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QC1049.jpg  

  總體經濟的力量,會影響到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通貨膨脹率影響我們購買貨品及勞務的價格,並進而影響到我們的所得及儲蓄的價值。利率決定了借貸的成本,以及銀行存款與債券的收益,而匯率則影響到我們購買進口品的能力,以及我們海外資產的價值。這些只不過是冰山的一角,其他諸多的總體變數──包括從失業到生產力──對我們經濟環境的塑造,都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大部分的企業經營者如果能對總體經濟學有基本的了解,他們對市場狀況,不論是需求面還是供給面,就可以有更完整──以及更細微──的概念。同時這樣的知識,也能讓他們更有能力預測及回應重大的總體經濟事件,例如實質匯率的突然走貶,或是聯邦資金利率的急遽升高。

  雖然經營者即使不是真正了解這些總體經濟變數,也能享有成功。但是如果能將基本的總體觀念及經濟關聯性,融合進他們的經營工具中,他們就有可能贏過競爭對手──他們能看到潛藏的機會,並能避免不必要(有時代價極高)的錯誤。舉例而言,1990年代那些知道如何閱讀及解讀國際收支報表的經營者,在應付墨西哥及亞洲貨幣危機時,肯定比別人更為成功。

  總體經濟學在現實上的價值,不只是在企業經營方面。對於我們身為消費者、工作者、投資人、甚至是選民,這個領域的基本知識也非常重要。我們選出來的公職人員(以及他們任命的重要部會首長,例如聯準會主席及財政部長),這些人管理國家總體經濟的能力,很顯然都會對我們的生活品質產生重大的影響,影響的不只是現在,還有未來。而龐大的預算赤字,在特定的時候是有利的或是不利的,選民都應該要能自己做評估。

  不幸的是,許多公民即使受過高等教育,也從來不曾研讀過總體經濟學。至於那些修過這門學科的人,常常學的是如何解答編造出來的習題,而不是總體經濟的真實基本面。總體經濟學的教學常常高度集中在方程式和圖形上,以致許多學生模糊了核心觀念與直覺,而那才是這個學科有意義之處。

    這本書想要做的是,提供總體經濟學一個觀念性的總覽,強調核心原理及關聯性,而不是數學模型及公式。目的則是在傳達基本原理,並且以實際可得及切身相關的方式來進行。

  這裡所採用的方法,是我過去十年在哈佛商學院協助開發出來的。事實上,我所寫的這本書第一版,用來當作學生的入門書,從那之後,哈佛商學院的許多學程都把它當作必修課本。雖然這個方法,與標準的總體經濟學教科書(研究所或大學部)的方法有相當大的差異,但是我們發現這個方法非常有效,且學生和企業主管們的接受度也很高。

  在這本書中將會闡明,總體經濟學是建立在三個基本支柱上:產出、貨幣及預期心理。因為產出是中心支柱,第一章我們就從這個主題開始,然後在第二及第三章分別談貨幣及預期心理。第一章到第三章是本書的第一篇,涵蓋了總體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以盡量精簡的形式來說明。

  有興趣進一步鑽研的讀者,第四章到第七章(第二篇)在許多重要主題上有更詳盡的說明。這幾章的目的不是要涵蓋總體經濟的全部內容,而是針對課堂上最常被提出來的一些總體經濟問題,予以說明。

  第四章對於美國貨幣政策作簡短的歷史回顧,追蹤從建國以來到現在,美國貨幣供給的管理方式。經驗告訴我們,在貨幣政策及中央銀行業務的邏輯性及局限性的表達上,歷史方法被證明是特別有效的。第五章及第六章涵蓋總體經濟會計的基本知識。就如同你若要評估一家公司,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是基本知識;閱讀GDP帳(第五章)及國際收支表(第六章),對於評估一個國家及其經濟表現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最後,第七章的主題是匯率,聚焦在那些被認為會導致通貨升值或貶值的因素上。雖然匯率的走向,就像股票的軌跡一樣是出了名的難以預測,但是,當你不管是為了個人或是業務需要,必須做預測時,還是有一些重要的經濟關聯必須要納入考量。

  和標準的教科書不同的是,這本書的設計是要讓讀者很快可以讀完。雖然有時讀者會想要回顧特定的章節(例如複習一下匯率或財政政策),但如果能先完整地將全書看完一遍(或至少讀第一篇),將可以得到最多的收穫──這本書的目標就是在對各個主題、其關鍵部分及它們是如何組成的,讓讀者有通盤性的了解。

  因此,我們從總體經濟學的觀念核心開始,在第一章我們將討論一國的產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