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致命的均衡》

均衡若不傾斜,豈會致命?        劉瑞華

  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的劇本《推銷員之死》(The Death of a Salesman)裡,垂老的推銷員面對著充滿疏離感的一生,絕望地走向生命的盡頭,表現了對資本主義市場文明的控訴。絕大多數的經濟學家可能會對一個推銷員的死亡顯得無動於衷,不過如果死的是一個經濟學家,而且是哈佛大學的經濟學家,會引起什麼樣的省思呢?

  今日學術圈裡的競爭與壓力到了讓人「拼命」的地步,已經成為不少小說或劇本的題材。口服避孕藥發明人翟若適(Carl Djerassi)寫過幾本這方面題材的小說,在台灣有中譯本,喜歡閱讀的人應該不陌生。《致命的均衡》裡學術界的鬥爭竟然成了謀殺的背景,而死者們都是哈佛大學的學者,其中包括一位經濟學系的年輕同事。本書的作者Marshall Jevons是兩位美國經濟學家的筆名,他們至今合寫了三本懸疑小說,主人翁都是哈佛大學經濟學系教授亨利‧史匹曼(Henry Spearman)。經濟學家寫的懸疑小說當然會在情節裡安排一些經濟學的知識,而且史匹曼教授照舊會運用經濟學的推理破案,然而這本小說最特別之處是隱含了對學術界的控訴。

  尋找兇手的懸疑小說裡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殺人的動機,被害人經常有各種讓人想殺他的理由,愛情、仇恨、名譽,甚至學術偏見都是可能的動機,這本小說安排得面面俱到。像錢財這種庸俗的動機老練的懸疑小說家通常是不屑一顧的,經濟學家會不會特別著墨一番呢?這讓讀者自己去發掘。不過,史匹曼教授破案所根據的經濟學推理可不是簡單拼湊的理論,而是蠻深奧的見解,這是Marshall Jevons所寫小說的精華,也是為何他們的幾本小說會被一些經濟學課程列為參考讀物的原因。就算你看完最後一頁知道兇手是誰了,可能還會翻回前文,看看史匹曼教授在書裡面說了些什麼。

  看完本書,闔上書本,讓人深思的是為何學術圈會發生這樣的罪惡。研究計畫、出版論文、升等審查,這些外人難以理解的要求把知識工作變成了業績數字,「出版或毀滅」(publish or perish)的壓力讓學者不得不跟著學術殿堂裡的階梯往上爬,「升等委員會」可以把一個助教授的小命捏在手裡,有人自殺或者謀殺似乎並不奇怪。願意花時間來寫小說的學者即使願意妥協,而且能夠在美國的知名大學裡任教,卻並不認同學術界裡扭曲人性價值的現象,本書的書名顯然是對學術圈制度的指控。聰明的史匹曼教授可以找出兇手,卻無法打破「致命的均衡」。

  「均衡」是經濟學從物理學借來的詞彙,指的是各種影響的力量互相抵銷所呈現的狀態。即使一種制度發展成足以「致命」的罪惡,只要各方的作用力相當,還是會存在,甚至可以持久穩定,而且還會成為模範。台灣的學術界不斷在模仿美國的制度,是好是壞,當然見仁見智。當模仿成功之後,必然有人出版,也有人毀滅,也許還有人會因出版而毀滅。

(本文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QC1016X.jpg

致命的均衡

城邦讀書花園  http://goo.gl/ZB88PA
博客來  http://goo.gl/m5XCaG

邊際謀殺 

城邦讀書花  http://goo.gl/ZB88PA
博客來  http://goo.gl/myf1kh

奪命曲線

城邦讀書花園  http://goo.gl/ZB88PA
博客來  http://goo.gl/34ekCe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