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從一到無限大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推薦序〕

科學頑童的物理世界漫遊記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科學,尤其是理論物理學,有大量抽象的概念,並不是一門易懂的學科。然而,就因為其艱澀,就懷疑諸如宇宙論、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等對社會大眾的魅力,卻又實在太小看生而為人,對宇宙萬物之源尋求一個合理解釋和想像的強烈需求了,畢竟《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也是出版史上的奇蹟,而且有紮實科學理論基礎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也叫好又叫座。

人生而好奇,滿足好奇心的需求,重要性並不比吃喝拉撒低,否則為何每個文明都要編故事來解釋自然現象呢?然而,只有古希臘誕生了科學思維,我想這並非是因為古希臘人特別好奇,而是因為他們勇於發掘和承認未知,而非一味用超自然來解釋,因為當任何現象都能用神明的喜怒哀樂來解釋時,那麼能解釋所有事物的理論,就什麼都解釋不了。

還好我們有了科學。當我們用科學方法來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後,科學的知識就高效爆炸式地增長了,就要不斷地分門別類,專業分工愈來愈細緻,以致於在同一個系所,教授們不清楚隔壁同事的研究內容,似乎是常態了;另外,當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諸多宏觀或微觀的自然現象,常常發現背後的原理比想像中複雜許多,有不少甚至強烈違反直覺和常識,讓科學知識離人們的日常生活似乎愈加遙不可及,科學家的圈子彷彿只是充斥拗口的術語和高不可攀的觀念。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喚起好奇,就能啟動思考               

蔡志浩

 

我念高中時因為數學、物理和化學不及格而無法畢業。剛開始讀《從一到無限大:科學中的事實與臆測》很惶恐,因為想起當年的畏懼。後來很快轉為驚喜,因為這本書讓我重新對這些領域感到興趣。

我在升學主義仍盛、大學聯考錄取率僅三成的19851988年念高中。當年老師授課非常考試導向,每堂課都是大量的事實填鴨以及解題練習。沒有老師覺得需要喚起學生的興趣。我學得特別辛苦,總是落在全班最後。

高中畢不了業,我只能拿肄業證書以同等學力考大學。還真的考上了。後來念了碩士,出國念了博士。我的專長,包括認知科學、認知心理學與語言心理學,或許與本書的領域有點距離,但依然屬於基礎研究。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序〕

科普界的奇人奇書——加莫夫的《從一到無限大》               

高崇文(中原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物理雙月刊》專欄〈阿文開講〉作者)

 

從一到無限大:科學中的事實與臆測》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奇人寫的奇書。很高興看到這本書終於與廣大的中文讀者見面。說這本書的作者喬治‧加莫夫(George Gamow, 1904~1968)是奇人絕非言過其實。他不僅在許多物理領域有卓越的原創貢獻,甚至連遺傳學也頗有研究,更特別的是他那沒有邊界的好奇心,搭配上獨特的幽默感,再加上行雲流水的說故事能力,讓他成為非常成功的科普作家。說到底,到底是從什麼樣的背景冒出這樣一個奇人的呢?

加莫夫於1904年生於烏克蘭的奧德薩,原本他的博士論文的指導教授是最早提出膨脹宇宙模型的宇宙學家亞力山大‧弗里德曼(Alexander Friedmann),但是很不幸的,弗里德曼在加莫夫畢業前就過世了,所以他只好換老闆,但還是在1928年獲得博士學位。1928年到1931年間曾先後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波耳研究所和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在哥廷根大學期間,加莫夫拿量子理論中的穿隧效應(tunnelling effect)來解釋α粒子如何穿透庫侖位能障壁而造成核衰變。1931年,加莫夫回到蘇聯,但是在史達林的鐵腕統治下,加莫夫感到自己富於想像力的天性受到壓制,所以他在1933年趁出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的第七次索爾維會議時,離開了蘇聯。1934年移居美國,在密西根大學擔任講師,同年秋天被喬治華盛頓大學聘為教授。這段期間,加莫夫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最著名的首推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現代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在1932年由比利時牧師勒梅特首次提出的。1940年代,加莫夫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他主張宇宙最初開始於高溫高密的原始物質,溫度超過幾十億度。隨著宇宙膨脹,溫度逐漸下降,形成了現在的星系等天體。他們還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後來在1964年被美國無線電工程師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在偶然中證實了他們的預言!

在他的學生阿爾菲(Ralph Alpher)1948年提交了有關大爆炸後元素合成的理論的博士論文時,加莫夫說服了漢斯‧貝特(Hans Bethe)把他的名字署在了論文上,又把自己的名字署在最後,這樣,三個人名字的諧音恰好組成前三個希臘字母α、β、γ。於是這份標誌宇宙大爆炸模型的論文以阿爾菲、貝特、加莫夫三人的名義,特地選在1948年4月1日愚人節那天發表,稱為αβγ論文,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惡作劇正是加莫夫的招牌特色。接下來加莫夫卻把注意力轉到了遺傳學上。1954年起,加莫夫擔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客座教授,1956年起任科羅拉多大學教授。這期間,加莫夫提出了DNA分子的「遺傳密碼」。加莫夫隨後在加大柏克萊分校與華生(James Watson)共同組織了一個非正式的研究小組,稱為RNA領帶俱樂部(RNA Tie Club),針對RNA遺傳密碼進行研究。他於1968年在科羅拉多州過世。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靡全球的科普經典‧最會說故事的科普大師★★★

暌違60年,授權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立體書封.jpg

從一到無限大:科學中的事實與臆測

One Two Three . . . Infinity: Facts and Speculations of Science, Revised Edition

喬治‧加莫夫(George Gamow)著

暴永寧 譯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