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一個數學家的嘆息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偶然發現, 康熙來了12月19日的節目中有推薦《一個數學家的嘆息》,

就是片頭的LED跑馬燈的地方...

QD1002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收到單維彰教授(中央大學數學系與師資培育中心合聘副教授) 對於《一個數學家的嘆息》的評論,十分感謝他,也記錄一下:

「我非常非常喜歡這本薄薄的小書,它很容易閱讀,所以應該也很容易流傳。這本書應該要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才對。」

單老師的部落格也非常精彩:http://libai.math.ncu.edu.tw/~shann/

QD1002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

如何讓孩子好奇、想學習,走進數學的美麗世界

A Mathematician's Lament: How School Cheats Us Out of Our Most Fascinating and Imaginative Art Form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學差,不是你的錯──別讓學校扼殺了創意!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網站總編輯

 

     先說個我自己的真實故事吧。

  我小學的時候在學校功課排名前列,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就讀的學校規模非常小,一個年級才兩班,競爭不激烈,另一個原因是我的確有點小聰明,而且蠻喜歡唸書。那年頭,學業功課好,加上比較聽老師的話,很容易就獲得其他課外表現的機會,代表班級或學校去外頭參加比賽,也因此當了好幾年的模範生,拿了個縣長獎畢業。囂張的咧。數學?對學過珠心算的我太簡單了!

  但一上了國中,全都變了。我依舊很用功、大部分的科目考試成績不是滿分就是逼近滿分,但唯有數學,我連及格的一半都拿不到。「數學」,光是看到這兩個字就足以讓我產生頭昏想吐的感覺,甚至還更嚴重些,會緊張到冒汗、肚子痛。老師在黑板上用大大的三角尺跟大圓規畫的圖依舊精美,板書我能抄的都抄了,但我就是沒辦法理解這些數字跟圖形的邏輯。我慌了。

  於是我開始竄改成績單、竄改考卷分數,或是跟大雄一樣,總是以考卷沒帶回家或是丟了為藉口,不讓父母簽名。雖然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很傻,但當時的我真的快被數學逼瘋了,每天提心吊膽。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破大立──難得一見的數學教育好書

洪萬生/台灣師大數學系退休教授

  這本書《一個數學家的嘆息》應該是我所見過的數學教育宣言中最基進的(radical)一篇了。作者保羅.拉克哈特(Paul Lockhart)是一位成功的專業數學家,公元2000年,他毅然轉入紐約市一所涵蓋K-12年級的中小學任教,身體力行他認為有意義的數學教學活動。本書即是他的現身說法,因此,他對於美國目前中小學數學教育的現實之沉重但真誠的嘆息,似乎沒有幾個有識之士敢視而不見。

  事實上,本書(分上、下兩篇)所呈現的願景,乃是中小學數學教育的一種烏托邦。通常我們面對烏托邦,似乎總是看看就好,大可不必認真。然而,我仔細閱讀(英文原文⊕中譯文)之後,對於邀約寫序,多少有些猶豫與掙扎。對照我自己的數學經驗,我將如何推薦本書呢?我自己曾在台灣師大數學系任教將近四十年,主要授課如數學史都涉及未來與現職的中學教師之專業發展,而且也曾指導過幾十位在職教師班的碩士生,所以,我對於(台灣)數學教育現實的興革,當然也有相當清晰的理想與願景。不過,經歷過那麼多的數學教育改革爭議之後,我覺得務實地訓練與提升教師的數學素養,恐怕是最值得把握的一條可行進路。

  話說回來,作者的願景所引伸出來的策略,也並非完全不可行!譬如說吧,在本書結束時,作者語重心長地鼓勵老師「需要在數學實在中悠遊。你的教學應該是從你自己在叢林中的體驗很自然地湧出,而不是出自那些在緊閉窗戶車廂中的假遊客觀點。」因此,「需要在數學實在中悠遊。你的教學應該是從你自己在叢林中的體驗很自然地湧出,而不是出自那些在緊閉窗戶車廂中的假遊客觀點。」因此,「丟掉那些愚蠢的課程大綱和教科書吧!」因為「如果你沒有興趣探索你自己個人的想像宇宙,沒有興趣去發現和嘗試了解你的發現,那麼你幹嘛稱自己為數學教師?

  對許多數學教師來說,要是丟掉課程大綱與教科書,大概會有一起丟掉洗澡水與嬰兒的制式(conventional)焦慮感,儘管有一些教師平常教學時,根本不太理會課程大綱與教科書內容,而只是使用自己或同仁共同編輯的講義。然而,不管你是否贊同拉克哈特的主張,也不管他的主張是否能夠付諸實現,本書是老師、家長與學生都不容錯過的金玉良言,值得我們咀嚼再三。底下,我要稍加說明我大力推薦本書的三個理由。

  本書上篇主題是「悲歌」,依序有〈數學與文化〉、〈學校裏的數學〉、〈數學課程〉、〈中學幾何:邪惡的工具〉以及〈「標準」數學課程〉等五節。下篇主題是「鼓舞」,但不分節論述。上篇文字曾由齊斯.德福林(Keith Devlin)安排,在MAA線上(MAA Online)每月專欄「德福林觀點」全文披露(20083月),獲得大大超乎預期的迴響。在上篇一開始,作者拉克哈特利用虛構的音樂與繪畫之學習夢境,說明相關語言或工具的吹毛求疵,讓這些藝術課程之學習,變得既愚蠢又無趣,最終摧毀了孩子們對於創作模式那種天生的好奇心。或許上述夢魘並非真實,但是,「類比」到數學教育現場,卻是千真萬確。而拉克哈特的立論,是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數學知識活動特性:數學是一門藝術!至於它和音樂和繪畫的差別,只在於我們的文化並不認同它是一門藝術。拉克哈特進一步指出: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

如何讓孩子好奇、想學習,走進數學的美麗世界

A Mathematician's Lament: How School Cheats Us Out of Our Most Fascinating and Imaginative Art Form

保羅‧拉克哈特(Paul Lockhart)著

 

高翠霜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此讓我試著解釋數學是什麼,以及數學家做些什麼。我以哈帝(G. H. Hardy,英國數學家,1877-1947)絕佳的敘述做為開場:

 一位數學家,就像一位畫家或詩人,是模式(pattern)的創造者。如果他的模式比畫家或詩人的模式能留存得更久,那是因為這些模式是用理念(ideas)創造出來的。

  所以數學家的工作是做出理念的模式(making patterns of ideas)。什麼樣的模式?什麼樣的理念?是關於犀牛的理念嗎?不是的,那些留給生物學家吧。是關於語言和文化的理念嗎?不,通常不是。這些對大部分數學家的審美觀而言,都太複雜了。如果數學有一個統一的美學原則的話,那將是:簡單就是美(simple is beautiful)。數學家喜歡思考最簡單的可能性,而這種最簡單的可能性是想像的,不見得是現實存在的。

例如,現在我在思考形狀──這是我常常做的──我可能會想像在長方形中有一個三角形:

      p024  

  我想知道,這個三角形占據了長方形多少的空間?三分之二嗎?重要的是要了解,我現在探討的不是長方形內有三角形的這幅畫。我探討的,也不是一座組成橋樑上樑柱架構的那些金屬三角形。在此,並沒有那些深謀遠慮的實用目的存在。我純粹就是在玩。這就是數學──想知道(wondering)、遊戲(playing)、用自己的想像力來娛樂(amusing)自己。首先,三角形在長方形中占據了多少空間,甚至沒有任何真實、實體上的目的。即使是最謹慎小心製造出來的實體三角形,仍然是不斷震動的原子所組成的;它的形狀每分鐘都在改變。也就是說,除非你要探討「近似」(approximate)的度量。好了,這裏就會牽扯到數學的「美學」了。因為那樣就不單純了,它成為一個仰賴真實世界各式各樣細節的醜陋問題了。那些留給科學家去解決吧。數學提出的問題是,在一個想像的長方形中那一個想像的三角形。它的形狀邊緣很完美,因為我要它們很完美──這就是我喜歡思考的問題類型。這就是數學的一個主要特徵:你想要它是什麼樣,它就是什麼樣。你有無限多的選項;沒有真實世界來擋路。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A mathematician's Lament)前言

文/齊斯.德福林(Keith Devlin),史丹佛大學教授

  2007年下半年,在我的一場演講會上,有個聽眾交給我一份25頁的打字文稿,標題是〈一個數學家的嘆息〉(A Mathematician’s Lament),說我可能會喜歡這篇文章。這篇文章是一位數學教師保羅.拉克哈特(Paul Lockhart)在2002年所寫的,從那時起,它就在數學教育的小圈子裏祕密流傳,但是從未正式發表過。這位聽眾顯然低估了我的反應──我非常地喜歡這篇文章。這位保羅.拉克哈特,不論他是何方神聖,我覺得他的文字應該有更廣大的讀者,因此,我做了一件以前從未做過,未來也可能不會再做的事:找尋這篇文章的作者──這有點難,因為文章裏沒有聯絡資訊──並且得到他的同意之後,我在「美國數學協會」(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網誌MAA Onlinewww.maa.org)我的每月專欄「德福林觀點」(Devlin’s Angle)當中,以該文的原貌轉載全文。這是能讓這篇文章在數學界及數學教育圈子曝光,我所知道最快而且最有效的方法。

  20083月,〈一個數學家的嘆息〉在我的專欄中刊出時,介紹文我是這樣寫的:

  坦白說,這是對於當前K-12(從幼稚園到十二年級)的數學教育,我所見過寫得最好的評論之一。

   當時我期待會有熱烈的迴響。文章刊出後,引來的是燎原大火。保羅的文字在全世界激起了極大的共鳴。除了許多人寫email來表達讚賞之意,還有蜂擁而至的請求,要求授權轉載以及翻譯──礙於協議,我沒有刊登保羅的聯絡方式,所以很多要求是衝著我而來的。(你手上的這本書,也是因此而產生的。)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