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轉貼自Readmoo 的文章.

 

http://news.readmoo.com/2015/01/12/about-being-alone/

文/何宛芳

身處於資訊雜亂紛呈網路時代的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閱讀?時刻連網的環境裡,到底孤獨又離我們有多遠?同是文化人與資深讀者的詹宏志與楊照認為,或許,我們該從重新定義「閱讀」與「獨處」開始,思考這兩個問題。

忽然間,我那些曾經愛閱讀的朋友彷彿都不再閱讀,而且毫無歉疚。

新經典文化、誠品書店主辦,邀來詹宏志與楊照主講的「獨處的力量」講座裡,詹宏志認為,這段落在〈自尋煩惱?〉篇章中的寥寥數語,大體可以視為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新作《如何獨處》的寫作緣起。然而,詹宏志認為這幾句話還得再補充一下,才符合實際狀況,「(讀者)不但毫無愧疚,以後也不會悔改,」因為一旦離開了閱讀,人們也很難再回頭。

閱讀者向來是少數,離開的那些不過是「湊熱鬧」的人

法蘭岑在這本新作裡,不時透露出對閱讀崩壞的危機感,對於這個問題,詹宏志顯不那麼悲觀,因為就他的觀察,「閱讀者在歷史上,一向是少的。」有一段時間,閱讀成為時代的流行,現在不過是流行退潮,轉而向影音、娛樂而去,但是「真讀者並沒有變少」,離開的那些,不過是些「湊熱鬧」的人。

他以自己過去在出版產業的經驗指出,幾乎所有出版社在「說服讀者閱讀」上的努力,都與閱讀本身無關;而所謂的暢銷書,其實都是成功賣給「不讀的人」,而不是會讀的人。此外,拜教育普及之賜,現今的讀者數量,甚至較任何一個過往的時代都更多!

「因為教育,我不太擔心真的有一種力量會把閱讀摧毀,不會是臉書,即使是亞馬遜也不行,」那些被閱讀啟發的心靈,「就像被雷打到,一剎那就超越了、超渡了,」有過這種體驗的真讀者,絕不可能放下閱讀,只要有教育,持續創造與閱讀相遇的機會、相信閱讀碰撞的力量,閱讀就不會真正被摧毀。

認為網路會摧毀閱讀,是低估了閱讀,也高估了網路。」詹宏志說。

無法閱讀與獨處,也就無法與其他人互動

對此,楊照也深有所感,對他而言,閱讀的迷人之處就在於:「文字逼著我們要對自己看到的東西有自己的想法,所以,要動用自己的觀感,」而這樣可以自己解讀、專屬於「自我」的時刻,對數位時代的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少遭遇的狀態。

試想,當周遭只剩下自己與自己的 iPhone 時,我們能說自己是獨處嗎?楊照認為,在這個時代裡,我們其實可以開始思考,要如何重新定義「獨處」與「閱讀」?

義大利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曾說:「人生在世,沒有什麼比獨處要更讓人懼怕的了。……他們害怕寂靜無聲,害怕那種剩下自己一人與自我思緒及長篇內心獨白獨處時的靜默。」楊照從費里尼的說法延伸:「獨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你只剩自己可以挖掘,然後才發現,原來自己如此不堪挖掘。」

他觀察到,現代人不但沒有機會獨處、不懂得獨處,甚至還有各種方法逃避獨處。他認為,現在只剩下「能夠自己問自己,是否能與自己獨處的時刻,」才能真正稱得上獨處。也正是因為缺乏獨處、不懂獨處,現代人失去了「自我體會」的時刻,少了從自己的經驗出發思索的機會,只好不停的進入人群,去確認其他人是否與自己想得一樣。

在他來看,閱讀的定義可以更廣泛一些,就是「用自己的感受去看……勇敢、孤單地去面對。」

宏志則是以《羅馬帝國衰亡史》作者吉朋(Edward Gibbon)的一段話來說明獨處的重要性:「對話增進理解,但孤獨才是天才的學校。」

他進一步解釋:「理解,是帶有社會性,需要透過接觸而達到的狀態,但是體會、智慧,卻是純個人,」需要透過個人的處理、交戰、吸收及轉化,才能沈澱而成。「獨立思考的意思是,我們敢不敢自己一個人決定,什麼是真正的價值,」他說。

從這個角度出發,獨處與獨立思考,其實就是一體兩面;這也呼應了楊照的觀察:不懂得獨處、因而沒有自我體會的人,也就無法以「體會」去與他人交流,自然也就得不到平等而深刻的關係了!

真正的問題不在閱讀,而是資訊傳遞的路徑

然而,詹宏志認為,真正的問題不在閱讀本身,而是網路時代裡資訊傳遞的路徑。

詹宏志以自己在亞馬遜購書的經驗舉例:幾年前,剛開始在亞馬遜購書時,詹宏志一開始還覺得系統推薦給他的書都很不錯,但慢慢地他才發現,亞馬遜系統的推薦演算,最後只是讓他自己變成了「過去的習慣與興趣的囚犯,……我以為我接觸到了全部,但接觸到的全部都是自己!」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社群媒體裡,過去每個人都知道自己不是世界的全部,但是在社群網站裡,人們常常出於選擇或互動的習慣性,讓自己最後都被與自己類似的意見所環繞,反而「成了自己意見牢籠裡的囚犯」。

「社群媒體是中立的,」楊照指出,相較於過往,網路其實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也讓人更容易選擇,但是人們卻常常自己放棄了選擇,「最恐怖的,是你只讀讀得懂的東西!」

如果我們的閱讀也總是停留既有的範圍裡,那不也是讓自己成了過去的習慣、過去價值的囚犯?那麼到底為什麼要閱讀?也就成了我們下一個必須思考的課題了!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