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愛上經濟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單一的個人……實際上既沒有增進公共利益的打算,也不知道他的行為增進了多少公共利益……他只著眼於個人利益,在這一過程和其他許多過程中,都是由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著並最終增進了社會的利益,雖然這並非出自其個人的意願。

——亞當.斯密(Adam Smith),《國富論》(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一個經濟學家好或是壞,差別只有一個:壞的經濟學家只關心看得到的效應;而好的經濟學家會考慮看得到的效應,以及那些必須被預見的效應。

——費得萊.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What is Seen and What Is Not Seen),《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經濟效應

 

你必須有一顆誠摯的心。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者序〕

愛上經濟——體會經濟學的思考方式     

 

  愛上經濟》這本書從初版至今,竟然已快要二十年了,由於獲得許多讀者和年輕朋友的喜愛,站在編輯的立場,是既歡喜又感激。

  這是一本以愛情故事為包裝,來探討經濟學的書。作者羅素‧羅伯茲(Russell Roberts)創造了一個簡單有力的架構:男主角山姆是個經濟學老師,崇尚自由經濟;女主角羅拉是教英國文學,她認為企業應該負起道德責任,政府更有責任保護勞工、消費者的權益;由於兩人觀點的不同,爭辯當中不時擦出智慧的火花。書中提到了好幾個令人回味無窮的主題。

  一開頭,兩人爭論著開車是否應該強制繫安全帶或安裝安全氣囊(雖然此點在各國已有定論,也都強制實施,但讀者不妨參考一下書中的說法,畢竟安全帶、安全氣囊是自由/強制論爭的經典案例),還有山姆提到,他父親對於政府強制規定房屋的陽台要加裝欄杆,憤而抗議,因為加裝欄杆雖然可以防止小孩子不慎墜落受傷,但這其實剝奪了父母教育小孩自己注意危險的機會,剝奪了讓小孩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機會——他認為四呎高的陽台,對於教育小孩審慎面對危險,可說是恰到好處。然而政府的強制規定,則是把所有的成人都當作小孩子。這樣的觀點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同意,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起點。正如書中所說:「你愈限制人們的選擇,就愈剝奪了他們的責任感,儘管你只是想幫他們而已。」

  書中另一個主題是關於自由貿易,也就是企業外移到其他國家設廠的問題。羅拉質疑這樣的企業不負責任,不應該關閉工廠。然而,如同書中所說的,如果我們不光只看因關廠而失業的勞工,也想想他們子女的可能發展,或許我們不必那麼悲觀——許多新的企業、新的商業模式將可能出現;硬是把這些企業留在國內,很可能就把他們逼死了;如果一味保護企業,這些企業的競爭力將會越來越弱。當然,某些產業會受到更激烈的競爭,或許他們會變得更強,也許他們會退出市場,但是這樣一來就會釋放出勞動力,新的產業也可能誕生,他們的下一代可能有新的生活樣態。羅素‧羅伯茲的另一本書《貿易戰爭:誰獲利?誰受害?解開自由貿易與保護主義的難解之謎》(The Choice,經濟新潮社出版),就深度探討了產業發展、貿易、關稅、就業機會等問題,對於想了解國際貿易的讀者,是很棒的入門書。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C1071立體書封.jpg

 

愛上經濟:一個談經濟學的愛情故事(暢銷紀念版)

The Invisible Heart: An Economic Romance

作者:羅素˙羅伯茲(Russell Roberts)

譯者:李靈芝

2021年6月3日出版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週進行的110年學測,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出到「經驗機器」,典故是出自哲學家諾齊克(Robert Nozick)所著《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Anarchy, State, and Utopia)一書的第三章「體驗機」一節。

161210562793331_P11318710.jpg

這是很有名的思想實驗,網路上也有文章對此做出解釋,例如:

學測國文寫作「經驗機器」入題,讀過哲學會答得比較好嗎?

我們所出版的《愛上經濟》一書,也有提到此「經驗機器」,用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摘錄如下供有興趣者參考:

13  遊戲規則

 

  羅拉選的那間教室,是和隔壁的教室連在一起的,只是中間用隔板分開。由於大樓的其他地方正在進行裝修工程,所以只好使用這兩間教室。當羅拉正在改考卷的時候,她聽到隔壁教室傳來講課的聲音。儘管羅拉的桌子離隔板頗遠,還是聽得到爭論的聲音。她好奇地走到隔板旁邊,細心聆聽之下,原來是山姆在上他的「經濟學的世界」。她再靠向隔板,仔細聽聽到底怎麼一回事。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乞丐你怎麼做? 教宗建議:給予,別想太多

記得,《愛上經濟》書中曾經提到:

邁蒙尼德(Maimonides)把慈善事業由高至低分為八個層次:
1.對有需要的人贈予禮物、貸款、工作機會,或是創造合作關係,讓他們自給自足.
2.施予者與接受者彼此不知道對方的身分.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上經濟》這本書初版至今,已經八年多了,由於獲得許多讀者和網友的喜愛,站在編輯的立場,是既歡喜又感激。

  這是一本以愛情故事為包裝,來探討經濟學的書。作者羅素.羅伯茲(Russell Roberts)創造了一個簡單有力的架構:男主角山姆是個經濟學老師,崇尚自由經濟;女主角羅拉是英國文學的教師,她認為企業應該負起道德責任,政府更有責任保護勞工、消費者的權益;由於兩人觀點的不同,爭辯當中不時擦出智慧的火花。書中提到了好幾個令人回味無窮的主題:

  一開頭,兩人爭論著開車是否應該強制繫安全帶或安裝安全氣囊,還有山姆提到,他父親對於政府強制規定房屋的陽台要加裝欄杆,憤而抗議,因為加裝欄杆雖然可以防止小孩子不慎墜落受傷,但這其實剝奪了父母教育小孩自己注意危險的機會,剝奪了讓小孩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機會;他認為四呎高的陽台,對於教育小孩審慎面對危險,可說是恰到好處。然而政府的強制規定,則是把所有的成人都當作小孩子。這樣的觀點或許不是每個人都同意,但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起點。正如書中所說:「你愈限制人們的選擇,就愈剝奪了他們的責任感,儘管你只是想幫他們而已。」

  書中另一個大主題是關於自由貿易,也就是企業外移到其他國家設廠的問題。羅拉質疑這樣的企業不負責任,不應該關閉工廠。然而,如同書中所說的,如果我們不光只看因關廠而失業的勞工,也想想他們子女的可能發展,或許我們可以不必那麼悲觀——許多新的企業、新的商業模式將可能出現;硬是把這些企業留在國內,很可能就把他們逼死了;如果是一味保護企業,這些企業的競爭力將會越來越弱。看看ECFA的簽訂,雖然其中不免有政治考量,但是就經濟貿易的原理來說,自由開放是「硬道理」,因為彼此關稅的降低會讓雙方都受惠,但是不諱言某些產業會受到更激烈的競爭,或許他們會變得更強,也或許他們會退出市場,但是這樣一來就會釋放出勞動力,新的產業也可能誕生,他們的下一代可能有新的生活樣態。羅素.羅伯茲的另一本書《貿易戰爭》(The Choice,經濟新潮社出版),就深度探討了產業發展、貿易、關稅、就業機會等問題,對於想了解國際貿易的讀者,是最佳的入門書。

  還有,書中提到把經濟體系比喻為熱帶雨林,也就是一個「複雜系統」(complex system),並舉了黃石公園的例子:由於公園裡的狼群時常危害人類和其他動物,當局曾設法減少狼群的數量;三十年後,狼群絕跡了,然而糜鹿卻不斷增加,其結果雖然遊客非常高興,但是糜鹿的食物漸漸不足,牠們開始吃楊柳和白楊,而使得依賴這兩樣植物維生的海狸瀕臨絕種。當局後來又開始引進狼群,試圖恢復均衡。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一個有機的系統當受到外力影響時,其結果很少是單一的;經濟體系也是一樣,一個干預政策下去,少數人受惠了,可能另一個族群會受害,而且可能要一段時間之後才會顯現出來。羅素.羅伯茲的最新作品《價格的祕密》(The Price of Everything,經濟新潮社出版),便探討了經濟大師海耶克「浮現的秩序」(emergent order)這一偉大觀念,例如經濟體系(或市場)如何透過「價格」的引導,讓市場中的每個人可以獲得資訊並做出決策:每個人追求自利的動機,就足以使經濟成長;政府插手干預經濟,往往會扭曲了價格訊息,並造成不公平。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間充滿不公平。然而,超越個人觀點,設法從體系、制度來看社會及世界,則是經濟學家的獨特之眼。一件事對個人或許覺得不公平,但是從制度面來看或許不然;要談公不公平,要看制度本身是否公平。自由經濟標榜不干預,希望人們能獲得最大的自由,相對來說,這樣的自由也需要有尊重別人的胸襟做為基礎,這是本書的弦外之音,希望讀者能從中體會生命的美好。

 

文章標籤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C1004X.jpg 

愛上經濟:一個談經濟學的愛情故事
 
 
  • 作者:羅素.羅伯茲
  • 原文作者:Russell Roberts
  • 譯者:李靈芝
  • 出版日期:2011年01月27日
  •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205861
  • 一個談經濟學的愛情故事~~

    EcoTre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