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開打,相關的報導、評論已有很多。

至少,教國際貿易、總體經濟的老師們,應該會很高興有個現成的機會,來教導關於貿易的道理。

以川普威脅實施的鋼、鋁進口關稅來說,牽涉到的當然是貿易的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法則,而關稅的經濟效果是很確定的,就是造福受保護的美國鋼鋁生產者,不利於進口商, 也傷害鋼鋁的消費者,也就是所有仰賴鋼鋁作為原材料的美國其他業者(飲料業、汽車業、建築業、各種製造業),而且對美國來說,肯定弊大於利。當然,原本銷售鋼鋁到美國的廠商,由於出口量減少,也是受害者。

然而,要清楚了解貿易的經濟效果,供給需求的基本原理,還是必備的。但是不會很難。

以下內容是摘自貿易戰爭:誰獲利?誰受害?解開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難解之謎,其中的例子是上個世紀末,美國對於日本的進口電視機實施進口關稅的情況。只要把電視機代換成鋼、鋁,把日本想像成例如中國,便是目前的貿易戰情境。

-------

【前情提要】

故事的主角,是十九世紀知名的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他是「比較利益」原理的奠基者。為了進入天堂,他來到現代世界,  他須說服一家電視機製造商的老闆艾德‧強森相信:即使開放進口會打擊本國產業,但是對國家整體還是有利的。為了說服他,李嘉圖帶他穿梭時空,看看完全禁止進口的世界是什麼景象。結果……

關稅可以保護本國的工作機會嗎?

  「艾德,讓我們從關稅開始解釋。對進口電視課徵的關稅,既會提高外國電視的價格,也會提高國產電視的價格。它擴大了美國電視機製造商的市場,也限制了外國產品的市場。」

  「等一等,戴夫(大衛‧李嘉圖的暱稱)。它為什麼會提高本國電視機的價格?關稅又不是附加在本國電視上,它只是針對外國電視而已。」

  「真有趣。你的觀點正是所有美國汽車公司的經理在要求對外國汽車課徵關稅時所說的,『我們不會因為關稅而改變我們的價格。』但不出所料,這個承諾總是被打破。」

  「為什麼?如果他們不用付關稅,怎麼可能提高價格呢?」

  「讓我們還是以電視機為例吧。想像一下,在課徵關稅之前,性能相同、品質相近的國內和外國的電視都賣二百五十美元。現在美國政府對外國電視徵收二十五美元的關稅。關稅只是對外國商品課稅的一種特別稱呼而已。一個二十五美元的關稅,意味著外國廠商在美國每賣出一台電視,就要向美國政府繳納二十五美元。」

  「所以製造商把價格提高到二百七十五美元,這樣就可以和以前賣二百五十美元時賺得一樣多了。」

  「沒那麼快。他們是想把價格調到二百七十五美元沒錯,如果他們可以把價格調高到三百美元會更高興。但是一個製造商想做的和能做的是兩碼子事。廠商之間的競爭,會限制住營利的欲望。」

  「但是外國的電視機確實是漲價了,不是嗎?」

  「是的,他們確實提高了價格,否則他們在高關稅之下還把電視運到美國來賣根本划不來。現在我們不必關心漲價的確切幅度。如果外國電視變貴了,那些原來買外國電視的人就會轉而去買那些品質相同但較便宜的美國電視。如果有比以前更多的人想要同一樣東西,那麼這樣東西的價格就會上漲。」

  「但這不公平呀!美國的廠商沒有被課關稅,他們沒有權利調高價格,因為他們的成本根本沒變。」

  「或許那不公平。但想想另一種情況。假設美國生產商沒有提高他們的價格,那將會出現什麼情形?」

  「他們生產一台電視機賺得和以前一樣多。很公平。」

  「但如果他們生產一台電視機賺得和以前一樣多,他們會擴大產量還是會維持產量不變?」

  「維持原產量不變。如果沒有一個更高的價格,你是不會開一個新工廠來擴大產能的。在原有價格下,你已經設立了所有有利可圖的工廠。」

  「沒錯。但是如果國產電視產量不變,而美國人又因為外國電視漲價而想買更多的本國電視。太多的消費者追逐太少的電視,你想市場上會出現什麼情況?」

  「消費者發現,他們想買的電視在他們來店消費之前就已經賣完了。消費者必須在店門口排隊,以確保買得到。」

  「所以買電視機的實際價格已經提高了。即使電視機經銷商不提高價格,買到電視的代價也提高了,因為消費者現在必須花時間排隊。」

  「我想經銷商終究會提高價格。即使價格提高,它還是可以賣出與以前相同數量的電視,因為來自外國的競爭遭到了關稅的打擊。」

  「說得好,艾德。實際上,即使賣主沒有注意到店外排起的長龍,顧客也會爭相支付高價以避免排隊。」

  「我明白了,就是說在關稅之下,美國產的電視和進口電視的價格都提高了。」

  「實際上,和你剛才的猜測差不多,兩種電視價格的成長幅度常常恰好與關稅相等,其中的道理我們就不深究了。在我們的例子中,不管是國產還是外國貨,二百五十美元的電視機賣到二百七十五美元;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價格使得美國廠商擴大產量,美國建起了新的電視機工廠。對具備製造電視機技術的工人的需求相應增加,他們的工資也提高了。」

  「這聽起來對美國人有利——更高的工資,更多的工作機會。」

  「對某些美國人來說是不錯,比如說你的工人和股東。電視機漲價使得他們更加富有,但有人會因此變窮嗎?」

  「我想那些買電視的人要比原來支付更高的價錢。」

  「沒錯。有些人在二百七十五美元這個新的價格下仍然繼續買外國電視,有些人在同樣的價格下買美國電視。價格的上漲使得電視機購買者利益受損,那麼他們現在為電視多付出的二十五美元到哪兒去了?多付給外國供應商的二十五美元,被美國政府以關稅的形式獲得。付給美國製造商的二十五美元,則提高了他們的利潤和工人的工資。」

  「那有什麼不對嗎,戴夫?如果這些以稅收、利潤、工資的形式出現的好處抵銷了損失的話,只不過是重新洗牌罷了。」

  「從表面上看,它確實像是一次重新洗牌。當然,它意味著你的工人用他們的高工資買的凱迪拉克和林肯,都是來自美國電視機消費者的錢包。每位消費者都要放棄價值二十五美元的其他商品,你的工人才會變得有錢。工人的收入增加得比較多,是因為與電視機消費者的眾多人數相比,工人為數甚少。因此,每位消費者購買電視機的損失只有二十五美元,而每位工人的收益則大得多。」

  「我還是看不出這有什麼不好。」

  「人們也許會認為這是一種勒索。你的工人從電視機消費者的口袋裡榨出錢來,用的是什麼方法?不是因為你製造的產品更好,也不是因為你的成本提高,市場上電視機供應量不足,而是因為政府限制了競爭行為。不過,或許我們不應該考慮這個哲學範疇的問題。誠然,你的工人開著高級車,這容易讓人產生錯覺,認為美國人的生活水平都是這麼高;但是你看不見電視機消費者受到的損失。某些美國人從中得益,另一些人卻因此受害。」

  「好吧,就算你說的是對的,一些人受害的同時也有一些人富有了。但或許整體利益會大於損失呢?」

  「遺憾的是,事實證明,損失大於利益。」

  「你怎麼知道呢,戴夫?」

  「不論是進口電視還是國產電視都比以前貴了二十五美元,這就意味著每一位消費者都比關稅實施前損失了二十五美元。」

  「戴夫,別忘了,每位賣主不是同時都多賺了二十五美元嗎?這只是一種重分配。」

  「並非如此,每位賣主增加的收入少於二十五美元。」

  「少來了,戴夫。一個人損失二十五美元,不就等於另外的人多賺了二十五美元嗎?」

  「有點不可思議,是不是?我解釋一下吧,艾德。如果電視的價格上漲,你卻沒有作出任何反應,那麼你從每台電視機所獲得的利潤確實會增加二十五美元,消費者的損失被你的利潤抵銷了。但是電視機價格的提高,會促使你生產更多的電視機。然而,那些額外生產的電視機的成本和你以前生產的那些相對少量的電視機成本不一樣,你新生產的電視機成本要高一些。因此,你從每台新生產的電視機中所獲得的利潤要少於二十五美元。」

  「為什麼?」

  「比方說,你不可能把兩間工廠經營得像只有一間工廠時那麼有效率。你為第二間工廠雇用的經理人不會像前一間工廠的那樣有經驗,而且你很難同時照料好兩間工廠。結果,你在每台新電視機上所獲得的利潤會少於二十五美元。」

  「但有些時候擴大產量可以降低成本。你沒有聽說過『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嗎,戴夫?」

  「我了解這些年的新理論,艾德。是的,我聽說過規模經濟。但是你為何偏偏要等到關稅實施了才來擴大產量、降低成本呢?有遠見的經理人應該早已充分利用所有可能的規模經濟。針對關稅所作出的擴大產量決定會提高你的成本。這就是為什麼關稅對美國而言並不是一次盈虧相抵的重分配,對消費者造成的損失要大於廠商和工人的收益。」

  「那怎麼可能,戴夫?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盈虧不能相抵。」

  「你要了解人們對誘因所作出的反應。你的公司回應誘因的方式,便是擴大生產。那就意味著有更多的資源被投入生產電視機,而那可不是免費的。因為你認為生產電視比原來的利潤高出二十五美元,結果美國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電視機上。美國整體來說變窮了。」

  「這就是故事的結局?」

  「不是。電視機製造商並不是唯一對誘因作出反應的人。讓我們再看看這一事件的連鎖反應。給外國商品課稅提高了對國產電視機的需求,降低了對外國電視機的需求。國產電視的價格同樣也漲了。美國的產量擴大,但是進口減少了。美國人購買的電視機總量如何變化?雖然美國的產量擴大了,但是總購買量卻下降了。進口量的減少總是會大於用美國資源生產的電視機的產量增加。」

  「為什麼?」

  「因為所有電視機的價格──不管是國內生產或國外生產──都提高了。除了價格提高以外,人們願意購買的電視數量不受其他因素影響。今天電視機變得更貴,人們的購買量就會減少。整體上來說,美國人的生活水準下降了,因為供他們享用的電視機減少了。」

  「等一等,戴夫。假如美國人購買的電視減少了,他們就會有更多其他的東西。你說當一些人因價格上漲而損失二十五美元時,還有一些人根本就不買電視了。但是這也就是說,他們拿沒有花在電視機上的二百五十美元去買別的東西了,所以他們會擁有更多其他的東西。」

  「沒錯。但是我們要知道,不管他們用二百五十美元去買什麼,對他們來說都不會像電視一樣有價值。」

  「你怎麼知道?」

  「我們假設,一個原本想花二百五十美元買電視機的人現在買了一套衣服。在徵收關稅之前,他可以自由選擇是要用這二百五十美元買衣服還是買電視機,他選擇了電視機。這個選擇告訴我們,當它們價格相等時,電視機會比衣服對他更有用,或給他更多的快樂。但是對電視機徵收關稅之後,你剝奪了上述權利,強迫他在一套二百五十美元的衣服和一台二百七十五美元的電視機中作出選擇。你迫使他選擇衣服而非電視機,這使他變窮了。他的損失就是從這兩樣東西中獲得的快樂之間的差距。」

  「戴夫,至少你也承認,關稅為美國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你再說一遍好嗎?」

  「我說,至少你得承認,關稅為美國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艾德,你是個好人,一個聰明的人。但在我們談了這麼多之後,你怎麼還能說關稅創造了工作機會?」

  「不是嗎?我不是比以前雇用了更多的工人嗎?那不就是增加了就業機會嗎?」

  「艾德,你還記得間接致富的道理嗎?」

  「當然。」

  「你說說看。」

  「有時候,間接生產電視機會比直接生產要便宜。有兩種方法可以生產……」

「對。但你是否意識到,我們現在談論的話題和間接致富之路的關係呢?」

  「我不太明白。間接致富是涉及生產成本的一種理論,而我的工人增加和工人工資上漲並不是什麼抽象的理論,那些變化是真實的,他們開的那些車是貨真價實的。工作機會的增加肯定對美國有好處。」

  「真的嗎?讓我們回到新澤西州的拉維市(Rohway)看一看。」

  我們閉上眼睛,又一次飛到東北部。

  「你看見了什麼,艾德?」

  「什麼都沒看見。」

  「你知道我們在哪兒嗎?」

  「像是一片玉米田。」

  「是的,這塊地曾經是默克醫藥公司所在地。」

  「公司搬到哪兒去了?」

  「哪兒也沒去,其實這家公司根本就不曾存在過。記住,我們現在是在所有進口產品都被拒於門外的二○○五年。沒有自由貿易,默克醫藥公司的這家工廠就永遠不會成立。整體而言,製藥公司和製藥業的工作都比較少了。」

  「為什麼,戴夫?這與電視機關稅有什麼關係?」

  「如果美國自行生產各種產品來取代進口,有些美國廠商就會擴大生產,給人一種好像工作機會增加的感覺。美國以前進口的一切,現在都得自己做了,包括電視、鞋子和手錶等等。但是,做這些工作的人必須從其他行業調來。」

  「聽起來很沒道理,戴夫。你是要告訴我,正是因為美國停止進口電視機並且擴大國內生產,所以默克醫藥公司永遠不會建立這家工廠嗎?」

  「是的。」

  「那怎麼可能?」

  「在某種意義上,一家電視工廠擴大生產,和一家從未建立過的醫藥工廠看來毫無關係,但它們在很多方面上是密切相關的。因為你和美國其他電視製造商雇用了更多的工人,所以這家工廠就沒有員工了。」

  「這沒道理,戴夫。你以前還承認說,電視機工廠的工人不可能一夜之間變成化學專家。化學專家又怎麼可能一下子就變成電視機工人呢?」

  「變化不是一夕之間發生,但是可以發生在他們的孩子身上。你看不出來嗎?況且,在製藥公司工作的人,並不必然就是化學專家。在自由貿易之下,因為貿易機會而有些公司擴張了,你的工人會在這些公司找到工作──也許是擴張後的出口公司,或是因為美國人有了多餘的資源,而買了一些公司。你工人的孩子們可能變成默克或其他擴張後的公司的化學專家或行銷人員。然而,若沒有了自由貿易,製造電視機一下子變得比化學更有吸引力,孩子們就不會上大學去學化學了。」

  「為什麼不呢?」

  「因為化學專家的工資變得比自由貿易的情況下要低。還是會有化學家的存在,只是不會比在自由貿易的情況下多。」

  「為什麼?」

  「有兩個原因。第一,就像你之前承認過的,如果電視機工業擴張,電視機工人的工資就會提高。但是第二個原因就不這麼顯而易見了:沒有進口,通過間接途徑對藥品的需求就會比以前還要少。結果化學專家的工資比以前更低了。」

  「為什麼需求會減少?」

  「美國允許自由貿易之後,電視機工業的工作減少,製藥工業的工作增多。美國不會保留它製造出來的所有藥品──有些會賣到日本去換電視回來,記得嗎?」

  「當然。所以有了自由貿易,有些製藥業的工人基本上是在生產電視,是嗎?就是間接致富的路。」

  「說得好,艾德。所以如果美國不再進口電視,到頭來會怎樣?」

  「對美國電視的需求會增加,就業率也會提升。這我明白。但我還是不懂,為什麼製藥業的工作就非得減少不可。」

  「你越來越清楚了。有兩個原因。電視機工業必須有工人才行。那些工人會來自製藥業,因為日本對藥品的需求會降低。」

  「這就是我不懂的地方。難道日本人就不需要救命的藥了嗎?」

  「當然需要。但他們用什麼來買呢?」

  「美元。」

  「那些美元又從何而來?別忘了,美國人不再買日本電視了。在限制貿易之前,美國可以通過間接途徑生產一些電視機──美國生產藥品,用藥品來換電視機。隨著進入美國的日本電視變少,日本人手中的美元也就變少了。對於日本以及那些與美國做生意以賺取美元的國家來說,他們用美元支付所購買的商品就減少了,比如說藥品。美國的出口業就會遭受損失。」

  「我不太明白,戴夫。就因為日本人手裡的美元減少了,他們就不再那麼有興趣買美國的產品了,這讓人難以置信。」

  「貨幣這個媒介掩蓋了美國人和日本人之間真正的相互影響。假設你是一個農民,你種植農作物。由於務農的專業化,你就會在這方面成為一名專家。鎮上有一個裁縫擅長做衣服。你與這個裁縫進行交易,用你自己種的糧食交換裁縫做的衣服。一天晚上,你在就寢前吃了一種『傻瓜藥』。第二天一早醒來你突然變傻了,自言自語道:『肥水不落外人田,我不能讓別人搶去做衣服的工作機會。我要禁止進口衣服。』於是,你對鎮上的裁縫宣布,你不再進口他們的衣服了。你認為你賣給裁縫的糧食會有什麼變化?」

  「它們會減少。」

  「它們不是減少了,而是根本沒有了。你知道為什麼嗎?」

  「如果我不要他的衣服,他就拿不出東西來交換我的糧食。」

  「完全正確。你拒絕進口衣服就等於說你不想拿糧食交換衣服。同時,你也沒有透過多賣些糧食給為你幹活的木匠,以彌補糧食銷售量的減少,木匠也不會比以前對你的糧食更感興趣。當美國對電視機徵收關稅時,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美國對全世界說:『我們要縮減我們的貿易量了。』結果美國生產了更多的電視,而減少生產原本可用來交換電視的其他東西。進口和出口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美國電視機工人的增加,會被那些出口部門的工人減少給抵銷了。」

  「完全正確。這就是為什麼關稅不能避免外國競爭引起的短期困境。關稅自身也會引發短期困境,只是更難察覺罷了。」

  「就業的增減恰好能抵銷掉嗎?製造電視機的就業擴大是否恰好等於出口產業的就業損失?」

  「這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美國的工作數量是由美國的人口和想要工作的人口比例決定的。真正的問題不是工作的數量,而是工作的種類。美國應該創造最佳的機會,讓人們能在最適合其技能的領域裡工作,否則就等於喪失了創造財富的機會。關稅給美國人帶來兩種損失:電視機漲價,美國人買的電視就少了;而那些仍然供美國人使用的電視機是在無效率的高成本下生產出來的。為了生產電視,美國犧牲了更多的資源。」

 

  「當進口導致一個工廠被迫裁員時,我們往往會感同身受,並為此唏噓不已。但是當關稅剝奪了一家藥廠的工作機會時,這種聯繫卻是間接且不易察覺的。沒有人會因為拉維市的經濟困境而指責關稅政策,但這種困境確實存在。人們都相信關稅可以避免電視機和汽車業的工人失業,卻沒有看到醫藥業的工人失業。當電視機工廠拔地而起時,人們為關稅大唱讚歌,卻沒人想到那些本來可以建起來的製藥廠和電腦工廠。要看到一些本可存在卻沒有出現的東西是很困難的。

  「艾德,這兒還有一件很諷刺的事。當一個美國人買美國汽車時,他認為自己替美國人提供了工作,因此沾沾自喜。他不在乎所買的汽車,其一半或一半以上的零件都來自太平洋彼岸、加拿大或墨西哥。美國汽車製造商使大多數美國人確信,買美國車對美國人的就業有好處。但是你看到問題在哪裡嗎?一個買日本車的美國人同樣也幫助創造了美國的就業機會,只不過不是在汽車業罷了。購買日本車,刺激了和日本進行貿易的產業,就等於幫助了波音公司的工人、寶鹼的化學專家、默克醫藥公司的工人、迪士尼的卡通設計人員,以及在那些向全世界出口美國高科技的行業工作的工人。這不是一個有沒有創造工作機會的問題,而是創造出什麼樣工作機會的問題。」

  「我明白了,戴夫。但是你要知道,讓人們看到事情的所有效應是多麼困難。」

  「我知道。正因如此,才會有那麼多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

——摘自《貿易戰爭》第7章:關稅可以保護本國的工作機會嗎?

QC1069.jpg

(補述)

除了《貿易戰爭》之外,《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經濟效應》的作者巴斯夏,他對於貿易保護主義的最犀利批評,可見於書中的〈蠟燭製造商的請願書〉這篇經典的諷刺寓言。

經濟大師談市場》的書中有「國際貿易」篇,收錄了亞當斯密、李嘉圖、巴斯夏的經典文章,也值得參考。

順道一提,搞貿易談判就需要好的談判技巧,推薦《華頓商學院的高效談判學》這本書。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經濟效應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經濟效應:為什麼政府常犯錯、百姓常遭殃?人人都該知道的經濟真相

經濟大師談市場

經濟大師談市場

華頓商學院的高效談判學

華頓商學院的高效談判學(經典紀念版):讓你成為最好的談判者!

相關資料 :

美中貿易戰在打什麼 3分鐘教你看懂

2018/03/23 12:15  中央社

(以下兩篇,其中談到外匯存底的部分,若有不清楚的,看上面的摘文應該有幫助)

中國只能挨打的貿易戰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2018年03月23日 11:53:00  上報

 

中美貿易戰可望落幕,但我們卻朝著危機走去

2018 年 03 26 日 by 王伯達   王伯達觀點

中國打黃豆牌「傷人一百 自損一千」  獨立媒體︰自巴西或阿根廷進口成本更高

2018-04-09   自由時報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