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是錢學森先生過世,接著是李維史陀先生......

  • 2009-11-05
  • 中國時報
  • 【王嘉源/綜合巴黎四日外電報導】
  •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廿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的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十月卅日在家中逝世,享壽百歲。李維史陀開創「結構人類學」(Structural Anthropology),重塑人類學研究領域,普遍被尊奉為現代人類學之父。

         李維史陀的家人及同僚三日表示,親友已在他位於巴黎東南方的勃艮第省村莊Lignerolles家中為他辦過喪禮,並長眠於當地。之所以延後發布他過世的消息,是為了避免媒體打擾。

         李維史陀以在一九五五年出版的《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piques)一書而聲名鵲起,書中記述他在巴西亞馬遜盆地的閱歷和研究,是廿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著作之一。

         法界政界、思想界乃至一般民眾,咸對李維史陀過世表示悼念。法國總統薩科奇讚譽他是一名孜孜不倦的人文主義者、偉大的學者,不斷追求新知,把法國在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名聲提升至最高水準。

         李維史陀出版的其他文學及人類學經典著作還包括《結構人類學》(一九五八年)、《野性的思維》(The Savage Mind,一九六三年)以及《神話學:生食與熟食》(The Raw and The Cooked,一九六四年)等。

         李維史陀被推崇為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的先驅,他試圖將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結構語言學運用在人類學。結構主義在於比較任何特定系統內部分子之間的正式關係,目的乃是尋找所有形式人類活動背後的基本思維模式。

         李維史陀一九○八年十一月廿八日生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父母親是法國猶太人。後來李維史陀到巴黎攻讀學位,一九三○年代中期前往巴西教書及旅行。這段期間,他多次深入亞馬遜雨林與馬托格羅索州(Mato Grosso),考察當地印第安部落的習俗,開始建構日後對人類學領域造成深遠影響的理論和方法。

         尤其是,他引據部落習俗和神話指出,人類行為係依據邏輯系統,這些邏輯系統在不同的社會或有差異,但具備共同的次結構。由於當年西方思想界普遍認定,西歐文化較其他地區更為獨特及優越,李維史陀的研究發現挑戰這種成見,並獲得了反殖民主義者的廣泛回響。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13+112009110500434,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