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2-23 01:25
  • 新聞速報
  • 【2月策展人/傅月庵(作家)】

     教養難說。你問我,多讀書是否就是有教養?不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變化氣質」嗎?我笑了笑,不敢說什麼。這事,也對也不對。有時候,還得看讀的是什麼?或者該這麼說吧。有些書,是必讀的,作為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乃至一個華人,最好都能翻翻讀讀。這,或者就跟教養有關了。 這些書,多半已成經典,譬如《史記》、譬如四大奇書;有些不好說它必是,但也幾乎就是了,譬如《唐詩三百首》、譬如《古文觀止》。前一類,那是「天」,是想像的空間,無限寬廣,漫無涯際,讀都讀不完;後一類如「地」,是立足的根本,雖也廣袤,終有盡頭。

     原為童蒙教材與科考必讀

     那就說說《古文觀止》吧。

     這書,是清初康熙時代,浙江紹興吳楚才、吳調侯叔侄所編選、註解的一本古文選集,收錄了從東周到明代的220篇文章。這些文章,有策論有書信有序跋有遊記有歷史……,包羅多端,加上剪裁得當,書出之後,廣獲好評,很快成為重要的「童蒙」讀本,也就是兒童基本教材,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種。

     大體而言,明清時代的兒童教育,多從「三百千」開始,也就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著手。識字到一定程度後,便教讀「四書五經」,不但讀,還要背,且需背得滾瓜爛熟。原因是科舉考試最主要的項目八股文,不出「四書」範圍,且格式、文體甚至書法都有嚴格限制,想「代聖人立言」,一舉成名天下知,非對此下功夫不可。要說「考試引導教學」,其實古今不分。

     但因科舉考試最後一關,也就是決定名次的殿試,還要考一道「時務策問」,雖僅聊備一格,有志青年還是不能、不敢疏忽,或因如此,也才有了《古文觀止》生存空間。學習古文這條道路,《古文觀止》僅是開端(另一本也常被當作啟蒙用的,叫《文章軌範》),若還想更進一步研究揣摩,則有類如《古文辭類纂》、《經史百家雜鈔》的進階書籍,當然,搜羅精讀各家,譬如唐宋八大家文集,那是博而後約,真正登堂入室了。

     鼎公傳授閱讀的釣魚方法

     到了今天,科舉已廢,「制藝」早成歷史的灰燼。可古文依然不能不讀。原因是中華文化精髓,90%以上都是以古文,也就是文言文寫成。儘管許多都已翻成白話文,但,翻譯如含飯哺人,畢竟隔了一層。想親炙古人思想精華,還是非古文不可。從這個角度來看,讀古文,一如昔時洋人要學拉丁文,今時洋人得懂一點法文,真可算是一種教養。

     而這,或即王鼎鈞先生此書讓人獲益多多,神往悠悠之處。

     鼎鈞先生文名早著,他是散文大家,小說自成一格。他的「作文四書」,讓好幾代台灣年輕人掌握了作文的竅門。至其評論,說理周延,不慍不火,純然「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讀一篇即有一篇的受益。老先生與時俱進,始終汲汲追求現代新知,移居美國後,1990年代末期,以垂老之齡衝浪網路,至今熱情不減,真正可說是「我們現代人」。

     老先生以近九旬高齡,述而不作,此書實具「傳承」意味,或即有意將此生閱讀訣竅公諸於世,任有緣人展卷取讀。換言之,他想教年輕人「釣魚的方法」,而不是「釣魚」給年輕人吃。這當是他為何在220篇的《古文觀止》,僅取一瓢飲,用24篇文章為範例的原因。(其他的,照著釣就成了。)

     以瀟灑之姿探索化讀文章

     化,大而化之,食而化之,轉而化之。但觀大略,常有會意。悠然神往,欣然忘食。得其意,承其統,盡其妙。

     此書開宗明義即點明「化讀」要旨。至其解讀,則鎔「註」與「解」於一文,有字解有文論有筆法有典故有心得有評論,全面開放探索文章,而不拘泥於一字一句之正解,屑屑於餖飣考據。要說「閱讀」,這是真正陶淵明「五柳先生」不求甚解之一脈,瀟灑多姿,過化存神,而非宋明理學格物致知,「看了又看,逐段、逐句、逐字理會」,一不小心便要「死於句下」那一路。要說通情達理,切合現代人所需要,此書真正是打開古文世界的一把好鑰匙。

     教科書收得少了,平時也束之不讀了。但,翻翻此書,讀讀古文吧,拿到了老先生的鑰匙,學會他的釣法,門一推,霎時你將發現自己獨坐藍海之上,海闊天空任遨翔,到了那時候,「什麼是教養?」恐都不是問題了。

古文觀止化讀  

古文觀止化讀

  • 作者:王鼎鈞
  • 出版社:爾雅
  •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15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6395550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11051303/1120130223001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