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媒體報導|

2017年9月《商業周刊》第1558期介紹友達光電共讀《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The Oz Principle):

1.3萬人共讀一本書 友達生產效率飆20%

2022年1月【商周Bar(Podcast)】《商業周刊》執行長郭奕伶訪問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談閱讀

2022年3月《商業周刊》2017年9月第1792期 一群人的願意,救活5萬人公司

《遠見》雜誌2018年6月號 第 384 期介紹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彭双浪推動讀書會共讀《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落實管理競爭力:

彭双浪施展三絕活 帶友達突圍紅色供應鏈

《EMBA》雜誌2018年6月號 382期介紹友達光電讀書會共讀《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

友達光電永續發展總部永續長古秀華談自主當責由「我」開始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責式管理經典叢書: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The Oz Principle)+《從負責到當責》(How Did that Happen?)+《建立當責文化》(Change the Culture, Change the Game)

當責式管理經典叢書

【《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推薦序】強化自我效能,脫離被害者循環

文/蔡志浩

  很多人經常感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覺得自己的挫折都是別人的錯。

  這種現象如此常見,是因為歸咎別人是一種保護自尊的方式。每個人都有保護自尊的天性。然而,過度的防衛會讓我們失去對現實的準確理解,也阻礙了自己的成長。

  人們推論事件原因時的自利(self-serving)傾向最能反映此種防衛心態。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在解釋自己的好表現時,會認為原因是自己的能力。當表現不如自己預期時,則會認為原因是環境因素。例如:大環境不理想、制度不公平、老闆不支持、同事不配合,諸如此類。

  是的,很多時候個人的能力的確對好表現有貢獻,環境因素也的確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表現。但這些都是部分的原因。人的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不應過於簡化的歸因(attribution)。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媒體報導|

2017年9月《商業周刊》第1558期介紹友達光電共讀《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The Oz Principle):

1.3萬人共讀一本書 友達生產效率飆20%

2022年1月【商周Bar(Podcast)】《商業周刊》執行長郭奕伶訪問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談閱讀

2022年3月《商業周刊》2017年9月第1792期 一群人的願意,救活5萬人公司

《遠見》雜誌2018年6月號 第 384 期介紹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彭双浪推動讀書會共讀《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落實管理競爭力:

彭双浪施展三絕活 帶友達突圍紅色供應鏈

《EMBA》雜誌2018年6月號 382期介紹友達光電讀書會共讀《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

友達光電永續發展總部永續長古秀華談自主當責由「我」開始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媒體報導|

 

2017年9月《商業周刊》第1558期介紹友達光電共讀《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The Oz Principle):

1.3萬人共讀一本書 友達生產效率飆20%

2022年1月【商周Bar(Podcast)】《商業周刊》執行長郭奕伶訪問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談閱讀

2022年3月《商業周刊》2017年9月第1792期 一群人的願意,救活5萬人公司

《遠見》雜誌2018年6月號 第 384 期介紹友達光電董事長暨執行長彭双浪推動讀書會共讀《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落實管理競爭力:

彭双浪施展三絕活 帶友達突圍紅色供應鏈

《EMBA》雜誌2018年6月號 382期介紹友達光電讀書會共讀《當責,從停止抱怨開始

友達光電永續發展總部永續長古秀華談自主當責由「我」開始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