女運動的重要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