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師的課堂上會發生什麼事?》推薦序

相信希望──優秀教學探索之路
李政憲(新北市林口國中老師 / 數學輔導團)

  歐巴馬在重要的教育演說中提到:「我們的孩子從踏入教室的那一刻起,決定他們未來成就的關鍵因素不是膚色、出身、家世背景或財富,而是他們的老師。」時值教鞭近二十年,當今的教育體制與評量方式愈趨多元,翻轉教育正夯,使得不少教學老手們開始嘗試改變,卻又因為不同的教學方法與理念,眾家爭鳴而無所適從,更遑論剛進教職的新手們。
  
  這本書《好老師的課堂上會發生什麼事?》細說了美國的教育史,透過幾位小學數學教師課堂的觀察與和學生的互動,讓我們了解好老師所需具備的能力以及與學生的互動方式。看過本書後,相信你會感覺其實優秀的老師,也跟優秀的學生一樣,是可以被教出來的;而書中的箴言佳句,總在不經意的文字中,可以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本書的第一章到第三章,先從行為主義的觀點說明如何進行課室的觀察,接著談到瑪德蓮、黛博拉兩位老師的教學藝術,如何在他們的數學課堂上,帶領學生討論、思考,甚至自己發現錯誤;也值得讓我們去想想數學課的風景,是否只要讓學生進行討論,分組完成指定任務即可?進而談到閱讀的重要性以及所謂的「理解式教學」,讓我們知道若沒有扎實的底子來回應學生看法,是不能將學生的困惑轉為理解的。
  
  第四章提及在觀摩日本的課堂後,比較兩地的文化,說明教學方式的差異性,練習題上的懸殊比例,甚至在美國沒有「授業研究」的窘境;進一步有老師願意改變,並透過實例加以說明,這也與目前的教育何以強調教師社群與共同備課的理念不謀而合。第五、六章介紹了「零藉口學校」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巧,夾雜正向的鼓勵,讓推行此理念的學校隨之迅速增加。
  
  第七章開始反省所謂的「零藉口」到底屬於紀律或是填鴨?從正反面的立場,從教學方法的描述轉向班級經營的討論,甚至如何加以改造,以及透過適當的對話方式,讓師生關係不用處罰也可以有所轉變。行為(專心)與學習,到底孰先孰後?或許您在看這一章之前,也可以先想一想。
  
  第八章介紹了「為美國而教」(TFA)組織的運作,以及不連貫的政策損害教學品質的情況與影響;第九章回到教學面,以數學課堂的活動為例,具體說明教學與師生應對時所需的四件「學術言談」,甚至如何針對學生的回應,鼓勵他們參與討論,進而允許犯錯,轉為正面教學的效果。
  
  第十章反應了美國的教育制度未能有效達成師資培育的前因後果,也透過教師評鑑制度的介紹與診斷方式,說明可行與不可為的雙方立場;缺乏教育基礎建設,要談教師自主與績效責任誠屬不易。後記並以作者寫書時也嘗試教學的親身經歷,提及從中所得的收穫,為這本書劃下一個特別的句點。
  
  如果你急於知道這些優秀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方式為何,建議先讀第一章到第三章,先跳過歷史的沿革,看看這些老師們教學的案例,相信你對於學習共同體所強調老師的提問與學生們的串聯,將會更有感覺;接著再從第七章看看,絕對的紀律是否可以造就絕對的優秀?並從第九章的內容中,期盼可以找到您所需要的解答。倘若你想知道美國如何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老師們自發式地去改變學校、制度,從困境中走出來,不妨從頭細細品味其一路走來的改變。
  
  誠如書中引用了大衛.柯恩所說的:「教學是相信希望的職業」,無論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如何艱辛,最重要的還是要願意堅持正確的路,願意相信我們的教學信念總有一天能夠實現。如果你本身就是老師,相信看了這本書以後,將會多些不同的想法,搭配關鍵的行動,以及老師和學生互動後的反思,自然會離目標更近一些;如果你是家長或學生,在看了這本書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你的老師,也有著不少好老師所具備的特質,或許也可以在你的老師需要協助的時候,從書中的經驗中找點建議給他們,讓他們少走一些冤枉路。

QD1010.jpg

好老師的課堂上會發生什麼事?:探索優秀教學背後的道理!

Building a Better Teacher: How Teaching Works (and How to Teach It to Everyone)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