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川習怎麼會,台灣自身的經濟發展永遠是有力的屏障。這篇文章供參考。

自由共和國》Robert Wang(王曉岷)/後TPP時代,強化美台經濟關係的路線圖

2017-04-10 06:00  自由時報

Robert Wang(王曉岷)/美國CSIS資深副研究員、前AIT副處長及APEC資深官員

過去幾年,台灣表達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強烈意願,期待為第二回合談判作準備。不過,隨著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和決定退出TPP,台灣現已無選擇,只能放棄加入TPP的努力。同時,台灣和中國的經濟關係面臨壓力,為了避免被進一步邊緣化,台灣開始發展和區域內國家強化雙邊經濟關係的政策,因應北京在現行區域貿易協定上可能對台灣的阻擋。在此脈絡下,台灣正考慮是否應嘗試和美國新政府洽談自由貿易協定(FTA)或雙邊投資協議(BIA)。

評估應進行FTA或BIA選項時,蔡政府首先需決定如何接軌台灣經濟的明確重心。一般而言,雙邊FTA目標在擴大市場准入,降低或移除關稅、進口配額、特定進出口產品的非關稅壁壘。如韓美FTA就涵蓋廣泛產業,包括農業、汽車、藥劑、製造、消費電子、資通訊科技和服務業。除了市場准入,美國強調發展規範監管政策、國有企業、勞動措施、環境、智慧財產權等等的全面性貿易和投資規則。一些FTA包括投資章節,以滿足談判各方關切的外國投資議題。

相對地,以台灣例子來看,雙邊投資協定/協議(BIT/BIA)焦點在保護和提供外資公平競爭環境,推廣採納市場導向的政策。BIT/BIA尋求對外國投資的徵收設立清楚限制,要求提供國民待遇給外資,旨在對強制投資履行要求設限、強化監管透明度、允許外資雇用本身的管理層人士和把投資相關資金自由匯回本國。標準BIA雖未涵蓋稅務政策,談判方可另外協商一個「避免雙重課稅協定」(DTA),讓匯回獲利可免受雙重課稅。最後,在BIA規範下,外資對於和當地國政府的爭端有權提出國際仲裁。

全文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