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不錯的評論文章,為持平之論。。

  • 2010-04-26
  • 中國時報
  • 【童振源】
  •  

         針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雙英辯論主軸在於「民進黨採取鎖國政策」相對「國民黨採取冒進政策」。此外,雙英在ECFA開放的衝擊、決策過程與談判策略都有激辯。然美中不足地方在雙方對服務業開放與國際投資的影響著墨有限。這場辯論奠定了朝野領袖公共政策理性辯論先河,同時也建立社會溝通與參與的積極意義。

         馬總統開宗明義便定位民進黨為鎖國政策,國民黨是開放政策,民進黨讓台灣在國際經濟舞台上被邊緣化,提不出替代方案,國民黨要扭轉劣勢讓台灣重回國際經濟舞台。馬總統強調東協加一將對台灣出口造成衝擊,所以亟需簽訂ECFA。但是當蔡主席回應東協加一對台影響不大時,馬總統才強調政府必須針對二○一二年可能達成的東協加三未雨綢繆,顯得論理上不如蔡主席。

         蔡主席強調ECFA是錯誤事實判斷的冒進政策,認為東協加一對台影響相當有限,ECFA對台衝擊相當嚴重。此外,蔡主席強調包括日本與南韓在內都擔心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戰略秩序。因此,蔡主席認為台灣不應急於簽訂具有全面貿易自由化約束的架構協議,而是應透過多邊WTO架構、雙邊貿易協商,爭取台灣的經濟自主性與貿易自由化利益。不過,蔡主席也沒有回應台灣被孤立在東亞經濟整合的質疑。

         第二部分集中在ECFA對台灣經濟衝擊的評估,顯然政府的準備仍有不足。蔡主席主攻ECFA將帶來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產業結構調整與財富重分配。馬總統強調ECFA開放時程可以自主,蔡主席則認為ECFA是鎖定十年須全面自由化,對台產業衝擊大。

         第三部分集中在決策過程與社會監督,蔡主席強攻、馬總統處於守勢。蔡主席攻擊馬總統先有政策,再找政策評估與少數弱勢企業背書,馬總統則回應必須要有政策的前瞻性。其次,蔡主席攻擊政府迴避社會監督與缺乏公共參與,馬政府少數人卻決定台灣的未來;馬總統則回應政府接受國會嚴格監督,但民進黨不願在國會監督政府。第三,蔡主席批評馬總統政策受到財團利益影響,甚至決策體系存在商業利益糾葛;馬總統則回應政府接受檢驗,而且ECFA是照顧全民利益。

         第四部分焦點為兩岸談判策略,雙方各有優勢。蔡主席批評馬總統自曝談判時間底線,沒有破局的準備,對中國政治企圖沒有準備,而且阻絕社會監督。馬總統則以民進黨執政時兩岸開放無法達成,國民黨上台後兩岸與國際關係都有突破。

         對於國際投資效應與服務業開放的衝擊,可惜雙英論辯相當有限。東亞經貿分工主要建立在投資驅動貿易的格局上,因此國際投資的影響將會強化國際貿易效應。雖然馬總統提到台商回流與筆者對國際投資效應的研究,蔡主席提到台商可能進一步到中國投資,但都缺乏系統性的論述與辯論。其次,服務業占台灣GDP的七三%,而且ECFA草案包括兩岸服務貿易自由化,對台灣的衝擊將遠遠超過製造業與農業的衝擊。(作者為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42600133,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