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Q文化智商》推薦序

當整個世界走到你的眼前   

      文 / 劉奕成 | 臺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CFA Society Taiwan)榮譽理事

  機翼輕掠過伊斯坦堡上空的霧靄雲霞,我透過窄小的景窗看著博斯普魯斯海峽由暗點亮,飛機出人意表地緩緩降落在亞洲這一邊。平常來這裡,都是從歐洲那端降落,但這次從亞洲出發,在亞洲轉機,結果花了二十多小時的旅程,還在亞洲。鄰座的日本人彷彿看穿我的失落,自言自語起來:「再三十分鐘,我們就到歐洲了!」

  一夜沒睡,我覺得渾身乏力,腦海咀嚼著一路上看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等電影,穿梭時空、穿梭地理的影像,此刻尤其難以消化。

  這些多元跳動的景緻,居然讓我一時難以招架。雖然因著人生的巧合,曾流離於費城、紐約、約翰尼斯堡、東京、香港、上海等地工作,看似渾然無懼新鮮的事物,但是我已經在「舒適區」——台灣待了太久,也開始對國際文化消化不良,也不再與友人爭辯,轉而接受「台灣逐漸成為亞洲最不國際化也最不多元的地方」這個鐵錚錚的事實。

  鬆開安全帶,另一側的澳洲人找我攀談,他說他剛看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覺得李安很厲害,可以把印度的文化描述的那麼深刻。

  我一派輕鬆地回答他,那是加拿大人寫的小說改編的電影,場景多半在台灣拍攝,李安雖然在台灣長大,卻能掌握英國文化的精髓拍出《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還有體現美國懷俄明州風情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更不要說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冰風暴》(The Ice Storm),刻劃新英格蘭的偽善文化。我說:「李安是最能悠遊於各種文化中的翹楚。」

  從機艙上方的置物箱卸下隨身行李,卻卸不下的心中陡然升起的疑問:「為什麼這片土地出了個能無入而不自得的李安,其他大部分的台灣人,卻對異質文化全無招架之力?」。

  我從背包中翻出這本書的草稿,在伊斯坦堡漸行漸亮的海水旁尋思,心中的答案也愈來愈亮。原來在於「文化智商」,住在舒適區的我們,文化智商逐漸衰退。這本書中提到「要先了解自己的文化,再來理解別人的文化」,我們對自己的文化既不了解,也不想要了解,因此缺乏對自身文化的關照及批判性思考能力,最後即使接觸到別人的文化,也缺乏理解能力。

  這本書透過分析以及簡短的個案,娓娓道來老生常談:「文化是隱形的,卻深刻打動人心。」本書是二位教授的心血結晶,以「文化智商」為主軸,輕鬆起承轉合,第一章第二章介紹文化智商以及文化差異,是為「起」;第三章強調用心,是為「承」,前面兩部分,都屬於「知」的層面。

  第四章開始觸及決策、溝通、領導以及設計團隊,是為「轉」,將對文化的了解,運用到「行」的層次。坦白說,從這開始,是這本書的精華所在,但是很遺憾的,對於鮮少有機會跟異質文化深刻互動的人來說,這一塊要認真研讀,還是太難了!要付諸行動,也找不到什麼機會。不過作者在第八章「合」的部分,還是適切的提出方法,循循善誘讀者如何在有限的資源或國際經驗中逐漸茁壯。

  雖曾在海外飄盪,不知不覺中也的確習慣了台灣這塊舒服的舒適區——電視報紙幾乎看不到國際新聞,就算有,也被充滿偏見的主持人把持。近來直接看原文書的機會愈來愈少,說來慚愧,我不斷找「不容易買」、「太花時間」等理由來看翻譯本。遇到這本很對我胃口的書,我還特別去找了原文書來看,兩相對照,相映成趣。雖然沒有把握是否提升了文化智商,但的確重拾了面對異質文化的信心及興趣,秀才雖不出門,「風檐展書讀」卻有「天涯若比鄰」之趣。

 

CQ文化智商:全球化的人生、跨文化的職場──在地球村生活與工作的關鍵能力》

大衛.湯瑪斯(David C. Thomas)、克爾.印可森(Kerr Inkson) 著

吳書榆 譯

CQ文化智商  

arrow
arrow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